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阜宁县从1985—1994年对全县5740名独生子女进行病残鉴定,发现患有遗传性疾病、先天性畸形和后天获得(包括外伤)性疾病3820名,病残率66.5%(占检查数),占同期婴儿总数的2.1%。为引起计划生育工作者对优生优育工作的重视,笔者根据有关资料写成以下病残儿病因的调查分析报告。 1 一般资料 年龄:最小年龄3岁,最大年龄12岁,平均3—4岁。标准:1985年起按盐城市计生委的有关规定要求,1992年起按国家计生委颁布的《关于独生子女病残儿医学鉴定诊断暂行标准及第二胎优生原则》。对象:鉴定的对象为患病的独生子女,其家长要求生育二  相似文献   

2.
独生子女父母的生育意愿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生育意愿是人们对自己生育行为的主观期望。对于承担我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控制人口重任的一代独生子女父母来说,他们具有什么样的生育意愿呢?他们的生育意愿与其生育现实之风,是否存在差距呢?弄清这些问题,既有助于我们理解社会生活中众多的独生子女现象,也有助于我们探讨将来可能出现的某些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3.
现行城乡二元生育政策对社会与家庭全面发展存在严重不利影响 ,政策约束下的非意愿性独生子女家庭大量出现 ,对父母养老和新生代健康成长存在不利效应 ,其家庭发展的脆弱性已不容忽视。对现行生育政策进行微调十分必要。今后 1 5年采取“父母中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家庭可生育 2个孩子”的微调方案 ,既可减少非意愿性独生子女家庭大量出现 ,又能缓解城乡与东西部人口发展不平衡 ;既符合社会发展“以人为本”价值取向 ,又符合公共政策“公平合理”原则 ;既满足今后一个时期稳定低生育水平要求 ,又易于为计划生育工作人员接受 ;既有利于生育政策平稳过渡 ,又在操作上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4.
孟轲 《南方人口》2008,23(4):1-7
根据“江苏省生育意愿和生育行为”基线调查数据,本文使用交叉分析,多元线性回归等方法,探讨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生育意愿的差异。结果表明,在意愿生育数量、意愿生育性别和意愿生育时间方面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5.
王磊 《西北人口》2009,30(4):89-92
本文基于2006-2007年江苏省“生育意愿与生育行为研究调查”调查数据,对江苏省独生子女育龄妇女的理想子女数、理想子女性别蛄构和生育第一孩的理想年龄进行了定量描述扣二分类多元逻辑斯蒂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年龄组的减小,独生子女理想生育子女数逐渐减少,其中理想子女数为一孩的比例逐渐增加而理想子女数为二弦的比例逐渐减少,理想子女数为三孩及以上的情况几乎不存在;对理想子女性别无所谓的比例逐渐增加。理想子女性别为一男一女的比例逐渐减少,理想子女性别为一个女孩的比例高于理想性别为一个男孩的比例;生育第一弦的理想年龄在逐渐增加。受教育水平和生育经历等因素对独生子女理想子女数为二胎以及对生育的子女有明确性别期待具有显著影响。独生子女的生育意愿没有因为她们是独生子女而具有单一的模式。而是多样化的、因人而异。并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当考虑她们的意愿和行为时应当充分认识到这一点,不应当把她们作为一个简单的整体来对待。  相似文献   

6.
北京市独生子女生育意愿调查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全面贯彻,加上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竞争压力的增大,当代独生子女的生育意愿发生了哪些变化,已经成为人口学者关注的问题。文章通过对北京市18个区县1206个独生子女的抽样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得出当代独生子女的生育观念已经发生了改变,这将对其生育意愿产生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7.
再生育工作实施3年多来,为了安抚子女伤残死亡计生家庭的悲伤情绪,帮助他们尽快走出地震阴影,四川省什邡市率先启动生育关怀行动,在工作中结合实际,不断总结、创新,走出了具有什邡特色的再生育全程服务之路。一、领导重视,保障有力什邡市党政领导高度重视灾后再生育工作,把此项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市委书记对《什邡市"5.12"地震中遇难独生子女父母生育意愿的调查报告》进行了批示,专门听取了市人口计生局的汇报,并多次了解工作进展情况,从各方面给予人口计生部门最大的支持。2008年7月24日,市政府第一笔灾  相似文献   

8.
现行生育政策与未来家庭结构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本文从探讨“四二一”家庭数量研究的操作性困难入手,提出了“X二”家庭的研究命题,提高了分析的操作性,并使该研究具有一般意义。本文抓住独生子女属性这一关键,以1990年人口普查数据为基数,对中国现行生育政策不变条件下子女一代队列的终身独生子女比例进行了估计,进而计算了不同时期成年人口中的独生子女比例,在此基础上估计出时期城乡成年人口按独生子女属性划分的不同类型婚姻组合的期望概率,借以描述现行生育政策对未来家庭结构变化的影响和未来家庭结构变化的程度。  相似文献   

9.
独生子女家庭本质上是风险家庭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穆光宗 《人口研究》2004,28(1):33-37
1独生子女家庭数量的估计 在独生子女数量研究中的一个主要困难是缺乏可靠的数据.因为严格说,一个人是否独生子女需要在其父母结束生育后才能确定.但现在是以领取独生子女证确认其独生子女身份的.这是不确切的:第一、已经领证的夫妇还有一部分可能再生育;第二、有些家庭虽然只有一个孩子但没有领证.  相似文献   

10.
张冬敏  雍岚 《西北人口》2012,33(1):70-74
为测定生育政策调整对陕西省人口年龄结构的影响,本文选择四种方案进行模拟分析。结果表明:2010—2080年间陕西省人口年龄结构将面临着劳动人口供给量大幅下降和老年抚养比快速增长两大难题;生育政策的调节方案均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上述两大问题的问题;其中从现在起实行"父母中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家庭可生育两个孩子"的调节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1.
我国城乡居民生育意愿调查研究综述:2000-2008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2000~2008年国内有关生育意愿的调查资料和研究文献分析,对我国城乡居民的生育意愿现状、差异及变化特征进行概括。城乡居民意愿生育子女数的差异逐渐缩小,但意愿生育性别的差异仍然显著;城市青年的生育意愿渐趋一致,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生育意愿差异不显著;外出流动对生育意愿与生育行为的影响较大,无论是生育意愿,还是生育行为,外出流动人口都更接近于目的地城市人口;生育年龄呈继续后移趋势;生育成本增高已成为生育意愿下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2年的数据研究发现,独生子女(第一胎)性别可以影响父母的二胎生育意愿,独生男孩对父母的二胎生育意愿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而这种影响对城市居民和父亲更显著。本文通过交互项分析得出收入、父亲抚育子女时间、教育开支和房价是独生子女性别影响居民二胎生育意愿的因素,居民收入和父亲抚育子女时间的提高可以显著促进独生男孩家庭的二胎生育意愿,教育支出和房价则会抑制二胎生育意愿,其中教育支出的抑制效应随着年龄增大而增大,房价只对45岁以上群体才产生显著影响。因此,提高收入、增加育龄人群闲暇时间、稳定房价、减轻育儿成本特别是教育支出有利于二胎政策的全面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3.
一 、影响农村稳定 低生育水平的主要因素 影响农村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重要因素有如下几方面:   1.社会保障不落实。在农村尤其是经济比较落后的地方,二女户结扎养老保险、独生子女保险及父母的养老问题没有保障。   2.节育措施不及时。由于产后节育措施跟不上而出现计划外怀孕、生育的情况大致有以下几种:一是没有坚持经常性抓一孩上环;二是对上环有禁忌症的,在使用避孕药具过程中没有及时随访;三是上环失败又没有及时进行环情孕情检查,不能及时发现计划外怀孕;四是对计划外怀孕没有及时采取人流等补救措施,…  相似文献   

14.
1979~1983年陕西妇女生育胎次间隔分布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育胎次间隔分布是决定妇女终身生育率的极为重要的因素。胎次间隔的长短对婴幼儿死亡率也有一定的影响。研究由初婚至生第一胎、由生第一胎至生第二胎和由生第二胎至生第三胎的间隔状况(以下简称第一、第二和第三胎次间隔),  相似文献   

15.
从今年4月1日起,昆明市全面施行《昆明市贯彻》云南省农业人口独生子女奖励暂行规定>实施办法》,对符合二孩生育规定而自愿放弃生育,终身只生育一个孩子,依法领取了《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落实了长效避孕节育措施并与乡(镇)人民政府签  相似文献   

16.
辽宁省普兰店市人民政府出台《实施办法》中规定,“符合《辽宁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规定可以生育第二个子女.但自愿终身只生一个,且办理了《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计划生育家庭,财政一次性奖励300元”。  相似文献   

17.
文章基于2 421位独生子女家庭育龄妇女的调查数据,对18~45岁育龄妇女的二孩生育意愿进行了分析。结论表明,生活压力大及抚养成本高是制约育龄妇女生育二孩的重要因素;采用logit模型对独生子女家庭育龄妇女生育意愿影响因素进行的实证研究表明,个人、家庭、观念和政策是影响独生子女家庭育龄妇女生育意愿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是对我国现行生育政策逐步调整完善的重大战略部署。本文就启动实施单独两孩政策的科学定位、重要意义和有序实施等问题进行探讨。一、单独两孩政策的科学定位1.单独两孩政策不能等同于单独两胎政策。迄今为止,计划生育法律法规实施细则中均明确规定:"双胞胎"和"多胞胎"不能算作独生子女。如果我们把中央新政宣传为夫妻一方为独生子女的都可以生育第二胎的话,那是对中央精神的曲解。2.实施单独两孩政策是我国现行生育政策逐步调整为普遍两孩政策的重要过渡。在1980年后,我国各地曾对普遍提倡一对夫妇生育一个孩子的政策进行过三次较大的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19.
自 1 98 0年以来 ,吉林省独生子女数量不断增长。目前 ,独生子女陆续进入婚育年龄 ,对独生子女实行什么样的生育政策 ,是摆在广大计生干部和科研工作这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预测表明 ,吉林省现行独生子女政策是有前瞻性的 ,它兼顾了国家和个人的利益 ,充分体现了“合情合理 ,群众拥护 ,干部好做工作”的原则。二十一世纪 ,吉林省现行的独生子女生育政策符合吉林省的省情 ,不宜作大的改动  相似文献   

20.
大间隔生育现象以人口的自然生育间隔为基础,在现代社会的诸多社会因素的影响下,越来越受到学界的重视。本文根据在某省农村H地区进行的27个个案访谈,发现了大间隔生育现象主要发生在父母于1965到1975年间出生的家庭,且大间隔生育的产生受到经济条件改善、农村养老缺乏保障、独生子女亲属支持网薄弱、邻里家庭生育选择带动、"以大带小"养育方式减轻负担、性别偏好推动、情感需求需要得到满足7方面的作用。同时,大间隔生育会加重家庭预期经济压力、对父母和一孩与二孩的关系产生双向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