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出版深度融合发展已经成为技术变革与时代变革的应然要求。学术期刊作为国家科技与文化的交流平台,不仅兼具学术引领与文化传播的双重功能,也是支撑数字经济的重要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然而,受历史因素、路径依赖、利益博弈、技术障碍等多重因素的掣肘,我国学术期刊数字化产业发展速度较为迟缓,仍然处于数字化的初级阶段。借用行动者网络理论分析框架,分析了学术期刊数字产业发展实践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困境并从“聚焦一个中心”“激活多元主体”“突破传统桎梏”“赋能数据要素”四个方面提出学术期刊数字产业发展网络优化路径,整合多元行动者的优势,推动学术期刊数字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
从行动者网络理论视角探寻短视频推荐算法的"黑箱"与运行逻辑,以及由此带来的算法伦理问题在智能时代尤为重要。短视频推荐算法是由短视频平台管理者主导的,与用户、商业资本、行业政策等行动者相互影响和动态建构而成的,并非纯然中立的客观物,而是具有价值观的行动者。短视频推荐算法中内嵌了用户偏好、社交关系、公共议题、场景、差异化和平台优先级六大价值观念要素,反映出流量至上和商业利益优先的算法价值观,以此为依据的短视频推荐算法实践带来了隐私泄露、信息窄化和算法歧视等伦理问题,亟需短视频平台公开并优化算法、用户改变信息消费习惯和提升算法素养、行业协会和政府部门加强算法审查与监督,从而促进算法"向善"更好地造福人类。  相似文献   

3.
4.
当前军民融合协同创新网络尚未实现资源有序联系和科学配置,理清其组建过程和运行逻辑,对优化军民融合产业,提高协同网络运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揭示军民融合产业协同创新网络的内在运行机制和逻辑.研究发现:在军民融合产业协同创新网络中,政府是核心行动者,国有军工企业、军队等是其他人类行动者,产业环境、发展愿景是非人类行动者;协同创新网络初期运行过程中,政府通过识别强制通行点,挖掘并赋予合作利益,吸引其他行动者加入网络;协同创新网络进入动员阶段后存在多种参与模式,核心行动者或变为军工企业,需要各行动者及时关注,调整身份.这将为军民融合产业相关研究提供一种新的角度和思路.  相似文献   

5.
数字官僚主义是披着“技术马甲”的官僚主义,表现为数字技术工具理性代替数字治理价值理性而呈现的“痕迹主义”“电子衙门”“政绩泡沫”“创新悬浮”等现象,是功利主义与主观主义在地方治理数字化转型中的映射升级。政治结构与核心行动者构成理解数字官僚主义何以生成的关键变量,由此形成“结构—行动者”的分析框架。研究认为,数字官僚主义是政治结构下的压力传导逻辑与利益行动者的执行偏差逻辑之双重逻辑共同作用的结果。为此,尝试提出通过构建多维式制度结构与泛在化行动策略以矫治数字官僚主义,实现“数字善治”。  相似文献   

6.
随着数字化技术不断向各行各业深度渗透,产业组织形态快速升级并发生剧烈变革,市场竞争的本质已由传统企业间竞争转变为围绕平台形成的不同数字生态之间的竞争,传统企业竞争相关理论亦不再适用于数字市场生态竞争中的企业实践。基于平台视角更有利于揭示数字市场中市场价值、市场边界、产品类型及竞争逻辑等生态竞争的本质特征。根据平台在数字生态系统中担任的角色,可以将数字市场划分为交易市场、技术市场、信息市场三种不同的市场类型。对不同数字市场中生态竞争的企业实践的分析发现,交易市场和信息市场更易形成“差异化”的竞争生态,技术市场更易形成“赢者通吃”的竞争生态。  相似文献   

7.
8.
网络时代的数字教育电视主要是指利用网络媒介,传递以实现一定教育教学任务为主的视频流和音频流,是满足学习者发散需求的最有效途径.本文通过介绍数字教育电视节目的定义及其未来的发展趋势,确定了平台整体功能的设计与架构,并完成对平台基本功能能页面的开发与测试工作.  相似文献   

9.
在数字化时代,犯罪学的研讨主题从“城市吸引犯罪”演变为“网络吸引犯罪”,数字技术和数字平台成为全新理论要素,犯罪的平台治理模式崛起,看门人规则为之提供了体系化的制度依据。在域外,理论界明确提出数字犯罪学的学术标签,以犯罪学智识助力数字社会的秩序重建成为时代主题;在国内,数字犯罪学依循着基于平台生态系统的系统论路径,通过在线控制的信息论路径以及基于看门人规制的控制论路径风靡云涌。数字犯罪学研究有力回应了传统理论对新型犯罪解释乏力的失语困境,一跃成为当下最有活力的研究方向。今后,数字犯罪学应进一步重视对新型犯罪及网络黑灰产业的现象洞察、对传统犯罪学的传承与发展、看门人规制的适用及其问题、平台治理的价值权衡等重大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10.
农村户用沼气工程涉及农户、政府、技术服务提供者等人类行动者和沼气、沼气技术、生态环境等非人类行动者,后者通过前者的代言与解说,共同建构了行动者网络联盟。通过问题呈现、征召、利益赋予、动员、异议等五个环节的转译,农村户用沼气工程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迫切需要一种新型的网络取而代之。由此表明,农村技术工程的顺利实施要靠强大的异质行动者网络推动,问题转译是建构网络联盟的微观机制和联结网络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11.
首先基于行动者差异理论分析了不同企业规模的行动者差异的特征模式,进而分析了不同规模企业行动者差异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如何规避不同企业规模行动者的差异,及如何提高企业技术创新水平的对策建议,以期对企业及相关管理部门提供决策考量。  相似文献   

12.
晚近十年,人工智能算法获得了长足发展,智能算法被视为解决人类问题的一个全新进路。与此同时,在人类主义框架中,爱,被视作为“人类生存的答案”(弗洛姆)以及“好生活问题答案”(费希)。然而,在当代世界中,爱本身陷入危机。尽管人工智能的英文简写,汉语拼音读出来就是“爱”(AI),但人工智能的“算法革命”,却并无法应治“爱的革命”所遭遇到的危机。在后人类主义地平线上,我们面对着三种全然不同的“黑箱”。  相似文献   

13.
在贯彻《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时,适度、合理使用个人信息是规范算法推送、提升网络素养、防治网络沉迷等的基础性命题。当前,未成年人个人信息在网络上遭遇泄露或者被不当使用的问题较为严峻,成为整个未成年人网络保护体系的“短板”。鉴于许多互联网平台具有市场主体和监管角色的双重身份、未成年人网络合规制度体系尚不健全等因素,为促进网络保护与司法保护衔接,有必要以“数字检察”为支撑点增强保护力度,提升制度刚性。建议依据互联网平台等级建立“数据备案审查”或“检察进驻监管”机制,健全未成年人数据互联互通机制;在完善刑事追诉、公益诉讼的同时,细化强制性亲职教育。  相似文献   

14.
基于对山西的调研,采用行动者导向的视角,发现精准扶贫在地方实践中呈现非线形过程,相关行动者出于自身立场对其进行着解构。从实施扶贫的帮扶者的角度看,精准识别的标准偏离了农村实际,而科层制的检查束缚了基层干部的能动性,同时,由部门及个人利益考虑导致的扶贫干部调整对扶贫产生负面影响。从遭遇扶贫的被帮扶者的角度看,扶贫干预带来负向激励,针对贫困户的多头政策优惠使"贫困"与"非贫困"的差异得以建构,而贫困是由更宏观的结构因素所致,单靠扶贫不足以一劳永逸。亟需将不同行动者在精准扶贫中的认知、行为及其影响纳入研究视野,使宏观政策和微观实践实现更好的互动。  相似文献   

15.
2020年,被困在“系统”中的外卖骑手,引发了一波社会对算法的批判。然而,作为计算机技术的核心,算法由来已久,为何突然站至“前台”,成为被“清算”的对象?作为社会主体的人,又何以被困在算法“系统”中?究竟是人的受困,还是算法的受困?这究竟是一个什么“系统”?本文基于网络社会“重构”传播的视角,从“算法”“大数据”“平台”等词语入手,建设性地审视和批判算法背后的社会系统,并提出为算法解“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以传统彝医药、生物医学与现代中药为代表的“药解”,以及以仪式治疗为代表的“神解”,共同构成了凉山彝族“神药两解”的多元医疗体系。通过对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布拖县所展开的人类学田野调查,本文借助行动者网络的对称性原则,试图对称化考量“疾病—人”的关系样态,建立一个超越以人为中心的分析框架,探析多元医疗体系的内部差异与微观运作模式。本文重点阐释了多元医疗内部的异质性。“治病”的过程本质是调解疾病—人关系的过程,是核心行动者领衔并调动多元医疗行动者网络中治病之药、治病之术以及治病之物,以实现与疾病达致平衡状态的行动过程。同时本文跟随当地村民的治病行动过程,以关系性的视角重新厘清凉山彝族多元医疗网络中的行动者及其动态行动轨迹。凉山彝族多元医疗的行动者网络表明,一方面,多元医疗的治病过程是人与非人、神解与药解、历史与当下等各种关系相互缠绕、不断生成的过程性行动。正是这一系列异质性行动扭合为一种关联性的存在模式,最终成为凉山彝族多元医疗行动者网络。另一方面,多元医疗行动者网络具有本体论、认知论以及方法论的三重意涵,为后续进一步深挖多元医疗的异质性提供了可供参考的研究视角以及对话的可能。  相似文献   

17.
网络数字符号在网络里已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交流和表达方式。数字表达方式在网络的使用情况直接或间接反映了网民的心理和当前网络文化的现状,有其独特的网络意义、文化意义、语言意义和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8.
社会实践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使信息流动前所未有地重要。在三次互联网发展浪潮中,信息生产的流量化以及流量的符号价值化逐渐成为塑造网络社会空间运行秩序的重要机制。流量平台化是Web 2.0时代信息流量的生产逻辑,其本质是数据资本化和价值化,通过“流量变现”实现虚实转换,影响人们线下社会行为方式、社会地位结构和权力关系格局;流量社会化是元宇宙时代信息流量的主导范式,在新的数据确权技术和交易中介基础上,形成“一超多强”的流量生态格局,流量将在元宇宙不同场景下被深深植入社会时空运行的秩序法则之中,改变个体的自我认知方式和社会治理模式。如何应对人类社会数智化进程中流量平台化与社会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是学术和政策研究面临的紧迫问题。  相似文献   

19.
《21世纪》2012,(1):119-130
互联网上的风向标人物最有力影响着舆情的方向,特别应该注意的是,他们中相当一部分人在传统媒体中也许并未引起注意,并未获得足够话语权。关注这些风向标人物的意见和观点,对于更好把握互联网舆情是一项必需的功课,是每一个为政府提供互联网舆情服务的机构必须研究的内容。  相似文献   

20.
在金融强国目标与人工智能技术的驱动下,数字金融平台快速兴起并将算法技术深度应用于传统金融行业。数字金融平台是数字金融与平台经济的融合产物,其通过输出技术或提供场景与金融机构开展合作活动,具有天然的技术偏好与金融属性,有效促进金融产品与服务的数字化与普惠性。然而,任何事物都具有双面性,不是非此即彼的结果,而是利弊同在的产物。通过采用案例分析方法发现,算法技术深度应用于数字金融平台总是存在着一定的误差或测不准(算法黑箱),具有不同于传统企业的太大不能倒、太多不能倒、太强不能倒的系统性风险特征,并在三方系统(平台端、用户端与监管端)形成了算法黑箱风险:算法黑箱具有平台迷雾风险,阻碍平台端的稳定发展;算法黑箱具有技术遮蔽风险,加剧用户端的风险缺陷;算法黑箱具有监管真空风险,制约监管端的公权治理。因此,为实现金融强国的目标,防范化解数字金融平台算法黑箱的系统性风险,基于三方控制理论与国际算法黑箱风险的系统治理经验,我国应当从三方系统(平台端、用户端、监管端)构建数字金融平台算法黑箱的系统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