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相传古时候,维吾尔人居住的地方出现了一个残害百姓的妖魔。妖魔在空中肆意来去,呼风唤雨,百姓叫苦不迭。一位英武少年挺身而出,在平地竖起一根高数十米的长竿,一根大绳一头系在竿顶,一头钉入地下。少年踩绳而上,不畏强暴,在高空与妖魔搏斗,为百姓除害。从此高空走绳流传下来,逐渐成为维吾尔民族的 一种娱乐形式。 “达瓦孜”源远流长,独树一帜。对表演者,历史上有过“西域幻人”之称。《汉 书》中曾有“达瓦孜”到长安表演的记录,其它史籍中也记述过乾隆皇帝在故宫观看“达瓦孜”的故事。   近代,“达瓦孜”逐渐演变发展…  相似文献   

2.
《民族论坛》2012,(10):68-68
9月15日至16日,2012首届湘西矮寨大桥国际低空跳伞节暨阿迪力矮寨高空走钢丝活动在湖南湘西吉首矮寨大桥上举行,来自全球17个国家的40名低空跳伞运动员在矮寨大桥上奉献了一场惊险刺激的极限运动表演。新疆“达瓦孜”第六代传人、“中国高空王”阿迪力则带领着自己的两位爱徒,  相似文献   

3.
干馕岁月     
馕,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维吾尔人。 馕,支撑着维吾尔人同贫困抗争,伴随着维吾尔人度过了无尽岁月,还将伴随他们走向未来…… 到过新疆的人,便都会知道“馕”。尽管这个字笔画太多,外地人还是记住了它的用场:维吾尔人每日离不开的主食,如同南方的大米饭,北方的馍馍和面条。 这种近似烤饼的面制圆饼,是在专门垒制的馕坑里用炭火烤出来的,人们习惯叫“打馕”。其形状不下十多种,最常见的是阿克馕(又叫片馕),还有一种叫吉代馕(俗称疙瘩馕)。维吾尔人小到一岁多的婴儿,大到八九十岁的老人,馕是一天不能断顿的。 馕的历史及其沿革,笔…  相似文献   

4.
101岁的老寿星“我外公有100多岁啦!他是个清朝人,还留着长辫子呢。”瑶寨老人赵福才的外孙女春凤在电话里这样给我描绘他的外公。还没等我说话,她又说了,“你想听他说话啊,不行呀,他到山上割草去啦!”听后,我忍俊不禁,“清朝人”!今夕何年呀?还有清朝人啊!不过我这一去采访还真吃了一惊,可不是,湖南省宜章县莽山瑶族乡道洞村的赵福才老人家,今年都101岁了,真正是个清朝人,比宣统皇帝还大几岁哪!老人家留着一头清朝的长发。他自己说,打从记事时起就蓄长发,织条辫,挽个鬏,一直没剪过。他说“我青年时期就有人要我下发,我就是没有下。”他至今…  相似文献   

5.
大前年6月,新华社向全国发了一条消息:中国探险家余纯顺在考察塔克拉玛干沙漠时遇难。这是继著名科学家彭加木神秘失踪后,葬身于沙海中的又一勇士。于是,这片令人谈虎色变的不毛之地,越发显得恐怖异常。然而,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在这个被称做“进去出不来”的大漠深处,一批维吾尔人却奇迹般地生存了下来,这个“死海”中的“神秘部落”,至今还很少为世人所知。前不久,笔者随一支考察队冒险闯入这里访问,所见所闻让人惊叹不已。路不拾遗的民风翻开中国地图,在新疆南部,一片黄色的“无人区”赫然醒目。这就是举世闻名的塔克拉玛干…  相似文献   

6.
塔兰奇原系卫拉特语“农民、耕作者”之意,历史上专指准噶尔五国珲台吉时代被强制迁移到准噶利亚、特别是伊犁一带的维吾尔农民。清朝平定准噶尔后,为了巩固对新疆的统治,在伊犁设置了政治、军事基地。作为在当地解决伊犁将军属下官兵的粮食供给问题的措施之一,实行了把维吾尔人迁移到伊犁河谷屯田的计划。这些维吾尔屯田与满洲八旗兵的旗屯、汉人绿营兵的兵屯相提并论,被称为回屯,亦称伊犁屯田回户、伊犁种地回子。此制度沿袭于准噶尔的塔兰奇移民办法,故土著伊犁人将回屯的维吾尔农民称为“塔兰奇”。塔兰  相似文献   

7.
诺比德是十八世纪维吾尔三大抒情诗人之一。他的诗:词丽情浓、富艳难踪,才华横溢,风格奇特。上承阿塔依,鲁提菲,赛喀克与维吾尔文学之父纳瓦衣之卓越传统,为我们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佳篇,现存的即有格则尔一○八首、五行诗三首,柔巴衣三十四首。 尽管这样,就我所知,国内外对于诗人的研究,还少得可怜。苏联方面,仅有一九六○年,乌斯满·曼曼塔洪诺夫的《维吾尔古典作家评介》一书,论及了诺比德,但也只是在序论里,并没有设立专章;对于诗人的生平,成就和诗歌特征,一概缺如。国内对他的研究,才刚开始,一九八二年六月,拙著《维吾尔文学史》,同年十月新疆有W·奥浦尔和A·呼珊因两人合编的《维吾尔古典文学提纲》,都为诺比德立了专门章节。 像诺比德这样一位承先启后,开一代诗风的优秀诗人,不立专章,说不清问题,也难见其重要,为此,我才写这篇《初估》。  相似文献   

8.
在东方学学科领域内维吾尔学占有重要的地位,并且它作为突厥学的独立分支对维吾尔人民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进行着综合研究。维吾尔人是具有发达城邦文化的中央亚细亚最古老的突厥语人民。古代维吾尔文献的存在及广泛应用也证明了这点,这些古代文献大部分保存至今。在5世纪前维吾尔人就已有了文字,新粟特文字母大概就是这种文字的基础。东突厥斯坦的岩洞寺庙——举世闻名的“米耶”建筑(千佛洞),就是建筑、雕塑和绘画的结合体,这些寺庙对维吾尔  相似文献   

9.
众所周知,我国的维吾尔族世居新疆,并以其创造的灿烂民族文化为人们所熟悉。殊不知,在湖南省桃源县枫树乡,自明朝以来也世代居住着一支维吾尔族后裔,此地因而被人称为“维吾尔第二故乡”,我国著名史学家翦伯赞先生,就是湖南桃源的维族人。早在1945年重庆谈判期间,毛泽东主席就曾向翦伯赞先生询问过翦氏的渊源。从明洪武年间诰授湖南维吾尔族“翦”字旌旗算起,“翦”姓维族在620多年的岁月中,享有盛名。崇拜之心,绳武之志,不禁勃然而兴!我们一行驱车抵达翦伯赞先生的故里———枫叶流丹的桃源枫树,造访“维吾尔第二故乡”。走进枫树乡清真寺…  相似文献   

10.
过去的维吾尔人家庭具有宗法性质,而且谢米列奇地区维吾尔人家庭还保留着不少大家族的残余。年龄大的男人在家中一般被认为是家长,但实际上掌管钱财和对家庭有支配权的是男人中最能干的人。妇女完全从属于男人,即服从于父亲和兄长。她们的地位很低。从新疆迁移来的维  相似文献   

11.
车万植是朝鲜族人,是沈阳军区某部二营营长。一提起他,部队里会有人告诉你说:他这个人是个“死心眼”。车万植家景在全团最寒酸。入伍十六七年,由于夫妻双方的老人年迈多病,经济很拮据。家里摆的只有简陋的写字台和一对坐下去就硌屁股的破沙发。他当师教导队队长时,守着成堆的木板,有人利用“方便”打起了成套的家具,他却一星半点也没占过便宜。他新婚后妻子第一次来教导队看他时,有个管伙食的部下看到车队长夫妻团聚什么菜也没准备,就派人送来了一块猪肉。车万植发现后便追问来路,妻子说是炊事班送的。他问:“动了没有?”妻子说:“没动。”“那好,马上送回去。”妻子当晚就把肉还了回去。从此,车万植立下“四不”家规:不收别  相似文献   

12.
在浩瀚的塔克拉玛干沙漠中,有一条被沙漠包围着的绿色走廊,它就是克里雅河三角洲。从于田县沿克里雅河北行,可领略到黄色沙海中绿色长廊特有的自然风光。在这片土地上,居住着克里雅人。 克里雅人其实是维吾尔人,因依着克里雅河生存而得名。相传在  相似文献   

13.
古尔邦节 是我国信仰伊斯兰教的维吾尔、哈萨克、回、保安、东乡、撒拉、柯尔克孜、塔吉克、塔塔尔和乌孜别克等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古尔邦”系阿拉伯语音译,意为“牺牲”、“献牲”,古尔邦“宰牲节”在我国新疆又称“库尔班节”、据说,很久以前,阿拉伯“先知”易卜拉欣夜梦见安拉启示,要他宰掉自己的儿子为安拉献祭,以考验他对安拉的忠诚。当易卜拉欣,正要把儿子伊司玛义宰杀时,安拉看到了易卜拉欣对他的虔诚和敬畏,派天使送下一只羊代替了伊司玛义的牺牲。这就是宰牲节的来历。以后每年的这一天,阿拉伯人民便根据这一传说定…  相似文献   

14.
扶贫“白求恩———记加拿大基金协调专员史高德先生 江天 你们看!水来了,水真的来了!”和村里的许多老人、姑娘和孩子一样,当清澈、沁凉、珍贵的水从水管里流出时,史高德哭了。几秒钟前,当他把手放到开关上时,围绕着他的村民还不知道会有水。他们对他说:“还没...  相似文献   

15.
一个年轻人在海滩上漫步,看到许多小鱼因退潮回不了大海,在沙滩上蹦跳。于是,他把小鱼一条接一条丢回大海。有人看见了,不解地问他:“你这桴一条一条的丢哪一天才丢得完呢?”他笑着回答:“如果我不丢,它们都会干死。我丢一条算一条,每一条都是一个生命啊!”今天,类似的话语又在我们耳边响起。那就是花垣县环保局全体人员的誓言:“坚决不欠新帐,只还老帐,还一件算一件,终有一_天会还大家一个美丽的花垣。”常言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经过几年的艰苦奋斗,他们终于实现了自己的誓言。2005年底他…  相似文献   

16.
元代的中国人中蒙古人所占的比例还不到百分之一,为了管理好国家,元朝优遇、重用了一些有才干的色目人,他们对蒙古帝国的建设起了很大的作用。世祖忽必烈时代,财政很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决定起用精通财政的人,以改变财政困难的局面。有一个叫阿合马的维吾尔人,得到了忽必烈的信任,从1262年开始掌管财政。他不愧为一个财政家。他大显身手,采取了一些措施,例如:增加税  相似文献   

17.
他是中国改革开放后第一批先富起来的“千万富翁”。有钱了,他不像“冒富大叔”那样怕露富,而是喜欢显富摆阔,喜欢玩女人,同时又乐善好施。有人说他是“好人”,有人说他是“坏人”。在人们还没有说清他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时,他却突然自杀了……  相似文献   

18.
近日,有“高空王子”之称的中国杂协副主席、新疆杂技团达瓦孜队队长阿迪力·吾守尔出任了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的形象大使,并将通过活动筹集资金用以推进工程的实施。  相似文献   

19.
早就听说过马头琴大师齐·宝力高的大名,真正见到他是在去年的8月15日,那是他率领他的“野马队”在北京国家图书馆音乐厅举办马头琴音乐会的第二天。他的个头虽然不像通常人们印象中的蒙古人那样魁梧高大,却也显得十分结实。长发下,一张国字型的面孔上镌刻着深深的皱纹,给人一种饱经沧桑的感觉。他告诉我说,“马头琴是民族乐器中解放弓子的乐器,它与其他乐器不一样,它的弦的震动力就像人的心脏一样,向外扩张。马头琴的音色是大自然的产物,当你拉空弦时,声音就像婴儿刚降生时的啼哭。”会哭的乐器,那一定是最能打动人的乐器。  相似文献   

20.
<正>初识王跃文,是在5月份的湖南省少数民族文学笔会上,笔会选择在我的家乡湘西召开。我们住在永顺县被称为“芙蓉镇”的王村一家叫“听涛山庄”的宾馆。那天会议还没有开始,我出门的时候见省里的几个作家在宾馆门前正围成一圈站着聊天,基本上是王跃文说,大家听。王跃文个子不高,穿着一双白色球鞋,显得很壮实。王跃文很好认,一个是书上印着他的照片,二是他右眉根上的痣实在非常显眼。第二天我们没事串门,串到了王跃文住的房间,他那里聚了一大群人,我就坐在他的床上,听他们天南海北地闲扯,末了,我叫张家界的作家吴雯给我们照了一张合影,就算认识了。三天后笔会转到花垣县古苗河风景区开,从永顺上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