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沈从文作为20世纪中国最优秀的文学家之一,在个人经历和客观因素的双重影响下,逐渐形成独特而鲜明的写作风格。他强调人性,对美好人性的追求是其创作的起点和归宿。他从湘西和都市两类题材着手,在对立互参的格局中获得人性的表现。沈从文擅长女性形象的塑造,无论是他笔下的湘西世界,还是空虚的都市人生,女性形象都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其鲜明的描写艺术还表现在语言、场景、心理描写等方面。  相似文献   

2.
朱巧英 《南都学坛》2009,29(4):50-51
"美在生命"是沈从文的艺术观。信仰生命、探索生命、讴歌人性是沈从文创作的基本主题。沈从文小说的女性形象基本有乡村女性(主要是湘西女性)和都市女性两种。湘西女性是作者心中理想女性的化身,她们在原始自在的生命形态中展示出自由舒展的生命活力和对美与爱的炽热追求,在自在、蒙昧的生命形态中昭示着生命的本真价值。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沈从文人生观、价值观出发,展现沈从文心中的理想世界。沈从文在“都市文明”面前有一种强烈的自卑情结,都市文明压抑得他透不过气来,而湘西文化所赋予沈从文的优越感使他对都市文明不屑一顾,他那种“乡下人”的气质,令他不止一次地“否定”现代文明。家乡观念的认同感,又使他对湘西老家尤其热爱。文章对沈从文笔下三种女性形象进行分析,从感性上,认识沈从文是如何表达对人类的爱和宽容。  相似文献   

4.
沈从文作品中塑造的女性形象可分为五类,即原始质朴型、蒙昧悲凉型、独立自主型、纯美圣洁型、虚伪病态型。不同类型的女性存在性情、人格差异,寄托着沈从文对不同生命形式的认知与把握。  相似文献   

5.
废名、沈从文、孙犁和汪曾祺等中国现代诗化小说家都善于在作品中塑造美好的青年女性形象。这些女性形象是作家内心阿尼玛原型的心理投射,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女性崇拜"意识的现代体现,更是诗化小说家的人生理想和文学理想的寄托。  相似文献   

6.
论沈从文湘西小说中的人物原型黄献文1展读沈从文的湘西小说,在我们心中一直凸现这样的疑问:为什么沈从文要那么动情地描写翠翠、三三、夭夭这一系列年轻美丽、纯情的少女形象?她们身上沉淀着怎样的历史、文化内容?为何朱光潜先生要说《边城》是“表现受过长期压迫而...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两个部分论析沈从文小说中的两类女性形象。第一部分论析以翠翠夭夭为代表的青春少女形象及以萧萧桂枝为代表的受损害侮辱的低层妇女形象。第二部分从赞颂纯真爱欲、讥讽伪善道德和展示女性人生酸楚三个层面探讨上述女性形象所蕴涵的思想内容和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8.
沈从文描写湘西风情的作品被批评家们高度评价为建造了人性的神庙,供奉的是“优美,健康,自然”的人性。然而“希腊小庙”里的女性形象塑造依然是完全符合男性期许的、没有自我主体的“隐形缺席”,也昭示出女性在话语的主体和历史的主体中的缺席。  相似文献   

9.
浅谈沈从文笔下的女性形象塑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纵览沈从文的小说 ,可以看到他笔下的一系列女性形象中 ,既有纯清稚嫩的少女 ,又有饱经生活磨难甚至沉沦到社会底层的少妇、妓女 ,其人性的善良与纯朴总闪烁着别样的光辉。沈从文笔下的湘西女性由于生活环境的不同 ,形成了各自不同的特点、风貌、心理  相似文献   

10.
沈从文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肯定女性才貌、智慧、品德和贡献用力最勤、成果最多的作家.他塑造女性形象,总是将其置设于广阔的民间社会语境中,充分利用民间文化资源,通过丰富的细节描写具体的人和事,在生命的流动中展示女性的身心状态和精神风貌.他笔下各色各样的城乡女子,为女性画廊增添了别具一格的时代风韵,构筑了沈从文小说鲜明的美学特色,为中国现代文学做出了独特贡献.  相似文献   

11.
沈从文突破性描写的禁区,但他的男性本位意识压倒了女性的主体性,对女性形象的书写存在种种空白与缺席.沈从文勾勒了一系列美丽女性,大胆地言说了她们的心理渴求,但仍落入了男权文化的巢臼.这种镜中花、水中月似的书写,是男性的异性想像,体现的是男性的期待、欲望、体验.  相似文献   

12.
沈从文的湘西小说中有两类女性形象:“神化”的女性和苦难的女性。“神化”女性的“美”虽然满足了作家的人生理想的追求和梦想,但在现实中,她与苦难的女性具有相同的人性本质。她们的生存悲剧根源于作为独立个体的“人”缺乏自我意识、人格意识。这种梦想和现实的矛盾是作家情感和理性的内心冲突。由此,沈从文曲折、隐晦地表达了他的社会忧患意识和启蒙意识。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沈从文笔下的不同女性形象及创作态度的分析,指出了作家对女性的态度和认知的复杂性,尤其是在对女性的抒写上有一个明显的分离和整合的过程。沈从文在创作后期试图用一种基于生命的美学观点来整合自己创作中的这种矛盾和分歧,从而使其笔下的乡村和都市具有了某种内在的统一性,构成了一个独特而自足的艺术世界。  相似文献   

14.
沈从文的创作与傩文化关系密切,在多方面受到了傩文化的影响。傩祭仪式和傩戏是沈从文创作表现的重要内容。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则表现为塑造神巫形象、写信仰傩神的俗民、给人物取有“傩”字的姓名以及采用与傩相关的语汇写人物。沈从文创作的情节设置、神秘风格与小说的尚“三”特征也受到了傩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沈从文小说的生命原始精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湘西文化滋养了沈从文,他总是从湘西文化的视觉度去感受、审视、体悟生命和世界,从"乡下人"的角度做审美取向和价值判断。沈从文努力用湘西原始、古朴、自然、优美的人性建造现代小说的"希腊小庙",对人的生命原始精神进行热情赞颂和充分展现。沈从文小说生命原始精神是从男性形象的野性和强力,女性形象的水一般美的生命特质和不受物质功利污染的情欲性爱等方面得到展现的。  相似文献   

16.
沈从文、孙犁都是现代文学史上独特的"乡土小说"作家,他们的小说创作体现了明显的女性化倾向。通过对他们女性形象创作文本的解读,可充分认识他们的思想、审美选择与创作个性的独特。现将两位作家笔下女性形象进行比较,探讨其相似性和不同点,及其不同的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17.
水一般美的女性生命特质——沈从文小说中水与几位年轻女性的关系邢建勇沈从文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苗族作家,沈从文小说几十年来之所以“存在”,并在不断地升温升热,重要的原因是人们发现了许多只有从沈从文小说中才能发现的美,特别是生命之美。这正如米兰·昆德...  相似文献   

18.
乡土小说作家沈从文和马尔克斯·哈代,通过其代表作品《边城》和《德伯家的苔丝》中女性的描写,展示了中西方文化背景下女性在对待自我、男性、爱情婚姻方面的不同价值观.小说中翠翠和苔丝形象的塑造,承载着两位作家对于女性命运的思考.  相似文献   

19.
沈从文在他的湘西小说中塑造了一系列人物形象,如少女形象、水手形象、穷汉形象。穷汉形象是沈从文二三十年代着力塑造的一批人物形象,"穷"不仅包括物质上的匮乏,更是精神、情感方面的缺失。穷汉们的人生理想平淡、真实,却迫于各个方面的压力而命运坎坷不平。他们的人生理想与命运变化的背道而驰触动了沈从文敏感的内心,与沈从文的人生体验一拍即合,并引发了他对生命的深沉思考。  相似文献   

20.
抗战时期,身居昆明的沈从文写下了很多关于云南社会生活的作品.这些作品从多方面披露了抗战时期的云南世俗市侩的社会风气,还刻画了一类"软体动物"似的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女性形象.与"湘西世界"相比,这时期在沈从文笔下的云南社会是一个让人痛苦、使人无奈的现实世界,是抗战时期中国社会的一个侧影.这一时期也是沈从文创作技巧和思想渐趋成熟,并且对生命和人性的思考也深入到沉潜的重要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