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再论曹操     
曹操这个人所共知的历史人物应如何评价?是肯定他还是否定他,是好人还是坏人,在史学界曾引起过热烈的讨论,有的同志指责他残酷镇压农民起义的罪过,有的同志则强调其统一北方稳定黄河流域的功绩,在1959年讨论曹操问题的高潮时,我曾提过自己的看法,认为曹操是不应该肯定的,换言之,也就是不同意给曹操翻案。事隔二十年,我仍然坚持原来的观点,尤其是最近在我读过赵翼《廿二史札记》中有关曹操的评论之后,益觉余前所持之说无误。赵翼说:“及其削平群雄,势位已定,则孔融、许攸、娄圭等皆以嫌忌杀之,  相似文献   

2.
一九五九年一至五月,郭沫若同志连续发表了三篇文章,第一篇是《谈蔡文姬的“胡笳十八拍”》,第二篇是《替曹操翻案》,第三篇是《中国农民起义的发展过程》三篇文章都是因为作者在话剧《蔡文姬》里面把曹操作为正面人物来处理,改变了《三国志演义》和传统戏曲里的曹操形象,所以写点历史论文来替曹操“翻案”,同时也替话剧《蔡文姬》作点宣传。 这三篇文章引起了学术界的重视,笔者当时也参加争鸣,写过《罗贯中为什么反对曹操》一文,不同意郭沫若同志对《三国志演义》中曹操艺术形象的否定,但对于历中人物的曹操也未深入研究。后来,因为写《曹操评传》,研究了东汉末年的历史,也  相似文献   

3.
从新编京剧“赤壁之战”和话剧“蔡文姬”引起关于如何评价曹操的讨论以后,得到学术界广泛的注意,成为大家非常感兴趣的话题。到(?)赞同志发表了“应该替曹操恢复名誉”(2月19日光明日报),郭沫若同志发表了“替曹操翻案”(3月23日人民日报)的文章后,讨论进入了高潮。武大历史系上古中古史教研组也在四月十二日上午举行了座谈会,对如何评价曹操问题,发表各自的意见。李植枬同志首先代表系总支及行政致词:他说人物评价问题,也就是群众和个人在历史  相似文献   

4.
《三国演义》中的曹操形象是以"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固定在受众心目中的,具有脸谱化的人物效果。文学形象和历史人物各自的功能迥然不同。对于曹操的文学形象理解不能影响对其历史人物的公允评价,要区分二者的不同,给予各自专业性的评判。  相似文献   

5.
王夫之《龙舟会》杂剧的创作,体现了作者肯定政治中兴的历史观念、忠君怀国的历史评价标准、进步的妇女问题史观,显示了作者对明清鼎革历史的独有认识。剧作对民族戏剧的艺术创作原则有创造性的发挥,对南北曲的通融处理体现了作者与时俱进的戏剧观,同时,剧作还明显地受其诗景诗歌理论的影响。王夫之的历史观和戏剧观在当时具有明显的进步性和独创性。  相似文献   

6.
一最近,在史学界开展了曹操問題的討論,好多同志对于应該如何評价曹操提出了不少新的看法,无疑地,这是很好的現象。通过这次討論不仅对某一具体的历史人物可以取得比校一致的看法,而且可以帮助我們正确地看待与評价历史現象历史人物。在討論中,大多数同志都列举史实就史学范疇展开了不同意见的爭論,然而也有不少同志在文章中涉及小說“三国演义”,对于曹操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有的同志还正面地提出了小說“三国演义”的思想傾向方面的一些問題,因此,这里有必要就小說“三国演义”的角度’对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戏剧发展史上,元代是杂剧的丰收时期。在元杂剧作家的群英之中,马致远成就是比较突出的,因而历来受到许多人的褒奖,并把他列为元曲四大家之一。全国解放以来的一些评论马致远杂剧的文章,对于这位元剧作家的评价偏低,有的甚至言辞激烈,否定得太多,也不尽符合马致远作品的实际。  相似文献   

8.
自从郭沫若、翦伯赞两位同志提出替曹操翻案的问题以后,关于厉史人物的评价问题,引起了我校历史系师生极大的注意。四、五两月间,分別就曹操、隋煬帝、篐鸬壤啡宋锝辛擞懻摗?在討論曹操的时候,发言的人基本上有两种意見。一种意見認为曹操功大于过,应該加以肯定。主張这种意見的有陳光崇、李长嘉同志和刘玉昌同学等。陳光崇同志从統一北方,  相似文献   

9.
许潮是明代重要的南杂剧作家 ,他的作品题材都取自历史人物故事 ,多借古抒情 ,寄托理想 ,其对杂剧体制的全面革新 ,特别是首创专用南曲创作杂剧的方法 ,确立了他在中国戏剧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10.
曹操是《三国演义》中重要的人物形象之一。蒙古族胡尔奇希日布将《三国演义》分为三个部分,共演述了七十六个小时。胡仁·乌力格尔《三国演义》中曹操残恶的性格特征与蒙古史诗蟒古思形象的残暴性格有一定的相似性,希日布艺术性地塑造了本土化的曹操形象,对曹操这一人物形象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促进了蒙汉民族文化交流,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起到了重要作用。希日布塑造的曹操形象既有残恶之首、奸猾之冠、好色之徒等性格特征,又有杰出的政治家、卓越的军事家等多面性、复杂性,是一位有血有肉且生动形象的立体化人物。  相似文献   

11.
秦简夫是元代后期杂剧作家。通过考察元代后期的社会实际生活 ,我们可以从作家编织的戏剧故事、塑造的戏剧人物、描绘的戏剧场景中 ,挖掘其深厚的社会内涵 ,领略其独特的创作风格  相似文献   

12.
一明代中叶是我国戏曲史与宋元南戏、杂剧一度衰落以后的复兴时期。这时,传奇代替了杂剧,盛行于世。从万历年間至明末清初先后出現了許多有价值的传奇,成为南曲的黄金时代。湯显祖是明万历間传奇作家群中,成就最大的人物之一,也是我国历史上有数的古代戏剧大家。  相似文献   

13.
元明清水浒杂剧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明清三代水浒杂剧创作,各有异同。现存元明清水浒杂剧以元水浒杂剧思想价值为最高,明清两代出现了对水浒戏剧结构以及水浒人物的改造,三代水浒戏在创作方面虽有不同,但它们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都是不能忽视的。  相似文献   

14.
学界对《西游记》杂剧的研究集中于作者和成书年代考证、对小说成书的意义判断、杂剧文本的具体分析,后二者往往涉及剧中的人物分析。因此,文章从占据“一本四折”之多的猪八戒故事入手,通过考述杂剧中猪八戒的创作来源、自我表现和身份类同,确定杂剧中猪八戒形象塑造依然还处于妖魔阶段,以期有助于客观评价杂剧于小说成书史上的意义,并进一步归纳出杂剧的“历难”主题,以就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15.
马致远的杂剧,就风格而言,以文采胜又不离本色,在格调上,马剧是早期文人剧的代表。马致远杂剧的创作主体性体现在人物设置和题材处理两方面。小人形象表现了作者的某种现实思考,题材上的文人化操作表现了作者的文人意识。  相似文献   

16.
以《史记》所写人物、事件为题材而改编的戏剧很多,据杨燕起、俞樟华编《史记研究资料索引和论文专著提要》所收的和《史记》有关的戏剧目录统计,就有233部。这些戏剧,对《史记》中所写人物、事件,有的做了改动,有的是稍加改动,而有的几乎完全是照搬《史记》(按《史记》中的情节框架设计结构,把《史记》中人物的语言直接用作唱词或对话)。这种现象说明了两个问题,一是《史记》的内容丰富生动,为后世的戏剧提供了大量的历史题材,二是《史记》中所写的人物、事件有明显的戏剧性特点,易于改编成戏剧。在这两者中,后者更是主要的…  相似文献   

17.
《龙须沟》是老舍戏剧创作的代表作之一.这个作品反映了时代的精神,表达了人民的思想情感,塑造了真实可信,深刻动人的艺术形象.它一出现,就受到广大读者和观众的赞扬.但在众多的评论中,谈及王大妈形象的典型意义的却很少.廖承志同志曾对王大妈的形象作过较高的评价,但也没有具体地进行论述,只是在谈到《龙须沟》创作及演出的成就时说过:“我最爱疯子、大妈这两个人物.他们是如此真实,并且处理得如此之好,使我对这两个人物发生很着实的爱.”(山东师院中文系《老舍研究资料汇编》一○二页)长期以来,人们在分析评  相似文献   

18.
《元刊杂剧三十种》是现存最早而且也是唯一的元刻本,最大程度上保留了元代杂剧的原貌,它的发现被认为是20世纪中国古代戏曲作品的一个重要发现。文章通过描写《元刊杂剧三十种》的表演动作与脚色词,探讨古代戏剧表演的不同形态,兼及脚色的演变,对戏剧史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杀人和所谓“奸诈”,是评价曹操必要涉及的两个问题。五十年代末,郭沫若、翦伯赞同志带头替曹操翻案,他们分别就这两个问题提出了令人信服的观点。但是,史学界长期以来在这两个问题上并未取得共识。张大可同志近年来写了不少关于曹操的好文章,但在《关于曹操评价的几个问题》①一文中,就以上两个问题所持的观点本人实难  相似文献   

20.
公元十一世纪,北宋都城汴京由于它在国家政治、军事方面——从而也在经济方面所占据的中心地位,成为当时东方最大的商业城市。宫廷豢养和商业化寄食的双重优越条件,为戏剧的发展铺平了道路。从而,在唐、五代优戏基础上形成的宋杂剧,得以在这里活跃一时,蕴成汴京一代戏剧的盛况。对于这样一种历史文化现象,以往我们的注意是不够的。有关汴京杂剧兴衰的情况、原因,汴京杂剧兴衰的基本面貌,汴京杂剧兴起的时代性和地域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