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汉初黄老之治的奠基人实是曹参。黄老之治的基本方针是:清静无为、与民休息。这个方针一般只是理解为减轻人民、主要是农民的各种负担,轻徭薄赋,使久经战争创伤的农业生产迅速得到恢复和发展。曹参继肖何而任汉相,“肖规曹随”,一似曹参不过奉承肖何衣钵,自身并无所建树。其实,以上两种看法并不全面。曹参治齐,首先采用黄  相似文献   

2.
从曹参到周勃的汉初丞相,是萧何长者政治路线的继承者,他们所推行的“长者政治”,不是所谓的“黄老政治”,而是“因世而权行”的政治策略,是陆贾《新语·辅政》中设计的圣贤政治模式的政治实践。  相似文献   

3.
孙中山与近代广东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东是孙中山的家乡,他在此生活、学习,发动反清起义,走上民主革命的道路;民国建立,广东又成为他从事捍卫共和、寻求中华民国新生的政治活动主要舞台;他三次在广东建立革命政权,与南北军阀的强权政治抗争。广东,是他实践自己政治理想的根据地、推行三民主义的试验...  相似文献   

4.
傅斯年在中国现代史学上的贡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傅斯年在中国现代史学上的贡献张书学傅斯年是我国现代学术界一位富有个性的学者。他终生徘徊于政治与学术之间。在政治方面,他积极投身新文化运动,曾为"五四"爱国运动的学生领袖;抗日战争期间他奔走呼号,痛斥汉奸,和各种破坏抗战的行为作斗争;带头驱逐孔祥熙、宋...  相似文献   

5.
论功行赏     
李桂琦 《快乐青春》2014,(10):85-85
刘邦消灭项羽后,平定了天下,当上了皇帝,史称汉高祖。接着,要对功臣们评定功绩大小,给予封赏。刘邦认为,萧何的功劳最大,要封他为赞侯,给予的封户也最多。群臣们对此不满,都说:“平阳侯曹参身受七十处创伤,攻城夺地,功劳最多,应该排在第一位。”这时,关内侯鄂千秋把刘邦要讲而未讲的话讲了出来:“众位大臣的主张是不对的。曹参虽然有转战各处、夺取地盘的功劳,但这是一时的事情。大王与楚军相持五年,常常失掉军队,只身逃走也有好几次。然而,萧何常派遣军队补充前线,这些都不是大王下令让他做的。汉军与楚军在荥阳对垒数年,军中没有口粮,萧何又用车船运来粮食。如今即使没有上百个曹参,对汉室也不会有损失,怎么能让一时的功劳凌驾在万世功勋之上呢?应该是萧何排在第一位,曹参居第二位。”刘邦肯定了鄂千秋的话,于是确定萧何为第一位,特许他带剑穿鞋上殿,上朝时可以不按礼仪小步快走。  相似文献   

6.
孙青玥 《南方论刊》2011,(11):56-60,66
目前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体系欠缺知识性与逻辑性,过于封闭;教学方法过于专断,缺少民主性与现实性。要实现与创造财经类人才培养目标的契合,增强思想政治教育课的时效性,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体系要与时俱进,与学生的偏好对接;要变革课堂的教学组织方式,建立探究型、学习型的课堂,通过“五碰撞”的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出认同社会善于同他人合作的未来企业家与公共服务者。  相似文献   

7.
托克维尔对于作为一门学科的政治学的对象、范围、功能具有明确的界定;他的政治科学的核心命题是民情说,它成为理解与改良政治生活的一种关键变量;他弥合了政治科学中的几对常常造成冲突的概念,它们是,科学与应用,理论与实践,政治研究与政治教育,事实与价值,政治与道德,政治科学与政治艺术,文人与政客;托克维尔的政治科学的鲜明价值取向是捍卫人类的自由,其政治科学体现了古典传统与现代意识的结合.  相似文献   

8.
刘铁峰 《船山学刊》2008,(2):173-176
中唐诗人元稹。满怀政治热情和功利欲求走入仕途。他为当时倾向革新的社会思潮所激发,在诗歌创作中。一方面张扬自己的政治理想,抒写自己的政治豪情;一方面积极干预现实、指斥时弊、关注民生疾苦。寄寓了丰富的政治内涵。  相似文献   

9.
论刘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作耀 《文史哲》2002,(2):55-60
刘备“折而不挠”,终得一方天下。他的坚韧精神值得赞许,但其为人和政治、军事才能皆不足称,是一个两面性突出的人物,一位平庸君主。他重义、爱民,但心存诡诈;用人尚贤,但不明于察,不善罗致、使用、培养人才;尚儒,但不喜读书,思想和政治上均无建树;峻刑苛法,但执法随意;历经沙场,但不善用兵。三国鼎立,蜀汉先亡,刘备、诸葛亮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相似文献   

10.
论现代化进程中政治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作者强调政治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一是在不同层次上掌握调控财富与利益分配,建立实现政治资源合理配置的物质基础;二是要疏浚政治信息通道;三是要全面掌握、正确运用政治权力形成现代化的政治行政动力和保障;四是要全面保证公民充分行使民主权力,保证公民的政治权利,调动其积极性;五是要建构和提倡社会主义政治文化,为全方位实现中国现代化提供精神依托  相似文献   

11.
张君劢的新儒家政治哲学解见伟张君劢是现代新儒家阵营中很有特色的人物,自称"一生兴趣,徘徊于学术与政治之间","不因哲学忘政治,不因政治忘哲学";海外学人也肯认他"以儒家精神落实于宪法上而有功"。的确,张君劢的学术成就与其说是表现在纯哲学上,不如说是表...  相似文献   

12.
两汉时期,以经学为形式、以神学目的论为主要内容的封建正统思想在文化学术领域占据绝对统治地位,而身处东汉时期的王充直追战国末期的荀子,异军突起,将中国古代唯物主义思想的发展推向一个新的高峰。但由于为那个时代所决定的历史局限,王充的思想是一个充满矛盾的体系,其社会历史观尤其如此。他主观上力图在社会政治历史领域贯彻唯物主义,但客观上展现出来的却是历史唯心主义;他坚持“汉高于周”的历史进化思想,又摆脱不了不变论和循环论;他坚信历史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必然性,而又将这种必然性降低到偶然性;他认为教化与治乱有着密切的关系,但又认为最后决定治乱的是“时”、“数”;他笃信命定论,但有时也相信人的主观努力;他把无情批判的锋芒指向封建统治及其偶像,但又以令人生厌的阿谀之词去歌颂他所面对的王朝和“圣王”,乃至匍匐在“至圣先师”的脚下等等。总之,他有时清醒,有时糊涂;有时是傲世的天才,有时是可厌的俗物,然而,这才是真实的、有血有肉的王充,而不是被抽象化了的或被一些人用圣水洗礼净化过的王充。  相似文献   

13.
《毛诗郑笺》是郑玄为《毛诗》所作的一部解释性著作。在这部经注中,郑玄围绕君权思想表达了他的政治关怀。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君权的合法性问题上,他沿袭了董仲舒以来君权神授的观点,但是却以君德作为唯一的评判标准,这使他的学说带有革命性的一面;二是摒弃以阳尊阴卑来强化臣对君的片面服从的观念,而回归到先秦儒家的君臣以义合的君臣相对待关系,并且极大地丰富了它的内涵,将之具体化、情感化与友朋化了;三是在选官任人上,他主张明王不绝弃故旧功臣及其子孙、任人不求备,这样既发挥了选官的激励功能,又强调以德为基;四是关注后宫建设,从齐家及君权的运行角度而赋予后妃权力。此类关于君权政治的系统性学说是儒家非常欠缺的。  相似文献   

14.
孔学·儒学·新儒学高专诚一、孔学世称孔子首创儒家学派,事实上,孔子本人并无创立思想学派之意。在孔子那里,政治追求乃第一要义,余者皆以此为中心;究根而言,包括倡办教育在内的思想文化活动,都是孔子政治追求的副产品。当他收授弟子时,无非是寻找政治上的志同道...  相似文献   

15.
过去谈到蔡襄,一般人只知道他是北宋时代一位著名的书法家。自从1987年莆田市举行全国第一次蔡襄学术讨论会后.学术界开始对蔡襄一生进行比较全面的探讨。蔡襄是一代贤臣。从许多事实来,蔡襄的成就是多方面的。他是一个政治改革家,是庆历新政的干将;在经济方面他又是经济理论家和经济实践家.是关心人民疾苦的封建时代的清官;又是宋代四大书法家之一。本文侧重分析察襄的“强兵”、“富国”、“安民”思想,并对他为它几十年的政绩做深入的探讨。蔡襄是北宋时代的政治改革家,他对北宋社会内外矛盾的尖锐化非常担忧.对北宋开国至仁宗…  相似文献   

16.
提高企业党员干部的政治思想素质,一是要注重学习,加强理论修养,这是提高党员干部政治思想素质的前提;二是要保持与党中央在政治、思想上的高度一致,这是提高党员干部政治思想素质的党性要求;三是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这是提高党员干部政治思想素质的集中体现;四是要代表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提高党员干部政治思想素质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五是要带头廉洁自律,自觉接受监督,这是提高党员干部政治思想素质的的基本条件;六是要勇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这是提高党员干部政治思想素质的良好途径。  相似文献   

17.
新时期邓小平的政治发展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新时期的政治发展思想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点。他以政治稳 定和民主政治作为中国政治发展的两大目标,认为优化政治结构是政治发展的必然要求, 为此必须建立一个适应市场机制的政治调控体系并加强法制建设,规范政府行为;而中国 政治发展的内在运行机制必须适合现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才能推动民主政治的真 正发展,经济基础、政治制度和民主政治教育则是政治发展的基础性工程。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三、四十年代,在抵抗日本侵略问题上,胡适表现出强烈的民族感情和坚定的民族信念。他极力主张民族自救,并提出许多救国举措。在对日政策上,胡适从不抵抗的低调逐渐转变为为抗战奔走呼号;在外交上,他强调国际路线不可抛弃,显示了一定的政治远见性。  相似文献   

19.
作为新科技革命浪潮的重要力量,人工智能日益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全过程,为人类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但是,人工智能技术在政治领域的深度介入也使得民主政治发展面临着诸多风险和挑战,如政治生态受损与社会公平正义遭到破坏、政治透明受朦与政府公信力下降、政治谣言肆虐与人的主体性价值消解等。上述风险和挑战是由技术系统的不确定性与不可解释性、资本的侵蚀与人工智能的意识形态化、算法权力的裹挟与无限扩张性等因由引起的。为确保人工智能技术在民主政治领域的向善向美,应通过加强核心技术攻坚,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完善算法运行规制,打破算法赋权失衡状态;强化算法技术把关,提高技术监管水平;缩小数字鸿沟,提升公众数字素养等途径,形成技术与民主政治的良性互动,实现以“数智”促成“善治”的美好愿景。  相似文献   

20.
接受动力贯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过程的始终,是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目前,大学生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内驱力不足、外驱力缺乏、内外动力没有形成良好舍力。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遵循四条原则:大学生自我需要与社会需要和谐统一;内驱力与外驱力有机结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完善内驱力;正确处理先进性与广泛性、现实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