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媒体中的沙特阿拉伯形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试图通过对中国各种媒体对沙特阿拉伯王国的相关报道,介绍和分析沙特阿拉伯国家与民众在中国媒介中的正面或负面形象,并剖析导致这些形象的原因.同时,作者试图参照其他国家的做法,结合自己的体会,对加强和改善沙特及阿拉伯世界对华宣传和公关提出一些富有建设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沙特借助2010年上海世博会,向全世界做了一次成功的国家公关,向中国表达了双方更深厚的友谊.本文以沙特的世博风采为切入点,根据国际公关的金字塔模型理论,对沙特在21世纪前十年的国家公关战略进行探析和解读,发现沙特在危机公关、援助外交、战略公关等层面都取得了长足发展,走在了其他阿拉伯国家的前列,其国家形象也从单一的石油大国向"富裕、有责任感"的地区强国转型.  相似文献   

3.
沙特是阿拉伯人的摇篮和伊斯兰教的发祥地。无论在冷战时期还是后冷战时代,沙特一直是中东地区的温和派国家。虽然没有像伊朗、伊拉克、土耳其、埃及、以色列那样拥有强大军事力量,沙特却凭借自身的实力阿拉伯活跃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并深深影响着中东政治格局的发展,是中东政治舞台上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沙特力排众议,从非斯首脑会议到《贝鲁特宣言》、《利雅得宣言》,彰显出沙特作为地区大国的巨大影响力。  相似文献   

4.
上世纪的最后几年里,经由上海外国语大学朱威烈教授联系和组织,我国6所大学的阿拉伯语教授组团访问了沙特和利比亚(一次7人,一次9人)。如此多的中国阿语教授一同出访阿拉伯国家,说大一点,在中阿两大民族的交往史上没有先例。其意义和影响,无疑远超过一两位教授、学者的个别出  相似文献   

5.
基于阿拉伯民族主义共同利益,阿拉伯国家均支持巴勒斯坦人事业,这为巴勒斯坦人的长期斗争提供了可能。然而,在支持巴勒斯坦人的同时,阿拉伯各国又有着不同的利益考量,这对巴勒斯坦问题产生了一些消极影响。阿拉伯国家对巴勒斯坦问题的政策,在深层次上反映了阿拉伯民族主义和地方阿拉伯民族主义之间的关系,即阿拉伯民族主义往往是实现地方阿拉伯民族主义利益的一种工具或手段。  相似文献   

6.
在全球化时代,虽然政府在国家形象塑造上发挥着主导作用,但国家间日益紧密的经贸交流逐渐成为影响国家形象的重要因素。近年来,中阿经贸合作水平不断提升,阿拉伯国家已成为中国重要的贸易伙伴和"走出去"战略的重要舞台。由于互补性强而使中阿经贸交流实现了互利双赢,但随着中国商品和企业越来越多地进入阿拉伯国家,一些问题也随之出现,如产品质量问题、部分企业未诚信守法经营、部分中国员工不能融入当地生活等问题,这些经贸因素已逐渐成为在阿拉伯国家影响中国形象的重要变量,应当予以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7.
沙特是阿拉伯人的摇篮和伊斯兰教的发祥地.无论在冷战时期还是后冷战时代,沙特一直是中东地区的温和派国家.虽然没有像伊朗、伊拉克、土耳其、埃及、以色列那样拥有强大军事力量,沙特却凭借自身的实力阿拉伯活跃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并深深影响着中东政治格局的发展,是中东政治舞台上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沙特力排众议,从非斯首脑会议到<贝鲁特宣言>、<利雅得宣言>,彰显出沙特作为地区大国的巨大影响力.  相似文献   

8.
作为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国家形象有助于促进国际交流合作和发挥国际影响力,实现自身发展利益。基于此,本文选择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金字塔报》、《利雅得报》和半岛电视台这三家阿拉伯世界具有代表性的媒体,以"中国崛起"和"人民币汇率"问题为考察点,解读中国在阿拉伯媒体中的国家形象及其形成过程,并阐述其形成的原因,最后提出了中国改善和加强国家形象构建的六点建议。  相似文献   

9.
《阿拉伯世界》是中国第一份、也是唯一一份以介绍、研究阿拉伯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等为主要内容的刊物。自创刊以来,历经25载春秋,贵刊为提高中国的阿拉伯研究水平、促进中阿文化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0.
阿拉伯人是一个民族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成娟 《阿拉伯世界》2001,(2):54-57,43
阿拉伯人居住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对诸多问题存有歧见。在对阿拉伯国家历史发展进行梳理后,可以发现,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阿拉伯人已形成了现代民族所I必需的一切特征,由于其历史发展的特殊性和宗教、地理等因素的影响,阿拉伯民族虽内部存在差异,民族意识表现也不稳定,但民族团结、合作依然是未来发展的主流。  相似文献   

11.
2007年世界夏季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已在中国圆满落幕。阿拉伯国家对特奥会表现出空前的热情,来自19个阿拉伯国家的594名运动员和教练员参加了11个项目的比赛,阿拉伯社会正在逐步形成支持、参与特奥,关心、帮助智障人士,促进社会文明、和谐的共识。  相似文献   

12.
本文概述了阿拉伯国家艾滋病问题的现状,分析了阿拉伯国家自身的文化、社会结构特点与艾滋病传播的关系,指出艾滋病已成为当今阿拉伯各国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同时也对阿拉伯国家防治艾滋病的前景做出了较乐观的估计。  相似文献   

13.
人文外交作为一种崭新的外交形式,是对当今国际关系领域中国家、市场与社会三者互动的有效应对,也是对文化外交和公共外交的有机整合。人文外交以软实力理论、国家形象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和文明对话理论为依托,在当今中国的外交政策中占有重要地位。新中国对阿拉伯世界的外交实践则为人文外交的理论创新积累了宝贵经验。在对阿关系中,人文外交在各时期都促进了中国国家利益的拓展。当下,国际体系处于转型期,尤其是2010年年底以来阿拉伯世界所发生的社会和政治动荡,使中国对阿拉伯世界的外交政策面临挑战。只有将人文外交继续作为我国对阿外交政策的重点,才能在政治动荡的阿拉伯世界始终维护中国的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14.
阿拉伯舆情指数(2011)是阿拉伯研究与政策分析中心实施的阿拉伯国家首个大型、综合性舆情调查的报告,从阿拉伯民众总体状况、"阿拉伯之春"、民主问题、民众对国家机构的信任度、宗教在政治和社会中的作用、阿拉伯民族问题等六方面量化展现了受调查者的态度。本文选择其中关于"阿拉伯之春"的部分进行解读,并考察了阿拉伯媒体对阿拉伯舆情指数的态度。此外,本文还对阿拉伯舆情指数的意义和不足做了评析,提出了部分建议。  相似文献   

15.
阿拉伯国家支持巴勒斯坦事业的双重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阿拉伯民族主义共同利益,阿拉伯国家均支持巴勒斯坦人事业,这为巴勒斯坦人的长期斗争提供了可能.然而,在支持巴勒斯坦人的同时,阿拉伯各国又有着不同的利益考量,这对巴勒斯坦问题产生了一些消极影响.阿拉伯国家对巴勒斯坦问题的政策,在深层次上反映了阿拉伯民族主义和地方阿拉伯民族主义之间的关系,即阿拉伯民族主义往往是实现地方阿拉伯民族主义利益的一种工具或手段.  相似文献   

16.
基于伊斯兰教与国家政权之间的制度性、结构性联系,国际伊斯兰非政府组织与资助国(本国)的关系十分紧密。伊斯兰世界联盟(伊盟)在资金、人事和意识形态等方面被沙特全面掌控,在战略、形象、行动等层面全方位为沙特政权服务,是沙特的利益维护者、形象塑造者、舆论引导者、行动参与者和职能承担者。伊盟与沙特的紧密关系给双方都带来了正负面双重影响。一方面,沙特的全方位支持使伊盟拥有雄厚的资源和实力,但这种全面掌控导致伊盟的非政府属性和独立性弱化,使其难以形成相对中立与公正的立场,带有明显的政治和宗教偏向,影响组织公信力,还造成伊盟的相对封闭性和保守性,导致其改革困难。另一方面,凭借非政府组织的身份优势,伊盟在为沙特开拓外交空间、减轻道义压力和提升国家软实力等方面发挥着特殊作用,但强烈的宗教属性、沙特偏向性及涉恐传闻给沙特国家形象带来困扰。未来,伊盟的发展取决于其能否处理好与沙特的关系,即在依托沙特资源的同时,增强自身主体性、自主性、中立性和公信力,处理好沙特政权与教权、宗教保守性与世俗现代化以及伊斯兰世界与西方世界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经济全球化与中东国家石油战略调整(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3.部分国家的石油战略调整中东国家根据本国石油天然气资源拥有条件,以及石油工业和石油经济的发展程度,制定了不同的石油发展战略,并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进一步加强,有所侧重地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和完善。这里以沙特阿拉伯、伊朗和埃及3个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国家为例,分析一下它们的石油战略。沙特是海湾产油国和欧佩克成员国,伊朗处于长期战争动乱和受到美国经济制裁,埃及是非欧佩克国家,又是北非国家。  相似文献   

18.
阿拉伯世界的发展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悠久的阿拉伯世界的发展进程极富变化性。近代以后,先后遭土耳其帝国以及西方殖民主义的入侵。一战后,阿拉伯世界的现代国家体系才逐步形成,新独立的阿拉伯国家在面临诸多困难的情况下,探索出了不同的发展模式,这些模式具有西方主义、国家主义、外贷主义等特点,对阿拉伯世界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9.
对阿拉伯世界的网络舆情进行收集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了解阿拉伯世界的社会思潮变化、民众政治观点倾向乃至社会发展、经济运行形势等问题,同时对我国对外政治、经济政策的制定也具有参考意义。本文探讨了网络舆情研究的意义、阿拉伯网络舆情监测系统建立的可行性、设计方法和思路,并在现有研究成果和技术手段基础上以"叙利亚问题上沙特对华网络舆情"为实例研究对象,分析阿拉伯网络舆论对华负面情绪产生的原因和主要表现。  相似文献   

20.
对阿拉伯世界的网络舆情进行收集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了解阿拉伯世界的社会思潮变化、民众政治观点倾向乃至社会发展、经济运行形势等问题,同时对我国对外政治、经济政策的制定也具有参考意义。本文探讨了网络舆情研究的意义、阿拉伯网络舆情监测系统建立的可行性、设计方法和思路,并在现有研究成果和技术手段基础上以"叙利亚问题上沙特对华网络舆情"为实例研究对象,分析阿拉伯网络舆论对华负面情绪产生的原因和主要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