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梁凤仪小说与大众文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梁凤仪小说与大众文化马相武(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一梁凤仪小说是一种现代流行言情小说“梁凤仪财经小说”似乎已经成了普遍认可的固定说法。但我认为这是一个文学误传。大陆读者能读到的梁凤仪的34种小说中,确实有一部分表现了香港的商情商战,传达了财经知识、管理...  相似文献   

2.
读梁凤仪的小说,每每觉得在那财经故事与女性主角的背后,永远有一种爱国气氛的光环在闪耀。作者自以为记录了世纪末港人的心声,为“九七”回归前的香港写下了一段“稗史”。但我认为,那不过是一层促销意识下的糖衣而已,真正沉淀在作者心底的是一种世纪末的无奈。这种无奈是属于香港这个特殊地域的,或许只有香港人才真正懂得。  相似文献   

3.
读完香港梁凤仪女士的长篇小说《强人泪》,掩卷深思,书中人物,历历在目;当代香港财经界、政界刀光剑影的争斗场面,幕幕再现。那由爱、由恨、由泪以及主人公对命运抗争而组成的缠绵悱恻、离奇曲折的故事,动人心魄,逼人思索。  相似文献   

4.
四年前,梁凤仪来南京是为其《在商言商》、《老土亲情》等10多部作品签名售书。今年4月来宁,却是为了根据其小说改编的影片《拥抱朝阳》作宣传。 迄今为止,她的作品已有20多部被改编成影视作品,有90多部著作出版。她创造了全球行销800万册的“世纪末的童话”。 图书也是商品 早年梁凤仪曾在香港、英、美读过书。她涉猎广泛:文学、哲学、图书馆学、戏剧学、历史等。曾获香港中文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相似文献   

5.
香港作家梁凤仪的小说《我们的故事之乱世佳人》在家国情怀、女性成长、地域文化三个方面呈现出鲜明的审美特征。小说以宏阔的历史为骨架,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前途融合起来展开叙事,发掘和展示了当代香港人个体文化精神品格和浓郁的家国情怀。小说中对于女性的书写,展现了作者对当代女性的成长之路的思考与探索,既肯定了女性独立自强的现代精神,也容纳了部分传统文化精神;对于岭南地域文化的书写,不仅承担了推动小说叙事发展和勾勒叙事空间位移的功能,也在文化审美上使作品更富有地域特色,体现了作者对地域乡土的眷恋与依赖。  相似文献   

6.
出身书香门第的胡法光少年得志,而随众多选择时欣然来港,却是因为月老的一根红线胡法光原藉江苏无锡,出身於书香门第。父亲胡志生,是中国第一批留美学生,在美国康维尔(Corneu)大学农科毕业,母亲是师范大学学生,家族中创办了大同中学与大同大学。在这样的家庭中成长起来的胡法光自然也看实“熏”了一身浓浓的书卷之气。本来可以轻松升人大同大学的,他因为一门心思想念工程,便报考了工程系最负盛名的上海交通大学。大学毕业後,通过上海怡和洋行推荐,於1949年前往英国曼彻斯特工场实习。实习结束,无论内地、香港还是台湾,都对…  相似文献   

7.
复仇是梁凤仪作品喜欢的主题;创造复仇女性形象是梁凤仪小说的突出成就。《千堆雪》和它的续编《九重恩怨》就是以复仇为主题的作品。不久前,应海峡两岸电视台制播要求,根据《醉红尘》和《今晨无泪》综合改写而成的《红尘无泪》,也是以复仇为主题的长篇。由此可见,艺术地表现复仇主题和塑造复仇的女性形象,对梁凤仪有很大的吸引力。 一 女性复仇主题在古今中外文学作品中,特别是在通俗文学作品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究其原因,决非偶然,而有其深刻的历史和美学上的因由。  相似文献   

8.
脱去财经小说的外衣,梁凤仪的小说从一定意义上更像是女性成长小说。小说中的女性大都从被父权文化强行塑造的"懵懂幼稚期"走向女性的成熟,其中总是伴随着来自父权制内部的强有力的打击,以此唤醒女性觉醒。她们经受了成长中的困厄,从而对父权制意识形态形成自觉疏离甚至反叛,最终在富于勇气的挣扎和奋斗中重新建构了性别自我。从女性幼稚期的依附性存在,到经历困厄后借助商战成功来获得命运翻转,在小说中呈现为情节和结构的标准化。  相似文献   

9.
梁凤仪的小说<豪门惊梦>通常被称为"财经小说",其实它应当属于广义上的"言情小说".小说"因情生事",充分写出了人物之间的情感纠葛,主要人物的情感世界展现得细致感人.在小说基础上改编的同名电视剧,抒情意味比小说淡化,但场面更为壮阔,情节更为复杂,人物之间为了争夺财产而展开的矛盾冲突也更为激烈.这样改编,也许是为了适应电视剧观众的欣赏习惯.但是,电视剧要打动人心,还是要注意人物性格的刻画.  相似文献   

10.
历史:成立於1901年。宗旨:本著“非以投人,乃没於人”的基督精神服务社会,培育青少年,为香港社团组织特点:1、青年会是基督的,它以忠於基督,服务社会为宗旨,它的一切行动都是在这个大前提下进行。2、青年会一切服务及程序设施,均以针对社会问题,致力於青少年人格均衡发展,健全社会建是尚。3、青年会是一个团体,更是一个运动,联合所有关怀社会之志士仁人,不断努力更进而联络世界各地青年会,建设会义康和的天国於人间。会员情况:目前该会有会友四万九千作馀人,全年参加各项程序及受服务人数达数十万人。服务对象:青少年及…  相似文献   

11.
与叶童“姐妹”之间大斗法 电视连续剧《蓝色妖姬》去年末刚刚杀青,人气正旺的王思懿未及休息,又于元月4日在香港签下一部大制作电影的片约。 “这部电影片名未定,内容是根据有‘香港琼瑶’之称的著名作家梁凤仪作品改编的。全片以一对姐妹的命运为主线,可怜的姐姐承受着过多的苦难,但她能够忍辱负重;妹妹从小受宠,性情骄纵,本来在舞蹈方面前途不可限量,岂料天违人愿,意外发生严重车祸,致使下肢瘫痪,从  相似文献   

12.
香港青年商会总会成立於1950年,隶属於国际青年商会,由年龄刀至40岁的青年人组成。为了提供更多训练机会及方便管理,其1300多名会员分别隶属於香港18个分会。香港青年商会鉴会以“服务社会、训练秘书”为宗旨,推出过不同类型的工作计划,有“香港十大杰出青年选举”等。多年来,香港育年商会总会始终围绕“五大机会”开展工作,即,个人发展培训、行政管理、社会服务、国际事务和商务管理。希望能够以青年人的热诚,为社会缔造更美好的将来。香港青年商会总会  相似文献   

13.
试论梁凤仪小说的崇高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凤仪小说之所以受到读者欢迎 ,是因为在她的一系列小说中 ,讲述了一个个缠绵悱恻的现代爱情故事 ,塑造了一个个追求美而又被生活所欺骗 ,直至奋起的女性形象。读者阅读作品 ,从而为作品主人公的磨难深表同情 ,为主人公的成功感到振奋。从作品中得到启示 ,产生美感。  相似文献   

14.
香港基督教女青年会创立於1920年,服务多圆化,共有60多个工作单位,遍布香港、九龙、新界和离岛。服务对象包括男女老幼。每年超过15o万人次使用该会的服务,该会始终致力於推动基督教运动,会员运动,妇女运动及促进国际友谊。并通过专业社工和义工,协助弱势社群,改善本身、巩固和强化家庭与社会功能。香港基督教女青年会  相似文献   

15.
他创办的纵横公关,目前是香港最大的公关公司,一直领先香港新上市传讯项目(IPDO)及投资者关系市场。而他在财经公关领域工作已逾20年,教学、著书、演讲,在业界享有盛名,称他为“财经公关第一人”并不为过  相似文献   

16.
在当代中国文化时空中,有一个以金庸小说为核心的文化星群。这个星群以其规模之庞大、润泽之深远著称于世,其内容主要是金庸小说及其所衍生的文化符号。在其构成过程中,有三个因素不容忽视:首先是作为作家所在地的香港的都市性,这是促使金庸写作的基本动力;其次是金庸小说本身的内涵,这是理所当然的一个基本元素;最后是诸多层面读者的多重角度的阅读。其中,阅读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也就是说,建立在“阅读快感”基础上的阅读实践,最大程度地促成了金庸小说的扩张与流变,最终塑成一个以小说、影视、网络与电子游戏为主要题材的动态的符号世界。  相似文献   

17.
上海能取代香港吗?──关于沪港金融中心定位的思考黄建中作者最近在香港《信报:财经月刊》第224期上发表文章指出,上海在浦东开发之后,很有重振昔日雄风之势。但是从诸多的经济指标和软硬环境看,在相当长时间内,上海对香港的现存地位还不能构成威协。在未来的2...  相似文献   

18.
对香港人来说,李嘉诚意味着财富。早在1987年,国际权威财经杂志《幸福》就将李嘉诚推向了“世界华人首富”的宝座。在香港,他被称作“超人李”、“大哥诚”。内地的人们更是忘不了他那拳拳爱国心。1990年,由李嘉诚捐资6亿港币创办的汕头大学落成,在海内外一时传为佳话。邓小平称赞李嘉诚做了件“扎扎实实的事”。李嘉诚是长江实业及和记黄埔有限公司主席。关於李嘉诚白手起家创立一个庞大的商业王国的神奇故事,港人耳熟能详,内地人也略知一二。创业初期.李嘉诚经常感到睡眠不足,早上必须用两个闹钟才能惊醒起床1928年李嘉诚生於广…  相似文献   

19.
刘皇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香港人,他从新界屯门龙鼓滩村走了出来,至今活跃於香港社会生活的大舞台上。他以自己的工作热情、充沛的精力以及对香港回归祖国的期盼和努力,忘我地工作著。目前他在社会上担任许多公职,由於工作的繁忙,他连自己的生意也无限打理,更无时间与家人共聚天伦之乐。究竟是什麽信念支持著他呢?刘皇发曾非常诚恳地说:“少时家境贫寒,母亲常常殷殷叮咛我:不要望一人富贵,要让天下人都富贵。”饮水思源,刘皇发在发属口E之s,念念不在改变寅螂的面貌刘皇发出生在新界屯门龙鼓滩村的一家农户中,与家乡人共过著“…  相似文献   

20.
香港是东西方文化的碰撞地、结合地。人们在感受西方文化时,并不希望历史悠久的东方文化被蚕食,他们期盼代表东方文化的艺术形象以崭新的姿态再领风骚。从50年代至60年代中期,夏梦以东方女性的典型的相貌、动人的风采、超常的演技,倾到了无数观众,成为人们对东方文化精神寄托的偶像之一。银屏上的夏梦常常是金钗银饰、长袖善舞、明眸善睐、风姿绰约,举手投足间,充溢着中国古代女性的娴雅风韵,由此,她也成为香港电影在那个时期的代表人物。夏梦祖籍苏州吴县,她生於上海长於上级1947年,夏梦随家迁往香港。来到香港,夏梦即进人马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