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正>2023年春天的中国,高质量发展的步伐奋进激昂。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人民幸福安康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迈上新征程,我们必须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发展成果不断转化为生活品质,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相似文献   

2.
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是造福人民,造福人民的目标就是让人民的幸福感更强。如今,大家对于幸福的讨论越来越频繁,中央电视台的特别调查节目"幸福是什么?"最为引人注目,全国人民对幸福展开了激烈的讨论。那么究竟什么是幸福呢?本文以高校教师为出发点,着重研究高校教师的幸福感。  相似文献   

3.
经济发展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当今,单方面的追求经济发展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人民的生活幸福感、身体健康状况、各人需求的满足,都成为当今社会发展所囊括的必要元素。想要从根本上提升人民的生活水平,除了经济发展带来的物质条件,更要注重社会生态平衡的建设。建设生态文明,维护生态环境,已经成为目前亟待改善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从让人民有更多的获得感,到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这一价值目标变化的内在根据是人民群众需要层次的提升。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实质上是人的需要的满足状况,是人们的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幸福感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进步的新指标。文章试图探究影响国人幸福感的因素,并提出一系列措施来提升国民的幸福感。  相似文献   

6.
石阶瑶  高盼 《科学咨询》2023,(3):166-169
培育大学生的幸福感是开发人才、培育人才、造福人民的重要命题,也是现代教育的一大任务,对深化思政教育改革、促进大学生学业发展和维护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大学生的现状,本文提出正确认识自己、培育积极人格、健康管理情绪和构建良好社会支持系统的策略,以帮助大学生提升幸福感,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7.
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是增强人民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的重要途径。福州是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战略思想的策源地和实践地,也是福建省建设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和生态文明试验区的排头兵和主力军。近年来,福州市生态环境质量提升明显,但从中央环保督察期间公众反馈的信件和生态环境满意度调查结果来看,福州市生态环境质量与人民群众的生态期望还有一定差距。通过完善政府管理机制、深入推进重点领域环境整治、积极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增强公众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等途径,从而进一步提升福州市生态环境质量,增强公众幸福感和获得感。  相似文献   

8.
科技创新是国家战略发展和实现国家伟大复兴的核心与关键,尤其是团队文化建设至关重要;在国家科技创新的今天,团队文化也应当适应新时代发展需求,将国家需要、人民需求作为团队技术发展和产品发展的努力方向与动力的源泉,建立有担当、有责任、有创新、持续健康的团队文化。  相似文献   

9.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脉、精神记忆和精神家园,反映了一个国家的软实力。社会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时代,也是呼唤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我国经济、社会进入新阶段的客观要求,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战略举措,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迫切需要。党的十  相似文献   

10.
曹巍嵩 《决策探索》2009,(10):18-18
文化产业是指从事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业,它是社会发展力发展的必然产物,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现代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不断发展而形成的新兴行业。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新高潮,提高国家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体现了党的政策和人民需求的高度契合,实现了党性和人民性的高度统一。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凸显人民主体地位,蕴含着丰富的时代内涵,具体表现为:党的宗旨在新时代的体现、为解决社会主要矛盾提供价值指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实践品格,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引。  相似文献   

13.
2010年底召开的重庆经济工作会议,描绘了重庆经济发展的美好蓝图。最令人振奋的是,重庆市正在践行普惠式经济发展模式。增强人民的幸福感、弱化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平,新的三大动力将助推重庆经济在幸福中实现大发展。  相似文献   

14.
俞杰 《领导文萃》2013,(19):125-126
党的十八大报告,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把文化建设作为十二点的其中一点来写,深刻阐述了加强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则是兴国之魂"。十八大报告强调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要建设  相似文献   

15.
选取300名全日制本科生,采用大学生社会性发展水平评定量表和总体幸福感量表中国修订版(GWB)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和社会性发展的现状,探讨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和社会性发展之间的关系,为促进大学生社会性发展提供一些建议。结果表明,主观幸福感与社会性发展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社会性发展可以显著正向预测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16.
如何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保持了持续高速的增长态势,在人类发展史上创造了“中国的奇迹”。然而,经济增长的终极目标是提升国民的社会福祉、增进国民的幸福程度,国民幸福感应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我国持续高速的经济增长已经显著改善了城乡居民的生活状态,但经济增长向国民幸福的转化依然存在着广阔的改进空间,而国民在生存需要有效满足之后也必将更加关注发展和享受需要的满足。据此,单纯从经济增长维度去理解社会发展越来越暴露出狭隘性,  相似文献   

17.
正1.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指出: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就没有经济社会稳定运行,广大人民群众利益也难以得到保障。请你谈谈生活在网络世界,如何保障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测评要素:与媒体打交道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评分参考:(1)在互联网技术的推动下,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的运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城市化与经济建设一道,成为我国社会发展的主旋律.深刻影响着国家和人民的物质和文化建设风貌与人民的福祉。未来城市建设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国家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忧戚相关  相似文献   

19.
基层社会治理成果更多、更好、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基层社会治理的实践逻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与价值立场,就要坚持人民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主体地位,引领和推动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基层治理实践,在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进程中实现治理成果人民群众共享,提高社会治理的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增进人民的"快乐幸福感"。  相似文献   

20.
曹普 《领导之友》2012,(8):5-6,14
党的十七大以来,面对世界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的新形势,面对国家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对文化发展提出的新要求,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始终把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放在重要战略地位,推动文化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开创了中国特色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