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欧盟一体化框架下北欧社会政策及福利模式的重新定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欧盟单一市场和单一货币 ,使欧洲从一个分散的经济组合转变为统一的经济实体 ,这个新的经济框架也对欧盟成员国的社会政策和社会保障体系产生各种直接和间接影响。本文分析了欧盟一体化背景下北欧福利模式面临的基本挑战 ;阐释了北欧福利体制与“欧盟社会政策”之间的制度互动和协调 ;讨论了北欧福利模式未来的变革趋势。  相似文献   

2.
进入八十年代以来,围绕"福利国家"的理论和政策实践,在西方国家引起了频繁和热烈的争论."福利国家"或者"社会国家"不仅成为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家抨击的一个主要靶子,而且在西欧和北欧的"左翼"圈里褒贬不一,众说纷纭.即使在素以"福利国家"著称的瑞典,近两年来也围绕这个问题在社会民主党内部和学术界出现了持续的舌战,有人甚至喻之为"玫瑰战争".怎样评价战后西方国家的福利政策和社会保障模式?"福利国家"与当前西方资本主义的经济衰退和危机有何关系?怎样看待里根和撒切尔夫人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以及新自由主义的经济理论模式?摆脱当前"福利国家"危机的出路何在?在以里根和撒切尔政府为代表的某些西方国家向"福利结构"宣战同时,这一系列问题尖锐地摆在西方学术界、舆论界和政界面前,也引起社会各阶层群众的密切关注.  相似文献   

3.
福利国家作为实施一系列社会福利政策的国家体制,是在一些工业化国家和不同政权下发展起来的一种现象。北欧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上的挪威、瑞典、丹麦等国家被公认为是最典型的福利国家,并形成了“斯堪的纳维亚福利模式”。这种社会福利模式是在社会民主主义思潮影响下发展而成的,它对北欧国家的政治制度和全体公民社会保障水平的提高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下面笔者拟对斯堪的纳维亚福利模式作一番分析,旨在借此能对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4.
嵌入社会框架的社会福利模式:理论与政策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华民  宋祥秀 《社会》2006,26(6):138-138
20世纪90年代,在福利国家危机重重的背景下,吉登斯的第三条道路的超越构想理论应运而生。该理论首先解构了后传统社会,由此而提出了六个面向社会框架的超越构想;其次,吉登斯将社会福利模式的超越构想嵌入到社会框架中,界定了外部风险和人为风险,由此而提出了消极福利转化到积极福利的超越构想。借鉴嵌入社会框架的社会福利模式的超越构想,本文反思中国社会政策,提出了中国社会政策的新社会框架,即责任提倡、多元部门发展、社会政策议题对话等,提出了中国社会福利模式转化与社会政策改革的原则。  相似文献   

5.
北欧是典型的福利国家,北欧模式在国际上也取得了相应的成功。完善的教育制度和高素质的国民教育对北欧的成功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分析了解北欧的教育概况和道德教育特点及其成果,对于中国的道德教育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福利依赖"的理论研究起源于西方福利发达国家,也是西方国家当前福利改革中的一个研究热点。目前,西方国家在"福利依赖"的理论起源、涵义、表现、产生原因及反福利依赖等方面已取得了大量研究成果。这些研究成果对于中国社会福利和社会政策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近几十年来,围绕福利国家问题而展开的关于社会管理政策的研究日益增多,出现了许多观点各异的理论流派:社会民主进化论,新马克思主义理论,“社会-民主”理论和“新制度化”理论。这些理论各有所长,但也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和漏洞。新制度主义理论补充并发展了上述3种理论,可是目前这种理论仍处于探索和完善阶段,需要在分析论述各种社会政策理论的过程中不断深化和发展。社会民主进化论法国大部分从事社会政策研究的学者都持这种论点,认为社会政策的发展实际上是19世纪末的民主化政治措施的延续。换言之,当今的福利国家是过去的法制国家的延伸或进  相似文献   

8.
欧洲文化政策模式深深植根于过去半个世纪盛行的福利国家学说。文化政策是与教育政策、社会政策和医疗政策同步实施的。本文将欧洲文化政策的发展概括为四个阶段,最后一部分的研究视角将从国家转移到作为文化生成性孵化器的城市,讨论关于文化发展的以城市为中心的方法如何挑战以国家为中心的文化政策理论。  相似文献   

9.
中国与日本都是"改革中国家",两国改革虽有质的区别,但也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共通性和相互影响性,因此,日本改革的经验教训很值得中国重视,特别是日本改革过程中出现的政策论争更值得我们分析和参考.分析日本改革的进展状况也是人们借以判断日本经济今后发展前景的重要依据之一.本文主要对日本改革中出现的重大政策论争及其原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张威 《社会工作》2016,(3):33-46
本文以中国、德国和美国三个国家为例,分析对比三个国家国家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其对社会政策、第三部门和社会工作的影响。分析结果显示,国家模式直接影响着社会政策和社会工作体系的构建。德国是保守型福利国家,较强的国家性、理论性和立法性造就了高度发达的社会政策/社会保障体系和高度职业化的社会工作,第三部门以公益原则为主;美国是自由经济型国家,较弱的国家性、较强的社会性和对个人责任的强调造就了局限于最低程度的社会保障体系以及以私立慈善组织和教会为主体的高度职业化的社会工作,第三部门以自愿原则为主;中国转型期的国家模式较为特殊,是一种同时具有福利国家和自由经济型国家特征的中央集中管理型国家,较强的国家性和较弱的社会性决定了第三部门和社会工作“以国家为本”、“政府主导”的发展方向。分析也表明,中国社会工作目前最紧迫的任务是在宏观层面建立社会工作的理论体系和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1.
该文是英国社会政策与社会福利哲学奠基人蒂特马斯的一篇经典性文献.该文在英国首创"福利国家"体制历史背景下,紧密围绕福利哲学的公平、平等、自由、选择等核心价值观,尤其是福利政治学的政治权力、国家角色、经济权力、公民权利和国家责任承担等基础议题,以私营保险和附带福利为典型案例,深刻分析自由市场经济的诸多弊端及其对国家政治权力、社会福利政策、公民生活质量和社会质量致命性负面影响.这对于经济市场化程度不断加深,社会问题日趋严峻,一味美化市场经济和私有化浪潮,国家责任弱化和削减公共服务,尤其是国家、市场、社会、个人责任的社会划分成为国家最重要政治和社会政策议题,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对于习近平总书记战略规划的积极回应和有效满足全体人民对美好生活期望的历史使命来说,具有非常重要历史、现实、理论和政策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2.
蒋勤 《社会福利》2003,(1):12-18
在英国发展福利国家过程中,T.H.马歇尔在其《公民资格与社会阶级》著名讲座中提出的公民资格理论,从思想上支持了全民福利的发展。通过这一理论提出和诠释的社会权利的概念,基本生活保障和过上体面的生活成为公民个人应得的权利,国家则负有保障公民这种权利得到实现的义务,因此这种理论在西欧和北欧福利国家的发展过程中产生了广泛而又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林卡  仲鑫 《浙江学刊》2008,(1):199-206
"社区服务"这一模式,通常被理解为通过当地社会组织和基层社会网络为居民提供福利服务,以满足他们在养老、儿童照顾、对残疾人服务等方面的需要.这一模式常被看成是"公共服务"模式的对立物.然而,在北欧国家,社区服务与公共服务体系融为一体,政府对居民的福利状况负有最终责任.本文将从家务服务、老人看护和儿童照顾这三个方面来阐释北欧国家社区服务模式的这些特点.文章展示了社区服务与公共服务、地方政府与市民社会之间所具有的复杂关系,并揭示了这一模式得以确立和运作的制度背景.这一研究不仅对理解北欧国家社区服务经验具有意义,也促使人们思考如何把市民社会中的社区组织与公共机构的作用协调起来,以便为居民提供有效的福利服务.文章把北欧经验放到国际背景中进行评估,并在此基础上阐发北欧经验对于中国发展社区服务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4.
德国家庭政策的回顾与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德国在世界上最早提出社会政策和实施社会保险制度以来,历届政府始终将家庭政策与社会政策紧密相连.本文对德国自魏玛时代至东西德统一后的家庭政策进行了较全面的回顾与梳理,指出家庭政策作为国家的福利措施,不仅为家庭提供了生活保障,而且也旨在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使家庭政策成为服务国家利益的有力工其.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养老金制度改革既要遵循普遍规律,又要保持中国特色。既不能走北欧福利国家模式,也不能走日韩的生产主义福利模式。那么通过国际养老金制度的收敛趋势研究,如何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弹性退休政策体系,本文将会告诉你答案。20世纪7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养老金制度改革在改革目标、政策措施和改革结果上都呈现出一定程度的收敛特征。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中国养老金制度改革的顶  相似文献   

16.
丹麦老年福利政策及对我国的启示杨叙北欧社会福利模式是国际公认的概念,它意味着发挥国家的职能,运用庞大的公共机构,以税收为财政来源,使享受社会福利成为每个公民的权利。北欧模式经过一百余年的时间延革和经验积累而发展起来,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高福利制度。丹麦...  相似文献   

17.
李连芬  刘德伟 《创新》2010,4(5):38-41
1950~1960年代,福利国家在西欧和北欧得到了充分地发展。其中,瑞典以其福利最广泛和最优厚而闻名于世,获得了"福利国家橱窗"的称号。1970年代后期,以瑞典为代表的福利国家出现了过度福利的问题,相继进入"福利国家危机时代"。经过一系列的改革,瑞典取得了积极的成效。我国国情与瑞典不同决定了我们不可能建立一个完全瑞典模式的社会保障体系,但是瑞典的一些经验和做法对于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民主社会主义国家的福利模式有其自身的特点。社会保险制度、社会救济、其他福利像家庭基本生活补贴,教育保障和住房补贴等,都是其福利制度的主要内容。北欧高福利保障体系的同时也面临着以下几方面的困境:高额的福利支出导致国家财政危机;滋生了公民的懒惰和不劳而获的思想,人们的生产积极性降低;限制了科技创新能力和经济结构的调整。福利国家的模式对中国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启示有:社会保障制度的给付水平必须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要以渐进的方式扩大社会保障体系的覆盖面;并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本文是一篇经典文献.该文首次全面介绍自由主义,社会主义,激进女性主义思想流派,客观介绍女性主义的基本观点和基本立场,系统梳理女性主义社会福利思想和理论,尤其是从女性主义视角回顾福利国家的历史发展进程,重点是分析女性主义对福利国家的基本态度,指出女性主义对不平等"有限关注"的局限性,描绘女性主义视角中的福利和她们的理想社会,是科学认识和准确理解女性主义福利思想和福利理论的基础文献.这对女性主义思想意识不断觉醒,社会性别议题主流化,国家反家庭暴力成功立法和现代家庭福利政策成为国家社会政策议程优先领域的中国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现实、理论、政策和专业服务意义.  相似文献   

20.
该文是英国社会福利理论与社会政策奠基人Richard M.Titmuss一篇经典文献.该文首次将现代社会福利体系划分为"社会福利、财政福利和职业福利"三种类型,首次从面向全民的普惠性与局限穷人的选择性社会服务角度,充分论证了社会福利体系与社会政策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发挥的重要的再分配功能,深刻分析了选择性和局限于穷人福利服务的致命性缺陷,有力地说明了全民性和普惠性社会服务发挥的积极性和建设性再分配的作用,充分肯定"福利国家"和全民性、普惠性社会福利制度的社会基础地位,尤其是富有远见和发人深省地指出社会政策分析对象应由直观可见、直接性和即时性现象,转变为看不见、间接性和长期长远性影响,凸显社会政策总体性、宏观性、战略性、系统性、福利性、建设性、长期性、再分配性和自我实现预言等本质特征,这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中国来说,具有无比重要现实意义、理论、政策、制度建设和历史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