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学者,我见证了“学术史”从一个简单的“随想”走向拟想中的“学科”这一全过程。我说的“随想”,是指我1991年6月写的那篇《学术史研究随想》,更指诸多友人发表在《学人》第一辑上的那组“学术史研究笔谈”。从那以后,我和我的同仁一起,积极推动学术史的研究。当初的“随想”,十五年后,竟然变成了声势浩大的“课题”,甚至有了今天相当夸张的说法,叫“学科建设”,这让我感慨良多。今天,每一个从事专业研究的人,大概都免不了要跟所谓的“学术史”打交道。从研究生撰写论文时的“文献综述”,到专门家刻意经营的专著、杂志开辟的专栏,有关…  相似文献   

2.
《云梦学刊》2006,27(2):F0004-F0004
2005年6月5日,由《云梦学刊》主办的“当代学术史”学科建设研讨会在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召开,30余位知名学者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3.
《云梦学刊》2006,27(3):F0004-F0004
2005年6月5日,由《云梦学刊》主办的“当代学术史”学科建设研讨会在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召开,30余位知名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召开后,许多重要媒体给予报道,主要的有《光明日报》、《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社会科学报》、《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社会科学论坛》、“学术批评网”、“光明网”、“新浪网”、“中国社会科学院网”等。《云梦学刊》2005年第4期“当代学术史研究”栏目以“当代学术史学科建设笔谈”为总题刊登与会学者的发言。笔谈发表后,引起了学界的强烈反响。该组论文已被权威学术文摘刊物收录9篇次。其中,被《新华…  相似文献   

4.
余三定 《学术界》2004,(6):235-251
当代学术史著作是指以“当代学术史”为研究对象的著作。主要包括下列 4个方面的内容 :关于当代学术史的宏观研究 ;关于几个主要学科学术史的研究 ;“学案体”的当代学术史研究 ;关于当代学术方法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王玮 《云梦学刊》2006,27(4):16-16
学术史研究有自己独到的价值,也有许多优秀的学术成果出现,但对“当代学术史研究”来说,情况却有所不同,供研究者施展身手的空间很不充分。由于当代学术是正在进行中的事情,对于研究者而言,缺乏必要的积淀、观察、体会,因而难有成熟的作品出现。此外,对于当代学人的研究,因是师长、同行、同事或朋友,还会受到种种限制而无法客观评判、畅所欲言。至于当代学术与当代政治的关系,研究者更不易把握。所以,当代学术史研究在我看来,难度挺大。不过,这一学科又是当代学界、当代学者不应回避的。今天的学术活动必将地成为后人研究的历史,而今天的研…  相似文献   

6.
唐文吉 《云梦学刊》2005,26(6):8-10
2005年9月18日,是农历八月十五,中秋佳节。这一天,本刊主编余三定教授利用参加《北京大学学报》创刊50周年庆典(庆典于9月17日举行)的机会。邀请北京大学部分博士生代表在北京大学勺园座谈,征求大家对本刊“当代学术史研究”栏目及当代学术史学科建设的意见。座谈会气氛热烈,大家平等交流看法,既有关于本刊“当代学术史研究”栏目的具体意见和建议,又有关于当代学术史学科建设的深入分析和理性探讨。参加座谈会的博士生有中文系的柳春蕊(03级)、李峻岫(03级)、李晶(03级)、师力斌(04级)、翟景远(03级),历史系的戴海斌(04级),哲学系的任蜜林(04级)等。同时,余三定教授还特为邀请了《北京大学学报》编委刘曙光博士帮助主持座谈会并作发言,邀请了中文系03级硕士生唐文吉参加座谈。下面刊登的是座谈发言的整理稿。  相似文献   

7.
曾军 《云梦学刊》2006,27(4):14-16
当“当代学术史”作为一个问题突显出来时,其自身便包含着许多无法克服的难题。比如“学术史”问题,当我们视学术史为“辨章学术,考镜源流”时,它是学术、思想与文化的模糊指涉;而当我们视学术史为“研究之研究”时,它则更多地指单个的学科史、问题史的梳理。那么,我们对“学术史”的研究如何才能在这种“总体性的学术史”和“部门性的学科史”间保持应有的张力与平衡?这是一个问题。与此同时,在当代学术发展中,科际整合、学科互涉而带来的学科边界的模糊进一步加强了“学科史”研究的困难。正如朱丽·汤普森所说的,“传统的学科研究已经导…  相似文献   

8.
仲伟民 《云梦学刊》2005,26(4):16-17
学术史研究一个很重要的功能是对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整理,然后告诉人们哪些问题已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哪些还有待深入研究;哪些是已经解决了的问题.哪些还没有解决;哪些是新的研究成果,哪些是已经过时的或被淘汰的研究成果。其实。每个学者在开始进行课题研究的时候,都需要有一个学术史的回顾,因为如果你不知道别人的研究成果,很可能会造成重复、无效或低效的劳动,别人也无从了解你研究的源头和所要准备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云梦学刊》2005,26(4):5-7
2005年6月5日,应本刊之邀,来自北京、上海、南京、合肥、石家庄、武汉、岳阳等地的二十多位知名学者汇聚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举行了“‘当代学术史’学科建设研讨会”,与会学者围绕主题展开了热烈而自由的讨论。本期“当代学术史研究”栏目特安排专辑,刊登开幕式录音剪辑,同时以“笔谈”形式选发与会学者的发言稿。  相似文献   

10.
宋悦 《云梦学刊》2012,33(4):37-38
因为我是办学报的,就谈一点对《云梦学刊》及其特色栏目的认识. 一、关于《云梦学刊》"当代学术史研究"栏目的评价 大家都可以看出,虽然是一个地方高校主办的学术刊物,《云梦学刊》的目标却是希望打造一个全国性的、同时又有自身特色的高端学术平台.其中"当代学术史研究"无疑是期刊界的一个精品栏目,一个学术品牌.能够做到这个层次,其实是我们很多主编、编辑所追求向往的.  相似文献   

11.
2012年5月26日,由《云梦学刊》和《社会科学论坛》联合主办的主题为“学术管理与当代学术发展”论坛在河北省石家庄市举行。来自北京、上海、天津、河北石家庄和保定、湖南岳阳等地的三十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论坛。会议由《社会科学论坛》主编赵虹主持,《云梦学刊》主编余三定致开幕词,河北省社会科学院副巡视员王新明致欢迎辞。会议期间,河北省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兼院长、河北省社科联副主席周文夫,中共河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戴长江等看望了与会学者。会议围绕着当今学术管理的组成要素、主要内容和基本特点,当今学术管理对当代学术发展的促进作用,当今学术管理对当代学术风气,学术发展的负面影响,当今学术项目、学术平台、学术评奖、学术评价的现状,如何看待“民间学术”等问题展开了讨论。本刊特别刊发此次会议发言摘要.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2.
黄卉 《云梦学刊》2012,33(4):38
《云梦学刊》的"当代学术史研究"办得很有特色,得到了学界的关注与肯定,其长远意义将随着学术史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凸显.因考虑得不多,仅提个建议. 一、接续我国古代以来的"学案"传统 我国有编撰"学案"的传统,像《宋元学案》、《明儒学案》、《清儒学案》,都是学术名著.现代如钱穆《朱子新学案》、杨向奎《清儒学案新编》也成为了学术名著.近年来有看到《民国学案》(6册)、《二十世纪中华学案》(10册)等多卷本的著作出版.  相似文献   

13.
2005年9月18日,是农历八月十五,中秋佳节。这一天,本刊主编余三定教授利用参加《北京大学学报》创刊50周年庆典(庆典于9月17日举行)的机会。邀请北京大学部分博士生代表在北京大学勺园座谈,征求大家对本刊“当代学术史研究”栏目及当代学术史学科建设的意见。座谈会气氛热烈,大家平等交流看法,既有关于本刊“当代学术史研究”栏目的具体意见和建议,又有关于当代学术史学科建设的深入分析和理性探讨。参加座谈会的博士生有中文系的柳春蕊(03级)、李峻岫(03级)、李晶(03级)、师力斌(04级)、翟景远(03级),历史系的戴海斌(04级),哲学系的任蜜林(04级)等。同时,余三定教授还特为邀请了《北京大学学报》编委刘曙光博士帮助主持座谈会并作发言,邀请了中文系03级硕士生唐文吉参加座谈。下面刊登的是座谈发言的整理稿。  相似文献   

14.
《云梦学刊》2006,27(5):F0004-F0004
2005年6月5日,由《云梦学刊》主办的“当代学术史”学科建设研讨会在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召开,30余位知名学者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5.
朱志敏 《河北学刊》2013,33(1):12-15
近十余年来,中国现代口述史得到了迅速发展,取得了十分可观的研究成果,一些著名史学家高度肯定口述史的价值,一些口述史学者热议"口述与文献谁能还原历史",一些著名文化史学者预言口述史将会引起史学领域的革命。的确,大量的口述史成果为当代中国文化增添了许多丰富多彩的内容,也对中国当代学术史研究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这些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即为中国当代学术史研究提供了大量生动的资料,为中国当代学术史研究提供了纵深研究、细致描述的途径,并有助于中国当代学术史研究和书写范式的创新。  相似文献   

16.
<当代学术史研究>是从<云梦学刊>2003年至2007年"当代学术史研究"栏目中精选出来若干论文组成的一部论文集.该书对"学术"、"学术文"、"学术成果"、"学术史"、"当代学术史"等基本命题进行了简要的分析与界定,对当代学术发展史中的重要现象、重要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同时展开了对当代著名学者的个案研究,深入论析了若干当代著名学者的治学历程、治学成就、治学特点、治学经验等.所收论文以内在的逻辑关联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具有了比较完备的体系性.  相似文献   

17.
简单谈谈个人关于学术史研究的不成熟的想法。主要谈三点。第一,要正确处理学术史研究和具体学科学术史研究的关系。我想二者应该是一般与具体的关系、宏观与微观的关系。我非常赞同陈平原教授的观点,即学术史研究应以问题的研究为中心。因为学术史研究是研究的研究,好比哲学相对于具体科学,应该是高屋建瓴的。所以,不能把学术史研究与具体学科学术史研究等同起来,应当突出和加强学术史上重大问题和范畴的研究。但是,我想强调的是,在突出问题和范畴研究的基础上,学术史研究还必须关注各个具体学科的个性特征,要总结出各个具体学科的学术范式…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代化发展在知识生产领域引起的显著变革是官学的一统江山被打破,民间学术重焕生机,蔚然而成当代中国学术史上的一道醒目风光,更成为考察乃至重写中国学术史不可忽视的一个新向度.三十多年来民间学术在当代中国的复兴,是中国社会转型及民间社会在社会精神文化层面的体现;民间社会是民间学术生存发展的土壤和条件;学术自主性是民间学术的本质特征和灵魂,因此,法理意义上的民间社会的生成和发展对民间学术的前途及命运至关重要.而建构和捍卫学术的自主性,则是民间学术自身建设的重心所在.  相似文献   

19.
余三定 《云梦学刊》2005,26(4):31-33
笔者在近3万字的《当代学术史著作评述》(载《学术界》2004年第6期,《社会科学总论》2005年第1期转载)长文中指出:所谓当代学术史著作,“是指以‘当代学术史’为研究对象的著作,或者说是研究当代学术史的著作”。该文分为四个方面对当代学术史研究著作作了评述。透过该文的评述  相似文献   

20.
学术史研究的当代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许明 《云梦学刊》2005,26(4):11-13
20世纪90年代初期,一批学者呼吁进行学术史研究,引起学界的重视。但真正能坚持做下来的并不多。事隔15年,今天《云梦月刊》在北大开会,再提这个话题,并展开热烈的讨论我想这是有历史的机缘在里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