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这些年,因为求学、探亲、旅游等,我无数次坐火车。其间,或亲身经历、或耳闻目睹过的一桩桩奇事、怪事、窝心事,说来恐怕也能装满一列车厢。买票难于上青天,退票还得“挨一刀”每到“黄金周”或春运期间,普通乘客要想顺利买到一张火车票,简直难于上青天。这不,今年春节前,我又遭遇了一回。2月3日晚,我来到北京站售票厅,准备买一张火车票赶回家过年。在拥挤的人龙中排了两个多小时的队,终于轮到我了。“7号去太原的,K701次!”我急急地将钱伸进售票窗口。“7号的卖完了!”“怎么会呢?今天才3号!你们车站说7号的票从今晚12点开始卖,现在12点刚…  相似文献   

2.
去年夏天,我被北京总部下派到南京,协助分公司在当地做一个新软件产品的市场推广。负责接待我的人,是分公司的总经理乔昆。在此之前,我曾通过电话和他有过交流,所谈的内容也仅仅只是围绕工作展开。虽然和乔昆从未谋面,但他给我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我想,他应该是一个逻辑思辨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都很强的人。在去往南京的前一天,我拿到火车票后在电话里告诉了乔昆火车到达南京站的时间,他提出要亲自开车到火车站来接我,并告诉了他的车牌号。原本到达南京站的时间是晚上10点,由于火车晚点三个多小时,我从火车上下来已是凌晨一…  相似文献   

3.
有一天,突然接到原来一位老同事的电话,我以为要有一场寒喧,结果她劈头就说:“我的MSN中毒了”在上面说什么你都不要相信!”同事是上一辈人,能熟练使用MSN,已属非常时尚,居然还懂得病毒?比我妈可强多了。我妈也有台笔记本电脑,一遇到中病毒,她就把它送回厂家,要求大修。她是个医生,常给人开中药,却对付不了电脑病毒。同事说完病毒,顾不上寒喧,便匆匆挂掉电话,估计又给下一个朋友打电话去了。当时我竟然稍有迟疑,可能悬疑片看多了,我动了侦察与反侦察的念头:我应该相信电话里老同事的声音,还是相信MSN上那个虚拟同事的话?万一电话里的声音是假的呢?事实证明我多心了,电话里的同事是真的,因为几天之后我偶然遇到这位同事的儿媳妇,她向我惊呼:“我前几天被骗子骗了!我和我婆婆在MSN上聊天,前半个小时还是她,后半个小时就成了骗子。骗子叫我小名,跟我聊家常,然后让我给她的手机充值,给她的信用卡还款,还给她买购物卡,我能不去吗?来来回回忙了快一个小时,累了一身汗,回到家一问我婆婆才知道,她根本没说那些话!这该死的骗子,不到一个小时,骗去我1700块钱!”  相似文献   

4.
今天是情人节,洋人的节日中国人过得倒是津津有味。今天,我第一次过了情人节,也买了鲜花,算是时尚了一把吧!去见她一次不容易啊,早上五点来钟起床,十点多才到,下午两点就往回赶,结果快七点才到家,也就是说光路上时间就近十个小时,长此以往多么可怕!幸好我将要换工作了,稳定下来后希望能有更进一步的发展。两人在一起要有感觉,可现在我对她有感觉而她对我却没有,这其实很痛苦的,很痛苦很痛苦……,只有努力再努力了。  相似文献   

5.
回家     
毛尖 《金色年华》2010,(9):55-55
这条路线我走过很多遍,刚开始的时候得十个小时,因为学生票,常常只能买到夜行慢车,车子在嘉兴停的时候还有一定能见度,到杭州就墨墨黑,到宁波天蒙蒙亮。到家的时候,外婆一定起床了,在门口看着,看到我了,倒折回屋里去弄早饭。  相似文献   

6.
鲍海英 《职业》2012,(34):92
今年中秋国庆八天长假,坐火车已是一票难求.办公室里家在外地的几个年轻同事发感慨说,每到长假回家坐火车没座位,一站就是几个小时,简直是"活受罪". 年轻同事发感慨时,一直没搭腔的李师傅最后说话了:"我坐火车多少年了,我总有办法能找到空座位,我从来没有站过."  相似文献   

7.
雪夜打车记     
年三十夜,我在母亲家吃完饭已经九点了。我摇摇晃晃地下楼后一下子傻了眼,雪大得惊人,而且是那种非常讨厌的雨夹雪。没走几分钟,我的鞋就全湿了。我站在路口等出租车,足足等了半个小时也没等到一辆空车。前面路口有个姑娘站着,看得出来也在等出租车。我走过去,说:"车太少了,你招到叫我一下,我招到  相似文献   

8.
“我被压得都快喘不过气了” 还有半个小时就要结束今天的工作了,我站起来伸伸胳膊,收拾心情准备收工。就在这时,工作室的门“嘭”地一声被推开了,一个身影擦过我的肩膀,“咚”地一声径直落在沙发上。“烦死了!我被压得都快喘不过气了。”沙发上的人抬起头冲着我嚷嚷,这是一个虎头虎脑的男孩。  相似文献   

9.
邂逅是人生最美好的际遇之一。 记得有一天打车,上车的时候司机对我摆摆手说:“哎呀,我要去吃饭了,都9点了。” 站了半小时才打到车的我心中一急,说:“师傅您放心,我下车的地方有个砂锅店,便宜又好吃,很多师傅都在那里吃饭。”他看看我,点了点头。  相似文献   

10.
若谷 《现代妇女》2010,(1):40-41
来访者自述:新年的第一天,阳光灿烂,拉了老公好好地购一把,添点内衣、买套裙子,结果还没到门口就吃了一惊,人真叫一个多!看来.痴迷购物的人还真不少呢。我拉过呆在门口的老公说:现在明白了吧.你完全不能体味.买到喜欢的东西是件多么幸福的事。  相似文献   

11.
在我们家里,母亲是至高无上的守护神.日常生活全是母亲料理.三餐茶饭,四季衣裳,孩子的教养,亲友的联系,需要多少精神!我自幼多病,常和病魔作斗争.能够不断战胜疾病的主要原因是我有母亲.如果没有母亲,很难想象我会活下来.在昆明时严重贫血,站着站着就晕倒.后来索性染上肺结核休学在家.当时的治法儿是一天吃五个鸡蛋,晒太阳半小时.母亲特地把我的床安排到有阳光的地方,不论多忙,这半小时必在我身边,一分钟不能少.我曾由于各种原因多次发高烧,除延医服药外,母亲费尽精神护理.用小匙喂水,用凉手巾覆在额上,有一次高烧昏迷中,觉得像是在一个狄窄的洞中穿行,挤不过去,我以为自己就要死了,一抓到母亲的手,立刻知道我是在家里,我是平安的.后来我经历名目繁多的手术,人赠雅号"挨千刀的".在挨千刀的过程中,也是母亲,一次又一次陪我奔走医院,医院的人总以为是我陪母亲,其实是母亲陪我.我过了四十岁,还是觉得睡在母亲身边最心安.  相似文献   

12.
春运临近,一场关于火车票"站票半价"的大讨论在网上掀起.多年来,火车"无座"票和有座票的票价没有差别,有网友认为这"十分不合理",因为无座旅客没能享受与全价所匹配的服务. 网友对"站票全价"的不满,其实是对"站火车"痛苦体验的吐槽,更是对长途漂泊凄苦经历的宣泄,这背后是一笔"花同样钱,受更大罪"的糟糕经济账."站票半价"表面上呼唤的是少花钱,心底里还是更盼望少受点罪.  相似文献   

13.
健康资讯     
《女性天地》2011,(12):61-61
睡眠黄金分割点:7.5小时 一天即一个昼夜24小时,如果将白昼和夜晚视为各12小时,按照黄金分割定律,那么人最理想的睡眠时间刚好是夜晚12个小时的0.618,约7.5小时。对于一般人来说,这个睡眠时间非常合适。一般来讲,睡眠宜早,入睡时间不超过晚10点,老年人不超过晚9点,是最好的作息规律。  相似文献   

14.
正不得其法的爱,其实是一剂足以致人于死地的毒药。A开学第二周,我便接到了她的电话。她以又急又快的语调,开门见山地说道:"我是健晖(化名)的母亲,听说今年你是他的班主任,不知道你是否可以每天给我拨一通电话,报告他在学校的情况?"我一听,头立马膨胀了五寸。我教五个班,每班40人,如果每个家长都提出同样的要求,一天即使有一百个小时,也不够用啊!  相似文献   

15.
刘希 《老年世界》2013,(17):15-15
一天中午,我经过小区门口,被保安拦住。年轻的小伙告诉我,有一个从乡下来的老人,等了我三个多小时了。我一惊,没听说乡下要来人啊,怎么冷不防有人找上门来?  相似文献   

16.
早上上班坐地铁,人多特别挤!旁边有一个女孩子长得非常卡哇伊正在发短信,我无意看了一眼,发现她写道"今天车上人很多,很挤"一会儿我想起个事自己笑了几声。一会儿无意回头一看,看到这个女孩继续写道"旁边还站着一个SB"。  相似文献   

17.
一个人的夜晚,想起的还是家。让人情不自禁地微笑,情不自禁地幸福。这样的夜晚,久违了!静静地,只有音乐如流水般,淌过房间的每一个角落。当然,还有春风,柔柔地,从门缝轻轻地溜进来,绕着我打个转儿,撩起我的一缕青丝,又悄悄地走了……老公带着琦和果果去同事家吃饭,这是我很不容易争取来的一个安静的夜晚,或许,只有两个小时,也可能只有一个小时。但,我心底里透出来的欢喜,却如窗外的春风,在欢快地荡着,这样的日子,真是久违了。打开电脑,干什么呢?似乎有许多事,但却是点开了音乐。淘了一对不错的音箱,让我们听过不少好听的曲儿,怀着果  相似文献   

18.
《金色年华》2011,(2):48-53
1.以前我不住校,高三每天6点半骑自行车上学,23点放学骑回家,一天17个小时不在家。放学后还不想回家,大半夜闲逛。  相似文献   

19.
当我把9岁的儿子带到美国,送他进美国小学的时候,我就像是把自己最心爱的东西交给了一个我并不信任的人去保管,终日忧心忡忡。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学校啊!学生可以在课堂上放声大笑,每天至少让学生玩2个小时,下午不到3点就放学回家,最让我大开眼界的是没有教科书。那个金发碧眼的美国女教师看见了我儿子带去的中国小学四年级课本  相似文献   

20.
王虎 《现代交际》2002,(12):38-39
我有个同事挺招人烦,可让我具体说出他哪儿烦,我又说不好。和朋友交流,他说他们单位也有这类人。看来,这类人并不少。 我这个同事身上好像有使不完的劲儿。他对谁都非常热情。他常常张罗请人吃饭,我也接到过几次邀请,最初不想去,但架不住他总请。那架势就好像我再不去,就是不给面子,就是看不起他,就是不讲究。后来我就去了。我以为他会请我去什么大馆子,原来不过是一家驴肉蒸饺铺。我以为他会点几个“硬菜”,可他不过点了两屉蒸饺,两碗稀粥。吃到一半我憋不住点了一盘小菜。 这样的饭局,我想最好早吃完早好,可他好像谈兴正浓,对我大讲和明星的交往及关系,其间还不时强调他不轻易请人吃饭。一顿10分钟就能搞定的饭吃了一个小时。当他慢慢站起来,心满意足地摸着肚子,不停撮着牙花子时,我以为他会声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