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988年12月与次年4月,我曾先后赴南通、苏州两地,就王国维(1877—1927)于本世纪初,在我国最早的两所师范学堂(“通州师范学校”与“江苏师范学堂”)从事教学工作的基本情况,作了一些访问调查。一则追蹑先贤遗踪,以此增进对王国维这位学术大师、近代教育家生平之了解;二则也为我国近代师范教育的开创史,试作一番小小的回顾。兹将访查所得,记述如下。一 1903年,王国维在通州师范学校任教一年。这是张謇创办的我国第一所师范学校。据赵万里《王静安先生年谱》,光绪二十九年癸卯(1903):“罗先生(按,罗振玉)是岁有粤东之行,会通州师范学校欲聘  相似文献   

2.
张謇是中国近代史上民族资产阶级的上层人物。他一生中,不仅在政治上产生过一定影响,在兴办实业、发展民族资本方面,作出过贡献,而且办了许多教育事业,提出了不少颇有远见的教育观点和主张。过去研究张謇,侧重于政治与实业方面,对他的教育思想与实践,研究不够。本文拟通过通州师范学校的创办及其早期发展情况的初步分析,反映张謇教育思想的某些侧面,以期对研究张謇、研究我国近代师范教育起参考的作用,对今天搞好师范教育也有所借鉴。 (一) 张謇是我国最早倡议师范教育者之一,并亲自创办了我国第一所师范学校。我国近代之有师范教育,始于光绪二十三年(1899)创办的南洋公学,其所设的四院中就有师  相似文献   

3.
《代某公条陈朝鲜事宜疏》是近代实业家、教育家张謇先生撰写的体现其军国主张和战争策略的重要文献。然而,对于该疏原注拟稿时间“光绪十一年乙酉”,学者们提出了质疑,并有“光绪二十年七月三日”及“光绪十一年十月下旬”等考证结论。本文对各家考订依据及结论再做梳理、辨析,并认定该疏稿为光绪二十年六月十日张謇代安徽道员萧允文所拟。  相似文献   

4.
我国古代历史上的帝王将相、圣贤才子、英雄豪杰虽然扮演了中国史舞台上的重要角色,但其经历多半跟家乡没有关系。例外的估计就要数大清状元张謇,他的成名不仅跟故乡南通的关系密切,而且在故乡成就了他一生的事业。张謇的科第之路非常坎坷。张謇出生于江苏通州(今南通)海门常乐镇,他排行第四,故南通民间称他为"四先生"。13岁时,张謇  相似文献   

5.
余謇 ( 1 886 -1 95 3 ) ,字仲詹 ,江西南昌人。语言文字学家。 1 92 7年至 1 95 3年任厦门大学国文教授。余謇 1 8岁时 (光绪二十九年 )考中举人 ,被称为“江西才子”。 1 90 9年考入京师大学堂 (北京大学前身 ) ,习经书左传门 ,喜读《天演论》 ,对译者、时任京师大学堂校长严复由衷钦佩。 1 91 3年大学毕业后 ,任职于江西省立一中、二中。五四新文化运动期间 ,他在江西热烈响应 ,鼓吹“民主”、“科学” ,大力倡导白话文。 1 92 7年任江西私立心远大学国文教授。1 92 7年 ,余謇受聘于厦门大学 ,任国学系教授 ,1 93 5 -1 942年、1 945 -1 9…  相似文献   

6.
<正> 萧穆,字敬孚(敬甫、敬父),安徽桐城人。生于清道光十五年(1834),卒于光绪三十年(1904)。终身只是一个秀才。更没有做过官。他自幼好学,长而抄、校书,以全部精力用在读书、校书与搜辑明清史料亦即“网罗文献”上。他30岁左右,见到曾国藩,曾国藩称之为“今之读书种子”  相似文献   

7.
张謇的教育思想内容丰富,特点鲜明,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有一定的地位。他不仅在理论上提出了一些颇有价值的见解,而且在实践上兴办了一批各级各类学校。据粗略统计,张謇在通州地区亲手创办和参与筹办的学校和教育机构有:初等小学(三百多所),师范学堂,女子师范学堂,盲哑学校,通属中学,商业学校,农业专门学校,纺织专门学校,医学专门学校,蚕桑讲习所,工商补习学校,女工传习所,保姆传习所,俭工学社,艺徒学校,镀镍传习所,等。一九二○年,并农、纺、医三校为南通大学。此外,他还创办商船学校于吴淞,设立铁路学校于吴县,筹办河海工程学校于南京,助办震旦学校于上海,助成中国公学于  相似文献   

8.
上世纪50年代中期,毛主席谈到中国的民族工业时,曾说有四个人不能忘记:“讲重工业,不能忘记张之洞;讲轻工业,不能忘记张謇;讲化学工业,不能忘记范旭东;讲交通运输,不能忘记卢作孚。”事过半个世纪,这些人物都早已淡出众人记忆了。我从小听毛主席话,因此很早就记住了张謇。张謇是光绪二十年(1894)的状元。自隋朝开科取士以来,中华大地,包括文武,总共也只出了七百多个状元。可见考上状元实不容易,但张謇留芳后世,并不仅以状元之名。说张謇是文人,不如说他是商人。在他的  相似文献   

9.
恽代英年谱     
一八九五年(诞生) 8月12日(光绪21年6月22日)代英诞生在武昌城内老育婴堂街四川会馆对面的“范家房子”里。祖籍江苏省武进县(今常州市)石桥恽家村。 《恽氏家乘》中载着恽代英及其父、子三代人。代英一栏记他的生日为‘光绪乙未六月廿二生’,清光绪乙未即光绪二十一年,按公元推算就是1895年8月12日,这应是  相似文献   

10.
明治七年(1874)零岁七月一日出生于福井县圾井郡本庄村大字下番第十八号第十五番地(父:升八郎.母:千久绪). 明治某年入坂井郡第十四番小学区公立平章小学.此间,跟原酒井藩校教师坂野氏学习汉学. 明治十五年(一八八二)八岁父升八郎去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