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十一五”期间,宜昌市在省国土资源厅的精心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精神,正确处理保障发展与保护资源的关系,把实施节约优先战略作为缓解资源约束和促进科学发展的重要举措,立足于构建节约集约用地长效机制,不断加大节约集约用地工作力度,努力探索出了一条建设占地少、利用效率高、符合宜昌市情的土地利用新路子,为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提供了土地资源保障。2010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547亿元,工业总产值2218亿元。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节约优先战略,严格执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积极服务国家“两型”社会建设战略和省委、省政府“两圈一带”、“一主两副”和大别山、武夷山等区域发展战略,在资源刚性约束和需求刚性增长的严峻形势下,以战略的思维、改革的办法、创新的举措,强力推进节约集约用地,在宣传引导、规划调控、供地监管、存量挖潜、构建共同责任机制等方面下功夫,不断提高土地利用水平,以土地利用方式转变倒逼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以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支撑和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对土地资源的需求日益膨胀,与此同时,建设用地的粗放利用、闲置以及废弃等现象严重,节约集约用地程度还很不够,基层合法合规用地意识淡薄,随意承诺用地现象严重。国土资源部提出要以积极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完善土地调控政策和机制,大力推进节约集约用地新机制的建设和完善,促进土地利用方式转变,保障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相似文献   

4.
《咨询与决策》2011,(6):18-19
“一定要守住18亿亩这条耕地红线,切实保护耕地,大力促进节约集约用地,走出一条建设占地少、利用效率高的符合我国国情的土地利用新路子。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要求。”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的讲话震撼人心。  相似文献   

5.
我国人多地少,人地矛盾日益尖锐的今天,针对土地利用中土地结构和布局不合理,建设用地粗放,土地利用率低,后备资源少,土地开发空间不足,耕地数量每年逐渐减少等问题,我们要充分认识到节约集约利用土地重要性。并通过规划、计划的调控作用,充分利用闲置土地,完善建设用地储备制度,做好土地开发整理工作,加强监督检查,全面落实节约集约用地责任,使每个人都意识到要节约集约用地,达到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不动摇。  相似文献   

6.
<正>保障发展和保护资源是各级国土资源部门共同面临的"两难"问题。近年来,荆门市国土资源局围绕"四个"荆门建设,坚持保障发展和保护资源、创新服务方式和严格规范管理相结合,着力转变土地利用方式,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升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探索走出了一条"双保双赢"之路。一、深入挖潜盘活,转变利用方式,保障发展用地需求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面对“资源硬约束和发展硬道理”的双重压力,应城市把节约集约用地放在突出位置,围绕“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模范县(市)”创建活动,把节约集约用地作为促进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载体,探索建立了行政主导节地、联动推进集约、加压倒逼支撑的用地新机制,走出了一条立足存量抓挖潜、节约集约促发展的新路子,提高了土地利用集约化水平,保障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合理用地需求。  相似文献   

8.
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国情是"一多三少",即总量多,人均耕地少,优质耕地少,耕地后备资源少,不到世界人均水平的一半。为切实保护耕地,优化土地利用格局,就必须大力促进节约集约用地,走出一条建设占地少、利用率高的符合我国国情的土地利用新路子,这是关系民族生存根基和国家长远利益的大计,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要求,是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一条根本方针。为此,国务院于2008年1月3日下发了《国务院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国发〔2008〕3号),通知要求国土部门按节约集约用地的原则,调整各类相关规划和用地标准;充分利用现有建设用地,大力提高建设用地利用效率;研究建立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体系,建立健全节约集约用地的考核机制和长效机制。福建闽侯青口汽车工业园区作为我省城镇发展和土地利用的重点区域,提高其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刘阳 《管理科学文摘》2011,(24):135-135
近年来,鄄城县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转方式、调结构、增效益”为主线,狠抓工业经济、土地管理、新农村建设等重点工作,大力推行集约节约用地,积极开展土地综合整治,推动新农村建设步伐,使全县经济社会得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领导决策信息》2011,(36):13-13
今年以来,浙江、河南等地对土地开发利用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标准,通过实施一系列土地节约集约用地工程.探索构建土地开发利用管理新机制,以促进依法依规、节约集约用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土地保障。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松滋市坚持保护资源和保障发展并重,开源与节流并举,创新思路和方法,积极探索“政府领导、国土牵头、部门联动、公众参与、齐抓共管”的管理模式,努力提升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走出了一条盘活存量、做大增量,以有限土地资源支撑松滋经济社会跨越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2.
《领导决策信息》2014,(49):11-11
作为“土地经济”的排头兵,杭州市却日益陷入土地开发强度过高和用地效率不足的双重困境。为此,杭州市分层次确立了“十六字”节约集约用地改革方针:锁定总量,优用增量,盘活存量,提高质量,开启了节约集约用地“突围战”。  相似文献   

13.
《领导决策信息》2010,(48):14-15
案例背景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各地消耗了大量的土地资源.粗放的土地利用方式已难以为继.土地资源供求矛盾日益突出.严重制约了可持续发展。为了探索节约集约用地新模式.广东省与国土资源部在省部合作中尝试“三旧”改造(“三旧”指旧城镇、旧厂房、旧村庄)为经济发展提供用地,国土资源部给予了广东省许多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14.
《咨询与决策》2014,(8):14-15
襄阳当前正处于大力推进经济转型升级、新型城镇化建设、建设“两个中心、四个襄阳”的快速发展期,而土地利用方式是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载体。就在襄阳加强节约集约用地的攻坚时,省政府出台了鄂政发[2014]24号文件,即《关于实行最严格节约集约用地制度的通知》,为襄阳转型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和明确的目标及路径,将有效地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和新型城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5.
在第二十个全国“土地日”到来之际,我们格外深切地感念土地。把今年全国“土地日”主题确定为“土地与转变发展方式——依法管地集约用地”,既希望藉此表达我们对大地母亲的殷殷情怀,也希望进一步唤醒我们的土地意识,把握好形势和要求,备加珍惜土地,备加节约土地,集约利用土地。  相似文献   

16.
耕地保护和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既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的原则,又是其实施所要实现的战略性目标。如何充分发挥规划的效力,使其真正达到保护耕地和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目的,一直是规划备受关注的重点。只有加强规划管理、提高规划的协调性、积极探索规划的新思路和新方法,才能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及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才能达成经济社会发展和保护耕地同时实现的和谐局面。  相似文献   

17.
【政策背景】按照中央提出的严控增量、盘活存量、优化结构、提升效率,切实提高城镇建设用地集约化程度的总要求,国土部正在研究加强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顶层设计。今年3月,台盟以中央委员会名义提交的《关于强化节约集约用地促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提案》从六方面建言强化节约集约用地,为新型城镇化提供更加有力的空间保障、资源支撑和优质服务。  相似文献   

18.
土地是民生之本、发展之基。中国是一个人多地少的发展中国家,土地问题始终是现代化建设进程中一个带有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切实保护耕地。大力促进节约集约用地,走出一条建设占地少、利用效率高的符合我国国情的土地利用新路子,是关系民族生存根基和国家长远利益的大计,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要求,是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一条根本方针。  相似文献   

19.
【政策背景】按照中央提出的严控增量、盘活存量、优化结构、提升效率,切实提高城镇建设用地集约化程度的总要求,国土部正在研究加强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顶层设计。今年3月,台盟以中央委员会名义提交的《关于强化节约集约用地促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提案》从六方面建言强化节约集约用地,为新型城镇化提供更加有力的空间保障、资源支撑和优质服务。  相似文献   

20.
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全省各地为了实现开门红,千方百计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工程建设项目上马多、建设快,土地需求明显增大,社会经济发展对土地资源的刚性需求与有效供给的刚性约束并存,国土资源部门面临的“两难”问题更加突出。因此,坚持节约集约用地不仅是转变土地利用方式的现实要求,也是缓解土地资源约束,促进全省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截至4月底,全省已使用计划指标达到全年计划的31%,市州计划使用量达到46%,有7个市州全年计划指标使用量已超过50%,个别地方已高达80%以上。面对如此严峻的用地形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