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达斡尔族民间音乐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艺术表现形式多样.它记载了该民族生存、繁衍的历史,反映了达斡尔族人勤劳质朴的品质和勇敢无畏的性格,展现了该民族生生不息的发展血脉;对达斡尔族民间音乐的继承与发扬,有利于展现中华民族音乐的多样性与丰富性,有利于促进北方少数民族文化的交流与传导,更有利于拓展达斡尔族自身文化的发展空间,具...  相似文献   

2.
达斡尔族在长期的社会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形成了具有自身民族特点的伦理思想。本文分别就达斡尔族的社会生活、风俗习惯、婚姻家庭、文化艺术以及政治道德中的伦理思想进行了概述。这些伦理思想和道德观念既是达斡尔族文化和人民精神生活中的宝贵精神财富,它在该民族的传统文化及社会生活习俗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也是中华民族伦理思想中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弘扬民族文化的今天,对达斡尔族伦理思想的研究无疑是一个薄弱环节。为充实、丰富和完善中华民族的伦理思想宝库,有必要进一步加强对达斡尔族伦理思想的发掘、整理和研究。因为它对于加强达斡尔族地区的道德建设、弘扬民族文化、提高民族素质,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张皓 《民族论坛》2002,(5):19-20
<正>5月的北京,春光明媚,花团锦族,浓浓的节日气氛荡漾在小巷街头。就在这普天同庆的欢乐时刻,由湖南省永顺县和中华民族博物院共同举办的土家“社巴节”将在北京市北郊中华民族博物院刚刚落成的土家山寨中隆重举行。“社巴节”是土家族最古老的祭祀庆典节日,已流传数  相似文献   

4.
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位子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因境内有莫力达瓦(达斡尔语,意即马形的山岭)而得名。自治旗是内蒙古自治区境内达斡尔族人口聚居最多的地方。全旗除达斡尔族外,还有蒙、汉、鄂温克、鄂伦春、满、朝鲜等民族,共有八万二千五百七十二人,其中达斡尔族一万六千二百二十八人。  相似文献   

5.
四月中旬,我们在梅里斯区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考察。考察期间我们重点走访了达斡尔族聚居的莽格吐、卧牛吐两个达斡尔民族乡。 根据一九八二年人口普查统计,全省达斡尔族有30,246人(占全国达斡尔族9万多人口的32%),其中分布在齐齐哈尔市市区的有16,610,人(占全省达斡尔族人口的55%),  相似文献   

6.
达斡尔系世居黑龙江已有五百多年历史的少数民族。达斡尔族是齐齐哈尔、墨尔根、爱辉古城的最早开拓者之一。达斡尔族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内蒙古、新疆等地,据八二年人口普查,全国有九万四千余人,其中,黑龙江省有三万余人。明代,达斡尔族隶属奴尔干都司管辖,分布在西起石勒喀河,东至精奇里江,北自外兴安岭,南至黑龙江上、中游的广大地区,以氏族部落的形式定居下来,繁衍生息。达斡尔族有自已的语言和风  相似文献   

7.
达斡尔族的民俗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有许多独具的特点。习惯势力、传袭力量、心理信仰构成了民俗约束力的基础 ,这样的基础 ,使达斡尔族的民俗活动赖以传承下来 ,发挥出巨大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8.
达斡尔族是在我国最北方从事农业的民族,有着很久远的农业历史。达斡尔族在农业的大田耕作、园田耕作、农产品加工、节气、测农事、禳灾祭祀等民俗中,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在达斡尔族农业民俗中承传着古老农业民俗中物质及精神的成分,有着丰富的内涵,凝结了世代达斡尔人在生产实践中的探索与创造,是对人类文化的一份贡献。  相似文献   

9.
乌钦是达斡尔族的民间说唱艺术,题材内容丰富,在达斡尔族人的传统生活中具有重要意义。色热是新中国成立以后达斡尔族乌钦创作的典型代表,他创作的乌钦在音乐上保留了达斡尔族传统音乐的特色,在内容上具有新社会达斡尔族乌钦的内涵。本文对色热的成长与创作经历进行了梳理,并对色热乌钦的艺术特色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0.
十七世纪中叶达斡尔族内徒前人口考略孙宏达斡尔族人是原居住在黑龙江上中游、结雅河流域的土著民族。十七世纪中叶由于沙皇俄国侵略者的入侵,大量达斡尔人被迫纷纷内迁,来到嫩江流域等地。内徙前达斡尔人即已有了较高的发展水平,人口数量较大,但是究竟有多少人口,至...  相似文献   

11.
关于清初达斡尔族的出名首领巴尔达齐,在一些历史传说和著述中,都有所谓他遭到了清廷的严厉惩处。日人池尻登的《达斡尔族》一书在谈到过去达斡尔族社会中产生奴隶的原因时,即说:在康熙时代,巴尔达齐“不顾皇帝给予的厚遇企图背叛,帝愤怒已极,乃杀戮其血缘三族,对他六族赐予‘世世代代为达斡尔人做奴隶’的身份”。在布特哈达斡尔族中  相似文献   

12.
亲属称谓是达斡尔族社会制度的有机组成部分,不仅是达斡尔族的称谓规范,也是达斡尔族的行为规范,是达斡尔族伦理观、道德观的集中体现。亲属称谓既是行为方式,也是行为准则,确立了人和人之间的关系,规范了人和人之间的交往方式,具有社会治理和社会控制的功能,把社会中的每个人归到不同的群体中,并以称谓的名义加以约束。  相似文献   

13.
达斡尔族女性人口特点及其就业现状萨茹拉达斡尔族,是我国北方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之一。据1990年全国第4次人口普查统计,共有12.15万人。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7.15万人,占达斡尔族总人口的58.85%)和黑龙江省(4.23万人,占达斡尔族总人口...  相似文献   

14.
简讯     
曼舞欢歌,奏响民族团结华彩乐章,群星璀璨,唱彻祖国统一共同心声。在中华民族传统中秋佳节到来之际,由中华民族团结进步协会主办的“明月共潮生——海峡两岸各民族中秋联欢晚会”9月 20日晚在北京中华民族园隆重举行。应中华民族团结进步协会邀请来北京、承德参观访问的台湾少数民族代表团和各民族代表欢聚一堂,共庆团圆佳节,其情亲亲,其乐融融。中央民族歌舞团、台湾少数民族艺术团和中华民族园的各族艺术家表演了精彩的节目,生动地体现了佳节倍思亲盼望中华大业成一统,明月愈增辉祈愿民族团结共繁荣的主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布赫、何鲁丽,全国政协副主席赵南起、张克辉及有关部门负责人李德洙、陈云林、舒惠国、于广洲、江家福、牟本理、图道多吉等出席了联欢晚会。  相似文献   

15.
达斡尔族是我们伟大祖国大家庭中的成员之一。“达斡尔” (Daur)是达斡尔族人的自称。“达”为“从前”或“原来”之意,“斡尔”为“住处”之意,“达斡尔”含意为“原来住处的人”。达斡尔族人民有语言无文字,过去由于音译不同,在一些汉文的记载中,曾有达古尔、达呼尔、达瑚尔、达胡尔、达呼尔、打虎儿、打虎里、打虎力、达虎里、达瑚里、达呼里、达乌里、达古里、达乌尔等二十多种写法。“达斡尔”这一族称最早见于  相似文献   

16.
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莫力达瓦达斡尔自治旗(以下简称“莫旗”)是我国达斡尔族主要聚居区之一。全旗总人口为258877人,其中达斡尔族为22609人(1982年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占全旗总人口的8.7%,占全国达斡尔族总人口的24%。在旗内主要聚居于阿尔拉、腾克、仓如奇、哈达阳、西瓦尔图、巴彦等乡、镇。为了了解莫旗达斡尔族的双语使用现状和学校双语教学情况,笔者在1987年7月—8月间对莫旗进行了实地调查。调查主要采用面访和表格询问的方式进行,因人力及时间等方面的原因,仅对该地区不同类型的双语区域进行了抽样调查。以下将调查情况介绍并分析如下,谨请各界人士指正。  相似文献   

17.
天南地北     
大昭寺、风雨桥、曼飞龙塔、九寨沟瀑布……都可在即将建成的北京中华民族园内看到。向首都和海内外展示56个民族风情风貌的北京中华民族园占地近500亩。园内建有36个民族村寨和民族博物馆、民族展览馆、雕塑广场以及若干自然景观。整个公园集民族建筑、文化展示、歌舞表演、体育竞技为一体,是一座露天的少数民族人文博物馆。北京中华民族园位于北京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西侧,作为它的环境配套工程,还将完成北中轴路西侧的绿化任务。 (张儒)  相似文献   

18.
达斡尔族高中生自我同一性状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选取东北世居少数民族达斡尔族高中生为研究对象.通过整群抽样获取有效样本204人.对达斡尔族高中生自我同一性发展状态进行研究考察.结果表明,从整体看达斡尔族高中生自我同一性发展状态良好.具体表现为:达斡尔族高中生自我同一性状态在男女间发展程度较为均衡,并不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达斡尔族高中生在ACH和MOR维度发展优...  相似文献   

19.
朴今海  王俏 《民族学刊》2021,12(11):63-69, 128
传统节日是我国各民族重要的标志性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达斡尔族的“斡包节”是集民间信仰、传统文化和现代多种文明等多元文化因子为一体的复合型文化活动。作为达斡尔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斡包节”蕴含着丰富的价值意蕴:敬畏自然的人文伦理、增强民族认同和凝聚力的纽带、弘扬民族文化和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路径等。深入挖掘“斡包节”的积极因素,唤醒达斡尔族节日文化的民族记忆,传承民族文化基因,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不仅有利于提升各民族的自我认知,增强民族凝聚力,而且对推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增进中华民族文化认同,从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达斡尔族狩猎业考述谷文双马国利在达斡尔族传统的经济体系中,狩猎业始终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狩猎经济的长期存在,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农牧业生产之不足,而且对达斡尔族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学艺术、民族语言等均产生过极为深远的影响。本文拟对达斡尔族狩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