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试论我国少数民族辞书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辞书史是语言学史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我国的语言学史研究中,辞书史的研究是个薄弱环节。而作为我国辞书史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少数民族辞书史,则研究得更少。 我国少数民族辞书,指的是用少数民族语言编写的各类辞书,包括用少数民族语言解释的单语词典和少数民族语言与汉语、某一少数民族语言与另一少数民族语言互释的双语词典或多语词典等。我国少数民族的辞书,象潺潺小溪,不断地汇入少数民族文化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为我国少数民族文化增添了夺目的光彩,在少数民族语文以及汉语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是我国民族语言文化的宝贵财富。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各少数民族的辞书对促进我国民族文化的发展以及民族间文化的交流都曾起过重要的作用。因此,研究少数民  相似文献   

2.
在少数民族地区,少数民族汉语教学得到推广和实践。本论文通过将少数民族汉语教学与其他语言教学对比,探究其性质与特点,透过《汉语课标》解读少数民族汉语教学功能,旨在为这一教学建设打开新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3.
我国有五十五个少数民族,除一部分民族通用汉语外,大部分民族用自己的语言,一部分民族还有自己的文字,因此,少数民族中小学,除一部分学校使用汉语文教学外,相当一批学校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教学。这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的民族语文平等政策。但是,各族人民也越来越看到,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在我国具体条件下,汉语文事实上已成为各民族之间交往的重要工具。特别是在今天,少数民族学好汉语文,  相似文献   

4.
1、我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概况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的语言种类很多。在55个少数民族中,除了回族、满族和畲族通用汉语以外,其余各少数民族都有本民族的语言。少数民族的语言按照谱系分类法,分别属于汉藏语系,阿尔泰语系,南亚语系,印欧语系和南岛语系。我国少数民族中使用汉藏语系语言的最为广泛,有29个民族,其中包括汉语和壮侗、藏缅、苗瑶三个语  相似文献   

5.
青海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境内居住着汉、藏、回、土、撒拉、蒙古、哈萨克等民族。千百年来,他们在这里生活、劳动结成了亲密的兄弟友谊,同时使民族文化亦互相影响。表现在语言上不仅汉语对于各少数民族语言产生较大影响,各少数民族语言(尤其是藏语)对于汉语的影响也十分明显。本文仅通过汉藏语言比较分析,就青海汉语方言的一些语法现象作一些说明。“宾一一动”句式“宾——动”式是青海方言的一种基本句法格式,它不象在普通话里作为“变例”出现。所谓基本句法格式,首先是说这种格式应用的范围极广,概括的句子极多。陈述句如:毛…  相似文献   

6.
抗日战争时期,一批著名的民族语言学家和体质人类学家来到昆明工作.他们用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云南的汉语方言、少数民族语言和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体质进行了调查研究,从而对我国的民族学研究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7.
我国少数民族创造和改革文字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基本情况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五十多个少数民族的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6%,分布在占全国面积50%以上的广大地区。除回族和满族通用汉语以外,各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因为有同一个民族说几种语言的情况,所以语言的数目比民族的数目多。根据现在了解的情况看,少数民族语言在六十种以上。这些语言分属于汉藏、阿尔泰、南亚、南岛、印欧等语系。解放以前,十几个少数民族有自己的文字,三十多个民族没有文字。文字的体系相当  相似文献   

8.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指出:"在民族地区当干部,少数民族干部要会讲汉语,汉族干部也要争取会讲少数民族语言,这要作为一个要求来提。"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民族地区少数民族干部和汉族干部提出的殷切希望,也是我们党的一贯主张和要求。做好民族工作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党的坚强领导,是推进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民族工作能不能做好,取决于党的领导是不是坚强有力。邓小平同志曾指出,"少数民族地区工作能不能搞好,关键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语言政策和语言规划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中国的语言政策和语言规划是从中国国情出发制定的。文章对民族和语言的关系、双语人以及文字情况进行了具体分析,比较全面地阐述了符合中国国情的完整的语言观。在此基础上分别介绍了关于汉语的政策和关于少数民族语言的政策。文章还从管理体制和管理机构、汉语语言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少数民族文字的创制和改进三个方面对中国的语言规划做了论述。  相似文献   

10.
在高职院校少数民族预科生的教学中,语文口语教学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如何培养与提升少数民族预科生的语文口语能力是值得探讨的话题。少数民族预科生的汉语口语基础较差,其容易受到当地语言影响,汉语口语表达能力的提升存在困难。针对这一情况,可引入积极教学法优化语文口语教学,提升课堂效率。本文介绍了积极教学法的含义,并剖析了当前高职院校少数民族预科生语文口语教学的困境,最后探索了少数民族预科生语文口语教学中积极教学法的应用实践。  相似文献   

11.
短波     
为了加强民族工作报道,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自6月1日起,在每周末开设半小时汉语《民族专题》节目,并在当天重播一次。节目对象是全国广大汉族及懂汉语的少数民族干部和群众。节目形式有录音报道、配乐广播、对话、讲故事等等。(民宣) 法国社会语言学家爱克桑·普洛万斯大学柯尔克孜语博士格·依玛额教授应中央民族学院邀请,在该院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学术交流,作了《法国革命时期对地方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的政策》、《柯尔克孜族史诗〈玛纳斯〉研究情况》及《突厥语族语言的句法研究》三个学术报告,出席了有关我国民族语文政策、新疆民族语文情况、柯尔克孜语文情况及民族文艺方面的座谈会,还参观了民族文化宫、厉史博物馆、北京图书馆、雍和宫以及故宫等  相似文献   

12.
中国多民族语言文字并存,法律规定“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的双语教学主要采取了“以少数民族语文授课为主加授汉语文”、“以汉语文授课为主、加授少数民族语文”的授课形式,基本形成了从少数民族幼儿园、小学、初中直到高中的双语教学体系.在少数民族地区实施双语教学是少数民族发展的必要保障,建议要处理好少数民族语言与汉语言的关系;在课程教学上组织研究制定科学的教学方法和课程设置,因材施教;国家在资金、师资上给予倾斜,按照少数民族教育的内在规律要求分类指导,促进双语教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中国少数民族双语使用和双语教学备忘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少数民族的双语教学,是指对少数民族学生进行民族语文和汉语文教育的教学方式,包括对少数民族学生进行汉语教学时用母语辅助的教学方式。在少数民族学生集中的地区建立各类双语学校、在少数民族学生较多的学校建立双语班级,并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地进行多种类型、多种模式的民汉双语教学,既符合我国多民族、多语种的基本国情,也体现了我国政府一贯奉行的民族平等以及民族语言文字平等的政策。我国几十年的双语问题理论研究和双语教学实践都充分表明:对少数民族学生进行民汉双语教学,不仅是少数民族双语使用的实际需要,也是发展民族教育的有效途径,更是提高各民族思想和文化素质的必由之路。搞好我国少数民族双语教学,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东乡族教育状况一直不容乐观,各项教育指标长期处于国内各民族之末。在当代中国,针对有语言无文字少数民族的学校教育提升,东乡族以东乡语辅助汉语教学,最终达到完全汉语教学的实践意义重大。本文基于历史文献和田野工作,对东乡地区历史和现实的语言使用情况及学校双语教学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15.
云南省民族种类多、语言种类也多。全省4000人以上的25个少数民族中,除回族、满族、水族已通用汉语,其余22个少数民族共操用28种语言(不包括未定族的语言)。云南省民族聚居区大量少数民族适龄儿童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着语言障碍,制约了学生的发展及整个云南省教育的发展,在这些地区实施“双语教学”是克服语言障碍的最佳措施。云南省双语教学的指导思想是,把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作为学生学习汉语言文字的“拐棍”或工具,一旦学生掌握了汉语言文字,就不再进行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教学。据统计,截止目前,全省实施双语单文教学的有红河、大理、临沧、…  相似文献   

16.
回族是中国除汉族外,少数几个主要使用汉语作为交际工具的民族之一。这里说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全国700多万回族,大约90%以上使用汉语;二是回族实际上并不都使用汉语,换句话说,部分回族并不使用汉语而使用其他语言。如海南岛崖县的回族,有三四千人在公元12——13世纪由印度支那的占城(今越南南部平定省一带)迁来,至今使用着一种称为回辉话的语言。回辉话不同于占语,是一种独立的语言。此外,部分世居在新疆、西藏、甘肃、青海等少数民族地区的回族,也不使用汉语,而使用当地的维吾尔语、藏语、东乡  相似文献   

17.
我省有藏、回、土、撒拉、蒙古五个世居少数民族,随着建设事业的发展,人口流动加剧,少数民族数目达30多个。根据1990年人口普查,我省现有少数民族人口180多万,占全省总人口的42.10%。其中回、满两个民族使用汉语汉文,其他几个世居民族都有自己的独立语言。这些语言分属汉藏和阿尔泰两个语系。蒙藏两个民族不但有自己的文字,而且有相当丰富的用自己民族文字记载的文献资料。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土族  相似文献   

18.
外语教学与青海地方民族语言赵其娟民族院校的少数民族学生多来自经济不发达,教育基础比较薄弱的地区,民族成分亦比较复杂,例如青海民族学院的少数民族学生就分别来自回、撒拉、土族、藏族、蒙古族等二十三个不同的民族,汉语一般是他们的第二语言,英语学习对这些学生...  相似文献   

19.
分布在我国境内少数民族诸语言的系属问题是近年来民族语言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特别是汉藏语系、南亚语系诸语言的研究。李方桂先生1937年在《中国的语言与方言》中提出汉藏语系由汉语、侗台语族、苗瑶语族和藏缅语族构成。解放后,我国学者罗常培、傅懋勣两位先生于1954年在《国内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概况》一文中对汉藏语系的分类与李方桂先生大致相同。几十年来国内学者大都在研究中采用这一分类法。但近几年也有部分  相似文献   

20.
姜太碧  刘嘉鑫 《民族学刊》2020,11(5):7-18, 129-130
语言是人类交往和交流的媒介。通过语言,人类不仅区分族群,形成族群的共同标识,维系族群的共同价值;而且人类还可通过语言与其他族群进行交流,增进相互间的沟通、理解、信任与合作,从而产生人类交往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等。本文基于“中国城市少数民族社会经济发展综合调查”数据,采用明瑟方程对我国城市少数民族汉语能力的收入效应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我国城市少数民族汉语综合能力存在显著的收入效应,即汉语综合能力每提高一个等级,城市少数民族家庭人均年收入将增加7.5%,家庭等价规模收入增加6.26%,且这种效应在民族地区能得到稳健和一致的验证。另外,汉语能力的分位数回归结果说明,汉语综合能力对城市少数民族低收入家庭人均年收入和家庭等价规模收入的边际贡献更大,低收入家庭几乎是高收入家庭的1倍左右。此外,在城市低收入家庭中,教育、政治面貌和社会关系的收入效应边际贡献均要大于高收入家庭。因此,采取各种措施提高少数民族的汉语综合能力,这对提高我国城市少数民族低收入家庭的人均年收入和家庭等价规模收入均具有重要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