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晓蕾  马长宙  董博文  肖筱林 《管理世界》2024,(3):74-93+109-137
本文基于我国利率走廊体制,构建了包含央行数字货币和债券的基准模型,刻画了金融机构在银行间市场交易和获取央行常备借贷便利的微观基础,全方位探讨了付息的央行数字货币在利率走廊下可以发挥的作用。模型的结果显示,央行数字货币利率在上行和下行利率区间都能充分发挥作用,必要时可以成为走廊的下限利率,从而发挥引导市场利率的作用。在扩展模型中,通过引入实物资本,将研究视角从批发金融端延伸到实体经济,研究了央行数字货币利率和其他政策工具对银行间市场交易和实物资本投资的作用。本文对进一步推广数字人民币,完善我国利率走廊机制,提升货币政策传导效果,推动金融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自2004年央行扩大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利率浮动区间后,各银行加强了对贷款定价问题的研究与探索,但利率实际浮动幅度并没有随着商业银行自主定价权限的扩大而明显提高。2012年6月,央行再次对存款与贷款利率浮动区间做出调整,2013年7月则完全放开了贷款利率浮动下限,标志着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日益提速,对国内银行的贷款定价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贷款利率作为货币资金的价格,在优化金融资源配置的过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提高贷款定价能力,不仅是各银行所面临的重要任务,对我国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央行公布自2013年7月20日起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其实自1996年6月1日人民银行放开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开始,中国利率市场化的大幕就已开启了。利率市场化改革启动以来,我国银行迅速实现了货币市场利率、债券市场利率以及外币存贷款利率、人民币协议存款利率的市场化;2004年形成央行直接确定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和央行对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利率管下限、存款利率管上限”的格局,同时,非金融企业债务工具的快速发展和银行理财产品的大规模发行,极大地推动了企业筹资利率和个人存款利率的市场化,虽然利率管制没有解除,但利率市场化仍悄然前行。本文简要分析利率市场化对银行业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继去年10月上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后.今年3月17日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又作出调整。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3月17日起调整商业银行自营性个人住房贷款政策,政策规定,将现行的住房贷款优惠利率回归到同期贷款利率水平。实行下限管理。下限利率水平为相应期限档次贷款基准利率的0.9倍,商业银行法人可根据具体情况自主确定利率水平和内部定价规则。此次房贷政策调整中,除涉及商业贷款外,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也相应微幅上调。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上调O.18个百分点。央行指出,对房地产价格上涨过快城市或地区。个人住房贷款最低首付款比例可由现行的20%提高到30%。  相似文献   

5.
"金融生态"是央行行长周小川早在2004年提出的。是指金融发展成长中所需要依赖的外部环境。主要包括经济环境、政策环境、法治环境、信用环境和制度环境等。2006年。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把"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列为政府的责任之一。  相似文献   

6.
市场是最有效率的资源配置方式。这一点已经成为共识。上世纪90年代后期。我国金融当局开始致力于推动中国利率市场化进程,改革投融资秩序。目前.我国利率市场化重心已经从货币市场、债券市场逐步转移到信贷市场中来。2004年10月29日央行放开贷款利率上限.贷款定价以及风险溢价问题受到人们的日益关注。  相似文献   

7.
尹振涛  罗朝阳  汪勇 《管理世界》2023,(4):33-46+99+47
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及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深刻改变了金融市场结构与金融运行特征,对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效率也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利用2018~2020年国内某头部助贷机构的数字消费信贷微观数据,首次实证考察了中国货币市场利率在数字消费信贷市场上的传导效率。研究发现,数字化背景下我国货币政策利率能够有效传导至数字消费信贷市场,表明该市场具有正规金融的属性。异质性分析发现,货币市场利率对数字消费信贷市场高信用借款者、贷款期限更长产品的利率影响更大,表明该市场具有明显的信用溢价和违约风险溢价特征。进一步分析发现,以中期借贷便利为代表的中期政策利率以及货币政策利率处于货币政策紧缩期对数字消费信贷利率具有更高的传导效率,数字消费信贷市场同样存在货币政策的风险承担渠道。本文研究对疏通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机制、健全现代货币政策框架以及对微观市场的监管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资讯     
<正> 央行不会全方位调整利率 中国货币委员会委员李扬日前表示,今后一段时期,央行在继续保持对贷款、货币供应等金融数量调控的同时,还要积极探讨运用利率等价格手段实施宏观调控。但即使进行利率调整,也不会是全方位的变化,而是结构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阮加 《决策探索》2014,(22):92-93
利率市场化,是指金融商品在金融市场的利率水平由市场供求决定,包括利率决定、利率传导、利率结构和利率管理的市场化等。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起步并不晚。1996年就已提出了先放开货币市场利率和债券市场利率,再逐步推进存、贷款利率市场化的分步走策略。  相似文献   

10.
肖书畅 《经营管理者》2013,(26):125-125
中国政府的金融约束政策对于稳定我国金融体系起到了重要作用,但随着中国金融市场逐步开放,为了能使我国的金融体系与世界金融体制接轨,促进经济发展,深化金融改革,利率市场化改革已是当今我国金融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分析了利率市场化的含义,论述了影响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形成的相关因素,最后重点分析了利率市场化微观基础,并对加快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的提出了合理化建议和看法。  相似文献   

11.
《领导文萃》2008,(5):6-6
央行行长周小川表示,央行是否选择加息政策,主要是关注一般物价指数变化,但央行同时会对资产价格给予高度关注,防止资产价格出现泡沫。央行货币政策主要工具不直接针对调节资产价格,但资产价格剧烈波动时,货币政策能够减缓其对实体经济的过度影响。中国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12.
利率市场化是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的必然。2012年,中国人民银行先后2次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并扩大存贷款利率浮动区间,彰显央行推进利率市场化的政策意图。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推进必然对我国银行的生存环境和经营管理产生重大影响。作为农村金融系统的基础,农村信用社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金融主渠道的作用。如何从容应对利率市场化形势,抓住机遇,已成为当前农村信社经营管理中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3.
央行解除对商业银行存贷款利率管制后,商业银行间吸存竞争将使存款利率上升,贷款利率在商业银行对客户结构调整后也会上升,银行间更为激烈的竞争将使利润收缩。商业银行应采取加大风险管理水平、优化客户结构及发展多元化业务以应对机遇与挑战。  相似文献   

14.
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自2010年10月20日起上调人民币存贷款利率,这是三年来央行首次宣布上调利率。本文将以此次央行调息为主线,分析央行上调存贷款利率的背景原因,并对此次调息政策的客观影响加以评析。  相似文献   

15.
郝继涛 《经理人》2014,(10):24-24
正欧版量化宽松政策是一剂猛药,可被视为欧元流动性变化的拐点。QE的客观结果就是货币竞争性贬值。欧盟加入QE队伍,势必引发新一轮的货币战争。如今,美国经济复苏态势明朗,欧元的弱势必然巩固美元的强势,中国两大贸易伙伴,一个贬值,一个升值,一个流动性增加,一个可能回流,其效应正好可以对冲。9月4日,欧洲央行公布9月利率决定,将三大主要利率全面下调10个基点,其中主要再融资利率下调至0.05%,隔夜贷款利率下调至0.30%,隔夜存款  相似文献   

16.
随着金融全球化的加深,国家之间的货币政策的关联越来越大,各国利率的调整对远期汇率市场的影响错综复杂。本文研究当两国同时调整利率时,远期汇率曲线上相对稳定点的存在性和唯一性。首先,从理论上解决了当两国利率调整引起利率期限结构发生各种变动时,远期汇率期限结构曲线在利率调整前后是否存在相对稳定点和稳定点是否唯一的问题。其次,本文结合美加两国的宏观经济形势变化和货币政策的具体实践,选择了美联储和加拿大央行调息的五个示例,从实证的角度检验了前面的理论,实证结果表明:当利率期限结构和即期汇率满足一定的条件时,利率调整前后远期汇率曲线存在相对稳定点。  相似文献   

17.
郭梅亮 《经理人》2013,(9):88-90
回头再反思2013年夏天利率波动引发市场流动性“恐慌”,与其说是“钱荒”,不如说是“心慌”,央行没有如市场预期“及时”出手,打乱了商业银行阵脚。因此,商业银行对于金融政策的预判不能根据“适应性预期”,而是应提高对政策理解的主动性和前瞻性。在利率市场化同时,规模管控也需相应市场化,否则这样的故事还会以新的方式再次“上演”。  相似文献   

18.
<正>一、引言我国金融市场发育不够成熟,国债及政策性金融债券的调控力度有限,政策工具的创新呼之欲出。2003年央行开始发行央行票据,迅速以其高流动性以及相对较高的收益性被商业银行等一级购买商视为投资新宠。本文选取2010年1月至12月数据,以操作目标货币市场利率  相似文献   

19.
中国货币金融体系有两大特征事实:一是非正规金融(或民间金融)发达;二是利率双轨制。这两个特征事实相互依存,对货币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产生重大冲击,使得我国货币政策运行模式明显有别于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非正规金融不受中国人民银行直接监控,由非正规金融体系中借贷资金供求关系决定的市场化的资金价格不同于正规金融体系中的资金价格,资金价格扭曲长期存在。为此,本文将非正规金融和利率双轨制这两个特征事实引入新凯恩斯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研究信贷政策的实施效果。研究发现,信贷扩张政策在增加银行系统信贷投放的同时会抑制非正规金融体系的借贷活动,而非正规金融与银行借贷之间的此长彼消关系削弱了信贷政策的调控效果。正向的信贷冲击减少了企业对非正规金融体系的可贷资金需求,从而降低了市场化利率,使信贷政策包含了信贷供给调节和资金成本调节双重效应,增强了信贷政策的调控效果。以降低非正规金融体系借贷摩擦为目标的金融管制放松政策能够减轻企业对银行信贷的依赖,并通过增加非正规金融的借贷资金供给降低市场化利率。  相似文献   

20.
崔海亮  徐枫 《管理评论》2007,19(11):3-10
本文利用ARIMA模型研究了我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的长期影响因素,在考虑中国特殊情况的基础上,对可能的影响因素样本进行了筛选,最终采用时间序列金融的研究方法,从统计上找出了影响我国同业拆借市场利率的主要因素。结果发现,一年期人民币银行贷款利率和回购利率对我国的同业拆借市场利率存在长期的正的影响。这个结果还可以从Granger因果检验和他们的理论关系中得到验证。最后,本文还给出了一些相关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