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人民银行日前宣布,从11月26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是央行年内第9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相似文献   

2.
央行2007年先后十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六次上调存贷款利率,2008年又先后六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现存款准备金率已高达17.5%,并采取央票、国债等工具加大对冲力度,以缓解流动性过剩、抑止通货膨胀等问题。这些紧缩性货币政策直接传导至市场资金面,作用于资本市场、货币市场、票据市场等宏观经济、金融环境,对整体经济运行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3.
中国人民银行于6月15日和25日分别按吣个百分点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这已是今年央行第六次提高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后的存款准备金率达到17.5%的历史高位。  相似文献   

4.
2007年至08年9月25日,我国政府先后调整了16次存款准备金,但却没有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本文针对这一现象,运用理论分析和现实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就存款准备金作用的有限性进行分析,说明准备金率政策失效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正>央行在5月18日出乎意料地重拳出击,三箭齐发,同时宣布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基准利率和扩大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浮动幅度等三项货币政策。这也是央行在今年四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后,第一次采用多重手段对宏观经济进行调控。表明央行正在努力走出货币政策效果欠佳、进退维谷的怪圈。在今年,央行曾四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累计上调2%,  相似文献   

6.
京广 《决策探索》2007,(11):68-69
新闻事件 近10年来"双双上调" 5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从2007年6月5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从2007年5月19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这是近10年来我国首次同时宣布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基准利率.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事件研究方法,采用2008年下半年的三次存款准备金率的上调和2010年的六次存款准备金率的上调的相关数据,对每一次调整前后的国债收益率曲线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如下结论:存款准备金的变动,使国债收益率曲线在水平及倾斜度上都发生了变化。存款准备金的降低,一方面使得国债收益率曲线下移,另一方面,长短期利差扩大。相反,存款准备金的上调,国债收益率曲线上移,长短期利差缩小,曲线变得平坦。同时,通货膨胀率也会对货币政策的传导产生影响,从而改变国债收益率曲线的形状。  相似文献   

8.
2004年,针对2003年下半年以来出现的部分领域的投资过热现象,中央银行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加强预调和微调,适当控制货币信贷过快增长。中央银行连续两次将存款准备金率提高到7.5%;根据金融机构资本充足牢水平实行差别存款准备金制度;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收回资金,  相似文献   

9.
<正> 存款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准备的资金。存款准备金率是指金融机构按规定向中央银行缴纳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央行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可以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供应能力,从而间接调控货币供应量。  相似文献   

10.
本文根据我国存款准备金率和货币供应量的历史数据,运用协整理论定量分析了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并对检验结果进行分析,提出了完善我国存款准备金率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1.
何志成 《决策探索》2010,(22):45-46
中国劳动力价值爆发性增长带来的财富大规模增长,遭遇分配体制不公的扭曲,是造成当前中国结构性通胀持续不退的关键因素。11月10日,中国人民银行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第二次提高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率,显示中国货币政策重点已作调整,防通胀,收紧货币流量成为主要政策目标。次日,10月CPI数据公布,涨至4.4%,超出绝大多数市场预期。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选择存款准备金政策实施的原因以及其有效性为研究对象,首先概述存款准备金政策的相关理论。接着,本文分析我国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原因,明确其政策目标。在实证部分,本文选取了相关数据,运用Eviews软件进行线性回归,根据得到的等式分析存款准备金率政策的影响效果。本文最后结合我国的实际现状,针对实施结果中出现的问题给出完善我国存款准备金政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2010年5月至2011年6月,央行先后10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从16.5%上调到21.5%,紧缩货币力度不断加大。在此背景下,如何既能获得资金上的融通,又无需付出较高的代价,是国内各航空公司面临的普遍问题。本文将研究从紧货币政策产生的原因,国家调控政策及发展趋势,并提出航空企业的应对措施,以减少从紧货币政策对航空企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2006年5月以来,央行为了解决我国生产能力过剩、经济过热的问题,已连续多次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本文罗列了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的历次调整情况,探求其背后的原因,分析它的有效性和存在的问题,并着重研究其对金融行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中国人民银行3月17日傍晚宣布,决定自3月18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这是央行自2007年以来在连续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后,首次上调银行利率.  相似文献   

16.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金融全球化的背景下,金融危机频频爆发,各国越来越重视对本国金融体系的监管,金融监管一般分为结构监管和行为监管。主要手段包括:存款准备金率要求、资本充足率要求和存款保险制度等。目前,各国监管当局对所辖金融机构都普遍实行了固定的最低准备金率、资本充足率、存款保险率标准和最高的资产限制比率,这实际上是一种刚性的监管。下面分别分析以上三种监管手段的有效性:一、对存款准备金率要求作为运用最早的审慎性监管手段,它是指银行必须持有足够的流动性资金,以应付存款者在任何时间可能发生的取款要求,它存在的一个假定前提是不发生存款人挤兑现象。如果银行按规定持有的准备金水平正好足够满足在没有发生挤  相似文献   

17.
《决策探索》2008,(11):6-6
中国人民银行5月12日宣布,决定自2008年5月20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8.
中国人民银行自2007年初至2008年1月间,先后多次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创近年历史新高。随着中国贸易顺差扩大,外汇储备不断攀高,基础货币投放压力增加,存款准备金率将成为缓解货币投放压力的常备工具。商业银行作为此政策的直接作用客体,受到的影响明显大于其他产业。本文试图对此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9.
<正>2018年,人民银行从宏观上营造了一个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环境,使流动性合理充裕。人民银行年内四次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共释放流动性约4万亿元,对冲部分中期借贷便利后,净释放流动性2.3万亿元。在金融政策方面,人民银行还联合多个部门发文,从货币政策、监管考核、内部管理、财税激励、优化环境等方面提出了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20.
郭田勇 《经理人》2008,(6):26-26
2008年5月20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对于没有进行过流动性压力测试的中小商业银行来讲,流动性管理将面临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