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的情绪 ,是指作为认识主体的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态度体验。一般来说 ,符合、满足人的需要的客观事物 ,会使人产生满意、愉快、喜爱等的情绪体验 ;反之 ,就会使人产生不满意、不愉快、憎恨、忧愁等情绪体验。情绪通常有喜、怒、哀、惧等表现形式。“喜”也即快乐 ,指人盼望的目的达到后继之而来的紧张解除时的情绪体验。“怒”即愤怒 ,指由于遇到与愿望相违背或愿望不能达到 ,并一再受到妨碍情况下产生的不良情绪 ;特别是在所遇到的挫折是不合理的或被人恶意地造成挫折时 ,人最容易产生愤怒。“哀”指悲哀 ,指人所…  相似文献   

2.
情绪是人对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和社会要求而产生的体验。因此,那些能够满足需要和要求的客观事物就会引起肯定的情绪;而那些不能满足需要和要求的客观事物就会引起否定的情绪。凡是能够提高人的活动能力,增强人的体力、精力和毅力,使人去积极进行活动的情绪叫做增力情绪。例如愉快、英勇的情绪体验。凡是能够降低人的活动能力,削弱人的体力、精力和毅力的情绪,叫做减力情绪。例如灰心、颓废  相似文献   

3.
很多老年人觉得年龄大了老"发火"不好,会让人觉得缺少涵养。但瑞典最新的一项研究发现,适当发怒比压抑怒火更有益于解除压力,保护心脏。大部分老人遇到不愉快的事情不愿意和子女或者周围人说,有情绪自己压抑下来,吃不好饭、睡不好觉。因为,压抑下来的情绪不会消失,有些会积累起来等机会加倍爆发,有一部分会进入潜意识层面,通  相似文献   

4.
庞占成  孟琳 《新天地》2011,(9):88-88
心理学研究证明,轻松、愉快、规规的情绪,不仅可以使人产生超强记忆力,而且能够活跃人的创造思维。充分发挥人的心理潜力。  相似文献   

5.
学业愉快情绪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德国学者Pekrun等人提出了学业情绪的概念并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活动,学业情绪已成为教育学与心理学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就学习策略、自我效能、归因方式及成就目标等相关因素对学业情绪影响的研究进行综述,为进一步研究学业愉快情绪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利用情绪量表筛选出对应愉快、快乐、悲伤、恐惧四种情绪的音乐片段作为刺激,同步记录脑电,从脑区、情绪极性、强度等方面对脑电α波功率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脑电α波功率的变化与情绪的极性和强度密切相关;快乐与恐惧、愉快与恐惧、恐惧与悲伤之间α波功率差异显著;顶枕区α波功率在负极性情绪中强度强的明显小于强度弱的;在强度强的情绪中,正极性情绪显著大于负极性情绪。  相似文献   

7.
文辑 《今日南国》2005,(23):70-70
人生世,困难,挫折与成功,幸运等构成了人生之歌的主题。任何人在遇到诸如面试这种情况的时候都会觉得紧张,只不过每个人的程度不同而已。作为一名正在求职的毕业生,应该发现和掌握自己的情绪及其变化规律,根据情绪的特点和变化调节自己,使自己保持积极愉快的情绪:  相似文献   

8.
在不中断正常教学秩序的前提下,采用前后测现场教学实验的方法,对研究性课堂进行情绪调节教学模式干预。情绪调节教学模式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策略,也提高了课堂中好奇、兴趣和愉快的体验程度,并能调节控制适度的焦虑水平。情绪调节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地改善学生对事物的好奇心和探究倾向,也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深层学习动机。  相似文献   

9.
情绪是由外界事物所引起的人们的爱、憎、愉快、不快、惧怕等心理状态。情绪在体育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它的两重性包括“增力情绪”和“减力情绪”。从事体育教学应注意情绪规律 ,一方面教师应注意自身情绪调节 ,另一方面注意培养学生适宜的情绪 ,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0.
以328名小学生为被试,研究探讨年级、年龄差异对儿童情绪认知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一是在表情识别部分,惊奇、悲伤、厌恶表情识别得分具有显著的年级差异;在愤怒、愉快的得分上无显著的年级差异。二是儿童在信念理解和情绪伪装得分上具有显著的年级差异;冲突情绪和移情得分无显著的年级差异。三是儿童在表情识别部分除害怕表情外均不具有显著的年龄差异。  相似文献   

11.
如心 《社区》2012,(2):52
强迫症,也叫强迫型人格障碍,主要特征是做事犹豫不决,思虑甚多;做事苛求完美,反复核对,注意细节而忽视全局;过于严肃、认真、谨慎,缺乏幽默感;循规蹈矩,缺少创新与冒险精神;坚持己见,要求别人按他的意愿办事;焦虑和悔恨的情绪多,愉快满意的情绪少。强迫型人格的人,责任感特别强,往往用十全十美的高标准来要求自己,追求完美,同时又墨守成规,由于对人对己都感到不满而容易招致怨恨。  相似文献   

12.
姜德珍 《新天地》2012,(2):54-55
老年人的情绪是一个很复杂很重要的问题,也是老年人是否适应晚年生活的主要标志,它直接影响到老人的健康与家庭和睦。愉快、乐观可以治病,促进身心健康。因为愉快的情绪能够通过大脑皮层及皮下神经中枢的活动引起生理上的变化:呼吸加快,肺活动量增大,氧气供应充分,促进血液循环;并能影响  相似文献   

13.
<正>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英国家具连锁店DFS在对2000名上班族进行调查后发现,45%的人比一年前更难放松心情。他们下班回家后,平均要花14.5分钟的时间向朋友和家人倾吐郁闷心情,相当于一生中要花106天发牢骚。英格兰东北地区的上班族情绪缓解状况更差,他们平均每天花23.5分钟时间诉说工作中的不愉快,相当于一生中有170天  相似文献   

14.
徐云 《山西老年》2011,(8):60-60
科学家研究表明,某些特定的食物,能使大脑中产生某些化学物质,从而影响人的情绪,改善人的心情。喜欢吃辣椒的人,往往不单是被它的味道所吸引。吃辣椒能使人产生短暂的愉快感,因为当辣椒中含有的辣椒素刺激口腔神经末梢、产生热辣辣的感觉时,大脑便释放出内啡肽,这种物质可使人愉快。  相似文献   

15.
如心 《社区》2012,(3):52-52
强迫症,也叫强迫型人格障碍,主要特征是做事犹豫不决,思虑甚多;做事苛求完美,反复核对,注意细节而忽视全局;过于严肃、认真、谨慎,缺乏幽默感;循规蹈矩,缺少创新与冒险精神;坚持己见,要求别人按他的意愿办事,焦虑和悔恨的情绪多,愉快满意的情绪少。 强迫型人格的人,责任感特别强,往往用十全十美的高标准来要求自己,追求完美,同时又墨守成规,由于对人对己都感到不满而容易招致怨恨。  相似文献   

16.
临床统计资料表明,春节前后是高血压病情恶化、心绞痛发作和心肌梗塞的高发期。这与节日期间的生活紊乱、饮食不当和情绪波动密切相关。为使心血管病人安全过节,应认真做好节日保健。 一要讲究心理卫生,避免情绪波动。节日期间,至爱亲朋欢聚,往往情绪兴奋,感情激动,但过度的兴奋、激动会刺激交感神经末梢和肾上腺髓质的分泌,致使血压升高,心律加快,心肌耗氧量增加,容易诱发心律紊乱、心绞痛和心肌梗塞,甚至造成猝死。因此,节日应保持情绪稳定、心理平衡、心境恬静、精神愉快,这样有利于心血管病人健康。  相似文献   

17.
快乐墓地     
非洲一个叫撒拉的小镇上,有一位叫布基的老人,布基的一生都过得很不愉快。究其原因,无非是他人生的许多目标都没有实现。布基在临死前一段时间里,终于醒悟到:人无论是在什么情况下,都不应该以牺牲自己的情绪为代价。 但他的认识已经太晚了,因为这时他已经从大夫那里得知了自己大概的死期。布基不知道自己在临死前还能做些什么,他希望世上所有的人都不要像他。  相似文献   

18.
爱因斯坦说得好 ,热爱是最好的老师。作为数学教师要想方设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对学生学习数学的效果 ,教师顺利完成数学知识的传授 ,对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 ,以及推进素质教育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就教师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谈几点看法。一、在数学教学过程中 ,使学生产生愉快的情绪兴趣带有情感色彩的认识倾向。在学习中 ,学生考试成绩好 ,习题解答巧 ,受到老师表扬 ,就会产生愉快的情绪。这样的情况反复多次 ,数学的学习和愉快的情绪建立起固定联系 (条件反射 ) ,学生对数学学习就有了兴趣。相反…  相似文献   

19.
人进入老年期以后,会随即出现一系列的消极情绪。老年人自己应对这些消极情绪有所了解,积极主动化解,愉快度过晚年。自尊与自卑并存老年人的自尊较强,可以对言行起到约束和激励的作用。当自尊不能得到满足时,往往会以愤懑的情绪表现出来,或  相似文献   

20.
正做一个快乐的人,做一个心中有梦的人,因为有梦生活才会狂奔,因为有梦生命才不会沉沦,与梦想同行,总会有惊讶眸光的感动。天空总是博爱心生羽翼的人,大地总是宠爱心怀四季的人,与天地同行,就会沾染山水的灵秀。人之所以不愉快,是面对繁杂难以掌控自己的心,寄托的太多,被忧虑所扰,走不出飘渺的思维,被情绪左右,被纠结缠绕。生存需要踏出脚窝的印痕,而不是寻找灵魂的依附。放下纠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