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党的十九大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当代建设吹响号角。从政治哲学的角度出发,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概念的探析:其一,以近代以来的民族主义观之,中华民族共同体有其自身的民族内涵与主权限定;其二,以共同体主义的当代进路来看,中华民族共同体有着自身团结一致的情感旨归、文化要素和伦理观念;其三,从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哲学出发,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提出符合中国共产党在当下历史阶段领导全国各民族进行平等协作、自由发展、团结进步的实践要求,能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和历史发展提供有力的政治支撑。综合来看,中华民族作为广义的国族概念,既不能单纯以民族主义的政治哲学来进行简单划定,也不能单纯以共同体主义的政治哲学来展开抽象分析,而是必须在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指导下进行具体的、结合中国现实实践的分析。中华民族共同体是建构我国多元一体民族观念的思想基础和理论基石,从根本上来说它是符合中国政治实践和历史要求的政治共同体,体现了中华民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作为一个整体而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目标和愿望。  相似文献   

2.
中国梦中有教育梦。教育是保持文化传承的社会自身再生产过程。教育是塑造人性的艺术,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具有自由生活能力的主体,有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全格公民。生活共同体即为教育共同体,学校是特殊的生活共同体。  相似文献   

3.
孙凡 《国际公关》2022,(7):43-45
全球化是世界历史发展的必然进程,全球化不仅包括经济全球化,也包括文化全球化。经济全球化是全球化的外在表现,文化全球化是全球化的内在特征。西方国家凭借在政治、经济领域中的优势,实行文化霸权主义,这不符合文化全球化的规律和进程。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了一个能使不同文化和谐共存的可行性方案,符合不同国家和民族对和谐共生的追求,在全球化进程中构建出了一条多元文化的共生之道。  相似文献   

4.
教师学习共同体在实践中蓬勃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虚假的繁荣。以“星期四读书沙龙”为研究 对象,分析了该学习共同体所发挥的实际功能,提出要从文化和心理的视野理解和发展教师学习共同体,在发 展教师共同体时既要关注教师的内部需求,又要寻求外部支持,同时还要重视共同体自身的组织建设。  相似文献   

5.
普通的物质性公共服务有助于促进各族群众感知国家,而特殊的精神性公共文化服务则有利于促进各族群众认同国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核心是引导各族人民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当前,我国以公共文化服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既符合全球现代民族国家共同体建设的普遍规律,也具有一定的现实基础与迫切需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各级党政部门需要以增进共同性为方向、以增强认同感为核心、以推进现代化为目标,不断推进以公共文化服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体系、内容与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6.
江河源文化是大江大河起源段的“地理—社会”空间文化。在黄河文化的研究中河源文化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从中华民族共同体视域看,黄河河源文化具有久远性、复合性、辐射性、传递性特征。黄河河源文化在自身的演进过程中一直推动着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表现为:将游牧文化带入到中华文明之中,形成中华文明的底色;古羌人在华夏族形成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带动众多族群(特别是藏族)融入到中华民族大家庭;江河源区共同的源头、共同的文化和横跨黄河长江的人口迁徙将黄河文明与长江文明联结为一个整体。对江河源文化的整体性认识,有助于形成各族人民共同的历史文化记忆,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7.
共同体的起源和发展都以其需要为基础。科幻电影是适应人的需要而诞生的,反过来又将人的需要作为其内容来表现。后者主要有三种取向,即对于共同体的需要、共同体自身的需要、由共同体衍生的需要。我国科幻电影的相关描写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有关人以群分、推己及人、止于至善的观念相契合,对于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精神价值,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8.
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日益受到教育学界、尤其是教师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学习共同体强调人与人之间合作程度的紧密、精神意识的同一性、归属感的强烈、社会团体的认同性等。而教师学习共同体是典型的合作文化中的学习型组织,这个学习组织要求共同体成员有共同愿景,在合作中对改进教学和自身学习不断进行反思性的专业探究。高校英语教师学习共同体的交互主体性研究对推进英语教育改革,促进高校英语教师专业发展有理论上的参考价值和实践上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从科学共同体的体制创新与科学发展的互动关系出发,分析了共同体的体制构成及其体制创新的一般过程。社会发展到今天,科学的发展已不仅表现为科学知识的积累和规模的扩张,同时也表现为科研资源的配置与组合的合理程度,这取决于科学共同体的体制是否符合科学发展的需要及其自身的完善性。  相似文献   

10.
什么叫词义的外部求证?我认为,联系民族的社会历史文化来考察词义,就叫词义的外部求证。 我们通常所说的民族,是指历史上形成的、处于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各种人的共同体,又特指具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人的共同体。一个民族,总有其自身的形成、发展过程,民族的社会历史文化,也就是这个民族形成及发展过程的伴生物。在民族这个共同体中,语言成为不可缺少的成分。由于语言  相似文献   

11.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构建体现出当代中国推动世界文明发展进步的使命和担当。文化构建需要正确把握主体性原则,超越认识论层面的主体认知限度以汇聚人类共同意识,探寻符合人类普遍利益的共同价值。人类的共同价值内蕴着世界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的公共性特质,公共性体现了社会成员共同的存在状态,公共性的凝合过程构成了共同价值生成机制的具体表征。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构建具有深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是中华文明与其他文明交流互鉴、相互融合的产物。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构建超越了认知主体性的二元对立思维,在价值维度上致力于凝聚指向公共性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增添了新能量。  相似文献   

12.
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其是中国各民族在历史长河中经历了不断的交往交流交融而形成的共同体。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伴随着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而逐渐凝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中华民族团结之根本,是民族复兴的时代要求,更是中华民族发展的现实驱动力。以中华民族发展的纵向脉络来分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基础,以政治基础、经济基础、文化基础及社会心理基础来分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现实基础,并从现实出发来探讨其行动策略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在中华民族从"自在"到"自觉"的发展历程基础上,提出民族"自为"的发展阶段,其特征为现阶段中华民族共同体在共知共觉基础上通过自身努力实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共同进步。  相似文献   

13.
“中华民族共同体”是近年来学界提出的词语和概念。作为自在的民族实体,中华民族共同体是中华民族在数千年的历史演进中逐渐生成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价值底蕴。其中,“天下观”“大一统”“和合”思想、“华夷一体”等观念,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生成的文化基因。站位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叙事和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价值和时代价值,增强各族人民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认同和文化认同,为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历史资源与文化支撑。  相似文献   

14.
新时代“共同体”已然成为人们的基本生活方式,必须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确立符合时代精神的共同体意识。新时代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以习近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审时度势作出的全新政治方略,既印证了现实呼吁,又体现了历史趋势。自党的十八大以来,新时代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构建经历了多次发展,逐步走向成熟,其以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为支撑、以共享发展理念为主线、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路径并且以“自由人的联合体”为目标。在世界多极化、文化多样化、经济全球化以及社会信息化的浪潮之下,发展新时代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任务十分紧迫。  相似文献   

15.
在全球化和现代化的背景下,当今世界上大多数民族国家都面临着处理族群认同和国家认同的关系问题。"矛盾论"、"替代论"因其自身非此即彼的价值取向导致激进,"辩证统一论"在尊重各族群文化多样性的基础上进行中华民族文化共同体和政治一体化建设,符合我国实际,不失为解决族群认同和国家认同的可行方案。在此理论指导下,文章分析了西藏藏族大学生族群认同和国家认同的现状、影响因素等,探讨了增强藏族大学生国家认同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16.
文化自觉就是对自身文化的慎审,使其具有适应时代发展的能力。在“一带一路”倡仪中,我们在引领沿线国家发展经济 的同时,更要慎审自身的文化软实力,确定我们在今天世界多元文化格局中的站位,通过借鉴历史上文化自觉的史料证明文化 自觉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今天我们建设文化强国,引领世界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更应该进行文化的自觉,祛除传统文化遗 留下来的不良文化现象,通过文化交流,取长补短,不断完善我们的文化,以得世界人心的强大文化魅力赢得世界的拥护。  相似文献   

17.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一种文化寻“根”的实践活动。文化认同承载的“集体认知”“集体记忆”“集体想象”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义源码,文化创造唤醒的“身份识别”“他者承认”“互动共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诠释编码,文化自信强化的“主体叙事”“情感共通”“价值确证”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建构解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意义拾取、价值诠释、生成建构等向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灵魂。从文化哲学视界研究和关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与发展,不仅是研究该论题的一个重要思想立足点,也是需要继续深化拓展的一个研究空间。  相似文献   

18.
文化振兴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题中应有之义,乡村共同体是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乡村文化振兴的推动机制与乡村共同体的重建机制是同构的耦合。在民族杂居地区的两个村落案例中,从文化共生理论视角来看,是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构成融合共生的内在动力贯穿于乡村共同体之中,从而激活了村民的内生发展动力,使乡村共同体得到复兴。目前在人口规模化常态化流动背景下,诸多因素给乡村共同体带来挑战,应利用乡村文化振兴和乡村共同体重建的耦合实践向度,以互惠共生文化传承乡村伦理,以组织引领多元主体协同参与,以公共文化激活公众集体意识,以利益共生助力乡村文化振兴,从而实现乡村的全面振兴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学界对于中华文化认同研究中概念运用方面存在西方文献引用问题、研究角度选择不符合文化认同研究目的、文化认同术语解释和表达不符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问题,为此,需要在建立中华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思维框架中引用西方学术文献,需要在服务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层面上选择研究角度和解释文化认同的学术内涵;研究方法选择方面存在方法运用的多样性不足、方法运用不完全符合具体方法规范性的问题,为此,需要在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结合上发力;研究内容方面过于注重具体民族的风俗习惯及地方文化认同领域,为此,需要在国家层面的价值观,与西方文明对话层面研究中华文化认同。  相似文献   

20.
在企业经营中,绝大多数企业都认识到建立共同体的重要。有了共同体,企业就有很强的凝聚力,员工能一致为企业的发展努力,企业在经营中能克服各种困难,创造良好的业绩。但建设什么共同体却莫衷一是。有的提出建立利益共同体,有的提出建立命运共同体。其实,企业究竟建立什么共同体,与制约它的文化有密切关系。日本企业是命运共同体,我们认为中国企业可以建立一种理想共同体,它们分别是各自文化的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