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叙利亚内战爆发前,库尔德人曾是这个国家饱受欺压和排斥的少数民族。为争取民族权利,叙利亚库尔德人从内战前就开始组织政党开展民族运动。叙利亚内战爆发后,叙利亚库尔德人的政治组织建立了自己的武装。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际反恐联盟的支持下,库尔德人武装通过打击极端组织"伊斯兰国"控制了叙北部库尔德人居住的大片土地,并极力寻求政治自治。在俄罗斯的积极支持下,库尔德政治力量提出了战后在叙利亚建立联邦制的构想。目前,叙利亚库尔德人已经在叙北部建立了库尔德联邦区,并期望内战结束后建立自己的自治区。但叙利亚库尔德人的政治发展进程正受到来自土耳其及国内其他阿拉伯反对派的阻挠和抵制等不利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21世纪的库尔德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的库尔德问题是,库尔德人内部不团结,居住国伊拉克、叙利亚、土耳其与伊朗等国的库尔德人对自己问题难以达成共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为了各自利益对库尔德问题 继续横加干涉,使库尔德问题越发复杂化等,库尔德问题的解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也许是21世纪中东地区乃至世界的症结之一.  相似文献   

3.
21世纪的库尔德问题是,库尔德人内部不团结,居住国伊拉克、叙利亚、土耳其与伊朗等国的库尔德人对自己问题难以达成共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为了各自利益对库尔德问题继续横加干涉,使库尔德问题越发复杂化等,库尔德问题的解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也许是21世纪中东地区乃至世界的症结之一。  相似文献   

4.
叙利亚与土耳其同属伊斯兰国家,互为邻国,是中东地区具有重要政治影响力的国家.由于叙土政治地缘的重要性,在历史的各个时期都成为被争夺、拉拢或打压的对象,客观上引发了两国之间的各种矛盾.当代叙土关系一直紧张,双方在许多问题上的争斗不断.但是随着海湾战争的爆发,尤其是美英军事占领伊拉克之后,两国为了维护根本利益,开始从互相猜忌走向互相信任.两国关系呈现出的健康和稳定发展势头.  相似文献   

5.
叙利亚与土耳其同属伊斯兰国家,互为邻国,是中东地区具有重要政治影响力的国家。由于叙土政治地缘的重要性,在历史的各个时期都成为被争夺、拉拢或打压的对象,客观上引发了两国之间的各种矛盾。当代叙土关系一直紧张,双方在许多问题上的争斗不断。但是随着海湾战争的爆发,尤其是美英军事占领伊拉克之后,两国为了维护根本利益,开始从互相猜忌走向互相信任。两国关系呈现出的健康和稳定发展势头。  相似文献   

6.
自伊朗霍梅尼革命以来,叙利亚就与伊朗在政治、军事和安全领域保持着准联盟关系。27年来,叙伊准联盟关系经历了产生、发展和成熟三个阶段,其构建的基础主要是共同的安全利益,分别为:对抗伊拉克萨达姆政权、制衡土以军事联盟和抗衡美以特殊关系。伊战后,美国推行“大中东计划”,指责叙伊准联盟关系是美国民主改造中东国家的绊脚石。面临美国的打压,叙伊针锋相对,进一步密切了关系。2006年7月爆发的黎以冲突是叙伊同美以两大对抗派别矛盾激化的结果。为分化和瓦解叙伊准联盟,美国采取拉拢叙利亚、遏制伊朗的“区别对待”战略。未来叙伊两国正式结盟对抗美国的可能性不大,但只要两国面临共同的安全威胁,其准联盟关系就会存在下去。叙伊准联盟关系在一定程度上遏止了美以在中东推行的霸权主义,客观上也为其他大国中东外交提供了更多的回旋余地。  相似文献   

7.
在"阿拉伯之春"政治风潮带来的中东社会转型过程中,中东地区库尔德人也以争取民族权利和自治为目标开展了所谓"库尔德之春"的民族运动。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中东地区伊拉克、土耳其、伊朗、叙利亚等国家库尔德人的政治和社会地位虽然存在明显差别,但他们都希望能够借助当前的中东社会转型,为自己赢得更加充分的公民地位、少数民族权利和高度自治。然而,无论是他们当前面临的"伊斯兰国"组织威胁,还是他们与所在国家主体民族之间的矛盾,以及他们所在国家政府对库尔德民族权利要求不同程度的压制,都表明库尔德人争取民族权利的民族运动仍将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叙利亚与伊朗准联盟关系浅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伊朗霍梅尼革命以来,叙利亚就与伊朗在政治、军事和安全领域保持着准联盟关系.27年来,叙伊准联盟关系经历了产生、发展和成熟三个阶段,其构建的基础主要是共同的安全利益,分别为:对抗伊拉克萨达姆政权、制衡土以军事联盟和抗衡美以特殊关系.伊战后,美国推行"大中东计划",指责叙伊准联盟关系是美国民主改造中东国家的绊脚石.面临美国的打压,叙伊针锋相对,进一步密切了关系.2006年7月爆发的黎以冲突是叙伊同美以两大对抗派别矛盾激化的结果.为分化和瓦解叙伊准联盟,美国采取拉拢叙利亚、遏制伊朗的"区别对待"战略.未来叙伊两国正式结盟对抗美国的可能性不大,但只要两国面临共同的安全威胁,其准联盟关系就会存在下去.叙伊准联盟关系在一定程度上遏止了美以在中东推行的霸权主义,客观上也为其他大国中东外交提供了更多的回旋余地.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奉行亲美立场的伊拉克库尔德人在美国的中东战略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伊战后,以2003年伊拉克战争为标志事件,2011年美军撤离伊拉克为重要节点,美国的伊拉克库尔德政策可以分撤军前和撤军后两个阶段。随着伊拉克国内安全局势的恶化、伊朗支持什叶派力量的力度加大、极端组织“伊斯兰国”的沉浮和美国中东战略的收缩,美国不断调整对伊拉克库尔德政策。该政策是内外多重因素影响的结果,从本质上讲是美国将其作为维护中东霸权战略的重要抓手和依托。近年来,随着伊拉克国内反美情绪的高涨、伊朗地区影响力的增强、叙利亚局势的不确定性等多重因素的叠加,美国根据中东局势变化和战略利益需要持续调整库尔德政策,伊拉克库尔德人仍将是美国中东战略中的一个重要棋子。  相似文献   

10.
为突破阿拉伯国家的围困和孤立,以色列建国后制定并实施了"外围战略",并将其与库尔德人的关系视为"外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色列对伊拉克、土耳其、叙利亚和伊朗四国的库尔德人采取的政策各有差异,重点且公开支持伊拉克库尔德人,对其他三国库尔德人则采取较为谨慎的政策。在整体上,以色列库尔德政策呈现出利益化、差异化、隐秘化和动态化的特点。作为"外围战略"的具体表现,以色列与库尔德人保持的长期战略互动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其周边安全威胁,并获得了一定的政治和经济利益。尽管库尔德问题复杂多变,但未来以色列仍会继续秉持国家利益至上的原则,深化发展"外围战略"的理念与布局,灵活调整其库尔德政策。  相似文献   

11.
建立自己的独立国家是伊拉克库尔德人多年来的政治目标。伊拉克战争结束后,面对周边国家对于库尔德分离倾向的压力和反对,再加上库尔德地区内部存在各种问题,库尔德领导人在伊战后政治重建中采取了务实的态度。为争取更大程度的区域自治,他们在宪法草案中确定了伊拉克国家的联邦主义性质。并利用和美国政府的密切关系,在伊过渡政府中占据了大量重要职位。但这并不意味着库尔德人彻底放弃了分离主义目标。从目前来看,库尔德人对分离主义的取舍将和伊战后重建的成败紧密联系在一起。如果伊战后重建最终失败并爆发内战,库尔德人依然会寻求自己的独立道路。  相似文献   

12.
建立自己的独立国家是伊拉克库尔德人多年来的政治目标.伊拉克战争结束后,面对周边国家对于库尔德分离倾向的压力和反对,再加上库尔德地区内部存在各种问题,库尔德领导人在伊战后政治重建中采取了务实的态度.为争取更大程度的区域自治,他们在宪法草案中确定了伊拉克国家的联邦主义性质.并利用和美国政府的密切关系,在伊过渡政府中占据了大量重要职位.但这并不意味着库尔德人彻底放弃了分离主义目标.从目前来看,库尔德人对分离主义的取舍将和伊战后重建的成败紧密联系在一起.如果伊战后重建最终失败并爆发内战,库尔德人依然会寻求自己的独立道路.  相似文献   

13.
叙利亚库尔德武装以"叙利亚民主力量"的身份,积极反抗"伊斯兰国"组织的暴行,实际上其构成仍然是以库尔德人为主体的单一民族力量,它在国内与叙利亚反对派、叙利亚政府都保持距离,在国际上受到美俄等域外大国的财政援助和军事支持。虽然叙利亚库尔德武装在反恐战争中取得了丰硕战果,然而,国际社会的同情并不能改变叙利亚库尔德武装本身既抑制了"伊斯兰国"组织的扩张,又破坏了中东地区现有力量平衡的双重性质。更严重的是,叙利亚库尔德武装甚至会引发地区其他国家库尔德民族的连锁反应,其所奉行的"库尔德民族主义"的极端化趋势渐显,有可能成为中东地区恐怖主义的新源头。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土耳其和伊朗两国关系在总体上维持了合作与竞争并存的状态。随着2002年土耳其正义与发展党上台执政,两国关系出现了历史性转折,进入了全面提升期。在地区问题上,土耳其的政策取向与西方盟友产生重大分歧,促成了土耳其与伊朗的趋近。2011年中东变局发生后,两国关系遭遇重大起伏。叙利亚内战、伊拉克乱局、也门危机久拖不决,库尔德问题、北约雷达部署问题持续发酵,土耳其和伊朗因国家安全利益的差异导致两国关系龃龉不断。总体来看,中东变局引发的地区动荡凸显出土伊两国在国家发展道路和地缘战略利益方面的结构性矛盾,然而现实利益又使两国在地区重大议题以及经贸合作方面搁置争议而寻求共识与合作。  相似文献   

15.
自从1957年第一个叙利亚库尔德政党建立以来,库尔德政党经过多次分化、重组和联盟,一直是叙利亚库尔德运动的主导力量。作为叙利亚库尔德人的代表,库尔德政党提出了维护库尔德人政治文化权利、承认库尔德人少数民族地位、给予库尔德民族一定程度自治等不同层面的政治要求。尽管长期以来受到政府的压制,而且-9当前叙利亚国内的反对派在民族问题上也存在分歧,但库尔德政党始终坚持要实现自己的政治要求。  相似文献   

16.
21世纪以来,土耳其对叙利亚外交政策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2002年,土耳其对外抛出以经济合作为主轴的“零问题”睦邻周边外交政策,暂时化解了与叙利亚之间的“冷和平”关系;2011年,为加强中东地区影响力,土耳其选择了旨在使巴沙尔政权倒台的对叙政策,使土叙关系转为全面敌对状态,政策失败引发了土耳其周边外交和安全环境的双重恶化;2016年,土耳其对叙政策调整为“安全化”议程,重回维护国家安全利益的传统外交战略,但安全收益并未达到合理预期,对叙军事干预政策陷入两难。总体而言,土耳其对外推行的积极进取型外交使其地区影响力达到新的高度,但也造成沉重的社会经济负担,对外关系呈现出紧张化的不利局面。在当前中东地区和解浪潮的新形势下,对外缓和是土耳其改善对外关系、缓和国内矛盾的现实选择。对外推行缓和外交、实施“再接触”对叙政策、追求土叙两国关系正常化等对外目标已成为土耳其国内政治新的呼声。  相似文献   

17.
传媒览要     
美国密谋推翻叙利亚政府美国《时代》周刊2006年12月18日近来,美国由于在伊拉克问题上屡屡受挫,美国“伊拉克研究小组”提出了在伊拉克问题上与伊朗和叙利亚合作的建议,希望叙利亚帮助维护叙伊边境,阻止外国武装分子进入伊拉克。鉴于此,美发出了改善与叙利亚关系的信号,叙美关系也开始回升。没想到,美国一手拿起了加强联系的“橄榄枝”,另一只手又举起了推翻叙利亚政府的“大棒”——美国政府正秘密支持叙利亚反对派,以推翻现任巴沙尔政府。  相似文献   

18.
石油重镇基尔库克对伊拉克政府和库尔德民族主义的关系产生重要影响。后复兴党时期,库尔德武装成功控制了基尔库克,并将其作为实现库尔德人长期利益和短期收益的重要工具。基尔库克的重要性已使该市的归属问题成为影响土耳其-伊拉克关系和伊拉克联邦制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伊拉克战争后,伊境内教派冲突迭起,特别是2006年2月22日,阿里·哈迪清真寺爆炸事件,造成该寺金顶严重损毁,引发了伊境内最严重的教派冲突,什叶派和逊尼派之间报复性暴力冲突愈演愈烈,引起国际社会广泛关注;战后伊国内政治力量对比发生了重大变化,对教派冲突产生催化作用。伊拉克的乱局同中东地区和国际形势的发展也不无关系。中东海湾地区民族、宗教矛盾尖锐,教派斗争激烈,是世界矛盾和热点问题最多最集中的地区,也是恐怖活动高发区。阿拉伯国家对伊拉克的走向普遍担忧。大国围绕伊拉克问题展开激烈斗争和较量。伊拉克教派之争对伊社会产生了严重后果,并深刻地影响伊社会的发展和内部关系的演变。什叶派主导的伊新政府应在四年任期内妥善处理好什叶派、逊尼派和库尔德人三派权益的合理分配,缓解教派矛盾,稳定国内局势、避免内乱,早日完成国家重建。  相似文献   

20.
石油重镇基尔库克对伊拉克政府和库尔德民族主义的关系产生重要影响。后复兴党时期,库尔德武装成功控制了基尔库克,并将其作为实现库尔德人长期利益和短期收益的重要工具。基尔库克的重要性已使该市的归属问题成为影响土耳其—伊拉克关系和伊拉克联邦制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