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国传统思维方式与声乐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远鸿 《云梦学刊》2001,22(5):74-75
声乐是人"身"乐器制造的过程,中国传统思维方式讲求"整体、动态、平衡"的观念及直觉体悟的方式在对声音的把握上正可以匡正西方思维方式的偏颇,对现代声乐发展有潜在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论先秦正名思想对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试图在对正名的语义分析基础上 ,阐述先秦正名思想对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影响 :其一 ,在概念认识过程中强调内涵 ,但在思维过程中应用模糊语言 ;其二 ,在推理过程中强调整体化思维 ,但缺乏形式、系统化的逻辑构造 ;其三 ,在伦理化社会中法律权威性弱化 ,有法制而在思想意识中非法治。作者藉此提倡传统思维方式的现代化变革 ,强调东西方思维方式融合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3.
经学思维及对中国思维方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学自汉代形成至今已有 2 0 0 0年的历史 ,虽然“五四”前后的新文化运动对经学进行了冲击、批判 ,并从国家的教育体制上废除了尊孔读经的旧式教育模式 ,使经学在制度上终结。但经学特有的思维方式 ,虽经朝代更替 ,形式变化 ,仍对中国社会各个方面发生着广泛影响。孔子开启了儒家经学思维的先河 ;在汉代 ,儒家思想上升为官方的统治思想 ,并正式形成经学思维模式 ,此后 ,经学思维方式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学派中皆有所表现。因而 ,可以说中国的思维方式是一种泛经学思维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哲学思维方式是思维方式现代化的集中体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化的时代需要现代化的思维方式.邓小平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构画了宏伟蓝图.作为总设计师,他的哲学思维方式就是构画这一宏伟蓝图的思维方式,即现代化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5.
思想的变革往往首先是思维方式的变革.马克思哲学以人的感性的社会实践为基础,跳出传统本体论哲学对世界本体上追根究底的终极性思考来建构起绝对真理体系的思维方式,以实践的现实性、生成性、自控性思维去观察、理解和认识人,以及建构人与世界的和谐关系.这样的哲学思维不仅可以指导人们在实践中达成人与世界、主体与客体、自由与必然、理想与现实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而且具有永远开放的气度、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对传统本体论思维方式的批判与超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想的变革往往首先是思维方式的变革。马克思哲学以人的感性的社会实践为基础,跳出传统本体论哲学对世界本体上追根究底的终极性思考来建构起绝对真理体系的思维方式,以实践的现实性、生成性、自控性思维去观察、理解和认识人,以及建构人与世界的和谐关系。这样的哲学思维不仅可以指导人们在实践中达成人与世界、主体与客体、自由与必然、理想与现实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而且具有永远开放的气度、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7.
科学思维方式主要有系统性思维方式、创造性思维方式、开放性思维方式、超前性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8.
索燕华 《北方论丛》2003,(3):128-130
中国当代学术期刊在走向国际化的历史进程中首先需要调整和转换的就是编辑的思维模式与价值取向。编辑的思维模式与价值取向受我国传统思维方式和哲学观念的深刻影响和制约。这既形成了学术期刊编辑独有的内蕴与格调,同时也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传统思维方式中注重整体综合、崇尚圣贤经典、固守平税中庸、追求直觉模糊的特性使学术期刊编辑在刊物设计、内容选择、观点裁决、稿处理等方面表现出重视宏观整体、崇拜权威深奥、把持平和稳妥、讲求感性笼统的思维定势与价值取向。这使编辑在办刊过程中产生了许多误区,使得刊物平庸无奇,缺少个性与生机。面对“入世”后的世界格局,学术期刊必须调整和革新编辑的思维模式与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9.
从逻辑分析到直觉顿悟——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现代转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认为,整体、直觉、顿悟是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主要特征。在此思维方式的指导下,形成了中国人安贫乐道的生活观念。逻辑分析是西方传统思想方式的主要特征,在此思维方式的指导下,形成了西方人不满现状、征服自然的生活观念和科学的思维方法。现代思维方式应该是从逻辑分析到直觉顿悟。在这种思维方式的指导下,我们的生活态度应是,乐道而安贫,物物而不物于物。既要发展科学,走向富强,又要发展哲学,给灵魂以慰藉。时代在呼唤哲学,21 世纪将是科学与哲学并重的世纪。  相似文献   

10.
乔翔 《学术探索》2004,2(1):8-10
邓小平的哲学思维方式是对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继承与超越:从以尊圣崇古为前提的求真务实到以思想解放为先导的实事求是;从朴素直观的整体思维到科学严密的系统思维;从注重整体和谐的静态平衡观到波浪式发展的动态平衡观;从立足现实的"经世致用"到高瞻远瞩的"三个面向";从统摄事实认识的价值判断到尊重实际的主体认识论。  相似文献   

11.
中国人传统思维方式具有整体性、直观性、意象性、模糊性等特征,这些特征都能从汉字的类型、性质、构造方式、发展演变、形义关系等方面得到印证,它们分别表现为重视汉字的整体表意功能而轻视组成整体的元素——字符;汉字为表意文字,可以直接由形体到意义,中间不需要经过读音这个环节;概念的模糊混乱以及形体表意的模糊性。  相似文献   

12.
儒、释、道的自由观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儒、释、道自由观均重视人的自由问题,但在出发点与时效性方面存在差别。儒家是以“人学”为核心内容的学说;佛教是从修心的角度出发的,追求来世精神自由;道教是追求得道成仙,向往无拘无束的活神仙境界。这三者的自由观均有糟粕之处,应给予扬弃。  相似文献   

13.
佛学的思维方式是非实体性的,是时同一性的破斥.它充满异质性特点,从而走向否定.佛学的否定性思维通过对"空"或"无"的强调而实现,它是对"成见"、对一切既有理论的否定,是对概念拜物教的否定.这种持续的否定带有本体性特点,它使佛学理论得以不断自我更新,为人的思维拓展出无限的、自由的空间.  相似文献   

14.
我国传统经验思维方式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验方式是传统思维的最主要的偏向,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侧重对事物的整体联系以及现象的认识。在经验思维方式的主导下,主客体没能显著分开,形成了天人合一思想。在知识形态上,经验思维形成的是以主体的差异性为基础的高度私密的隐性知识(技术)。由于思维的惯性和惰性,思维方式具有锁定性,不利于认知的发展和实践的进步。要充分发挥主体的能动性和自觉性,实现思维方式从自发到自觉的超越。  相似文献   

15.
任何民族国家的统治、外交政策的制定都是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中发生的。思维方式作为民族文化的深层结构必然会对一国的对外政策与对外行为产生微妙影响。中国独特的文化本原催生出了整体、法象、价值等思维方式,这些思维方式的形成无疑深刻影响着冷战后中国外交的认知方式与分析视角,塑造了中国独特的外交理念与分析范式。  相似文献   

16.
浅论魏晋玄学对儒释道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魏晋玄学思潮衰落之后 ,其哲学精华活在儒、释、道 (教 )的理论创作中 :玄学的哲学范畴和“形名学”、“言意之辨” ,构成了魏晋南北朝佛教义学语言环境和思维方法 ;玄学本体论流派的哲学思辨使道教哲学由粗糙走向精致 ,元气论流派的生命哲学则培育了士人的本土宗教情感 ;玄学促进了南朝经学向义理化方向发展 ,其潜在的“体用”、“性理”、“内圣外王”观念 ,对北宋理学的兴起产生了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直觉领悟、类比推理及形象思维是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显著特点。三者相互联系形成了传统思维方式的独特优势:通过对客观现象的“直觉感悟”而直接获得智慧;从整体上轿住事物的内在规律性,通过“由此及波”的类比推断得出新的结论;从具体事物悟出隐含的规律又回到具体事物,用形象生动的语言表达一些深刻的道理。但是由于传统思维方式不注重严密的逻辑推理与实验论证,隐含有主观臆想、荒谬与有从等非科学性因素,因而极易脱离事物的内在规律性而走上简单化、庸俗化的道路。这种非科学性思维缺陷在社会生活和科学研究中都表现出极大的危害性。因此,本文建议在批判地继承传统思维方式的同时,要采取措施努力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思维素质。  相似文献   

18.
思维方式作为文化的深层结构和核心,其变迁体现着文化的变迁.思维方式的变革是最深刻的革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仅是实践过程,而且也是文化过程.它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中国社会心理结构和中华民族思维方式.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实践思维方式在中国确立并内化为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入手,分析它与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关系.认为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许多特征与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辉煌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它的不足之处又是近代科学的羁绊,因而它早就为中国科学技术在近代的落后埋下了种子,从而提示了中国科学技术在近代衰落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宋娜 《理论界》2007,(1):104-105
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现代化的思维方式与之相适应。传统教育的弊端要求我们必须重新审视当前的教育现状,积极探索,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积极转变思维方式,构建中国教育现代化。理应成为21世纪引领中国现代化发展的关键一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