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用另一只眼睛看红楼之谜——论秦可卿的生与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用全新的视角,提出全新的观点。从书中提供的秦可卿两处出生身世和秦可卿卧室摆设为突破口,推断秦可卿乃雍正之女。把“秦可卿淫丧天香楼”和“变生不测凤姐泼醋”两个因淫而上吊的故事联系起来,揭示了天香楼事件真相,从而解决了书中两个大谜。随之,关于秦可卿的判词曲文,“秦可卿死封龙禁尉”、“张太医论病细穷源”等谜也迎刃而解。  相似文献   

2.
一、对秦氏褒贬不一自从《红楼梦》问世以来,秦可卿这个人物就一直成为读者议论不尽的话题。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曾秉承其叔畸笏叟之命,删去“秦可卿淫丧天香楼”一节“四五页”,补之以病逝的故事情节,可谓用心良苦。可是,后来的红学家点出破绽,致使后世读者见到的似乎是一尊断臂残肢的维纳斯雕像。更兼曹公描述秦可卿,常在梦幻中出现,运用曲笔、隐笔,正面叙述秦氏的文字不多,因此,秦可卿的故事,犹如海市蜃楼,似隐若现,时真时假,致使红学论坛众说纷纭,褒贬不一。贬者认为,秦可卿是一位乱伦淫荡的封  相似文献   

3.
脂批中“深得《金瓶》壹奥”条,甲戌本作“写个个皆知”和庚辰本作“写个个皆到”的差异,是脂砚斋和畸笏叟在不同的认知和思考下形成的:“写个个皆知”是脂砚斋对曹雪芹删去的“秦可卿淫丧天香楼”一节的响应;而“写个个皆到”则是畸笏叟主导《红楼梦》批点之后,按照自己的理解和喜好,对原有脂批作出的调整和修改。脂批所认为的“《金瓶》壹奥”是指“全无安逸之笔”而言,是对世情小说的叙事手法细腻性特点的体察。  相似文献   

4.
纪永贵 《南都学坛》2000,20(1):30-34
《红楼梦》书名之寓意与秦可卿这个人物有非常密切的关系。秦可卿即警幻仙子的幻形;秦可卿之名为贾府的秦氏与仙境的可卿的合称;秦氏(可卿)托梦给王熙凤与贾宝玉之所即天香楼;天香楼即红楼;秦氏(可卿)所托之梦即“红楼梦”;《红楼梦》之名有多重寓意;《红楼梦》应是该书本名。  相似文献   

5.
徐乃为 《南都学坛》2003,23(3):42-46
秦可卿故事的改写是《石头记》成书过程中的重大变动 ,将原稿中的“淫丧天香楼”改成“死封龙禁尉”是曹雪芹遵照后于脂砚斋的评批人畸笏叟的意见所致。曹雪芹改写的时间当在壬午年年初 ,其改写起讫的章回是第 1 0回至第 1 3回。这一改写所留下的信息 ,为版本流传、创作过程的研究留下了珍贵的探研空间。  相似文献   

6.
《华人时刊》2008,(5):43-43
1998年4月,病中无聊的响马写了一个程序,随便取个名字叫“西祠胡同”。当时有朋友觉得“西祠”两字不吉利,嫌“胡同”是北方的说法,和南京好像没有关系。后来上街,居然钻进了一条“西祠堂巷”,于是大笑,这名也就这么叫下来了。  相似文献   

7.
朱斌如先生大作机秦可卿之死看秦可卿其人》(载《德州师亏学报外9只年第1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红楼梦研究)1992年第4期全文转载),为秦可卿洗刷“淫妇”污点,判定“贾珍是建棍”,这命题无疑是正确的。但是,朱先生选择支持“贾珍是淫棍”论点的论据则大可商讨。朱先生说──“奏可卿死后,又有这样一个细节:贾珍想请王熙凤帮助料理丧事,闻人报‘大爷进来了’,唬的众婆子‘咆’的一声,往一藏之不迭。只这一细节就足够了。它足以说明贾珍荒淫无耻到女人见了他AA自危的J也步。作为他)L媳的聪明美丽的秦可卿自然逃不脱他…  相似文献   

8.
苏轼少年时,博览群书,文才显世。他在门前写了副对联: 读尽人间书, 识遍天下字。 不久,一个老者登门走访,带来一本书,问苏轼;苏轼竟连一个字也不认识,感到很惭愧。于是在对联上加了四个字: 发愤识遍天下字, 立志读尽人间书。  相似文献   

9.
“课标”对作文的表述有三种。第一学段叫“写话”.第二、三学段叫“习作”,到了第四学段才叫“写作”。小学阶段以“写话”、“习作”为主,这就有了写作的梯子,降低了写作的难度,消除了学生害怕写作的心理。比如低年级的“写话”就有很大的随意性,一是不计较数量,不管多少,写三句五句行,写一句二句也行;二是不管内容,漫无边际,写这个也行,写那个也得;三是不讲规范,写不完整的句子行,有错别字也无妨。  相似文献   

10.
掏钱围观     
史杰鹏 《可乐》2010,(12):62-63
东汉灵帝时,很多人喜欢书法。有个叫师宜官的人是其中翘楚,大字小字都很擅长。一片一寸见方的竹简,他竟然可以在上面写1000个字,估计微雕也就这样了。这家伙有个爱好,喜欢喝酒。他家里不差钱,按说在这方面闹不出什么事来。可他不,心血一来潮,一分钱也不带,径直跑到酒馆去,点上一桌子菜,自斟自饮。喝得微醺,才大呼小叫:“老板,我今儿出来得急,没带钱,咋办?”老板会意:“来人,给师大爷上笔墨!”  相似文献   

11.
茅盾倡导自然主义的再评价汤振海茅盾1927年“开始写小说时的凭借还是以前读过的一些外国小说”①。这“以前”是在五四运动的前一、二年,也就是茅盾接触外国文学九、十年后才写小说的。这九、十年期间,茅盾对于外国文学涉猎的范围相当广泛,所受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  相似文献   

12.
娱乐广场     
一时凑不起来从前有一考生赴京考试,半天一个字也写不出来,两书僮倚门见其他考生纷纷交卷退场,为其主人着急。纷纷交卷退场,为其主人着急。天快黑了,甲僮问乙僮:“不知作文一篇,大约要多少字?”乙答道:“大概五六百字吧。”甲叹道:“这五六百字,难道肚子里都没有?到此时还不出来。”乙书僮好生安慰,他说:“你莫心焦,他肚子里那五百字只是一时凑不起来的缘故吧。”长生药一医生得病将死,在枕上喊道:“若有好医师,能给我把病治好了,我现有长生丹药谢他,叫他吃了,可以活几百岁。有人问:“既有此药,何不自服?”答道“好…  相似文献   

13.
“历史”在中国古代不叫历史,只叫一个单字“史”。“史”者,记事者也,即史官的意思,也就是《周礼》和《左传》中提到的太史、小史、内史、外史、左史、南史等。“史”字甲骨文写作“■”(高亨著《文字形义学概论》第157页)。“史”字上半部份“■”象竹简,“|”象笔;下半部份“又”,手也。整个字的意思是手拿笔往竹筒上写。写什么  相似文献   

14.
我爸不会看表。大家一定很奇怪吧?可这是真的! 一天晚上,吃过饭,我正在客厅里有滋有味地看着动画片。忽然听见老爸喊:“沛沛,怎么还不睡觉?快9点了!”“9点这两个字,爸爸喊得特别响,似乎是故意提高了八度。我想:不对呀,我刚刚看电视的时候才7点30分,也就看了半小时左右,  相似文献   

15.
新春计划     
同学们叫喊“作难”,主要是两个难关过不好:一是内容关,不知道写什么;二是语言关.不知道怎么写。首先拦路的是内容关,同学们为写作而苦恼,主要的是不知道该写什么内容,也就是写作思路没有打开,选材进入了死胡同。其次才是不知道怎么写,不知道该怎么组织语言。一个普通的作题目《我的妈妈》,写什么内容这一关就能把有的学生愁上一、二十分钟。[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刘心武先生“揭秘”后的秦可卿,存在着诸多矛盾。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其“揭秘”过程存在如下问题:一是对文本语句理解的绝对化;二是在以“史实”论证的过程中,其“史实”全凭一己之见,而其“论证”的过程也以主观推测为主;三是对秦可卿的理解是从印象出发,不顾及《红楼梦》整体思想与她在全书中的作用。刘心武先生对《红楼梦》和秦可卿“揭秘”,实则是不顾其作为小说的艺术特点,消除了其伟大意义。  相似文献   

17.
鲁迅非常重视文章的修改。他在给叶紫的信中,告诉叶紫在文章写成之后,不急于拿出去,“搁它几天,然后再来复看,删去若干,改换几字”。在《答北斗杂志社问》中说:“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鲁迅又非常重视向大作家的手稿学习。他在《不应该那么写》中说:“凡是已有定评的大作家,他的作品,全部就说明着‘应该怎样写’。只是读者很不容易看出,也就不能领悟。因为在学习者一方面,是必须知道了‘不应该那么写’,这才会明白原来‘应该这么写’  相似文献   

18.
星期五放学的时候,谷老师布置了两篇作文,一篇写人,一篇记事。谷老师还说:“这次留的是小作文,写四百字就行了。”谷老师习惯按照篇幅的长短,把作文划分为大作文和小作文,四百字的作文在谷老师眼里算不上长,当然得划分到小作文的行列里去了。可是这个所谓的“小作文”在王小天的眼里就长得要命了,因为王小天向来痛恨写作文这件事。有多痛恨呢?反正是痛恨到骨头里的那种痛恨,一翻开作文本,王小天就像生了病似的,浑身都不舒服。可是谷老师留的作业不能不完成,王小天只得硬着头皮去写。写人的那篇,王小天决定写金豆豆。金豆豆不仅仅是四年六班…  相似文献   

19.
九十年代,我国出版界的一大盛事,就是《四库全书存目丛书》的出版发行。这对抢救保存古代文化典籍,促进我国文化事业的繁荣,有着积极意义。北京大学教授季羡林先生荣任该丛书的总编纂。针对是否像当年人们给《四库全书》写“提要”那样,给《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写“提要”的问题,季先生发表了“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意见。李先生不主张写“提要”,主要是担心写不出高水平,被人们说三道四。然而,这样毕竟对年轻一代学习与研究《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少了参考的东西,算不算“不着一字,未显风流”呢?愚以为:应该组织力量,发动饱…  相似文献   

20.
自从《红楼梦》传世以来,秦可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成了红学研究中长期争论的人物;秦可卿之死更被看成是一个“谜”。对于她,赞赏者有之,惋叹者有之,而贬斥者显然居多数。故秦可卿虽名列“金陵十二钗之末”,却枉担“宁府淫乱之魁”几百载。持这种看法的理由是《红楼梦》第五回上关于秦可卿结局的讖语写着:“情天情海幻情身,情既相逢必主淫;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而《红楼梦曲·好事终》也云:“画梁春尽落香尘,擅风情,秉月貌,便是败家的根本,箕裘颓堕皆从敬,家事消亡首罪宁,宿孽总因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