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董仲舒是汉代著名的儒家学者,长期被历史学家称为“醇儒”,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一直受到儒家学者之推崇。但细检董仲舒之思想,虽有对孔孟儒学之继承,但更有对齐文化中各种思想之吸收,董仲舒的思想绝非对孔孟儒学的简单继承,而是将鲁文化之儒学与齐文化之公羊学、阴阳家思想融合为一的结果,也可以说,董仲舒完成了对儒学的齐学化工作。  相似文献   

2.
董仲舒与春秋公羊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汉董仲舒是《春秋》学史上第一位声名显赫的公羊大家。他虽未给《公羊传》作注,但是他的著名作品《春秋繁露》几乎涉及了《春秋》一书的全部主要问题。他的观点无论对错,都对后世的春秋公羊学产生过深刻的影响。两千年来的春秋公羊学,其精华与糟粕无不与董仲舒有关。研究孔子的《春秋》经,离不开公羊学;公羊学的理论框架是汉代人搭起的;汉代人公羊学的根底是董仲舒奠定的。  相似文献   

3.
论汉代公羊学的夷夏之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夷夏之辨是汉代公羊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公羊学的奠基之作《公羊传》,到形成公羊学的关键人物董仲舒,再到公羊学的集大成者何休,他(它)们的夷夏观具体反映了这一理论的发展轨迹。《公羊传》继承了先秦儒家严夷夏之别的思想,却凸显了礼义文化这一区分夷夏的标准;董仲舒发展了《公羊传》的思想,不但对夷夏的分辨更为精细,强调“从变从义”,而且从王者一统的角度肯定德化四夷的必要性;何休对公羊学的夷夏之辨所作的发展,则是将其历史“三世”说与夷夏之辨相结合,用一种历史发展的观点来看待夷夏关系,肯定“太平”之世是一个没有夷夏之别的天下一统的社会。  相似文献   

4.
现代新儒家徐复观认为,董仲舒的经学解释与"天的哲学",塑造了汉代思想的特性,影响到先秦儒家思想在发展中重要的转折,在思想上的意义特为重大.徐复观从解释学的角度研究董仲舒之公羊学的建立,揭示其经学解释表现出较强的主观性.董仲舒把阴阳五行的天道与社会政治人生之道贯通起来,构成了天的哲学;天的哲学具有重要的道德意义.徐复观的解释有两个特点:一是重视阐释董仲舒所处的时代政治背景、个性人格对他思想形成的影响;二是同情理解董仲舒其人及思想,一方面能深及他思想建立的动机和目的,另一方面能抉发专制政治对他思想的歪曲利用与后世小儒对他思想的片面发展.  相似文献   

5.
李彬 《天府新论》2020,(2):26-35
董仲舒与何休虽然都是两汉公羊学大师,但其思想之间的差异仍很明显。从对《春秋》“宋人及楚人平”的不同诠释中,可以看出二人思想之间的差异:何休从“例”出发,极力辨析其非“实与文不与”,不与大夫专平;董子则从“义”出发,站在仁以行权的角度,褒扬大夫专平的行为。董、何之间的这一差异,一方面是由于其所处时代不同,何休面对日趋分裂的时代局势以及古文经学的挑战,更重视强调“尊王”大义,而汉初的董子虽然也有“大一统”的焦虑,但气魄显然更大。另一方面,也更重要的是二人对公羊学的定位不同,董子是借《公羊传》以阐发其儒学思想,何休则致力于将公羊学建构为一门发挥改制、新王大义的政治理论学说。公羊学的“非常异议可怪之论”导致了其千年沉寂,但在晚清大变局中又重新被发现和重视,何休功莫大焉。  相似文献   

6.
鲁学在汉代经学中的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学在汉代经学中的地位杨朝明汉代经学有今、古文之分,“齐学”、“鲁学”之别.笔者曾就“齐学”与西汉今文经学的关系谈过个人的看法。(《齐学与西汉今文经学》,载“管予与齐文化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管子与齐文化》,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0年11月版)本...  相似文献   

7.
董仲舒以春秋公羊学的基本观念为核心,通过对经典的诠释将历史哲学、社会政治理想和信仰体系一起囊括在他的天人合一即天道观思想之中,构建了一套系统的儒学理论和核心价值体系,其思想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现为:使得先秦天道观和王道理想进一步罩上神圣的光环,"大一统"思想更加凸显了政治化、伦理化意蕴,天道教化的理念经由信仰的建构渗透到社会人心之中。  相似文献   

8.
汉初的春秋公羊学有许多非常可怪之论,其中最可怪的一项就是说孔丘奉天命作新王,为汉制法。这句话的前半段是假的,后半段却不能说完全是假的。汉初的春秋公羊家,如董仲舒之流,确是打着孔丘的旗号,为汉朝制定了一套制度。这套制度实质止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一套上层建筑。在两汉以后,春秋公羊学没有人提了。一直到清朝末年,中国社会处于又一次大转变的前夕,春秋公羊学又出现了。1840年鸦片战争前后的先进人物,如魏源、龚自珍都是提倡春秋公羊学的。到“戊戌变法”的时候,康有为更是以春秋公羊学为他的“变法”的理论根据。“托古改制”这个帽子就是他给孔丘安上的。春秋公羊学出现在中国社会的两次大转  相似文献   

9.
荀子的政治哲学沈顺福荀子,作为战国末期的思想界最杰出的代表,既承袭了儒学的基本精神,又吸收了道家的某些思想,同时他也仔细研读了齐学的代表著作《管子》,把儒、道、管仲学派等各家思想揉合了起来,既开创了儒学的新局面,又为后来的法学思想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同...  相似文献   

10.
<正> 《管子》是齐学的代表作,其中蕴藏着十分丰富的经济、政治、军事、哲学思想,涉及到国家管理的各个方面。本文试就《管子》中的管理心理学思想进行探讨。一、功利主义的人性观怎样认识和理解人的本性,这是管理心理学的一个根本问题,也是管理者确立管理思想,制定管理策略,选择管理方法的思想基础。《管子》中也论及到了人性观问题。《牧民》篇中就有“政之所行,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并对“民心”——即人性作了较为深刻的论述:“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从心理学角度分析,这句话实际上揭示了人的两种需要:一是基本的生理需要,一是在生理需要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较高  相似文献   

11.
作为汉代治春秋学大家,董仲舒指出,"王正月"是春秋公羊学的一个重要命题。夏建寅,商建丑,周建子,所正皆不同。王者建正朔的目的在于"变易民心","革其耳目";"王正月"则可以正人伦纲纪,推王道。《春秋》"王正月"也是"大一统"的需要。在董仲舒看来,孔子因鲁史记,撰作《春秋》,设素王之法,而标榜天子之事,托鲁王为君,以黑统取代周赤,以夏为远,以周为近,封宋为故国,合伯、子、男为一爵,从而构成了孔子"新王"改制的主体内容。  相似文献   

12.
风雅正变是《毛诗序》提出的重要诗学理论.朱自清在《诗言志辨·正变》中认为,风雅正变说是受六气正变的分别和天象正变理论的影响,尤其是受到刘向《洪范·五行传》、《汉书·五行志》 “诗妖说”的直接影响.此说值得商榷.孔孟关于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的论述,应该是风雅正变说的直接理论源头.孔孟倡导权变的思想方法,春秋公羊学家继孔孟之后提出了经权、常变范畴,用来评价春秋时期正常事件和非常事件.《毛诗序》吸收了春秋公羊学的经权、常变概念,以此来解说《诗经》中的美刺现象.《毛诗序》所说的正风、正雅,相当于董仲舒所说的“常辞”、“经礼”;《毛诗序》所说的变风、变雅,相当于董仲舒所说的“应变”、“知权”;变风、变雅的“发乎情,止乎礼义”,相当于董仲舒所说的“在可以然之域”;《毛诗序》的“达于事变而怀其旧俗”,略似公羊家所说的“有善”.风雅正变理论合理地解释了《诗经》中一百多首刺诗现象,从理论上解决了在封建专制的历史条件下诗歌如何履行批判现实政治使命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华友根著的《董仲舒思想研究》一书,已由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此专著既全面系统又简明扼要,不仅讲了董仲舒思想产生的时代条件、董仲舒思想的渊源、董仲舒的哲学思想、董仲舒与今文经学的关系;而且论述了董仲舒的政治法律思想、社会经济思想、以及历史与民族的观点。同时,附录了董仲舒生平事迹的年表,对于某些有疑问的年代进行考释,并对董仲舒主要著作的内容进行简明的介绍。如此全面论述董仲舒思想,在已出版的有关董仲舒的著作中是仅见的。  相似文献   

14.
儒家之道源于历史,形成了以历史的经验理性来思考和解决"天人之际"的形上之学问题的独特思路。董仲舒之"道"是一个可以行之万世而无流弊的绝对真理。他由历史引申到形而上的层面,以《春秋》公羊学为出发点,在天人关系的构架中提升出王道政治的精义,诠释其王道观以及正、元、仁等核心价值观,试图重建王道理想。其王道政治有二重性:一方面君权神授,屈民伸君,树立君主的权威;另一方面,以民为本,屈君伸天,以天限制君主权力。董仲舒的思想路径对于今天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仍然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现实价值,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张昭军 《齐鲁学刊》2004,(4):114-119
在清代学术史研究中,人们往往给予公羊学过高的评价,把公羊学复兴与改革、维新混为一谈。其实,在当时大多数思想家心目中公羊学并不居于支配地位,在当时诸多学术流派中公羊学也不居于主流,至多不过是与古文经学、理学等并列的学术派别之一而已。龚自珍经世思想的形成也并非像有人认为的那样仅是今文经学影响所致,古文经学、理学、史学也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而且,龚自珍属于常州学派的说法也有可推敲之处。  相似文献   

16.
公羊家法与清代今文学复兴之统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文公羊家法的真谛,是阐发微言大义,以经议政,主张"改制"、进化。东汉何休提出"三科九旨",对公羊家法作了比较完备的总结。乾隆间庄存与继承董仲舒、何休的路数,求公羊学之正途,对"大一统"、"张三世"、"通三统"等基本问题作进一步阐释,成为清代今文学复兴的开山人物。孔广森自立"三科九旨",混淆今古文家法,其结果是抽掉了公羊学说活跃的思想内涵,使之庸俗化。刘逢禄继承了庄存与的事业,将之发扬壮大,为公羊学撰著了一系列有价值的著作,成为复兴今文学事业的关键人物。至龚自珍、魏源对公羊学说大力改造,倡导改革,批判专制,成为著名的今文学派健将,为以后康有为所直接继承。  相似文献   

17.
春秋公羊学是先秦齐地学者诠释《春秋》形成的学说。关注社会政治是春秋公羊学的最大特点,经学外王的政治学说集中见于春秋公羊学。春秋公羊学的内在精神,与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走向,决定了它在西汉与晚清的两度辉煌。但这两度辉煌却具有不同的历史意义,其理论内容也有不同的时代印记,揭示了春秋公羊学理论的价值与不足。  相似文献   

18.
先秦(春秋战国)法律思想的主旋律是儒法两家法律思想的对立与融合。这一过程可以从鲁国文化、晋国文化、齐国文化的文化传统及其外部联系来描述。春秋战国时期,鲁、晋文化曾经发生整体对立,但亦存在局部重叠。战国末期,荀子在吸收融合鲁、晋文化的基础上提出齐学体系,从理论上完成了儒法合流、礼法统一。中国古代正统法律思想的基本框架就是在齐学的基础上构建而成的。  相似文献   

19.
董仲舒的《春秋》公羊学是汉代形成的政治化儒学的典型形态。《春秋繁露》通过"以人随君""屈民而伸君"来充分保障帝王的政治权力;同时,又通过"以君随天""屈君而伸天"将儒家思想传统的德治、民本转化为"天"的权威以限制君权。《春秋繁露》的"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是一个思想整体,体现出儒家士大夫与汉代帝王合作的政治智慧。儒家士大夫与帝王之间的政治合作和思想共识的建立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不仅深刻影响了儒家经学形态的思想特点,同时也制导了中国传统政治形态的定型。  相似文献   

20.
荀子思想是齐学化的鲁学刘宗贤,蔡德贵荀子是儒学大师,他的思想继承孔子、孟子而又与孔孟有所不同,融百家之学而别成儒学中的荀派。但对于荀子为什么出于儒而又不局限于儒,而能独树一帜的原因,至今学者还较少谈到。本文想从齐学与鲁学融合的角度来探讨这一问题,兼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