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在西方文明的启示和中西国力对比的强烈刺激之下 ,19世纪 6 0至 90年代中叶中国早期变法论者依托传统 ,参酌西制 ,第一次明确提出地方自治的民治主张。其主要内容包括地方议会、乡董制的创设和地方官吏的公举。但由于特定的时代主题和政治背景 ,致使他们的地方自治思想主张以自强求富为宗旨 ,在重民、民本的思想范畴内表述朴素的民权要求 ,以及采用托古改制而立意和仿行西制而立言的双重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2.
地方自治思想是黄兴民权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民国初年,黄兴高度重视地方自治问题,主张积极推行地方自治以伸张民权,并为实现宪政奠定良好基础。研究黄兴的地方自治思想对于全面了解其政治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地方自治思想是黄兴民权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民国初年,黄兴高度重视地方自治问题,主张积极推行地方自治以伸张民权,并为实现宪政奠定良好基础.研究黄兴的地方自治思想对于全面了解其政治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地方自治思想是毛泽东在成为马克思主义者之前接受并亲身实践的一种重要思想 ,他从实现真正民治的目的出发 ,提出了湖南民族自决、建立湖南共和国、“湘人自治”等主张 ,这些观点有别于当时地方军阀所提出的“联省自治”的主张 ,亦与孙中山的地方自治思想存在一定的区别 ,这些观点在当时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但也存在明显的局限  相似文献   

5.
立宪与地方自治的关系是清末的官吏阶层立宪主张中的核心议题,他们主张以地方自治作为立宪的基础,并纷纷上奏朝廷请求立宪,并以地方自治为先导.他们或以立宪国的经验为据,或以宪政生成的逻辑为理,或以中国国情为凭,各抒己见,说服朝廷锐意立宪,首先推行地方自治.但他们的主张,多站在国家主义的立场,以强国为宗旨,把立宪的希望更多寄托于地方政制的改革.  相似文献   

6.
实行民治的第一方略--孙中山的地方自治思想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中山的地方自治思想是其民权主义之重要内容, 贯穿其民主革命思想发展的始终.孙中山在研究民主革命前后兵权与民权的转捩关系时, 感于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和当时人民民主程度的实际情况, 借鉴欧美之民权理论与实践, 把以县为基础的地方自治作为在中国根除专制政权、克服官僚政治与军阀擅政, 进而实现民权主义、建设"民治"政体的第一方略.他认为县自治是实施直接民权、确保国家统一的基本政治制度, 是实现五权宪法的"制扣", 是建成民主宪政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黄遵宪是“清末”预备立宪前现代意义地方自治的倡导者和尝试者,他创立了以“自治其身,自治其乡”为起点的逐级推进地方自治的思想模式,成为后来中国地方自治的经典模式。黄遵宪对地方自治的最初认识始于1877年,其以清朝首届驻日使馆参赞的身份随公使何如璋东渡日本,对日本明治维新以来地方政制做了细心体察。他认为,中国贫弱源于政弊,政弊之端又在官集权于一身,致使民权丧失、民智阻塞、民气不昌、民力衰弱。而破除政弊之道在于伸张民权、开启民智和壮大民力,破除政弊之法又首在地方自治。在他意愿中,“自治其身”可以养成国民自治资格,“自治其乡”足以奠定自治的基础。它是破除专制集权的开端和赋予民权方式,最终使中国走向立宪政治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社会没有现代意义上的地方自治,在从传统到现代社会的转型变迁中,地方自治作为一种推行宪政建设的基础性工作而被纳入国人的视野.在清末立宪过程中,以省谘议局和地方各级议事会等机构的建设为标志,普通民众开始真正参与政治生活,文本意义上的民权开始在实际的政治生活中得到保障,成为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起点.  相似文献   

9.
孙中山地方自治思想的主要内容包括以县为单位的地方自治、实行直接民权、以及实施地方自治的具体方法等,地方自治不仅为一政治组织也为一经济组织。1939年国民党推行新县制,号称继承总理遗教,改革基层组织,设立民意机构,逐步建立独立的地方财政,并调整新的党政关系。但是孙中山的地方自治思想和新县制实施的指导思想、自治向度和强调重点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和背离,这与孙中山的地方自治思想还不够成熟以及国民党当时所处的特殊历史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10.
论地方自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方自治是以民主为导向,以处理国家权力和地方权力关系为内容的国家制度。深化对地方自治的研究和认识,对于推进我国政治体制改革,调整中央与地方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