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明中后期,皇帝怠政,宦官弄权,朝廷政治腐败,科举仕途尤为黑暗。一些新科进士、候选官吏以及即将上任的官吏不惜花费重金甚至借京债在京候选。虽然京债利息较高,但仍有大批官员趋之若鹜,一时间京债盛行,甚至出现拉京债现象。一些候选官员,为早些得到官职,大举京债买通权贵,严重破坏了铨选,这给明朝的政局带来了极坏影响。  相似文献   

2.
明代中后期中原商品经济发展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代中后期中原商品经济日益繁荣。在农业生产中,经济作物的品种不断增多,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农产品商品化程度越来越高。在手工业生产领域,棉纺织业、矿冶业等发展迅速,许多产品进入流通领域。但从总体看,其发展表现出较大的不平衡性。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为城镇的繁荣提供了有利条件。大批农产品和手工业产品进入城市,城镇经济日渐发达,各地城乡集市贸易蓬勃发展,国内其他省区的商贾亦纷纷前来中原,从事经营活动,促进了中原与其他地区的经济交流。在社会生产力发展和商品经济的作用下,这一时期中原地区的阶级关系和社会结构逐渐发生一些变化,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社会习俗在不断改变,在自然经济形态下形成的生产、生活习惯和社会风尚,正在受到越来越强烈的冲击。  相似文献   

3.
杨艳秋 《南都学坛》2003,23(3):27-30
明代中后期的史学领域内出现了私修当代史繁兴的浪潮 ,究其原因 ,则多种多样。明代实录失实与国史失修刺激了私家撰史的热情 ,通今之学与以史经世思潮是私家当代史撰述的社会要求 ,史料的积累和实录的流布为撰写当代史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而个人因素和思想原因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4.
《金瓶梅》中詈语的文化蕴含与明代市民文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金瓶梅》的世界里,詈语的使用可谓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詈语的大量出现,使人们从一个特殊角度,窥测和把握明代中期急剧变化的社会生活和人们心态的转变。民间尚奢,享乐主义盛行;经商热高涨,弃本逐末成风;金钱至上,等级秩序紊乱,贵贱观念淡薄。同时,也反映了女性对封建礼教樊篱的背离,观念上自由度的扩大。  相似文献   

5.
宗藩问题根源于宗室分封制度,明中期以后,由于宗藩特权无法破除,加上政治藩篱的设置,朝廷对宗室给养的全面包办,迅速引发了明王朝的财政危机和社会危机。嘉靖以后,在朝臣的吁请下,明廷虽不乏改革之举,但其着眼点并不涉及宗藩根本弊窦,仅限于解决当时财政难关,因而很多问题也伴随明王朝走向崩溃。  相似文献   

6.
明代中后期,江南社会饮茶之风浓厚,文人雅士是推动明代茶文化发展的主体力量.江南文人的日常生活与茶息息相关,诸如读书、文艺、社交、旅行等,皆离不开茶.他们煮茶品茗,舒展性灵,在日常饮茶清事中体现价值追寻,寄托理想人生.作为茶文化内涵的赋予者,江南文人对茶性的体认折射出当时文士群体的心性.茶具有平和冲淡、提神醒脑、自然纯真的本性,与江南文人淡泊自守、静虑自省、贵真求真的精神追求相契合,饮茶生活还寄托着江南文人恬淡闲适的隐逸情怀,由此为明代茶文化的发展注入了独特的文化内涵.明代中后期江南文人饮茶生活所呈现的文化意蕴,构成了明代茶文化的重要精神内核.  相似文献   

7.
明中后期繁荣的商品经济背后潜藏着巨大的社会危机.江南、华中、华北等地区借助便利的水运条件,形成了高度的区域性与行业性市场分工,但是生产与销售的远距离错位也让这繁荣的商品市场变得极度脆弱,经受不起外部环境的大变动,尤其是气候的剧烈波动.然而,明清之际连年的大灾却恰好击中了它这致命的弱点,致使整个经济体系进入了一个以气候变化为导向的大调整之中.  相似文献   

8.
明代的总督、巡抚,属中央派遣的督察官员,自明中期开始,其体制及权力逐渐向地方大吏 演变,它不仅为清朝正式成为地方大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且在明代政治生活中发挥举足 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明中后期,吏治日趋败坏,一部分忠正言官恪尽职守,举廉黜贪,不避权贵,展现岀言官过硬的素质和可贵的风范,对政风有一定积极影响,然而,言官群体的败坏却是明中后期的主流,使本已败坏的吏治更加浊腐不堪,加速了明朝的衰亡。  相似文献   

10.
关于明代史学思想的研究,学界大多都是以几个主要人物作为代表,很少对其进行整体研究。明代中后期私修史书繁多,最能代表这一时期史学思想的内容,但其研究的对象单一,研究方法还有待丰富。本文结合时代背景对明代的史学思想给予了总体概括。  相似文献   

11.
明代中后叶的思想解放思潮,不仅确立了新的人生价值观念,而且诱发了市民阶层的世俗情怀,世俗情怀孪生出市民的审美情趣,表现在市民文学上有三个突出特点:通俗化、尚自然、求真实。正是这样一种审美情趣,体现了那个时代市井生活的人生百态  相似文献   

12.
论中世纪西欧的市民生活与市民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元11世纪,西欧出现了城市振兴的历史局面,在中世纪的这种“城市化”的历史进程中,城市市民阶级缓慢地形成了,他们的主体是商人和手工业者。现实的工商业活动赋予城市市民阶级以崭新的生活内容,并形成了与中世纪基督教精神文化传统截然不同的文化价值取向,他们崇尚现实生活,崇尚实用观念,追求个人的幸福与自由,正是这种新兴的市民文化,孕育了早期的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13.
明代中后叶的思想解放潮流,确立了新的人生价值观念。张扬个性、放纵欲望成了新的时尚。人们普遍重视现世佚乐享受,渴望变泰发迹;进步思想家则对程朱理学规范标举的“贞”、“节”、“烈”妇女观提出了抗议与诘责,确认了情欲追求的人性合理性,对青年男女挣脱封建枷锁的婚恋情爱作了赞颂;最后,揭示了市民阶层世俗功利的宗教精神,寄寓了讽咏意绪  相似文献   

14.
明中后期汉口从一隅荒滩迅速发展为全国四大名镇之一。汉口的迅猛勃兴既有赖于江汉大市场的久远商业积淀、卓越的贸易区位优势、正在形成的全国市场,还与当地商民和有为官员的共同努力息息相关。正是在这些因素形成的历史合力的推动下,明代汉口虽不断遭受天灾人祸的遏制,却仍能在短短几十年里实现从渔村到天下名镇的巨变。  相似文献   

15.
《金瓶梅》以亦官亦商的西门庆作为描写中心,一方面反映官场生活,一方面辐射市井社会,写出晚明社会的众生相。从某种程度上说,它是用文学手段绘画出的一幅晚明社会五光十色的风俗画,其中尤以对晚明社会丰富多彩的市民文化的展示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文章对小说中所呈现的市民文化包括商业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市民文学、宗教文化等进行梳理和论述,以此来揭示《金瓶梅》所蕴含的丰富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6.
市民社会产生于西方早期资本主义的发展时期。作为舶来品,市民社会这一概念影响着德国。德国的知识分子结合德意志民族文化的特点赋予了市民社会以文化的意蕴,使德语语境中的市民社会超越了西方资本主义单纯的经济意蕴,而使市民社会具有了德国特色的文化意义和政治意义。马克思更进一步发展了德语语境的市民社会,使市民社会含义既有文明意识,又有文化意识。  相似文献   

17.
西欧人文主义文化与明朝市民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主要探讨西欧人文主义文化与明朝市民文化的性质、特点及其社会和思想根源。文章运用比较研究方法,分别考察两种文化之间的异同,追溯了这些"同"与"异"产生的原因和两种文化发展的不同途径,以期为当前社会主义新文化的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明代中后期,随着政治氛围的逐步宽松和社会经济生活的充分发展,士大夫群体的社会交往日益频繁。其社会交往的动机,以及与社会交往动机密切关联的人才观念也日益突出和明确。士大夫群体的社会交往方式、实践价值和意义,都是值得关注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9.
民国时期南京的市民文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民文化记录着市民阶层的日常生活方式 ,反映了他们独特的人生观、道德观和社会观 ,是市民阶层心智的结晶。民国时期南京的市民文化是一种相对消极的文化模式 ,造成了对市民群体的消极导向以及对社会发展的阻滞等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20.
明代中后期政治弊端日益显露,官修史书衰落,私修史书自觉承担起史学资治的责任,逐渐兴盛起来。面对政治压力,私修史书谨小慎言,却又希望反抗权势。史权与君权的矛盾随着社会危机的加深而加深,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也刺激私修史书的发展。总之,明中后期的政治因素对私修史书产生正反两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