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董仲舒被后人誉为汉代儒者之首。从中国人生理论发展的角度看,董仲舒适应汉以后中国社会政治向大一统方向发展的历史潮流,用当时流行于世的阴阳五行之学阐发儒学,从《春秋》中发掘自己学说体系建立的源泉活水,利用与汉武帝“对策”的方式促使儒学从先秦诸子百家中的一家逐渐上升为“独尊”,并使儒家学者设计的人生模式脱颖而出,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
金融虚拟性命题及其理论渊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代金融呈现出明显的虚拟性特征,其主要表现就是金融工具的市场价值与其自身实体价值相脱离,以及金融工具交易形成的相对独立于实体经济的运动特征。金融虚拟性命题的提出既有事实依据,也有理论渊源。马克思的虚拟资本理论、戈德史密斯的金融结构理论、"哈恩难题"以及金融异化和金融边界假说都对该命题的提出有重要启迪,研究金融虚拟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3.
浙派诗歌理论及其渊源考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曙辉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66-69
清代前中期以厉鹗为代表的浙派以重“学”与重“清”为核心建构起了自己流派的诗歌理论,但其诗歌理论并非渊源于学界所常提及的“淅派文艺源头”——黄宗羲与查慎行.而是源于常因“反宋”而被摈之浙派诗歌发展流程之外的朱彝尊。 相似文献
4.
黄岭峻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
武汉理工大学的“政治学理论”硕士学位点于2005年获得国务院学位办公室批准,将于2007年正式招生。本学位点依托政治与行政学院的政治学系,目前有教授3人,副教授7人,讲师3人,其中博士学位获得者有9人(3人为博士后)。根据现有师资力量与发展前景,该学位点将主要设置三个研 相似文献
5.
黄岭峻 《武汉交通科技大学学报》2006,19(5):F0002-F0002
武汉理工大学的“政治学理论”硕士学位点于2005年获得国务院学位办公室批准,将于2007年正式招生本学位点依托政治与行政学院的政治学系,目前有教授3人,副教授7人,讲师3人.其中博士学位获得者有9人(3人为博士后)。 相似文献
6.
社会保障理论渊源及其历史发展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伟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6)
马恩经典作家对社会保障理论有过诸多精辟论述 ,西方社会保障理论成熟且自成体系 ,中国古代曾有社会保障思想的萌芽 ,但现代社会保障理论却明显滞后。研究和探讨古今中外的社会保障思想和理论 ,对于我们深入进行中国现代社会保障理论研究 ,加快建立和完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制度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蔡和森建党思想的形成及其理论渊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伟良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2)
蔡和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位具有重要地位的人物。史学界公认他是“我党最早比较系统、全面而又正确地提出列宁式的建党思想和建党原则的人”。他在1920年8、9月给毛泽东的两封信和1921年2月给陈独秀的一封信中,全面系统地“论证了建党的阶级基础;阐明了党的性质和指导思想;指出了党的奋斗目标和达到这目标的具体步骤;提出了党的组织原则;强调了党的国际主义原则”。这是事实。但是,蔡和森何以能在1920年秋和1921年初提出这样的建党思想和建党原则?史学界一般认为这是由于他去法国就是抱着寻找革命道路的目的,所以,“蔡和森同志仅在几个月中,在法国‘猛看猛译’一百多种马列主义小册子”,从而取得了这样的结果。但这样的看法有许多令人疑惑不解之处。 相似文献
8.
和谐社会的理论渊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凤云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3(1):70-7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为了使我们全面、深入、系统地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理念的深刻内涵,更好地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事业稳步向前发展,我们可以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西方文化中的和谐思想,马克思、恩格斯的和谐社会理论以及我们党对和谐社会的理论探索,这四个层面去追溯和谐社会的理论渊源。 相似文献
9.
薛克诚 《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4)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它在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恩格斯曾把唯物史观称为自己世界观的“核心问题”,列宁把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比作“一块整钢”,毛泽东同志认为“唯物史观是吾党的哲学根据”.然而,长期来,哲学界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理论来源问题上,只讲辩证唯物主义产生的理论来源,不谈历史唯物主义产生的理论来源,给人们造成这样的印象:似乎唯物史观的产生没有它的理论来源,是从“空地”上建立起来的.显然,这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和发展规律的.列宁说得好:“哲学史和社会科学史已经十分清楚地表明:在马克思主义里绝没有与‘宗派主义’相似的东西, 相似文献
10.
农业劳动力转移问题的理论渊源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彦平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2):53-56
该文探讨了农业劳动力转移问题的理论渊源 ,并根据有关理论对我国农业劳动力转移的情况进行了分析 ,指出了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增加农民收入等举措对于解决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拉斯韦尔是一位治学严谨的精神分析学者;他全面地研究了弗洛伊德的学说,甚至接受了分析的训练。在他的早期著作《精神病理学与政治》(1930年)一书中,他仔细研究了从采访政治活跃人物那里搜集来的个案材料。根据对政治活动家的研究,拉斯韦尔认为,可以从心理动力方面将政治人物分为三种主要类型:这就是:鼓动 相似文献
12.
陈宗瑜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1)
本文就政治学界未曾充分展开或者存在歧见的若干理论问题,如关于议行合一问题,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党制度问题,民主的概念和阶级性问题,民族斗争与阶级斗争的关系问题,关于国家和政党消亡的概念问题等等,作者阐述了自己的见解。此外,还就一些似成定论的问题,诸如“原始民族”问题,历史上的“奴隶革命”和“农民革命”等问题,提出了质疑,并进行了驳议。 相似文献
13.
叶从容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7):76-81
在场主义散文的兴起是近年来当代中国文坛的一个重要事件。在场主义散文理念的提出主要借鉴吸收了现代西方现象学和解构主义哲学家们对西方传统"在场形而上学"的批判及其在此基础上所建构的"在场"思想,在场主义散文理念的提出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对中国古代文论和美学中的"尚质"文艺观的回应。在继承以往有关"在场"的理论资源的基础上,在场主义散文理念代表人物也有所批判和发展,并赋予了"文学在场"以一定的新的内涵。在场主义散文的文学在场观主要体现在其核心概念"四非"说和"五性"说上。在场主义散文的文学在场观,既体现了一种对传统的僵化的散文观的消解精神,也体现了一种坚守文学的意义、真理和社会意义的主体性和现代性精神。在场主义散文的兴起及其散文理念的提出为当代中国文学的发展树立起了一个标杆,对扭转当下文坛的一些浮泛风气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梁国楹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54(5):51-54
董仲舒“大一统”理论以先秦儒家思想为主体,同时兼采诸家之长,吸纳、融合了墨、法、阴阳等家的思想,具有较强的包容性和时代特征。“大一统”理论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政治现实,满足了封建统治的政治需要,顺应了百家思想的“合流”趋向,是学术思潮演变的必然结果,由此,在汉代政治初步实现“大一统”的同时,也逐步实现了思想的“大一统”。 相似文献
15.
董仲舒的社会控制思想是基于其特定理论基础之上的系统化思考,这一理论基础即是以思想、政治上的“大一统”为社会控制的理想目标,教而后善的人性论、天人感应的宇宙观为社会控制的理论前提和基础。由此出发,董仲舒对社会控制的必要性、可能性以及合理性、权威性作出了论证。 相似文献
16.
董仲舒的循环论是中国社会思想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它确立了中国传统社会控制的模型,其"天人合一"和"大一统"思想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更重要的是对中国社会的延续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侯康超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1(2)
电子政务是政府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迈进的重要平台,是政府走向善治道路的理性选择.电子政务作为电子政治学的重要内容,强有力地推动着政治学理论与实践的创新. 相似文献
18.
邹学荣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3)
董仲舒是我国西汉时期的经学开创者,是一个客观唯心主义哲学家.他的哲学形式结束了先秦的子学时代,开创了经学时代.对中国哲学史的发展有很大影响.但是,目前学术界对董仲舒哲学思想的认识还不一致,尤其对其哲学思想的形成问题的看法分歧较大.关于哲学思想的形成问题;一般传统的看法认为是适应了汉代初期政治斗争的需要,歪曲了自然科学的成果,继承了孔孟的“天命”观而形成的,他的哲学内容是“独尊儒术”;也有人持相反的看法,认为他的哲学思想是根据汉初政治斗争的需要,歪曲了自然科学的成果,兼采百家之长而形成的,他的哲学思想内容很“杂”,可以说是一位“杂家”.本文就上述问题作了一些探索,以求教于哲学史界的老前辈和同志们. 相似文献
19.
目前对于董仲舒的哲学思想有着不同的看法,有的人認为他的哲学思想基本上是唯物主义的,而且包含着若干辯証法思想;也有人認为是一种种学体系;还有第三种意見,主張他的哲学是唯心主义的,不过这种唯心主义是由荀子的唯物主义轉化而来。至于对这种思想的历史作用的估計,那就更加是众說紛紜了。有人說董仲舒的思想起着完全反动的作用;也有人說他的思想有人民性,表现了对人民的同情,甚至是在封建社会中“表現了对人民最大限度的关心”;还有人認为基本上是反动的,但也是适应当时社会生活要求的。这里我們想就以上这些問題提出一些看法,供大家討論。 相似文献
20.
刘德厚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88,(6)
生产力标准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中的基本命题.从方法论和生产力最终决定作用的意义上讲,它是人们用以观察、分析和解决社会经济、政治、文化一切领域基本问题的出发点和归宿.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我们党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重新提出并坚持生产力标准问题,不仅对于建设与改革的实践活动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而且对于解放人们思想,推进我国社会科学的发展,也有重大的理论意义.把生产力标准引入社会主义建设,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一个贡献.今天,举国上下,为隆重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