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按中国思想史教科书的说法,自汉武帝"独尊儒术"以来,我国的政治教育传统一直以习读儒家经典为主,未见把《道德经》或《庄子》作为必修的读本。这种说法让我很早就产生了一个困惑:既然如此,《道德经》或《庄子》在古代学士中是如何传承的呢?考上科举做官的人,有多少读过《道德经》和《庄子》?这个困惑迄今没有得到解惑。显然,《道德经》或《庄子》绝非仅仅成了"道藏"经书,被藏之于密室。不然的话,苏东坡怎么会读到《庄子》呢?苏东坡阅读《庄子》的体会虽然仅只言片语,却非常有名。不过,其他大学士也  相似文献   

2.
文章主要论述苏东坡与常州的情缘,有一个由少年憧憬到科考结缘,后因实地访览而进一步迷恋常州,直至形成情结、终生不渝的历程.阳羡买田,中年两次"乞居常州"、一度恩准居常及晚年终老常州,是苏东坡常州情缘深入发展的必然结果.文章最后指出,苏东坡对常州情有独钟,由天时、地利、人和诸方面因素促成,而人和是苏东坡深情钟爱并乞居、终老于常州的主要条件和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3.
在台湾,有位全身心地投入对苏东坡进行全面研究的女教授,其成就引起了海峡两岸同行的瞩目,她就是台湾大学中文系副教授王保珍女士。 1994年8月初,王保珍副教授在南京大学中文系高国藩教授的陪同下,冒着高温酷暑来到常州考察苏东坡生活旧址。笔者有幸陪同前往,在汽车上与她攀谈起来。 “王教授是第一次来常州吧?” “是,常州是苏东坡一生的终点,我是一定要来的。” 年已花甲的王保珍副教授,出生在安徽省合肥市一个平民家庭,抗日战争时期随父母到重庆,在重庆读小学时和高国藩先生是同窗,且学习成绩并列第一。1949年随母亲到了台湾,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台湾大学中文系。继而在校攻读硕士学  相似文献   

4.
一、是“魏献子”还是“魏庄子”近来翻阅王彬主编的《古代散文鉴赏辞典》(农村读物出版社1987年版)所选苏东坡的《石钟山记》,文中有“(?)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云云。我生活在石钟山麓的湖口县,自幼熟谙《石钟山记》,清楚记得原著作“魏献子之歌钟”,这里怎么写成“魏庄子之歌钟”呢?是编  相似文献   

5.
文章针对《苏东坡研究》第一辑上发表的暨南大学东方龙吟先生《苏东坡晚年挚友陆元光行实考证》一文中相关内容,根据翔实的历史资料,提出了关于苏东坡晚年挚友陆元光的行实问题的两点看法:一、《剑井记》作于"靖康"未必不可能;二、陆蒙老字元光者其实另有其人。尤其是后一点长期以来一直被误读,以为作《咏蝉》诗之晋陵宰陆蒙老元光即苏东坡晚年挚友陆元光。文章通过多家族谱记载与世系推算,认为曾任晋陵宰的陆蒙老元光与苏东坡晚年挚友陆元光是不同时代的两个人。  相似文献   

6.
苏东坡为我国宋代的大文豪,郭沫若是我国当代的无产阶级文化巨人。这两位同生于“海棠香国”的出类拔萃的人物,到底有怎样的关系呢? 郭沫若一九四三年四月二十一日为李可染所作的《东坡游赤壁图》题诗中无限感慨地写道:  相似文献   

7.
苏东坡为我国宋代的大文豪,郭沫若是我国当代的无产阶级文化巨人。这两位同生于“海棠香国”的出类拔萃的人物,到底有怎样的关系呢?郭沫若一九四三年四月二十一日为李可染所作的《东坡游赤壁图》题诗中无限感慨地写道:  相似文献   

8.
[话题展示]苏东坡与惠崇戏语,苏东坡说:“我看你像牛粪。”惠崇说:“我看你像如来。”苏东坡不解:这和尚怎么以德抱怨呢?问其妹苏小妹,苏小妹说:“心存牛粪,看人都如牛粪;心存如来,看人都如如来。”苏东坡顿有所悟。你认为苏东坡悟到了什么?它又对你有什  相似文献   

9.
宋代的苏东坡曾经给我们留下了对唐人诗作的几句评语:“郊寒岛瘦,元轻白俗”。认为白居易的诗是俗了的。他说的这个“俗”是什么意思呢?照《沧浪诗话》里的解释是:“作诗先除五俗;一曰俗体,二曰俗意,三曰俗句,四曰俗字,五曰俗韵。”看来这里说的“俗”还不是我们现在所说的“通俗”的俗,是贬义的。俗意,是从诗的内容上说的,其它恐怕是指形式。但白居易的“俗”,表现在那里呢?苏东坡也没有说明白,倒是后人对此多加引申,认为白居易的诗是浅率俚俗。王世懋在《艺圃撷余》中竟这样说:“生平闭目摇首不道《长  相似文献   

10.
稿约     
一、根据江苏省人民政府苏政复[2003]66号《省政府关于同意常州师范专科学校(筹)并入常州工学院的批复》,常州师范专科学校(筹)已于2003年9月并入常州工学院。《常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更名为《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5年正式按季出刊,欢迎广大新老读者踊跃来稿。  相似文献   

11.
“常州散文”在常州历史上尤其是文学史上颇为有名。文章对常州古代散文作了梳理、分析、归纳与总结,并介绍了《常州散文》的编选原则和编排体例,以利于学习《常州散文》的人把握精髓,也便于外界的人了解常州古代散文的源流、学派、特点与传统。  相似文献   

12.
稿约     
一、根据江苏省人民政府苏政复[2003]66号《省政府关于同意常州师范专科学校(筹)并入常州工学院的批复》,常州师范专科学校(筹)已于2003年9月并入常州工学院。常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编辑部也随之并入常州工学院学报编辑部,现《常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更名为《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的报批工作正在进行中,在此期间,经江苏省新闻出版局批准,《常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将按季出刊,欢迎广大新老读者来稿。  相似文献   

13.
前曾写《论<招魂>为屈原自招》一稿,有些问题谈得不透,有些尚未谈到。本文拟就以下八个问题继续进行讨论: 一、《招魂》的创作时间,定于何时较合情理? 二、开头六句怎么讲比较通顺? 三、《招魂》和《大招》的对象,能不能同是怀王? 四、“西方之害”一段,是不是影射怀王客死于秦的史实? 五、能否肯定屈原时代无招生魂的风俗? 六、“工祝招君”一节所描写的,是不是招死者之魂的仪式? 七、“故居”生活究竟跟谁的身分不相称? 八、招魂回郢是否只适用于怀王而不适用于屈原?  相似文献   

14.
北宋一代名臣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然而,近来苏东坡研究者对他的先人何人,后人安在,宗祠何处,家谱何存?知者甚少,或者完全不知。作者系苏东坡嫡系三十世孙,去年秋天发现苏东坡家谱——《苏氏族谱》一部,今年春天一家晚报报道发现的另一部只有它的前谱,基本文史资料是一致的。对揭开苏东坡先人、后人,宗祠、族谱之谜,提供了最可靠的证据。现将去年秋天发现的这部苏东坡家谱及发现始末简述如下,供苏东坡研究者们参考。  相似文献   

15.
稿约     
一、根据江苏省人民政府苏政复[2003]66号《省政府关于同意常州师范专科学校(筹)并入常州工学院的批复》,常州师范专科学校(筹)已于2003年9月并入常州工学院。常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编辑部也随之并入常州工学院学报编辑部,现《常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更名为《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的报批工作正在进行中,在此期间,经江苏省新闻出版局批准,《常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将按季出刊,欢迎广大新老读者来稿。二、来稿要求:(1)本刊提倡写短文。来稿字数以5000字左右为宜。高质量的学术论文不受字数限制。(2)来稿务必用A4纸激光打印,一式二份,并附…  相似文献   

16.
诗是人类审美意识的表现。审美意识来自于何处呢?在主体心中?还是在客观物本身?用得上苏东坡那首《琴诗》作喻:“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任何分割孤立的解释都说不通,它来自于主体与客体的审美关系中,是主体心灵与客体物象碰撞中所闪爆的灵光,是主客体微妙关系所结出的智慧之果。令人惊异的是,源起于两千年前的中国古代心理诗学已对之作出最恰当的独特的概括表述:来自于心物的审美感应。  相似文献   

17.
稿约     
<正>《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是常州工学院主办的学术刊物,为双月刊。办刊宗旨为:活跃哲学与社会科学学术思想,增进社会科学领域的学术交流,推动人文学科专业的教学改革,促进社会科学研究。主要栏目有:《常州文化》《四海论坛》《高晓声研究》《文学》《艺术》《成语文化》《翻译研究》《语言文字》《法律社会》《教育纵横》等。欢迎院内外作  相似文献   

18.
我为人人     
宦洪云 《金陵瞭望》2005,(17):47-47
有的名人记忆力惊人。据郭沫若《革命喜秋》一书称,成仿吾年轻时帮乃兄翻译了《英汉辞典》,后来看英文读物就不用翻辞典了。古人亦有.如苏东坡,那个带头攻击、审问苏东坡的李定就说:“苏东坡真是奇才.一二十年前的诗文审问起采他都记得清清楚楚!”令人中也不少见.  相似文献   

19.
稿约     
<正>《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是常州工学院主办的学术刊物,为双月刊。办刊宗旨为:活跃哲学与社会科学学术思想,增进社会科学领域的学术交流,推动人文学科专业的教学改革:,促进社会科学研究。主要栏目有:《常州文化》《四海论坛》《高晓声研究》《文学》《艺术》《成语文化》《翻译研究》《语言文字》《法律社会》《教育纵横》等。欢迎院内外作  相似文献   

20.
今年五月,在作家陈肃的故乡常州举行了陈肃散文艺术讨论会.这次讨论会,可谓是恰逢其时、其地的.其时是,陈肃继《毗陵散笔》之后,出版了第二本散文集《春云秋品》.其地是,我们聚会常州,关注常州的散文作家陈肃的创作,是理所当然的.陈肃钟情于散文创作,不断探索散文创作的道路.“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在脚下的土地.陈肃从常州的风土、人文和历史中撷取丰富的素材和感情动力,开辟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艺术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