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新魁教授对汉语方言研究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新魁教授对汉语方言研究的贡献:一是对广东闽、粤、客方言的描写研究;二是对上述方言与汉语语音史关系的研究;三是对汉语方言史的研究。李教授治方言学有三个方面的经验:一为点面结合,既博且精;二为“死”“活”结合,相互印证;三为动静结合,着眼发展;四为长短结合,换而不舍。  相似文献   

2.
在线性序列“数词‘一’+动词‘面’和“数词‘一’+量词‘面’”的共同作用下,宋代产生了副词“一面”,相当于“径直、直接”;后来演变出时间副词,相当于“立即、马上”。由于两者与时间范畴都有关,语义上出现了交叉。随着“立即”、“马上”的出现,时间副词“一面”退出了历史舞台。  相似文献   

3.
先秦时期"豕"是"猪"范畴的基本范畴词,而"彘"大约要到战国中晚期才进入此范畴.汉代以前,"豕"为通称,"彘"基本只指家猪."猪"虽然在西汉之前的文献中不多见,但零星的训诂材料说明其一直行用于口语中.最晚到三国时代"猪"已经成为本语义范畴的基本范畴词.同时,传统同义词辨析中那种认为"猪"指小猪的说法并不能成立.  相似文献   

4.
本文提出了一个汉语史研究中比较重要的问题:如何真正做到古今的结合,并以《汉语语法化的历程》一书为例,对结合的方式、作用及注意事项等进行了分析和说明。  相似文献   

5.
关于语料问题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料问题与汉语史研究息息相关。本文从语料的特殊性、语料的版本、语料的断代等方面进行分析,指 出:准确地审定语料,是对汉语史进行科学研究的前提之一。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汉语史中若干例证诠释史学理论与方法对汉语语法史研究的重要价值。史学理论包括史料的辨别与理解,史学方法包括定量研究与反事实的假设。  相似文献   

7.
古代汉语教学改革主要包括教材改革和教学方法改革,可采用无标点文选,强化常用词教学,运用汉语史理论,利用多媒体软件等方式。  相似文献   

8.
试论近代南方官话的形成及其地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代汉语史上有没有通行全国的官话?如果说有,是北方官话还是南方官话?是以什么方言为基础、以什么话为标准?这是近代汉语史的核心问题,迄未廓清,又甚少讨论。本文依据一些新材料提出如下观点:有明一代至清末的汉语官话分南北两支,南方官话以江淮官话为基础方言、以南京官话为标准,且长期处于主导地位,通行全国;而认识南方官话如何形成及其在汉语史上的地位,是准确认识近代汉语史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10.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自己的语法学,那就是虚词学。在中国人的心目中,虚词研究就是语法研究的全部内容。近代汉语虚词研究是汉语虚词研究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也是汉语虚词研究中相对薄弱的一个环节。关于近代汉语的虚词研究,早在元代就已开始,历经明清,至20世纪上半叶,断断续续取得了一些成果。而近代汉语虚词研究的隆兴和繁荣则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事情了。直至本世纪初,近代汉语虚词研究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离建立一部翔实的近代汉语虚词史所必须的各方面准备还有不小的距离。现在是到了该对近代汉语虚词研究的发展进行一番梳理、盘点、总结的时候了。  相似文献   

11.
当代汉语量词的使用,表现出了两个非常明显的取向,这就是复旧与趋新,二者各有自己的来源、机制和操作方法等,但是最终却殊途同归,都是为了追求语言及其表达的陌生化效果。  相似文献   

12.
<周书序>主要概述<周书>诸篇写作缘由,是研读<周书>的门径.关于<周书序>的编撰年代,先贤多主张其成文于秦汉之前.本文从文献征引、汉语史及学术史等角度的综合考察入手,对<周书序>进行了系统考证.笔者认为,今<周书序>成文于两晋时期,其体例与语言多仿自<书序>.太康年间<周书>复出于汲冢,荀勖整理<周书>,编写了<周书序>.  相似文献   

13.
《太平经》中的汉代熟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对话和口述方式写成的《太平经》有很强的口语性,不少地方反映了当时汉语的发展趋向,其中保存的语法和词汇的资料,对于了解汉代后期汉语的面貌和研究汉语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本文搜集了此书中出现的一些熟语,并作了简释。  相似文献   

14.
语料问题与汉语史研究息息相关.洪诚先生在语料的选择、鉴别及利用等方面均有独到而精辟的论述,其语料观对汉语史尤其是中古汉语研究至今仍具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古代汉语里多方面的语音材料如韵文、朝鲜对音、韵图等以及音理上的证据证明17世纪晚期以前的支思韵的读音不是而是[■]、[],汉越语和稍晚的《声音唱和图》这两种材料表明[■]在8世纪末最迟在五代时期已经产生,庄组已经有个别字读[],根据朝鲜对音,可以知道在《中原音韵》止摄章组和知组全面读[]了。17世纪初期,齐微韵章组、知组字从[i]到[]的演变已经全部完成。  相似文献   

16.
对"委蛇"一词从文字上进行了考析探讨,认为该词是字各有义的合成词;"委蛇"之"蛇"的读音应是"也"的上古音(同"移"),"也"为"蛇"的古字,其上古音也是"蛇"的上古早期音;词的书写形式多样不能说明其文字就是表音不表义的,而要作具体分析;"双声叠韵之字"不可求诸文字的说法是有失偏颇的.  相似文献   

17.
《四声通解》是朝鲜李朝时代编撰的供朝鲜人学习汉语汉字用的语文辞书 ,此书的体例仿照中国明朝的《洪武正韵》而略有改变 ,书中记录的明代汉语标准音和俗音、汉字正体和俗体 ,以及大量的明代口语词和词义 ,在汉语史的研究上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汉语修辞学研究在各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汉语修辞史研究却几乎是空白,从而显得很不平衡。这不平衡可以从三个层面上看出:在汉语史研究中,汉语语音史、词汇史、语法史研究都有了丰硕的成果,而汉语修辞史研究缺乏相应的成果;在汉语修辞学研究中,汉语修辞学史研究成就突出,而汉语修辞史研究则远远落后;在汉语修辞格研究中,共时比较研究成果丰富,而历时比较研究成果薄弱。面对这样的不平衡状况,我们要认清差距,加强汉语修辞史研究,打破这不平衡的状况。其实,修辞学界已有人提出了这方面的倡导和作了这方面的探索。  相似文献   

19.
唐代初年基督教传入中国,到明末开始引起思想界的强烈反响。在特定语言环境中成长、发展的基督教,要在另一完全异质的文化语境中得到充分表述与阐释,涉及到语言上的适应与转换。在基督教中国本土化过程中,明末清初的早期传教士作品在这方面做了开创性的可贵尝试。他们为翻译圣经、讲解基督教教义时,创制了新词,这些新词可以分三类:一类是音译性的新词,一类是词汇性的新词,还有一类是根据中国传统观念与汉语习惯创造出的附会性用语。  相似文献   

20.
朱林清先生的<汉语语法研究史>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该书以史为线,以论为点,"历时"与"共时"融合混成,形成多维立体的研究体系;既是语法研究史,又是对语法研究史之再研究;既是语法研究史的专著,又是一本极有实用价值的工具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