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民经济乘数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民经济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各产业部门间、生产与使用间存在着互为条件、彼此制约的紧密关系,任何一个部门脱离了其他部门的配合都难以正常发展。因此,用投入产出分析方法研究产业部门的发展及其对国民经济的波及影响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本文所要分析的内容是:当把居...  相似文献   

2.
华伯泉 《统计研究》1988,5(3):15-19
一、投入产出分析的两个方程组投入产出分析有实物形态和价值形态两种表式,就价值形态的投入产出表来说,它有两个方程组:1.分配方程组,用矩阵的形式表示为:AX+Y=X可化为X=(I-A)~(-1)Y (1)2.生产方程组,用矩阵的形式表示为:A’p+θ=p可化为p=[(I-A)~(-1)]’θ (2)  相似文献   

3.
王庆石 《统计研究》1987,4(2):39-43
人口核算是社会经济统计核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十几年来,西方国家在国民经济核算领域建立了“国民帐户体系”(SNA),在人口统计领域中,能否系统地引入这一方法技术,从而进行人口核算和投入产出分析呢?回答是肯定的。因为从运动的角度来看,人口运动与经济运动之间没有本质的区别,都可以从流量和存量两方面进行理解和分析,都同样需要遵守平衡原则.  相似文献   

4.
李强  龚肖宁 《统计研究》1989,6(1):33-37
一要研究一国经济的周期波动趋势,首先要了解和把握该国国民经济的增长状况,国民经济的增长状况,通常用国内生产总值(GDP)或国民生产总值(GNP)来反映。从国民收入统计(NIS)来看,对国内生产总值可以从投入(即要素收入)和需求 (即支出)二个方面进行测算。国民收入统计与投入产出表(I-0表)的关系非常密切;在NIS中的增加值就等于I—0表中的最初要素投入,而NIS中的支出就相当于I-0表中的最终需求部分。所以,国民经济的增长也可以根据投入产出表的数据进行测算。下面分别从供给方和需求为给出国民经济增长率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5.
从投入产出乘数到SAM乘数的扩展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高颖  何建武 《统计研究》2005,22(12):49-4
部门的总产出乘数是衡量一个产业部门影响力的重要指标,较大的总产出乘数意味着较强的影响力;以IO乘数来测度和评价产业部门的影响力是常用的宏观经济研究方法,但是,投入产出表着重于对生产领域以及收入的初次分配的核算,因此这种做法有一定的片面性。为此,本文将IO乘数加以扩展,引入了基于SAM的部门总产出乘数,并在中国1997年投入产出表和社会核算矩阵的基础上分别计算了各产业部门的两类乘数的值,解释各自的意义并分析了差异产生的原因。一、从IO乘数到SAM乘数的扩展1.基于IO表的部门总产出乘数。表1列示了一个简化的价值型投入产出…  相似文献   

6.
基础产业作为整个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国民经济整体及其他组成部分具有十分复杂的关系,经济总量的变化往往反映为产业构成的变化,而产业构成的变化无不对经济总量产生影响,事实上,经济增长过  相似文献   

7.
投入产出局部闭乘数的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宫泽乘数与局部闭模型乘数是目前利用投入产出技术结构化凯恩斯乘数的两种常用方法。如何恰当选择和使用这两种方法对于实际问题分析非常重要,要求明确其经济内涵和差异。有大量文献研究宫泽乘数的经济内涵,而局部闭乘数虽然应用广泛,但对其经济内涵的研究较少。本文通过与宫泽乘数的对比,对投入产出局部闭模型乘数的性质进行了辨析,主要结论有:(1)局部闭投入产出乘数的构建中考虑了各部门收入分配特点的差异,或者说各部门收入分配的差异对乘数效应的影响隐含在局部闭乘数中;(2)当假定各部门初始收入分配不存在差异时,投入产出局部闭乘数与宫泽乘数完全相同。这些结论明确了两类凯恩斯乘数结构化方法的差异,为恰当选择和使用这两种方法进行政策分析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地区绿色投入产出核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雷明 《统计研究》2000,17(5):49-60
 与全国投入产出核算相比,地区投入产出核算具有部门分类不完整、主导部门突出以及调入、调出占重要地位的特点。围绕这些特点,本文在充分考虑经济外部性的前提下,对地区绿色投入产出核算进行深入研究。值得说明的是,由于在地区投入产出表,非竞争性调入产品地区投入产出表和详细反映调入产品地区投入产出表三种具体形式,而限于篇幅,我们这里以最具代表性的非竞争性调入产品地区投入产出表为例着重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9.
投入产出分析方法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投入产出分析中,其基本的分析方法是根据中间产品交易型投入产出表,计算推测最终需求所需要的生产总量和最初投入量。这种方法已经应用了将近半个世纪,但随着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调整,以往不被重视的结构性描述方法开始引人注目,新的分析方法开始产生。这一变革主要由于下述原因引起:(1) 在以往的主要分析方法中,假定投入系数=技术系数,并以其不变性或系数变化的可预测性为前提,忽视了对技术系数变动过程自身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马晋民  艾屹 《统计研究》1988,5(4):55-56
目前,在一些中小城市、地区和县,相继开始了投入产出表的编制工作,全国已有100个以上的县编制了投入产出表。投入产出模型进入县的经济分析,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进步。但是,任何一种经济模型都有其前提条件(或必要的假定),以便使问题简化。当把经济模型用于实际经济系统的分析时,就要求该系统的实际情况基本符合模型的前提条件,并且有关模型的简化假定不能与经济系统的实际情况发生重大的偏差。否则,用该模型分析具体的经济系统是没有意义的,甚至会产生错误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