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清代陆心源《宋诗纪事补遗》一百卷 ,是继厉鹗《宋诗纪事》之后研究宋代诗歌、考订宋代诗人的一部重要资料。该书虽在引用厉氏未见书及大量方志、地区性总集上颇为丰富 ,但存在不少失误 ,正如钱钟书先生在《宋诗选注》序中批评的 :“错误百出” ;又如钱先生在其《宋诗纪事补正》(即将出版 )序中所说的“更不精审”。现就读此书时发现的失误 ,举例如下 :一、不当补而误补 :卷七七的“罗浮人” ,《纪事》卷九十明有 ,作“罗浮山中客” ,却补入 ;又如卷八五“汤益”及其诗 ,《纪事》卷八一有 ,作“汤仲友” ,亦误补入。二、重出 :如卷三八韩元…  相似文献   

2.
在陆游的著述中,有一些资料和信息,弥补了厉鹗《宋诗纪事》、陆心源《宋诗纪事补遗》、孔凡礼《宋诗纪事续补》、钱钟书《宋诗纪事补正》的缺失,具有珍贵的研究宋诗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明词纪事序词最为有纪事也?又易为有断代之纪事也?溯其源,盖自诗之有纪事。自家计有功有《唐诗纪事》,清厉鹦继之有《宋诗纪事》,清陆心源有《宋诗纪事补遗》,陈丈石遗有《辽诗纪事》《金诗纪事》《元诗纪事抓清陈田有《明诗纪事》,近人邓之诚有《清诗纪事初编》,余复编《清诗纪事》全书。诸家之书,多或至百卷,少亦数十卷,自唐迄清,囊括配套。而词自唐、宋以来,卷快宏富,不亚于诗,独少纪事之编,探讨者恨焉。清人叶申芗《本事词》二卷,见于《清史稿·艺文志》著录,此不名“纪事”而实纪事也。张宗拥《词林纪事》二十二卷,…  相似文献   

4.
宋诗人小考三则陈福康清人厉鹗的《宋诗纪事》,搜罗宏富,几近乎一部宋诗总集和宋诗人辞典。人称厉氏“学问淹洽,尤熟精两宋典实,人无敢难者”(清·沈文悫《别裁诗话》语),因此,书中所撰诗人小传历来是人们检索宋代诗人生平字号的重要资料。当然,书中也不可避免地...  相似文献   

5.
《全唐诗外编》(中华书局出版)所收《补全唐诗》,由已故著名敦煌学家王重民先生从浩如烟海的敦煌遗书中爬梳辑录而成,又经王仲闻、俞平伯、刘盼遂等先生校阅。《中华文史论丛》一九八一年第四辑所载《补全唐诗拾遗》,由王重民辑录、刘修业整理,采取了王尧的研究成果,并经阴法鲁先生等校阅,内容的完备与校勘的精审,较之《全唐诗外编》  相似文献   

6.
论寒山诗及其在东西方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文学史上有好多令人百思难得其解的谜,寒山及寒山诗就是其中之一。 对于寒山,无庸讳言,我们的文学史研究似乎对它淡漠了多年。这毫不奇怪。他是谁?是个诗人么?关于他的生平,史无记载,我们所知甚少;关于他的诗作及其品评,在《唐诗纪事》、《唐音》、《唐诗品(夂冖果)》、《唐人万首绝句选》、《唐诗别裁》等记唐代诗人、唐诗甚详的典册中一概不见踪影,所能见的只是《全唐诗》收录的三百余首,后人所辑的《寒山子诗集》较《全唐诗》所收录者所增无几,此外再也找不到什么完整的资料了。如果说他只有在“五四”提倡白话诗文之后的一  相似文献   

7.
《全唐诗·李益集》是迄今收诗最为完备的李益诗集,收罗了编者所能看到的不同版本李益别集和不同时代的唐诗总集、选本,甚至方志中收录的署名李益的诗歌。其诗歌主体来自明铜活字本《李益集》,体例和排列顺序亦沿用此集。诗人小传则综合《郡斋读书志》《唐诗纪事》、两《唐书》之《李益传》等多种资料,择善而从。  相似文献   

8.
李涉生年考     
李涉,是中唐时期的一位颇负盛名的诗人.因两《唐书》无传,《唐诗纪事》等书也没有关于其生卒年的记述,故其生年难以确考.根据现有材料,我们只能大致推定其生年在唐代宗大历三年(768)左右.据两《唐书·李渤伟》知李涉有弟名渤.《新唐书》卷一一八《李渤传》曰;“父钧、殿中侍御史.以不能养母废于世,渤耻之,不肯仕.刻志于学,与仲兄涉偕隐庐山.”李涉诗中也多次提及李渤,如《与弟渤新罗剑歌》(《全唐诗》卷四七七)、《奉和九弟渤见寄绝句》(同上)、《谴谪康州先寄弟渤》(同上)等.又据李渤《喜弟淑再至为长歌》(《全唐诗》卷四七三),知李  相似文献   

9.
繁荣的宋代文化,与其并不强盛的国势形成强烈的反差,这种不同步早为诸多学者所指出。陈寅恪曾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年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金明馆丛稿二编》)全面考察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这一论断绝非夸饰。与文化繁荣同步,两宋文学也取得了相当的成就,然而人们往往以宋词与唐诗、元曲并称、宋诗似乎降到了次要地位。这一方面是因有唐诗横亘在前,超越不易,一方面则是宋词之名遮掩了宋诗的光辉。有人统计宋代诗人与诗歌创作皆五倍于《全唐诗》,果真如此,则宋诗数量高达25万余首,超过《全宋词》十二倍之多。如果一个人每日研读10首宋诗,那么他将花费68年之久的时间才能完全将宋诗读毕。卷帙如此浩繁,堪令学人止步。专门研究唐宋文学或先秦魏晋南北朝文学的人,可以不去理会元明清文学的有关问题,但研究元明清文学的人却难以回避对宋诗的讨论。明人论诗多主唐音,当然也有为宋诗呐喊几句的,方孝孺  相似文献   

10.
宋代是中国文学发展史上一个光辉灿烂的时代,无论诗、词、散文、小说,在唐代的基础上都有了很大的发展,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中国丛书综录》著录宋代别集六百种,是唐人别集的三倍左右。据厉鹗《宋诗纪事》和陆心源《宋诗纪事补遗》记载,存世宋诗约十五万至二十万首左右,作家六  相似文献   

11.
贾岛诗重出甄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唐时期的重要诗人贾岛,夙以清奇苦僻著称,诗风影响后世。但他的《长江集》经过长期流传,作品舛错纷纭,早在宋代已经杂有伪作。康熙年间刊刻《全唐诗》时,所据为季振宜辑《全唐诗稿本》中的《长江集》,而季氏以明万历朱之蕃校刊《唐贾浪仙长江诗集》作底本,并据《才调集》《文苑英华》《唐文粹》《唐诗纪事》《万首唐人绝句》及宋刻《长江集》校勘。全集后又增补《代旧将》等十六首,季氏稿本中在僧无本名下又载入《马嵬》《行次汉上》《寻隐者不遇》《寄友》四首,所以季氏稿本中共有贾岛诗三百九十九首。《全唐诗》卷五七一  相似文献   

12.
年前,撰《全唐诗无考卷考》,已刊《河南大学学报》1991年2期,意欲对《全唐诗》中无世次爵里可考的诗人,作全面的梳理。今撰续考,一考诗人时代生平,二查核诗之载籍出处,三甄辨作者及诗之重出、误收。本文包括《全唐诗》卷七七一至七七三中全部诗人共40家,不当之处,尚请教正。  相似文献   

13.
胡会,晚唐作家,以诗名世,尤其是他的《詠史诗》,在通俗文学里赢得了广泛的声誉。其作品多已散佚,《新唐书·艺文志四》载他有《安定集》十卷,到了清世,仪仅《全唐诗》辑录其古、近体诗十三首,《詠史诗》一百五十首,《全唐文》辑录其文四篇,另有《詠史诗序》一篇失收,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能看到的他的作品的全部。  相似文献   

14.
清乾隆时著名诗人、宋诗专家厉鹗,继宋计有功《唐诗纪事》后,从宋人文集、诗话、笔记以至山经、地志等各种珍秘典籍中搜集宋人诗歌及有关故事、事实,用二十余年功夫辑集三千多家,写成《宋诗纪事》,为编撰《全宋诗》提供了大量难得的资料。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编的《全宋诗》,从《宋诗纪事》中采录得很多,但由于编者万虑一失,核对不够,尚有"遗珠",本文为"遗珠"的第三部分。  相似文献   

15.
钱仲联先生主编的《清诗纪事》,(以下简称《纪事》)征引了大量诗话总集,为清诗研究者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填补了历朝诗纪事空白,阅后获益良多。但由于《纪事》取材广泛,入选诗人小传多据所征引材料概括,未能细核有关记传碑志,故时有疏漏谬误,实为一憾。今将《纪事》乾隆朝卷诗人小传中较明显的一些阙讹胪列正补如下,以供研究者及编者参考。  相似文献   

16.
《全宋诗》著录诗人九千余人,卷帙浩繁,出之众手,因此不可避免会出现作品重收现象.对此,学界已做了不少修订工作,如陈新等人编著《全宋诗订补》、张如安《<全宋诗>订补稿》.近来,通过查阅文献,发现郭祥正、朱翌、王銍三人名下还有不少诗歌与他人重出,本文对这些作品的归属加以一一考证和甄辨.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钱钟书先生未刊稿〈宋诗纪事补正〉摘抄》一文为例,通过分析其对《全宋诗》所作的有关补正,认为《宋诗纪事补正》一书有助于我们全面而准确地评价钱钟书先生在宋代诗歌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对《全宋诗》的修订和完善也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李龏的《梅花衲》留存无名诗人有刘浩、侯季长、曾诚、陶弼、谭望、史千、王鈇、朱雍、陈祐等,其中相当一部分诗人在《全宋诗》《全宋诗订补》中仅存单句或根本未收。考证其人其诗及其交游,既可补《全宋诗》《全宋诗订补》之不足,还可繁荣和推动宋诗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许浑尝宦游宣州,《丁卯集》今存其宣州之作四十余首,足证之。但这一重要仕历,《新唐书·艺文志》、《唐诗纪事》、《直斋书录解题》等宋代史籍俱失载,唯晁公武《郡斋读书志》中有片言只语,后元人《唐才子传》及清人《全唐诗·许浑小传》提及许浑仕宣州事,盖源于此,所惜皆未考实。近年来,董乃斌先生《唐诗人许浑生平考索》(载《文史》总26辑)、谭优学先生《许浑行年考》(载《唐代文学论丛》第10期),根据《丁卯集》中的一些作品进行了  相似文献   

20.
一、《蜀中广记》的悠谬之言唐诗人孙定,新旧《唐书》、《唐才子传》均无记载。其事迹、作品,见于《唐摭言》、《唐诗纪事》、《全唐诗》及《蜀中广记》等。《唐摭言》卷十云:“孙定字志元,涪州大戎族之子,长于储。定数举矣,储方欲就贡。或访于定,定谑曰:‘十三郎仪表堂堂,好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