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3 毫秒
1.
从整体性视角探析习近平关于乡村生态振兴重要论述,悟透这一重要论述历史发展、内涵体系、实践方法的整体性,有助于推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创新发展,助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美丽乡村。把握这一重要论述在理论基础、实践反思、文化基因和个人阅历方面的生成整体性,领悟其在本体重释、价值形塑、实践指向三个层面的内涵整体性,坚持以整体性视野、思维和原则推进乡村生态振兴实践,是阐释习近平关于乡村生态振兴重要论述整体性的基本图式。  相似文献   

2.
乡村生态振兴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美丽农村,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乡村生态振兴的提出并非无的放矢,其背后有着严密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价值逻辑。从理论逻辑分析,乡村生态振兴来源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智慧;从历史逻辑分析,其扎根于历代中国共产党人对乡村生态建设的探索实践;从价值逻辑分析,其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经济价值、民生价值和世界价值。  相似文献   

3.
习近平乡村振兴重要论述,是我们党推进“三农”工作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就生成逻辑而论,这一论述是对马克思恩格斯城乡发展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对中国传统社会几千年农耕文明的创造性转化,对中国共产党近百年乡村建设经验的深刻总结,也是对习近平同志在不同地区工作的乡村建设实践延续和升华;就丰富内涵而言,深刻回答了乡村振兴的目标定位问题、城乡融合发展问题,以及乡村振兴的总要求、乡村振兴的方法、乡村振兴的价值和乡村治理的方向等问题;从理论贡献来看,既是对马克思恩格斯城乡关系思想、共同富裕思想的发展,也是对中国共产党人民至上思想、中国式现代化思想的发展。习近平乡村振兴重要论述有助于开辟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有助于促进“三农”现代化发展,有助于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同时也为破解全球乡村发展难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4.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国已经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乡村振兴战略立足于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新型工农关系的构建调整、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的重要论述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历史方位,着眼于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乡村文化历史转型、乡村生态建设等多重向度,以乡村产业、人才、组织、文化和生态的全面振兴为总体要求,是统领新时代“三农”工作的科学指南,对其生成逻辑、历史方位和实践路径进行多维透视与立体解读,对于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党的二十大对建设农业强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进行战略部署。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为什么要振兴乡村、怎样振兴乡村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形成全面系统、逻辑严密、博大精深、动态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一理论是新发展理念在农业农村工作中的全面贯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农村的创新实践,是百年大党领导“三农”工作实践探索的新发展新总结,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理论指引和行动纲领。本研究认为,在建设农业强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提高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效力效能,必须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要论述为指引,在党的全面领导下,把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确保粮食安全两条底线作为前提基础,把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统筹推进作为战略重点,把促进融合发展作为关键路径,把凝聚振兴合力、推进发展路径创新作为重要支撑,持续夯实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农业强国进程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课题,是新生的时政话语体系,对其内涵辨识具有特殊意义。解答乡村振兴战略"为了什么""是什么",必须基于概念本体性逻辑,进行规范并准确的词义解构、关系定位和参数界定。乡村振兴战略,是把握现实国情、农情及乡村发展规律基础上的理论和实践创新成果,是对以往党的"三农"工作政策的超越和升华,是关于乡村振兴本体的价值追求、制度框架和实证表达的组合。乡村振兴战略是以推进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为旨归,多元化解决乡村衰败问题,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系列政策和方略总和。  相似文献   

7.
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追溯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的历史脉络、理论渊源,研究其主要推进路径,有利于更好地开展我国新时代农业农村工作。从历史脉络看,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历史逻辑;从理论逻辑看,乡村振兴战略依循了马克思主义乡村发展和城乡关系的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乡村发展、城乡融合思想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的伟大实践;从推进路径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全面深化农村改革,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健全“三治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加快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8.
习近平关于乡村振兴战略重要论述蕴含丰富深刻的马克思主义科学思维方法,主要体现为用高瞻远瞩、统揽全局的战略思维构画乡村振兴的蓝图;用提纲挈领、动态把握的辩证思维认识乡村振兴的机理;用全面观照、协调各方的系统思维汇聚乡村振兴的合力;用对症下药、靶向治疗的精准思维解决乡村振兴中的问题;用见微知著、防患未然的底线思维应对乡村振兴面临的风险。这些科学思维各有侧重、相互补充,全面回答了为什么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什么样的乡村振兴战略以及怎样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等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乡村振兴是赓续不断的过程,不同历史时期的实践主题和话语体系虽存在差异,但实质是一致的,中国共产党百年发展史交织着中国乡村振兴的变革与发展史.从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生态宜居、治理有效、乡风文明、生活富裕五个总要求内在逻辑出发,运用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辩证思维方法,系统梳理中国共产党乡村振兴百年历程.总结中国共...  相似文献   

10.
乡村振兴是新时代党和国家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途径,关系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地方高校作为区域人才培养的主阵地、知识生产创新的主渠道,服务乡村振兴既是内在要求,更是职责使命。研究指出,探讨地方高校服务乡村振兴的个性、共性内涵,以及历史发展脉络,是理解地方高校“何以要”服务乡村振兴的关键;而探讨地方高校服务乡村振兴的理论依据,以及实践经验,是打开地方高校“何以能”服务乡村振兴大门的钥匙。研究从内生逻辑、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四个维度,明晰了地方高校“何以要”和“何以能”服务乡村振兴的逻辑理路,为地方高校高质量服务乡村振兴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1.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和社会稳定的根本性问题。党的十九大做出了实施乡村振兴的重大战略决策,《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则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行了全面部署,确立了“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的基本原则。绿色发展回答了生产发展和生态保护如何实现统一、农业如何保持持续健康高效发展、农村如何摆脱对城市的依附三个关乎乡村振兴“何以可能”的关键性问题,阐明了实现乡村振兴的理论逻辑。绿色发展的实现路径是生产力布局优化、“两山”转化以及消费绿色转型,科学回答了乡村振兴的“如何可能”的问题,阐明了实现乡村振兴的实践逻辑。  相似文献   

12.
习近平人才观科学回答了做好新时代党的人才工作的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从内涵、逻辑和实践三个维度对其全面透视有利于准确把握习近平人才观的理论精髓与核心要义。从内涵维度看:坚持党管人才原则、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及建设现代化人才强国构成了习近平人才观的基本内涵。从逻辑维度看: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及现实逻辑是习近平人才观生成的逻辑理路。从实践维度看:以科教兴国战略为主线,完善人才发展体制机制;以人才强国战略为统领,开创人才工作新局面;以创新驱动发展为着力点,走自主创新之路;以文化强国建设为契机,营造人才工作良好环境,是新时代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人才观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3.
面对全球日益复杂的海洋问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逻辑严密、内涵深刻、体系完整,其生成源自完整的理论逻辑、现实逻辑和历史逻辑,包括海洋政治、海洋经济、海洋文化、海洋生态和海洋安全五个维度的思想意涵,具备时代气息、科学精神、实践本色、人民情怀和国际视野五个方面的理论品格.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科学回答了新时代海洋发展的重大问题,成为指导人类建设美丽海洋的科学指南和行动纲领.  相似文献   

14.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助力乡村振兴是我国全面推进乡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面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助力乡村振兴战略首先要厘清并遵循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逻辑,以乡村生态文明建设为结果的生态逻辑,以个人发展、文化进步、乡风文明建设为表征的文化逻辑。以深耕时代价值、发挥适应性价值、外溢精神价值完成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助力乡村振兴多元价值系统的构建;以凝聚发展新合力、促进创新新模式、构建人才新结构催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助力乡村振兴的新样态;以促进城乡文化联结、认准城乡生活诉求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助力乡村振兴新活力,进一步丰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乡村振兴的实践内涵和现实进路,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新时代发展提供新思路,为乡村文化振兴开创新局面。  相似文献   

15.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三农”工作重心从脱贫攻坚转向全面乡村振兴,是 我们党深刻把握我国新发展阶段农村发展新特征新要求做出的决策部署.以理论视野和大 历史观深入分析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历史性转移相关问题具有现实的理论实践意义.本 文从脱贫攻坚的理论历史意义、乡村振兴的时代特征、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理论实践逻 辑、乡村振兴理论构建、乡村振兴的历史担当等方面,尝试全面解读实现从脱贫攻坚到乡村 振兴历史性转移的理论、实践、历史逻辑,提出相关思考,旨在为全面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 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习近平基于闽东扶贫开发实践而所作的《摆脱贫困》专著蕴含了许多深刻的农村扶贫开发重要论述,主要有“思想扶贫、教育扶贫、产业扶贫、搬迁扶贫、生态扶贫、党建扶贫”等,这些重要论述及其实践措施系统回答了农村扶贫“谁来扶、扶持谁、怎么扶”的问题,已成为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的重要源头。在全力推进乡村振兴的新时期,系统梳理《摆脱贫困》中关于农村扶贫开发的系列重要论述,对指导当前乡村振兴及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7.
传统村落的现代化转型构成了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面向。生态移民工程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政策,其目的直接指向特定乡村的现代化转型和乡村振兴。以宁夏闽宁镇原隆村为例,从经济—利益、政治—法律、精神—文化、社会—情感四个维度对社区建设的实践进行实证研究发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社区实践与生态移民村落的现代化转型存在一体两面的关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社区实践与乡村振兴战略存在一种互构逻辑。  相似文献   

18.
习近平关于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重要论述科学回答了新时代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风险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应着重从理论、历史、价值和实践等四个维度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习近平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重要论述:从理论维度看,这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风险思想的最新理论成果;从历史维度看,彰显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担当精神;从价值维度看,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从实践维度看,是新时代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19.
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既是新时代的重要时代特征,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初心使命的重要内核。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同富裕的系列重要论述蕴含了包括实现共同富裕的科学内涵、目标指向、基本原则、总体思路、实践路向等在内的主要意蕴,从整体上形成和建构了新时代共同富裕思想。需要从理论、实践、价值三重维度把握其生成逻辑。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同富裕的重要论述在指引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坚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富裕道路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20.
新时代农村生态治理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议题,然而,农村生态治理在价值理念、行为主体、技术支撑、生态产业和制度体系等方面存在系统困境。要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必须突破困境,从以绿色理念引领农村生态治理,构建多元主体协同参与农村生态治理体系,加强生态技术的创新和应用,加快农村生态产业发展,健全农村生态治理制度体系五个维度实现农村生态治理理念、主体、技术、产业和制度的生态化转型,提高农村生态治理能力,尽早实现乡村全方位振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