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摆手歌,土家语曰社巴歌(Se~(35)pa~(51)ko~(55)),是土家族人民在进行摆手活动时所唱的一种古歌。摆手活动土家语社巴日(Se~(35)pa~(51)zi~(51)),是土家族传统的祭祀活动,又是土家族特有的文艺盛会,摆手活动在每年古历正月元霄节举行,在进行摆手活动时,人山人海,载歌载舞,盛况空前。清代湘西土家族诗人彭施铎在《溪州竹枝词》中有一首写道:  相似文献   

2.
“福石城中锦作窝,土王宫畔水生波, 红灯万点人千迭,一片缠绵摆手歌.”这是清代永顺县土家族彭雪椒(贡生)写的《溪州竹枝词》之一,这首诗生动地描述了土家族人民举行摆手活动和唱摆手歌的景况.你看,在土家族聚居的村寨里正举行着摆手活动,红灯万点、人山人海,真是盛况空前.缠绵动人的摆手歌正从摆手场中传来,令人陶醉.本文试从摆手歌与摆手活动的关系来对摆手歌的主要内容作一些介绍,并对摆手歌的美学价值作一些粗浅的分析,以帮助人们了解土家族这一传统的古歌.  相似文献   

3.
土家地区普及的"摆手舞",土家语叫se53 pa53 zi55(舍把日),早已约定俗成,历史文献多有记载.将"舍把"讹传为"社巴",是搜集者的随意性所致.应给它正名,是"舍把",不是"社巴",因而土家族的"摆手节"是"舍把节",不是"社巴节",才正本清源.  相似文献   

4.
土家族远古先民崇拜普舍树即“巴舍树”.“巴舍树”也就是“扶桑”.是“大树”之意;“摆手”是后人音译.与舞姿相关.“摆手”、“巴舍”、“普舍”本是社祭.由此探知.摆手舞初源即为社舞。摆手舞的文化意蕴体现在“天”、“树”、“土”、“鬼”四个方面.其文化流变至今实谓欲求来年平安而生活.  相似文献   

5.
在语料库翻译学的框架下,将《摆手歌》英译本Sheba Songs与戴乃迭翻译的《阿诗玛》以及英国本土民间故事Beowulf的现代散文体版本进行语内比较,从词汇、句法和语篇探讨《摆手歌》英译本的翻译语言特征。研究发现《摆手歌》英译作品呈现复杂的翻译语言特征:《摆手歌》英译作品在词汇多样性和句法复杂性方面呈现翻译语言的简化特征,但是,其词汇密度值高于英语原创文本,却低于英语母语者的英译文本Ashima,其高频词和低频词的使用状况也显现不同于一般翻译语言特征,更多受源文本和译者的中介语使用特征影响。人称代词和连接词使用状况则表明《摆手歌》英译文本没有体现翻译语言的语法显性特征。  相似文献   

6.
土家族是一个古老而又年轻的民族,在漫长而又艰辛的历史进程中,土家族人民创造了丰富多彩、特色鲜明的民族文化。在土家族绚丽多彩的文化艺术宝库中,原始戏剧“毛古斯”便是其中一颗引人注目的艺术明珠,与傩堂戏一起被誉为中国戏剧史上的“活化石”。 一 丰富的历史积淀 毛古斯,土家语叫“故事拨铺”,亦即祖先的故事,演毛古斯又叫“装故事帕帕”。由于毛古斯的扮演者浑身要披上茅草扮“毛人”,所以得名“毛古斯”或“茅故事”。毛古斯是穿插在土家族传统的祭祀摆手活动中表演的艺术形式,其表演内容和表现形式与摆手歌舞有着紧密的联系而又相对独立,演出风格及呈现的艺术氛围与摆手活动古朴、粗犷的巫文化总体气氛相和谐,是摆手活动中相对独立并且极具特色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
壮族敬崇(女米)洛甲。侗族敬崇萨天巴。瑶族(布努瑶)敬崇密洛陀。她们都是创世女神。“(女米)”,壮语,“母亲”的意思;“萨”,侗语,“祖母”(即“母之母”与“父之母”)的意思;“密”,布努瑶语,也是“母亲”的意思。确切地说,(女米)洛甲、萨天巴与密洛陀都是创世母神。壮族人民塑造的创世女神是什么样的形象呢?从流传于广西东兰一带的祀神古歌《(女米)洛甲》所唱颂的来分析,她是一位伟大的母亲。巳搜集到的部分(详见附录)唱颂了这位母亲  相似文献   

8.
袁京泉  王尧 《成才与就业》2022,(9):28-29+25
<正>“要开学了,‘社恐’怎么办?”随着9月开学季的到来,不少平台出现了这样的求助帖。“社恐”即社交恐惧的简称,是时下一个非常流行的网红词汇。身边不少年轻人会给自己贴上“社恐”的标签,并举例证明自己确实社交恐惧:一想到要进入新学校,面对新老师、新同学,就会焦虑得睡不着觉;和老师或是领导单独待在一起就会浑身不自在,连“尬聊”都不会;路上遇到熟人宁愿绕远路也不愿打招呼;必须参加的同学或朋友聚会临时取消,感受到的不是失落而是庆幸等。但这些是社交恐惧的症状吗,你真的“社恐”吗?做一做下列的自测题,也许一切就清楚啦!  相似文献   

9.
《摆手歌》与《古老话》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口承于荆楚故地、武陵山区的土家《摆手歌》与苗族《古老话》,缘于同一地域的共同生态及同为“蛮夷”后裔,故而两部史诗有不少相同之处;但作为单列民族各自民族特点的反映,它们又有一些互见差异的地方。  相似文献   

10.
论下里巴人     
本文探幽溯源 ,对历来关于“下里巴人”的种种阐释加以辨析 ,从而提出它是口耳相传于三峡地区的巴族民歌 ,相当于“风雅颂”的“风”歌 ,即“巴风”的观点。风格特异的土家族薅草锣鼓、丧鼓歌、哭嫁歌、竹枝词、五句子等就是古代巴风传承的遗韵。本文还运用分析心理学的“原型”理论阐释了“下里巴人”的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11.
西德是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作为社会现实的反映的西德文学是什么性质呢?当然有资产阶级的文学。但是有没有无产阶级的文学呢?从德国历史上看,早在十九世纪下半叶就有了无产阶级的文学。格奥尔格·维尔特曾被恩格斯称誉为“德国第一个最重要的无产阶级诗人”。拉萨尔派的雅科布·奥多尔夫(一八三五——一八九八)创作的《德国劳动歌》曾被称为德国“工人的马赛曲”。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出现了工人文学团体“无产阶级革命作家联盟”。在战后的西德,在这样一个高度工业化的,有一千一百万产业工人的国家里,怎么会没有无产阶级文学呢?有的,一九六一年一些作家、记者和工会干部组织成立了“六一社”,由于内部意见分歧,“六一社”发生分裂,在一九七○年分裂出的一派成立了“工人写作社”(简称“七○社”),七十年代末“工人  相似文献   

12.
夏商以来,我国西南地区曾出现几个“巴国”:有“孟涂所处”之“巴”;“廪君”之“巴”;“宗姬”之“巴”;江州之“巴”及“枳巴”等。其中以“廪君”巴和“宗姬”巴较为著名。近年来,学术界尤其是考古学界对夏商时期巴文化遗存的发现与研究,更引人注目。本文拟在此基础上,对“早期巴文化”与“廪君”巴之间的关系,试陈管见。一、鄂西川东的“早期巴文化”遗存考古工作者已找到同中原二里头文化时代相当的多处早期巴文化遗址。这些遗址的分布从湖北宜都(枝城)、宜昌、秭归等县的长江沿岸到四川巫山、忠县以至嘉陵江流域。考古工作者在鄂西先后调查和发掘了宜都毛溪套遗址、红花套遗址、向家沱遗址、秭归  相似文献   

13.
解放前,“吉都措巴”作乃一种不成文法的社会组织,普遍存在于西藏社会的各个阶层。西藏地方政府对此一般也不加干涉。“吉”是幸福欢乐之意;“都”是痛苦不幸之意;“措巴’,是“组织”或“会”的意思。把这几个字连起来,意思便是:“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同甘共苦,休戚与共的组织(会)”。一般在口头上只说“吉都”,省去“措巴”。  相似文献   

14.
也考冯梦龙的“社”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对于冯梦龙的“社”籍,学术界历来育所争议。有人认为他参加过“复社”,也有人认为他只参加过一种“韵社”。由于有关冯梦龙生平的材料太少,要作出最后的确切判断是困难的。但现有的确凿资料已证明,冯梦龙一生至少参加过两种“社”(请注意,是两种“社”,而不是两个“社”),而结社的时间,性质及参加者均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5.
土家族“天地再造”及其哲学观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土家族“天地再造”及其哲学观念张应斌一在土家族天地人类起源神话中有一个“天地再造”的故事。《摆手歌·制天制地》记述道:在远古洪荒时代,大地与天空紧紧相挨,大地上的鸟啼蛙鼓之声频频传到天上,吵得天上人昼夜不宁;地上的葛藤、芭茅、马桑树也长到天上,影响了...  相似文献   

16.
墨子生活在春秋战国时代。这个时代大国兼并弱国,弱国竭力防御、攻击强国;在学术上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 墨子思想的核心是“兼爱”、“非攻”;政治理想是实行“义政”;最终目的是“兴利除害”。墨子的思想得时人拥戴,因而形成墨家学派。墨家学派既是中国最早的民间政治结社,又是继孔子之后的民间私塾学校。社的领导人叫“巨子”,有墨子、腹(黄享)、禽滑厘等。社(校)纪律严密,弟子在外做官不行义就要撤回。弟子做官的俸禄要交一部分给社(校)开支。墨家学派的巨子、老师、弟子生活都很艰苦。他们穿则“布衣、草履、木履”;吃则“量腹而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诗歌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远古祖先的心目中,“歌”与“诗”是同一种文学艺术。“诗”是“歌”的内容(文学形象),“歌”是“诗”的表现形式(音乐形象),它们彼此相依、相互融贯,如同语言中词的音和义。中国古代的诗歌是一种歌咏的语言艺术,无“歌”不成“诗”,无“歌”没有“诗”。因此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上,“诗人”这一称谓至少包括以下内涵:(1)自创并演唱诗歌的人;(2)自创或改编原创作品演唱的人;(3)只创作不演唱的人。而中国古代的诗歌是:以激情为血肉、以语言为建构艺术、以歌咏为表演艺术的一种文学体裁。以真情去激荡语言的美化,以歌声去撞击听众的和鸣,乃是中国古代诗歌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8.
以古代巴国为中心,向周边辐射的广大西南地区,流行着一种一元性霸主型山歌——五句子歌。它不仅是五句曲体的概念,而且词体结构也是以七言五句为主体、涵四、五、六行式的“泛五句歌”。 这个泽被西南,影响巨大的定格的五行诗现象,不见于典籍,也不见于文人创作。就连大型词典的“五”字条目下,有小小的“五倍子虫”,也没有大大的五句子歌。在民间,中华大地上除了巴境及其边缘,再也不见流行。甚至直接受中华文化影响的周边国  相似文献   

19.
一、“巴”为族姓,起于图腾 学林论“巴”,不外二端 前辈学者及时贤在论及“巴”的名称由来时,都可以各执一理,引为深论。但若概括起来说,似乎又可以归结为二种说法。一种说法是形象取义,其中可细分为三。第一,说“阆白二水东南流,曲折如巴字,故谓之巴。”(《元和郡县志》卷34)此说于时、于情、于理都有望文而生义之嫌。第二说“巴”之本义为坝,此依蜀人语  相似文献   

20.
金冬梅 《社区》2005,(14):18-18
“家帮家、邻帮邻;遇纠纷、调解灵……”在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上街街道4个社区中,有这样一种现象,社区中上至60岁的老人,下至上小学的孩子,人人都知晓社区中的“三字歌”,有谁违背了“社规民约”,立刻有人编成“三字歌”加以批评,有人做了好事也会在“三字歌”中传送。久而久之,“三字歌”成了社区的一景。放学的时候,孩子们都会在弄堂里念起来。有的过路人听了,还专门抄了下来“,我们那里也有这样的情况,带回去给大家提个醒。”上街街道党工委、办事处还准备将“三字歌”印发到家家户户。“‘三字歌’共有34句,最早来源于蛟池街社区,现在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