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毛泽东调查研究思想是时代思想的精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毛泽东调查研究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杰出贡献。它的产生和形成,不仅对于指导中国革命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而且在中国近、现代认识史上也具有巨大的理论意义,它是时代思想的精华的高度体现。认识毛泽东调查研究思想和时代思想的关系,可以提高我们坚持调查研究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2.
革命战争是中国革命的特点之一和优点之一。因此,它强烈而深刻地影响着毛泽东同志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与发展,从而使得毛泽东同志的军事著作必然蕴含着丰富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思想。我们在研究毛泽东同志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丰富和发展时,一定要认真研究毛泽东同志的军事著作。只有这样,才能完整而准确地展现毛泽东同志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伟大贡献。基于这样的觉识,本文从五个方面对毛泽东军事著作中的认识论思想作了探析  相似文献   

3.
今年12月26日是毛泽东同志九十周年诞辰。对毛泽东同志最好的纪念是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把他所开创的革命事业进行到底。本文拟从哲学方面谈谈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在四化建设的新时期中,对毛泽东认识论思想的恢复、运用和发展。毛泽东同志在《实践论》和《改造我们的学习》等著作中,从总结中国革命的经验教训的角度,深刻阐述和发挥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并根据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为我们党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指引着我们的革命和建设事业胜利前进。  相似文献   

4.
今年12月26日是毛泽东同志九十周年诞辰。对毛泽东同志最好的纪念是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把他所开创的革命事业进行到底。本文拟从哲学方面谈谈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在四化建设的新时期中,对毛泽东认识论思想的恢复、运用和发展。毛泽东同志在《实践论》和《改造我们的学习》等著作中,从总结中国革命的经验教训的角度,深刻阐述和发挥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并根据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为我们党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指引着我们的革命和建设事业胜利前进。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同志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创建了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实事求是则是毛泽东思想的精华。是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原则。邓小平同志指出:“过去我们搞革命所取得一切胜利,是靠实事求是;现在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同样要靠实事求是。”(《邓小平文选》第133页)实事求是永远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思想法宝。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如何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如何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于中国革命与建设的指导作用。毛泽东的《实践论》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方法论探讨了如何通过实践促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并指导中国革命。《实践论》所阐述的实践思想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认识论基础,也为我们正确认识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客观规律,从而推动我国各项事业的成功与发展提供了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同志的认识论思想是他的哲学思想的主要部分。同他的整个思想体系一样,它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在指导中国革命的过程中和总结中国革命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因此,一方面,它继承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另一方面,它又是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丰富和发展,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有着自己独到的贡献。本文着重就第二个方面做一些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同志所写的《实践论》,是一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杰出著作。它从总结中国革命的经验教训中,精辟阐明了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原则,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为确立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奠定了牢固的思想理论基础,一直是我们从事革命和建设的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9.
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精华。毛泽东同志所创立的人民民主专政理论,就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对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光辉典范。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哲学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理论基础,它既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与中国固有文化和哲学的优秀传统辩证融合的结果。毛泽东哲学思想除了直接继承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外,还吸收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的思想精华,批判地继承了中国优秀的哲学遗产,从而使毛泽东哲学思想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具有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新鲜活泼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  相似文献   

11.
“实事求是,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1]“毛泽东同志在延安为中央党校题了‘实事求是’四个大字,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就是这四个字.毛泽东同志所以伟大,能把中国革命引导到胜利,归根到底,就是靠这个.”[2]多年来,毛泽东同志为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亲自制定了党的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并按照这条路线领导了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由此可见,。实事求是”思想的伟大,或曰毛泽东思想之伟大.这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范畴内当称之为客观真理.为此,如下谈几点认识.一、真理是没有阶级性的…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同志在领导中国人民从事革命斗争的过程中,为了解决党的思想路线问题,极其重视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应用和宣传。他认为,哲学就是认识论,就是思想工具。他极力主张让哲学从哲学家的课堂上和书本里解放出来,化为思想路线,变成群众的尖锐武器。为党制定和确立一条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从而引导中国革命从胜利走向胜利,是毛泽东同志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和  相似文献   

13.
伟大的理论 宝贵的财富──毛泽东思想笔谈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新贡献张秉民毛泽东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撰写了认识论专著《实践论》,以及《反对本本主义》、《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等认识论文章。在这些不朽的文献外毛泽东以其真知灼见,丰富和...  相似文献   

14.
“生活、实践的观点,应该是认识论的首先的和基本的观点。”我们研究毛泽东同志的认识论思想和他对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发展,说到底,也还是研究毛泽东同志对这个基本思想作出了哪些新的论述,新的发挥,新的提法,新的概括。 本文想谈谈这一方面的问题。 一、毛泽东同志根据马列的论 述,作出了辩证唯物主义 的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 的反映论”的科学概括  相似文献   

15.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创新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光辉典范和继承弘扬中国革命文化的理论成果,是坚定文化自信的时代结晶。这一思想以伟大民族精神为精神来源、以伟大革命精神为精神品格,以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为精神追求,是中华文化与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这一思想既是具有民族特色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又是坚持胸怀天下的21世纪马克思主义,回答了中国之问和世界之问,实现了民族性和时代性的有机统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革命的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表明,以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的真谛在于用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的属性和中国特殊国情所决定了的。毛泽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开拓者和奠基人。是他针对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的错误倾向勇敢地提出“反对本本主义”,进而提出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号召,并身体力行,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总结中国独创性历史经验,吸收中国优秀文化精华得出符合中国实际的理论原则,创立了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在中国革命实践中逐步形成发展成为一个科学体系。它的主体思想和支柱理论是中国特色革命道路和中国革命三大法宝以及人民民主专政理论。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同志在革命实践中创导的“实事求是”,是中国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和活的灵魂,是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核心。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一切胜利,都是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中国共产党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胜利。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一百周年的日子里,认真学习他关于“实事求是”的理论和实践,对于克服主观主义,反对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同志的领导艺术,是毛泽东思想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同志的领导艺术从本质上说,是从中国实际出发,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辩证法独创性地解决中国革命的领导艺术,它的内容包括决策艺术、组织艺术、人际关系艺术等多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同志是杰出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在长期的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毛泽东同志把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运用于无产阶级政党的全部工作,形成了具有中国共产党人特色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作出了重大贡献.“特别是他论述中国革命战争问题的重要著作,提供了在实践中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辩证法最光辉的范例.”  相似文献   

20.
李达著《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发展》,以铅印单行本刊行于1960年2月。这一著作在系统阐发毛泽东认识论思想的同时,也蕴含了李达自己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毛泽东哲学思想的理解,表达了他认为在学习和运用毛泽东认识论思想时需要加以注意、强调和把握的基本点,体现了他结合当时中国实际情况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阐释,从一个方面反映了20世纪50年代与60年代之交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进程。它的重新发现,不仅对于李达文献是一个重要的补充,而且对于推进李达研究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