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4 毫秒
1.
建国以来中国城镇失业人口问题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社会主义条件下失业人口存在的客观必然性,在此基础上,对建国以来中国城镇失业人口问题分计划经济体制下和转型发展时期两个不同的阶段分别进行了归纳和论述。同时,文章基于现有的官方统计数据,重点分析了计划经济体制下中国城镇失业人口的运行机制,并对转型发展时期中国城镇失业人口运行机制的发展变化进行了系统探索,由此提出了一些完全不同于其他学者或文章的有关中国城镇失业人口问题的学术观点和研究结论。  相似文献   

2.
伴随着我国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劳动就业结构也进入了加速调整的新阶段,我国城镇出现了一支大规模、突发性的失业队伍,对整个中国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和影响。而在这支队伍中,女性占较大比例,而且由于女性在就业中始终居于劣势地位,促成城镇女性较男性承受了更大的失业压力。本文将主要利用1997年和1998年人口变动抽样调查数据,对我国城镇失业群体的性别特征及有关问题作初步分析和探讨。一、城镇失业群体的性别特征分析1.城镇失业群体中女性失业人数多于男性。据人口变动抽样调查结果显示…  相似文献   

3.
我国城镇劳动力构成的"农村化" 现象和问题思考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1998年人口变动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城镇经济活动人口中的农业户口份额已逾三成,城镇农业户口劳动力的失业率明显低于非农业户口.低失业率的进城农民对城镇失业率的上升起了一定的遏制作用;户口"农转非"明显滞后于人口"农进城",是城镇非农业户口劳动力失业率居高不下的一个重要原因.城镇对外来劳动力的控制,应主要定位于限制他们在城镇失业,而不应主要定位于限制他们在城镇就业.作者还就城镇失业率统计指标问题提出了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失业人口:一个需要特别关注的人口群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失业,作为就业的对立面,在我国由于长期使用待业一词,从而使人们把失业一度看成资本主义制度下特有的东西。随着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失业以无可辩驳的事实凸现于人们眼前,1985年我国城镇失业率达到1.8%,1990年上升为2.5%,1995年我国城镇失业率达到2.9%。从1983~1994年,我国城镇失业人数平均每年为400万人,并且这仅是指登记的失业人口,尚不包括那些虽已失业但未登记的失业人口,也不包括队伍庞大的隐性失业者。如果把这些全算在内,我国城镇失业率将高达13%,属于失业严重型。据预测,到2000年,城镇公开失业…  相似文献   

5.
劳动力流动对城镇失业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探讨了家庭决策下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城镇失业的影响,认为劳动力回流会降低流入者的现存失业率进而拉低城镇总体失业率。基于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作者对城镇失业与其相关因素进行了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就失业概率而言,农村流入人口远低于城镇居民;镇居民低于市居民;女性高于男性;年轻组远高于其他年龄组;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总体最低,但高校新近毕业生却较高。另外,区域发展模式影响其失业模式。失业水平在东北、武汉、重庆老工业基地出现了本地居民、农民工和总体均高的三高模式,在京、津、沪和珠三角地区出现了本地居民高、农民工低和总体居中的高低中模式,仅在国有、私营、和三资企业平衡发展的华东沿海地区出现了本地居民低、农民工低和总体低的三低模式。  相似文献   

6.
中国城镇失业人口状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在对“城镇失业人员”和“城镇登记失业人员”以及“城镇失业率”与“城镇登记失业率”的概念进行区分的基础上 ,分析了 1978~ 1998年中国城镇登记失业人员数量和登记失业率的变化及其特点 ,以及二者的地区差异 ,并分别从年龄、受教育程度、失业原因等方面观察了城镇失业人员的构成  相似文献   

7.
70年代末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暂住人口迅猛增多.作者在分析了城镇暂住人口的现状及特点,研究了城镇人口大量增多的利弊和新形势下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改革和加强城镇暂住人口管理的对策.暂住人口管理的目标应当是逐步减少以至最终消除暂住人口群体.当前,应在加强和改进居民身份证管理的基础上,实现由属地户籍管理向管区人口管理的转变,切实加强法制建设,完善管理机构体系,建立健全工作规范,保证宏观协调控制,实行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8.
“城镇人口”是城镇中最基本的统计指标,它直接反映了一个城市规模的大小,是编制城镇规划、做好城镇管理和建设的重要依据.城镇、乡村人口及其比例不但反映了一大差别,而且代表了一个地区、一个国家工业化的程度。但是,长期以来,我国对“城镇人口”统计重视不够,“城镇人口”统计存在着极为混乱的现象。1、“城镇人口”统计改革的迫切性我国的“城镇人口”(包括城市和镇的常住人口,以下同)一般是采用城区人口加郊区人口的统计方法。但是,多年来,我国的城镇设置几经变动,“城镇人口”的定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中国第五次人口普查1‰抽样数据,以城镇区域人口为重点,定量分析了农村人口流动对城镇地区人口出生性别比,以及农村流入城镇人口子女性别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农村未流动人口、农村流入城镇人口和城镇非农村流入人口的出生性别比均偏离了出生性别比的正常水平,农村人口流动影响了城镇地区生育性别,农村流入城镇人口相对较强的男孩偏好观念加剧了城镇地区出生性别比偏高。  相似文献   

10.
张纯元 《人口研究》2000,24(2):29-32
1949年以前,旧中国存在着贫穷、失业、人口质量低下等人口问题是很自然的,那是由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制度所决定的;1949年以后,在社会主义的新中国还存在不存在人口问题?当时没有现成答案的.  相似文献   

11.
人口城镇化水平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城镇体系规划的一项基本内容.但是,由于我国的城镇人口统计不完善,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对城镇、城镇的地域范围和人口规模等概念的理解有较大的差异,设立市镇的政策亦有明显的不同,使得全国和区域的一些城镇化水平统计指标不仅在纵向的时间上缺乏可比性,而且在同一时期不同区域间的横向可比性也较差.  相似文献   

12.
试论人口流动与生育转变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和完善,大批农村人口离开土地、涌入城镇.人口流动已成为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本文从人口流动使生育率上升的"超生"表象上揭示人口流动有利于生育观转变,有利于人口控制.  相似文献   

13.
跨入新世纪的最大挑战:中国进入高失业阶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进入高失业价段,形成大规模的持续性的“下岗洪水“和“失业洪水”。但是国家统计局公开登记的失业率只有3.1%,与实际情况差异甚大。本文利用大量数据逐一分析了登记失业人员、调查失业人员、下岗人员、下岗未就业人员以及农民工失业人员的情况,估计1998年中国城镇实际失业人口规模达1540~1600万人,真实失业率为8%左右,同年乡镇企业实际失业人员约1700万人。为此中国应当实行“就业优先”的发展目标,就业政策应成为最重要的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  相似文献   

14.
对外提供物资和服务是城镇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城镇的基本经济社会活动。对外提供物资和服务的能力越强,城镇就越有发展前途。否则城镇就会停滞不前,甚至萎缩。从事城镇基本经济社会活动的人口称作城镇的基本人口,可用字母BE来表示。为了保证城镇的基本活动,在城镇内还必须  相似文献   

15.
降低我国失业率水平的对策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是一个劳动力资源十分丰富的国家,从现在到2010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每年以1%的速度增长。在实现两个增长方式根本性转变的进程中,面对城镇大量的下岗和失业人员,还有巨大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如何控制一个合理的失业率上限?如何尽可能地降低现有的失业率水平?本文在借鉴西方市场经济国家经验的基础上,针对我国失业人口的构成情况,对降低我国失业率水平,从四个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对策性探讨。  相似文献   

16.
失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不可避免的社会风险。失业保险是解决失业所产生的不利因素的社会机制,对一国的社会保障和福利水平有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建立误差修正模型,对我国失业保险支出与城镇失业率的相互关系进行研究。我国失业保险与城镇失业率之间存在着双向格兰杰因果关系,即失业保险支出的增加会导致城镇失业率的增加,城镇失业率的增加会引起失业保险支出的增加。另外,我国失业保险支出的变动对城镇失业率的影响是正激励与负激励并存。  相似文献   

17.
1996年一季度,在国家继续实行适应从紧的宏观调控政策的情况下,我国从业人员数量依然保持了正常的增长速度。据统计,一季度末,城镇职工达14743.9万人,比上年同期增加52.7万人。其中,国有单位职工10870.5万人,增加75.8万人;城镇集体单位职工3024.5万人,减少121.4万人;其他经济单位职工848.9万人,增加98.3万人。与此相适应,一季度按城镇登记失业人口统计的失业率为2.9%,与上年基本持平,劳动就业形势继续保持稳定。预计在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和通货膨胀压力减轻的宏观环境背景下,1996年全年劳动就业仍有望保持一季度基本稳定的形势,但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仍十分突出,一定程度的失业率上升将难以避免。 1 全年劳动就业的总体形势与结构变化特点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引起失业增加的供给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劳动力存量的多少,即现有劳动力是不是过剩;二是劳动力增量的变化,即今后进入劳动力年龄人口(劳动力资源人数)的比率。由于我国城乡剩余劳动力基本上是以隐性失业的形式滞留在各个生产领域的,  相似文献   

18.
中国农村社区文化发展与人口控制郭庆松对于占中国人口70%以上的农村人口的控制来说,面临着这样两种情况:一是人口规模大;二是与城镇地区相比,绝大部分农村地区生育水平较高。特别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农村地区的迅速发展,农村人口的控制工作遇到了许多新情况...  相似文献   

19.
中国人口城市化综述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李辉 《人口学刊》2003,(6):51-58
人口城市化在国家社会经济全面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21世纪的中国人口城市化正在进入新的发展阶段。随着我国农村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深化,全面推进城市化的条件已经基本成熟。推进中国人口城市化,必须在我国现行城市化方针指导下,既研究世界城市化进程的一般规律,借鉴国际经验;又要结合我国城市化面临的现实国情和基本问题,逐步形成合理的城镇体系,走出符合我国国情,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的城市化道路。积极稳妥地推进中国人口城市化,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化战略,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  相似文献   

20.
我国农村地区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特点与趋势分析孟向京在人口自然变动和机械变动的共同作用下,我国农村地区的人口年龄结构呈现与城镇地区不同的特点。虽然农村地区的生育率一直高于城镇地区,但由于乡城一迁移过程中的年龄选择性,使农村地区的人口年龄结构非但不象人们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