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探讨了利用亏损弥补进行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的方法.当企业不能在5年的弥补期限内弥补其亏损时,可以利用资产的增值弥补亏损;当企业应税项目亏损,而免税项目盈利时,应考虑将企业进行分立,才能不用免税项目的所得弥补应税项目的亏损,待应税项目将来有盈利时再弥补;企业发生亏损,如果预计能在连续5年内用企业自己实现的利润弥补的,那么企业应用实现的利润来弥补,而不应用从被投资企业分回的利润弥补.如果企业既有按规定需要补税的投资收益,也有不需要补税的投资收益,可先用需要补税的投资收益还原后弥补亏损,弥补后还有亏损的,再用不需要补税的投资收益还原后弥补亏损.  相似文献   

2.
企业亏损,投资收益是否作纳税调整? 问:财税字1994年009号二、三条规定联营分回利润及对外分回投资收益均要按规定作纳税调整。而财税字1997年022号又规定:为简化计算,企业发生亏损,对其从被投资方分回收益(含股息、红利、联营分利等)允许不再还原为税前利润,而直接用于弥补亏损,“剩余部分再按有关规定补税”。2个文件是否矛盾,如何执行?  相似文献   

3.
当由支付单位代纳税义务人承担个人所得税,纳税人取得的是税后净收入时,其应交税金的计算需要将税后所得还原为税前所得,以正确计算应交税金.税后所得的还原计算较为烦琐,为简化实务中的工作量,用Exvel设计出税后所得的还原模型,可以方便地取得各种模式下的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4.
根据《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和《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等有关规定:纳税人每一纳税年度发生的广告费支出不超过年销售(营业)收入2%的(从2001年1月1日起,国家税务总局对制药、食品、日化、家电、通信、软件开发、集成电路、房地产开发、体育文化和家具建材商城等行业的企业调整为8%),可据实扣除,超过的部分可无限期向以后纳税年度结转。针对上述规定,现举例说明纳税人应怎样处理广告费支出。例如:某时装公司2001年全年销售收入为2000万,实际支付全年广告费50万元。则该企业只能在税前扣除:2000万2%=40万元,超过的部分10万元留…  相似文献   

5.
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价,这涉及到整体医院的财务核算问题,将触及到医院内部的利益调整和重新分配,难度不小。医院由此减少的收入或形成的亏损,拟通过三种补偿途径解决,即增设药事服务费、调整部分技术服务收费标准和增加政府投入。但公立医院在取消药品加价后,通过三条弥补途径是否能及时弥补医院的资金缺口,以及医院能否及时应对这种改变,还是非常让人担忧的。  相似文献   

6.
叶猛 《科学咨询》2002,(23):11-12
高校上市公司的业绩滑坡,似乎暗示着我国高校企业改革将要真正到来.有这样一组数据,给人们带来了改革迫切性的直观印象:清华紫光亏损高达2362.17万元;浙大海纳2001年净利润由上年的3052.74万元跌落为1948.55万元;南开戈德同期盈利由12829.85万元滑坡至6696.62万元,由于该公司上半年净利润为7279.36万元,实际上在下半年出现一定亏损;天大天财的业绩同比虽略有增长,但该公司卖资产获得的投资收益接近公司净利润的一半.  相似文献   

7.
美国联邦所得税下的所得转移原则做为一项反避税原则在美国司法实践中得到了不断的成熟和发展。所得转移原则的主要内容是:对于劳动所得的转移,挣得所得的人是应纳税人,而对财产所得的转移,财产所得的受让人是应纳税人。本文以所得转移原则产生发展中的著名案例为主线,介绍了所得转移原则的主要内容,并阐述了所得转移原则对美国的联合纳税申报产生的影响。最后分析了我国个人所得税纳税单位的选择之争,以期对我国个人所得税的改革提供可资借鉴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从个人所得税角度看中国收入分配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我国个人所得税中现存的效率和公平的问题为出发点,适应当前"两会"热议的个人所得税改革问题,深入分析后提出仅仅依靠提高个人所得税税前扣除额的方法并不能有效地解决我国收入分配失衡的问题的观点,并为我国个人所得税和收入分配改革提出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围绕调整事项是发生在报告年度所得税汇算清缴前还是汇算清缴后、企业采用的所得税核算方法是应付税款法还是纳税影响会计法、会计制度与税法对调整事项中所涉及的收入或费用确认的时间和范围的规定是否一致等三个方面,详细分析了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中有关所得税调整的会计处理。  相似文献   

10.
住房改革中未达标面积者给予一次性补贴,能否在税前扣除? 问:关于住房改革中未达标面积者给予一次性补贴,能否在税前扣除? 答:根据2001年4月6日国税发[2001]39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住房制度改革中涉及的若干所得税业务问题的通知的规定,停止住房实物分配后,房价收入比(即本地区一套建筑面积为60平方米的经济适用住房的平均价格与双职工家庭年平均工资之比)在4倍以上的地区,企业按市(县)政府制定并报经省级政府批准的标准,对无房和住房面积未达规定标准的职工支付的住房提租补贴和住房困难补助,可在税前扣除。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究了我国上市公司利用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发现无论是亏损公司还是盈利公司的盈余管理相当倚重于非经常性损益。利用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动机各异:亏损公司主要是为了实现扭亏和避免亏损等,高盈利公司则是为了平滑利润和避免利润下降。实证结果还表明,非经常性损益确实对上市公司扭亏乃至后续年度是否继续亏损起到了重要作用,且其作用远大于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操控性应计利润。基于上述研究结果,建议将非经常性损益作为会计核算的一项独立内容纳入利润表,并进行具体、透明的表外披露;同时,也建议在监管政策实施中全面考虑非经常性损益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亏损上市公司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价值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扬  田益祥 《管理评论》2007,19(7):52-57
本文对新资产减值会计准则实施后亏损上市公司整体以及具有盈余管理动机的亏损上市公司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前后的会计盈余价值相关性进行了比较研究,同时还检验了资产减值准备数据本身是否具有增量价值相关性。结果表明:从整体上看,亏损上市公司计提减值准备后增强了会计盈余价值相关性,计提的减值准备数据本身也具有增量价值相关性,同时,文章还发现投资者不能有效识别微利公司的会计盈余质量,而对于巨亏公司与通过转回减值准备方式盈利的公司来说,其会计盈余数据的决策相关性显著低于对比公司,投资者能有效识别其会计盈余质量,这为2007年1月1日起实施的关于已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不可转回的会计准则改革提供了实证支持。  相似文献   

13.
2007年12月11日,财政部发布<中央企业国有资本收益收取管理暂行办法>,要求中央企业向中央财政缴纳国有资本投资收益.这其中包括了国有控股、参股企业国有股权(股份)获得的股利、股息收入.那么在该办法出台后,国有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政策与以往相比是否有所变化?本文以2006年和2007年国有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数据为研究样本进行了相关的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4.
公元二00七年三月十九日,新华社授权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六十三号)。主席令说:“《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以下简称《企业所得税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于2007年3月16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企业所得税法》约6500字,分为总则、应纳税所得额、应纳税额、税收优惠、源泉扣缴、特别纳税调整、征收管理、附则等,共8章60条。《企业所得税法》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企业和其他取得收入的组织(统称企业)为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依照本法的规定缴纳企业所得税。企业所得税的税率为25%。非居民企业取得本法第三条第三款规定的所得,适用税率为20%。《企业所得税法》规定,国家对重点扶持和鼓励发展的产业和项目,给予企业所得税优惠。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减按20%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相似文献   

15.
资金往来发票取消后,预付款如何作账务处理?问:我公司为生产型企业,每笔业务均需收取预付款。现税务局规定资金往来发票取消,收取预付款时需开具正式销售发票。请问开具发票后,我公司应如何作账务处理。是否应在货物未生产且未发出的情况下作销售处理缴纳增值税:由于预付款仅为合同价款的一部分,应如何作产品销售确认,产成品成本如何结转(在未生产前)。是否税务局有规定,为预付款开具的发票可不作销售处理仅作预收账款处理。答:增值税暂行条例中销售货物或者应税劳务的纳税义务发生时间,按销售结算方式的不同,具体为:采取赊…  相似文献   

16.
一、企业对外捐赠资产的所得税会计处理企业在发生对外捐赠业务时,按照会计制度的规定,将捐赠过程中发生的捐出资产的成本及相关税费作为营业外支出处理。但按照税法规定,在计算交纳企业所得税时,应将其划分为两个方面的业务进行调整:一是视同将该项资产对外销售,其利润部分要交纳企业所得税;二是税法规定,必须是通过红十字会、宋庆龄基金会等公益性组织和机构对外进行的捐赠才可以税前扣除,且不得超过规定的年度应纳税所得额3%的比例。例1思语公司2005年共发生两笔对外捐赠业务:一是通过红十字会对外捐赠产品一批,账面成本10000元,市场公允…  相似文献   

17.
上市公司非经常性损益盈余管理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2003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寻找微利、亏损和扭亏公司通过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的证据。研究结果表明,微利公司和扭亏公司主要通过非经常性损益调增利润;而亏损公司则通过非经常性损益进一步调减利润。其中,处置长期资产收益、补贴收入以及减值准备的计提或转回是非经常性损益盈余管理的主要手段。本文同时提出了遏制上市公司利用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的防范措施,并为最新的资产减值会计准则提供了证据支持。  相似文献   

18.
在用Excel计算个人所得税时,我们经常用IF()函数实现对个人所得税分段计税,如IF(N5>2800,(n5-800)*0.15-125,if(n5>1300,(n5-800)*0.1-25,if(n5>800,(n5-800)*0.05,0))),[n5为纳税收入总额],计算结果往往保留两位小数,即以元为单位计算到分。如果是用Excel的“格式-单元格-数字-数值”设定小数为两位,就可能出现尾数误差。如某人的月收入1300元减除800元及个人养老保险42元、住房公积金38.7元之后的应纳税所得额为419.3,则屏幕显示应扣个人所得税20.97元,实发工资1198.34元,而13008004238.7应该是1198.33,这样就出现了0.01的误差。为了防…  相似文献   

19.
李红 《经营管理者》2012,(24):33-34
随着我国经济的全球化,内部控制在企业中的地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企业资金来源的主营业务收入,往往不能及时兑现,从而产生了应收账款,而应收账款是否及时收回影响着企业的发展。本文以ZW公司为例,分析应收账款的现状,评估其对企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中国从1998年开始对连续亏损2年的上市公司实施特别处理 (ST)制度,由于ST公司具有在戴帽时股价下跌而在摘帽时股价上涨的一般规律,是否会有部分公司利用ST制度及其股价规律主动戴帽以谋取超额收益受到学者关注。采用2001年至2012年戴帽的公司的财务数据和股价数据,运用非预期应计利润法和事件研究法,探讨是否存在部分公司通过主动ST获取超额收益的行为。定义并识别一类利用盈余管理调减可操控性应计利润而主动ST的公司为主动戴帽公司(样本组),采用事件研究法对样本组的超额收益率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样本组公司存在显著负超额收益率,在摘帽时则存在显著正超额收益率。在整个戴帽期间,样本组公司平均累计超额收益率显著为正,说明样本组公司确实有通过主动戴帽行为操纵市场以获取超额收益的动机。研究结果不仅丰富了已有的公司金融和财务管理研究,也为监管部门填补政策漏洞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