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3年2月10日,福建省武夷文化研究院在闽北南平市成立。参加成立大会的有省、地领导和专家50多人。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长何少川,省委常委、中共南平地委书记赵学敏及老同志温附山等在会上讲了话,部分专家就武夷文化的内涵、历史发展,历史地位及现代应用价值等问题开展了学术讨论。与会者认为,闽北是福建省开发最早、文化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以武夷山为中心的闽北武夷文化,以古越农耕文化为基础,以朱子理学为核心,融海洋文化与中原文化于一体,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福建乃至中华民族文化发展史上,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著名中国思想史研究专家蔡尚思先生认为,武夷文化与泰山文化有着同等的价值,在学术上给  相似文献   

2.
武夷文化,是产生于以武夷山为中心的闽北广大地区,以古越渔猎农耕文化为基础,以朱子理学为核心,融海洋文化与中原文化于一体,具有神秘、整体、独创、兼容、辐射性的区域文化,武夷文化是中国文化的组成部分,在福建乃至中国文化都占有重要地位。诚如中国著名思想史专家蔡尚思教授所说,中国古文化,泰山与武夷。武夷文化源远流长,内蕴丰富。本文试就其源流及特征作粗浅阐说,以就教于大家。闽北地处沿海与内陆结合部,自然地理条件优越,早在石器时代,这里就是古人类集居地,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建国以前,史学界不少人认为武夷山地区在唐以前,如同整个福建地区一样是“蛮荒之地”。建国以来,随着考古不断发现以及研究的深入,人们对武  相似文献   

3.
福建自古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在人类历史上创造过众多溢彩流光的古代文化。如远古时期的几何印纹陶,宋代的教育文化,明清之际的航海技术、闽北刻书业等,均享誉海内外。同时,也涌现出无数彪炳史册的历史文化名人,象朱熹、郑樵、李纲、李贽、李光地、林则徐、严复等,皆名闻天下。因而,福建在历史上曾被人称誉为“海滨邹鲁”,我国著名的思想史专家蔡尚思教授曾吟道:东周出孔子,南宋有朱熹。中国古文化,泰山与武夷。当然,福建地方文化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但由于福建自然地理条件的影响,地方文化的发展也具有…  相似文献   

4.
在对桂林山水风景美的研究中,仅仅着眼于所谓“纯自然美”而忽视了田园、园林及其它历史和人文景观在整体旅游环境中的审美作用是不全面的。从整体旅游环境上探寻桂林山水的美学特征,比较它与国内外其它风景名胜在旅游审美上的异同,研究隐藏于整体环境中深刻的美学规律,分析各组成元素的联系与变化,对于全面认识桂林的旅游资源,发挥旅游优势,建设既有历史文化层次又有时代风貌的现代风景旅游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仅对桂林山水中田园环境的审美意义,它与桂林山水其他组成元素的关系与变化作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5.
在全面总结改革开放40余年来中国旅游发展的历程、特征和趋势的基础上,将“旅游中国”作为一种新的研究范式,突破将“旅游”与“社会”视为两个独立并行领域的二元思维,可对中国旅游发展与社会变迁互嵌交织的复杂图景展开更具整体性、整合性和历史深度的刻画。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旅游发展“黄金十年”的社会效应已远远溢出其经济产业属性:对内,旅游是体现人民主体性、创建和美家园、塑造美好生活的重要力量,旅游即社会生活,进而在中国多区域、多民族、多文化的历史与现实语境下,通过构筑互动交流的旅游“融空间”助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外,通过入境旅游、出境旅游和旅游外交讲好中国故事,有助于在全球互动中推进文明互鉴,增进文化自信。旅游已成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对话世界的重要舞台。  相似文献   

6.
洛阳学初论     
洛阳学是研究千年帝都洛阳从产生到发展、变迁和可持续发展规律的学问,属于地方学研究范畴。它既从人文地理学角度研究洛阳古代历史地理环境变迁、现代城市发展和未来发展战略,也从历史文化视角研究洛阳优秀传统历史文化演进和现代洛阳华夏历史文明的传承创新,共同为洛阳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其研究重点、学术属性等都与"河洛学""洛学""河洛文化"等有着明显的区别。构建洛阳学既是传承创新洛阳历史优秀传统文化的需要,也是加快洛阳现代化进程、建设"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与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的内在要求。为此,要加大资源和人才整合力度,开好洛阳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成立洛阳学研究会、加大对洛阳学的支持力度和宣传力度,为将洛阳建设成为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示范区和国际性旅游城市提供智力支持和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7.
杭州“和谐创业”模式与苏南模式和温州模式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杭州“和谐创业”模式是我国在改革开放和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继苏南模式和温州模式之后产生的又一典型的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模式。杭州“和谐创业”模式与苏南模式和温州模式相比有较大的不同,本文通过比较认为:“风景旅游”与“历史文化名城”两者兼备,是杭州“和谐创业”模式形成的历史文化条件;民营经济快速发展是杭州“和谐创业”模式迅速崛起的动因;工业化、信息化和城市化良性互动是杭州“和谐创业”模式兴盛的动力;内源性民间力量推动和政府主导相结合是杭州“和谐创业”模式的重要特征等。  相似文献   

8.
去年,市委、市政府在深人调研、反复筛选、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全面启动实施“百村千幢”古民居保护利用工程。此项决策的实施,对加快建设现代国际旅游城市和“徽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文化繁荣先行区”具有非同凡响的意义,是名副其实的传世工程、民心工程和战略工程。  相似文献   

9.
加快广西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是展示"创新争先"的广西精神、建设广西旅游强区的重要途径,是促进广西文化产业大发展,提升广西文化"软实力"和壮大广西经济文化发展的现实要求。为此,应从战略的高度规划广西文化产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重视对文化旅游人才资源的挖掘及引进,加快文化产业的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加强文化旅游的多元投资和主体市场建设。  相似文献   

10.
以现代文化引领新疆全局的战略选择,秉承了中央关于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须走有中国特色、符合新疆实际发展路子的决策精神。其不同凡响在于,将文化现代化的历史必然与自主选择、一元化本质与多样性形式、国家利益与地方关照、弘扬传统与现代转型、政治文化与纯粹文化、社会文化与个人素质融为一体,体现出文化现代化起步在先、主导跨越式发展的明确意图。获得与战略选择之观念定位的对称实效,有必要在现代化进程中把握“以现代文化为引领”战略选择,相应于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要求、全面贯彻落实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的深远背景意蕴。  相似文献   

11.
主持人语改革开放后,在经济的腾飞中,中国加快了城市化的步伐,都市的发展成为现代城市繁荣的标志,关注都市研究都市成为世界性的重要话题。上海师范大学都市文化研究中心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近年来努力从事都市文化的研究。2006年11月18日至20日,中心主办了“都市文化—文学学术研讨会”,从不同角度对于都市文化、都市文学展开了研讨。本组稿件有不同的视角:《论上海城市规划的历史与现实》研究分析了上海城市规划的历史与特点,并关注上海城市规划的现实与未来。《文学文化讲座与北京都市文化品格》关注近些年来北京的文化文…  相似文献   

12.
旅游业是市场前景广阔的“朝阳产业”,也是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邓小平曾经指出:“旅游业大有文章可做,要突出地搞、加快地搞”。实践证明,旅游业是以文化为依托的产业,加强旅游业文化建设对加快旅游业的发展、提高旅游业经济的综合效益具有关键性的意义。因此,振兴柳州旅游经济,应切实抓好旅游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3.
在世界范围内,当旅游业成为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热门产业之时,旅游成了热门学问。这门学问在许多国家先后建立、兴起,涉及方方面面的共通性问题;而各国的国情和历史文化背景不同,又有差异存在。横向看,差异存在于国与国之间;纵向看,差异存在于历史与现代之间。中国古代人们的旅游活动极为频繁,旅游意识和观念形成甚早,旅游价值的认识(尤其是对其美学价值的认识)亦时见于古人的议论之中。但是古代旅游没有形成专门学问。旅游随时代发展而发展。传统观念的“旅游”概念与现代旅游学的技术性定义相比,现代“旅游”远不止以游山玩水(即观光、消遣、娱乐等)为主的古代旅游所包蕴的内涵。但本论只限于从历史角度来谈诙我国古代旅游的状况、旅游于人生之价值,并从旅游的文化结晶之一——旅游文学,来谈谈文学如何将其艺术升华,以及它于现代旅游之作用。探讨这些问题的意义和必要主要在于,现代旅游是古代旅游的发展和拓新;历史旅游于人生沉淀下的不朽价值,依然是鼓动今人旅游参予的一大动因;历史的旅游文学,又是现代旅游业中极其宝贵的、不可再生的、仍需继续挖掘的旅游资源。  相似文献   

14.
瞿林东 《中州学刊》2003,(1):116-119
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和现代化企业的迅速发展 ,提出了文化与企业“联盟”的客观要求。面对这一历史要求 ,人们的自觉意识如何 ,关系到这一历史要求所能实现的程度、范围和水准。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遗产如民族精神、历史智慧、人生哲学等 ,在当今仍有强大的生命力 ,是现代企业和企业家应当继承和发扬的。现代企业的形象 ,一方面是它的现代性和世界性 ,一方面是它的精神面貌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随着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发展 ,历史需要并将造就一批具有“国士”之风的现代企业家。  相似文献   

15.
为实现江西在中部地区的崛起,本文提出积极开发“武夷第一峰”黄岗山,加快建成江西旅游热点“张家界”的动议。  相似文献   

16.
旅游的产生和发展是与社会的经济发展相联系的,旅游又是一项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等密切相关的综合性经济文化活动。随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旅游又日益成为人类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並不是仅仅在现代生活中才有的,而是古已有之。外国如此,中国也如此。不过,旅游文化的历史,在中国更为悠久,那种认为旅游是“舶来品”的观点,是毫无根据的。本文即以先秦旅游文化的史实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桂林市第一届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认真分析了国内外旅游业形势和桂林旅游发展现状 ,讨论了关于加快旅游业改革和发展的问题 ,作出如下决定 :一、加快旅游业改革和发展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1.桂林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改革开放以来 ,桂林旅游经济持续发展 ,旅游业发展初具规模 ,接待能力不断增强 ,经济效益逐步提高 ,成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产业 ,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随形势的变化 ,矛盾和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与旅游城市的性质、功能、地位不相适应 ;景区景点建设和旅游服务与现代旅游发展不相适应…  相似文献   

18.
古村落是特殊类型的村落,是悠久历史文化传承的载体。本文梳理闽北古村落的特征,分析闽北古村落城镇化建设中面临矛盾与产生矛盾的原因。借鉴罗尔斯顿环境伦理思想,提出闽北古村落城镇化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9.
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农村文化建设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农村文化建设 ,是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是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基础工程。在改革开放、发展市场经济的历史条件下 ,农村文化建设既面临着许多新矛盾、新问题 ,也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有利条件。加快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 ,一是要提高认识 ,加强领导 ,做到“两手抓 ,两手都要硬” ;二是要深化农村文化体制改革 ;三是要积极开拓、培育农村文化市场 ;四是要加大农村文化设施建设的投入 ;五是要积极培养农村文化工作骨干队伍 ;六是要营造良好的农村文化建设的政策环境 ;七是要以活动为载体 ,促进农村文化生活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当代人类发展与中国人学研究”笔谈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马克思主义自诞生之日起,就把人的问题的研究置于重要位置。人类历史,尤其是近一百多年的历史告诉我们,人的发展既是社会全面发展的前提,也是社会全面发展的最终目标。人的现代化自始至终贯穿于整个现代化的过程之中。在我国当前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我们应当看到:人不仅是手段,更是目的。正如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所指出的:“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民素质的提高和人才资源的开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因此,无论是马克思主义自身发展的需要,还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乃至整个人类社会进步的需要,都把人学研究推到了历史的前台。最近,国内哲学界部分学者就“当代人类发展与中国人学研究”专题展开讨论,现将他们的观点摘要发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