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有效的市场调查是开发商进行项目投资决策的基础。在对长春市房地产市场宏观环境和市场需求特征进行科学调查与分析的基础上,指出长春市房地产市场发展的优势与不足,预测房地产市场发展趋势,为开发商决策和政府制定、调整房地产市场发展的相关政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从广义和狭义两方面阐述了房地产市场波动的定义,以时间序列理论为基础,将房地产市场波动分为长期趋势、季节波动、随机波动及周期波动四种类型,详细研究了房地产市场波动的内部冲击机制与外部传导机制的作用过程,分析了房地产市场波动对国民经济、相关产业及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针对中国房地产市场存在融资难、风险大、结构散、市场不成熟等问题,结合中国房地产市场现状和REITs的优点,采用理论分析方法分析了REITs对弥补中国房地产业不足和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性,最后指出了中国发展REITs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中国应加快出台房地产信托相关政策并且努力发展股权类REITs。  相似文献   

4.
环渤海地区房地产泡沫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和经济实力的不断提升,环渤海地区房地产市场步入快速发展期,房地产价格也随之持续上涨,房地产市场呈现明显的泡沫化特征。选取环渤海地区代表性城市1999--2007年的房地产市场相关指标数据,在对各城市房地产市场进行描述性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因子分析法对各城市的房地产泡沫进行了实证测度。研究结果表明:环渤海地区各城市在房地产发展中基本都存在泡沫现象,其中北京、天津、大连和青岛市场的泡沫化较为显著,沈阳、济南市场泡沫化轻微,石家庄市场泡沫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房地产是我国的支柱产业,房地产市场的稳定直接影响到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近年来,虽然房地产二级市场得到迅速发展,但是房地产二级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使得政府、开发商、中介、消费者之间的纠纷日益增多,消费者权益受到严重损害。缓解消费者信息劣势地位,公开房地产市场信息,规范、调控房地产二级市场,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焦点。本文在介绍房地产市场二级市场信息不对称相关概念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信息不对称现象及其原因,进而提出房地产二级市场中信息不对称的应对之道。  相似文献   

6.
选取能反映房地产行业特征的相关数据,构建房地产增长率指数,并采用脉冲响应函数分析货币政策对房地产市场的传导效应。结果表明:货币供给量对房地产市场产生了较长期的影响,而利率影响的持效期较短。从货币政策和房地产行业的运行轨迹来看,宽松信贷配合低利率的货币政策对房地产市场发展的作用效果明显,而房地产市场的发展也成为特殊时期带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相似文献   

7.
房地产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立法滞后,已严重影响了购房者的利益,阻碍了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尽快确立商品房购房者的“消费者”地位,完善相关立法,规范房地产市场,保护消费者权益已成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8.
面临新时期房地产业发展的挑战,我国政府和房地产相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的举措:严控高档住宅用地和别墅用地;制定新的土地增值税征算方法;加强和规范外商投资房地产的审批和监管;清查房地产市场中存在的违法行为。新时期房地产业步入理性发展的相关动力有:保险资金投资房地产业的政策障碍已扫除;汇率弹性增强,使外资更多地进入房地产市场;改变房地产增量与存量市场不平衡状态;建立个人信用体系,加快保障性住房供应。  相似文献   

9.
谈房地产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可行性研究的发展历程,结合房地产投资的具体状况阐述了房地产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的必要性、主要步骤以及房地产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中常见的误区,提出搞好房地产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本文首先澄清了泡沫及其相关的概念,然后根据我国房地产市场发展现状,提出并分析了我国房地产泡沫的城市型、行政主导型、集团操纵型三个特点,最后讨论了房地产泡沫的四个主要成因,即土地投机、预期趋同和投机等非理性行为、不完善的金融体系和制度、不合理的房地产市场供给结构。  相似文献   

11.
该文从发展目的、发展动力、发展阶段、发展方式、发展规律等方面系统地简述了毛泽东的发展观。关于发展的目的,毛泽东认为包含生产力的发展、人民的富裕和国家现代化;关于发展的动力,毛泽东认为矛盾是发展的根本动力;关于发展的阶段,毛泽东提出任何社会都是划分为一定阶段的,并且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理论;关于发展的方式,毛泽东的基本思路是采取高速度的办法来实现发展;关于发展的规律,毛泽东主要从哲学的高度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发展观是人们对社会经济发展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它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导向作用。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类的发展观是不断转变的,概括起来历史上形成了十种发展观:从生产要素的增长到经济结构的完善,再到区别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内涵;从大量耗费资源、破坏环境的发展到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发展;从短期的追求发展到长期的可持续发展;从以物本为中心的发展再到以人为本的发展;从追求单纯的经济发展到社会的综合发展。许多国家在综合甄选发展观的基础上,形成了当前新发展观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社会的发展观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毛泽东的革命发展观、改革发展观和科学发展观。加快发展步伐、实现科学发展,必须抓好"五个统筹":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和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上述"五个统筹"构成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是实现科学发展观的重要途径。结合吉林省情,吉林省统筹发展的基本任务在于:统筹"四化"发展、统筹城乡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与统筹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实现吉林省统筹发展,必须把工业化作为核心环节和主导,把城镇化作为关键载体,把农业现代化作为重要基础,把信息化作为有力引领,同时,转变发展方式,处理好非均衡发展方式与统筹发展、理想主义和功利主义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绿色发展及其实践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黑色发展、可持续发展到绿色发展,关于发展的概念与理论假设发生了重要转变。绿色发展是对传统发展道路的一种模式创新,是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深化和实践推进。绿色发展具有多层内涵,中国实现从黑色发展到绿色发展的转型兼具理论可能性与现实可能性。实现绿色发展必须从科技创新体制和绿色企业文化建设、政策变革与制度建设、公共政策伦理建设和消费文化建设等实践路径着手推进。  相似文献   

15.
妇女:走出重围--结合案例谈中国农村妇女发展政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贫困是当前农村妇女不平等社会地位的根源。如何看待贫困与妇女发展之间的关系将直接影响到农村发展战略和政策的选择。传统的农村发展政策往往只注重经济增长效率,而忽略了妇女信贷的发展及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妇女发展理论作为对传统发展理论和政策的修正,包括三种不同的模式,即妇女参与发展、妇女与发展、社会性别与发展。  相似文献   

16.
"社会发展质量"是社会发展过程中,人的发展状况以及各项社会事业与社会制度等的优劣程度,它本质上是对社会发展的一种评价,也是社会发展的一种愿景引导。区域社会发展质量应综合区域发展与社会发展质量的内涵,区域是发展的地域载体,区域发展既要合乎生态规律和社会要求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又要合乎社会伦理道德以实现人本发展的最终目标。区域社会发展质量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指南,其评价应建立在对在经济发展阶段的合理判断的基础之上,社会资本的培育、社会事业发展的可持续性、区域间发展的均衡性等是其重要涵义。  相似文献   

17.
区域发展理论思维脉络探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依据历史走向 ,考察了区域发展理论的产生、发展过程 ,概述了农业区域发展理论 ,工业区域发展理论 ,中心地发展理论 ,区域产业关连发展理论 ,区域增长极理论 ,区域发展阶段性理论 ,以及现代区域发展理论的主要流派 ,系统地揭示了区域发展理论的思维脉络  相似文献   

18.
西部开发与民族发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面对新世纪人类发展观的根本性转变,进一步加快西部开发应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新发展观。这就客观要求必须重新审视西部开发的发展思路、开发模式、战略目标,围绕"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这一新世纪、新阶段民族工作的主题,重视解决少数民族发展问题,明确西部开发不是新一轮的区域开发、资源开发、项目开发,而是一个能够真正带动西部地区各族人民经济社会全面进步的发展战略,更是一个关注长远、关注未来、关注少数民族发展的综合战略。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即"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强调"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改革和发展.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理论,有着干博大完整的理论体系,对其中所体现出的管理学原理进行认真解读,将有利于进一步理解科学发展观、落实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20.
人类发展观的演进经历了经济增长、社会发展、可持续发展和科学发展四个阶段。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对传统发展观的发展和创新,是人类发展观的一次革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