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近年来,在西方经济学界,经济学不断向其他社会科学学科渗透。70年代以来,法律经济学在西方取得迅速发展,经济学分析方法已经被应用于分析各个部门法以及重大的社会问题。法律经济学在个人主义方法论的立场上采用了经济学中一系列的基础理论和假设,通过成本收益、激励分析等方法的运用来解释法律,预测特定的法律的影响和以效率为核心价值来进行法律的规范研究,对于法律经济学方法论的认识可以深化对法律经济学的理解。 相似文献
2.
刘晓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3(2):39-41
法律经济学方法并不是对传统法学方法的取代,而是对传统法学方法的重要补充。法律经济学方法最应该关注的是传统法学方法不能解决的疑难问题。与传统法学方法相比,法律经济学的定量分析方法更具有客观性和确定性,对于部门法中具体问题的研究,也可以发挥出积极的作用和价值。建议在我国法学本科高年级和法学研究生阶段开设专门的法律经济学课程... 相似文献
3.
谢福生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3)
法律经济学是40 年来世界范围内法学与经济学研究的全新领域。它运用众多的思想流派创设了最大化原则、机会成本、社会成本、效率与公平理论,并运用实证和规范方法考察、研究法律和法律制度的形成、结构、过程、效果、效率及未来发展的交叉学科。它不但能分析普通(英美)法,也适用于成文(大陆)法系国家和地区的法律现象 相似文献
4.
喻中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2):11-23
波斯纳在法律经济学领域内的著述虽然内容丰富、数量较多,但却可以从逻辑起点、研究进路、价值目标三个维度上予以总体性的把握。波斯纳从美国本土的实用主义出发,从哲学上的实用主义衍生出法律实用主义,以之作为自己法律经济学的逻辑起点和思想底色。他运用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与分析方法,对法律的各个领域、各个侧面进行了全面的论述,从而构建了一个立体的法律经济学理论大厦。他的法律经济学理论虽然指涉甚广,但都有一个明确的指向,那就是,在超越功利主义的基础上,追求财富最大化这个具有伦理指向的价值目标。这就是波斯纳法律经济学的理论逻辑和内在理路。 相似文献
5.
孙英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39-41
道德和法律作为调整和维护社会秩序的基本手段,都是社会制定的行为规范,它们的目标是完全一致的,并且都具有强制性。二者的区别在于是否具有权力强制。道德规范具有非必须性、低强制性,是非权力规范;法律规范具有必须性、高强制性,是权力规范。 相似文献
6.
不动产登记制度的法律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春岐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47(1):139-142
我国不动产登记制度的选择可以从不同视角进行衡量和分析。在法律经济学的视野之下 ,利用“最大化原则”和“公共选择理论”考察和衡量物权变动制度中登记生效主义和登记对抗主义两种立法模式 ,得出结论 :登记对抗主义是我国现阶段科学而有效率的登记立法模式。 相似文献
7.
杨舒文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2):33-35
自上世纪30年代伊始,法律经济学以不可阻挡的势头席卷全关,随后在全球范围内引起学界极其热烈研究和讨论。其独特的价值观和方法论为其在法学界赢得一席之地,同时也广受批评。本文全面论述了法律经济学的发展过程、理论观点和方法论,并对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诸如核心价值观及其标准等,进行评论。 相似文献
8.
史剑华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3(4):40-44
面对一种法学理论,我们要研究其在现实中的可行性,必然要对这种理论的发展脉络,尤其是本土化应用有一个很清晰的理解.本文正是基于此目的,以法律经济学在我国的兴起为起点,分析了法律经济学在我国运用时应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原理相区别以及注意其理论本身的缺陷,最后以其对我国法治建设的启示为落脚点,分别论述了法律经济学在我国立法、司法、法学研究及法学教育方面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
李永刚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51(5):47-56
斯密以"看不见的手"喻指市场交易过程个人自利与社会共利的内在一致性,并由此确证市场体系的有效、完美以及某种神秘性。这一理论隐喻构成西方主流经济学的基础理论座架和核心概念范式,而且成为现代主义的个人主义与功利主义基本价值观与方法论的理论奠基石。个人主义与功利主义在现代的兴起,并不纯粹是一种精神世界现象与学术理论事件,而是反映了以生产资料私人所有制为核心的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关系的内在要求,是资本主义这个特殊社会历史形态的思想意识形式。个人主义与功利主义理论自诞生以来,一直被西方主流学者视为神圣不可动摇的理论经典,但同时也遭遇到来自多个不同方向的理论质疑、修正与批判。今天,个人主义与功利主义成为影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支重要理论源流。 相似文献
10.
田媛媛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7)
当前,我国农村土地产权的主体在法律规定上存在不明晰、交叉等问题,影响了农村土地资源的有效配置。综合分析发现,对土地资源配置的实质上是对土地资源利用权的重新分配,应当在现有条件下加大对以土地承包经营权为重点的土地使用权的改革。这样既可以避免在改革中遇到成本高、阻力大、矛盾易激化等问题,又解决了农村土地产权中以利用权为中心的资源配置问题。 相似文献
11.
区域经济法律调整的二元结构解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董玉明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7(3):72-74
在区域经济法律调整问题上,我国理论界与实践部门有"一元调整说"与"二元调整说"之学说,笔者主张"二元调整说"。文章认为,与区域经济关系的层次性相对应,区域经济的法律调整亦分为不同的层次,即呈现宏观调控法—中观调控法并行调整的"二元结构",其二者各具特性,相互独立地发挥作用,并且,其相互促进,相互补充,共同构筑了区域经济运行的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12.
市场失灵、外部性理论、产权理论、信息不对称、委托——代理理论、不确定性理论、生态工业学、循环经济理论等均为低碳经济法律研究的视角。低碳经济发展中的信息法律治理必须针对信息失灵的表现形式即环境资源信息的稀缺性、信息外部性,并围绕治理中的激励问题展开。对此,美国、德国、日本、英国、意大利等国家已经开始了相关的法律治理实践。理清它们的共性和个性,对我国的法律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西方法律经济分析的理论基础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涛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8(2):122-125
法律经济分析的理论基础,是探讨或掌握法律经济分析的逻辑起点,从目前国内外经济学者及法学者对法律经济分析的论述看,其理论基础应包括哲学观的实用主义,经济观的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价值观的效率主义. 相似文献
14.
张辉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8(6):87-92
科学合理的循环经济法律制度可以优化社会的资源配置,有效降低安徽省循环经济的运行成本。在遵循政府引导与市场调节相结合、公众参与、综合运用多种法律手段原则的基础上,以循环经济相关主体即政府、企业、公众的权利义务为主要线索构建安徽省循环经济法律制度;同时,针对安徽省的实际需要,法律制度设计要在"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三原则... 相似文献
15.
论述了循环经济除了涉及到环境问题以外,还涉及到企业的竞争力、经济发展模式等问题,分析了发展循环经济,仅具备环境法律、法规是远远不够的,研究证明应用法律手段将经济、社会、环境、资源等统一协调;应更加关注循环经济立法的研究,以法律手段构建循环经济发展的社会监督体系.认为在监督体系的构建上,要注意企业的自我监督作用发挥,政府的管理与监督职能的改善,要塑造广泛的社会监督基础,充分发挥公民个人监督的社会推动力,并通过构建环境绩效评估的社会监督沟通体制,以达到促进循环经济发展之目的. 相似文献
16.
熊吕茂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6(1):34-37
改革开放以后 ,私营经济的重新出现和发展 ,成为我国社会一个十分令人关注的问题。当前 ,如何评价私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引导私营经济沿着法制的轨道健康发展 ,对于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 ,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经济与社会断裂的法律修复路径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经济与社会的断裂,发生于我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改革与发展的过程中,有政策目标、市场化、消费结构、国际竞争、政治体制等多方面的原因。运用法律手段修复这种断裂,应当遵循法律社会化的路径。法律社会化包括公法与私法融合、社会本位、政府与市场互动等内涵,其外延包括公法、私法的社会化,第三法域的形成和发展,以及程序法的社会化。其中,经济法与社会法的功能组合对于修复这种断裂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经济全球化与法律协调化、统一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郭玉军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54(2):155-161
经济全球化是一个热门而无法回避的话题。法律协调化和统一化既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要求,又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有力工具。法律协调化和统一化是社会发展之必然,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中国要参与国际经贸合作和发展,在立法上就必须善于吸收和借鉴国外立法和国际立法的成功经验,努力使我国立法与国际立法接轨,积极参与国际上的法律协调化和统一化活动创造良好的法律环境。 相似文献
19.
低碳经济的法律路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武雁萍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0(3):58-61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它不仅是应对全球气候危机的有效措施,而且已经成为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鉴于与国外低碳经济发展法制建设上的差距,我国应从完善气候变化立法、能源立法、"碳交易"立法及保障低碳经济运行的行政法治等方面加强低碳经济的法制建设。 相似文献
20.
法制人格是现代法制社会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和前提条件。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我国公民法制人格的普遍缺失既是制约我国法治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制约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基本因素之一。市场经济只有以遵纪守法为最高准则,才能规范人们的市场行为,保证市场经济的有效运行。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