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阿拉伯语研究,源于《古兰经》研究。《古兰经》是阿语研究的轴心,不管是解释《古兰经》,还是阐述伊斯兰教法,都与阿拉伯语的研究有着密切的关系。反之,阿拉伯语的研究,如词汇、词法、句子结构、语体风格的研究,甚至天文、数学、物理等学科的研究,都是建立在为伊斯兰服务的基础上进行的,其目的是为了解释《古兰经》、伊斯兰教法和伊斯兰政体。  相似文献   

2.
《古兰经》随着伊斯兰教传入我国,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古兰经》的原本是阿拉伯语,长期以来,《古兰经》在我因一直没有中文的译本。明末清初,信仰伊斯兰教的南京人刘智(刘介廉)(1660——1720年)写过《天方典礼》、《天方性理》、《天方至圣实  相似文献   

3.
《古兰经》不仅是伊斯兰教的最高法典,也是1300多年来阿拉伯语文的典范,它在伊斯兰宗教史和阿拉伯文学史上均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对于广大的中国穆斯林来说,学习和研究《古兰经》,一般只有通过中文译本。因此,译文是否确切,就显得非常重要。《古兰经》的中文译本正式出版的已有七部之多。最后一个版本是1981年出版的马坚先生的译本。马坚先生毕生从事阿拉伯语言和伊斯兰教的研究。抗战前就开始进行《古兰经》的翻译工作。虽然他的译本1981年才出版,但其译文在1945年就已基本完成。这个译本超过了以前所有的译本,是当前广大中国穆斯林阅读和学习的主要版本。由于《古兰经》的内容浩如烟海,伊斯兰教学者们对它又有许多不同的注释,因此,在翻译时,译者只有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翻译。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相似文献   

4.
阿拉伯语作为《古兰经》的语言,对其他伊斯兰国家的民族语言影响很大。波斯语、库尔德语、帕修特语、达利语等至今还借用阿拉伯文字母来书写。拉丁化之前的土耳其语、斯瓦希利语、马来语、印尼语也一样。阿拉伯语的词汇对其他语言的影响更大,它在这方面的“扩张”已渗透到世界各地。  相似文献   

5.
伊斯兰经济思想是关于阿拉伯-伊斯兰社会经济问题理论和观点的统称。其渊源主要依据《古兰经》和圣训,以伊斯兰信仰和道德伦理为基本特点。伊斯兰积极入世的思想,对社会、经济、生活均有指导和干预作用,因此,其经济思想、理论、实践都受《古兰经》和圣训教诲的制约。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以《古兰经》和圣训为核心的伊斯兰经济思想对阿拉伯-伊斯兰世界经济理论及其实践都有着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说到中世纪阿拉伯文学,首先应该提出的是《古兰经》。《古兰经》既是伊斯兰教的经典和第一部律书,又是阿拉伯文学史上独树一帜的不朽名著。《古兰经》从文字上来说,是带  相似文献   

7.
(一) 在全世界七亿多穆斯林心目中,《古兰经》占有无可比拟的神圣地位。他们认为,《古兰经》是天经,是真主意志的体现。《古兰经》是用古老的、语汇丰富的阿拉伯古莱氏语传诵的。因此阿拉伯语也称为《古兰经》的语言。《古兰经》之所以被称为天经,据说是因为《古兰经》原本是记载在九天之上的天牌上的,即。相传这块记载真经的天牌,由天使们严密守卫着,以防魔鬼偷盗,剽窃篡改,以  相似文献   

8.
《古兰经》自问世以来就以宗教性(超越性)与社会性(世俗性)的二元一体结构确立了“认一论”信仰体系,改变了阿拉伯社会,催生了阿拉伯伊斯兰帝国,也使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体系得以诞生。但作为纲领性经典的《古兰经》并没有就所涉及的广博的内容逐一展开论述,只是以点带面地概而言之。因此,只有对其进行全方位注释,才能进一步彰显其文化内涵、社会价值及现实意义,从而深度解读伊斯兰教与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古兰经》注释也就成为阐发伊斯兰教义、研习和具体运用《古兰经》的必然举措。  相似文献   

9.
《古兰经》和圣训中的伊斯兰经济思想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伊斯兰经济思想是关于阿拉伯-伊斯兰社会经济问题理论和观点的统称。其渊源主要依据《古兰经》和圣训,以伊斯兰信仰和道德伦理为基本特点。伊斯兰积极入世的思想,对社会、经济、生活均有指导和干预作用,因此,其经济思想、理论、实践都受《古兰经》和圣训教诲的制约。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以《古兰经》和圣训为核心的伊斯兰经济思想对阿拉伯-伊斯兰世界经济理论及其实践都有着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早在伊斯兰教的兴盛时期,阿拉伯人就建立了—套系统的教育制度。在初级教育中,小学生们要学习阿拉伯语,背诵《古兰经》。接受较高级教育的学生则在清真寺中,集中学习《古兰经》、圣训、神学和法学。典型的教学方法是由教师向围坐在四周的学生们朗读和讲解权威性的经典,学生则记忆和背诵。当时麦地那、开罗、纳贾夫、卡尔巴拉等名城圣地的清真寺,吸引着许许多多穆斯林青少年前来接  相似文献   

11.
《古兰经》是伊斯兰教最主要的经典,也是阿拉伯文学的巨著,在阿拉伯一伊斯兰文化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古兰经》有许多不同的名称,本文对这些名称及其来历和意义作了简要考释,以供有关研究者参考。  相似文献   

12.
公元5世纪末~7世纪初,标准阿拉伯语(简称阿拉伯语)原是阿拉伯半岛上阿拉伯人的“通语”.伊斯兰教产生后,半岛各部落统一成一个民族,阿拉伯通语通过《古兰经》的成书及书面加工,成为阿拉伯民族语.此后,阿拉伯语随着阿拉伯民族疆域的扩大,逐渐成为区域性的民族语和世界性的伊斯兰教中介语.本文主要探讨中世纪阿拉伯语在西亚、北非的  相似文献   

13.
随着伊斯兰教的传播,不少非阿拉伯人成了穆斯林。他们为了学习《古兰经》,纷纷攻读阿拉伯语。语言是相互影响的,这些非阿拉伯人在学习阿语的过程中,也给阿语带来了各自的语言成分。这种现象到后来越来越明显,引起了学  相似文献   

14.
“阿拉伯语是《古兰经》的馈赠”,此话并非言过其实。首先,《古兰经》是用阿拉伯语写成的第一部散文巨著,是至今流传最广、解释和评注得最多的一部阿拉伯语著作。七世  相似文献   

15.
濒临尼罗河河畔的《古兰经》展览馆,占地面积虽不大,却陈列着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版本的《古兰经》真品,吸引了众多的游人。形状各异、色彩纷呈的经书,令人目不暇接。其中有正统哈里发奥斯曼时期的《古兰经》,它是伊斯兰征服初期,带进埃及的第一本《古兰经》真本。世界上第一本印刷版《古兰经》也陈放在这里。这是在1694年,德国汉堡印刷所首次印刷的。世界上最小的《古兰经》也收藏在这里,版面仅为2×4cm,是优素夫·凯马勒王子的珍品之一。  相似文献   

16.
《古兰经》不仅是伊斯兰教的经典,而且是阿拉伯修辞的典范,其某些词语体现出阿拉伯语所特有的伸缩性和广泛性.本文试就这一问题作一初探,以求教于有关方家.一、《古兰经》中,某些正偏组合的偏次或被指示名词的省略,增加了词语的丰富内函.例如:“各在—个轨道上浮游着.”(36:40)这里被省去偏次的可以指  相似文献   

17.
《古兰经》为全世界穆斯林的主要经典,原文为阿拉伯文,不少阿语专家认为:“不学习《古兰经》的人是学不好阿拉伯语的。”笔者仅从语言角度试述其语言特点。《古兰经》语言是以麦加地区的古来氏部族语言为基础的。古来氏人分为城市居民和贝杜因人,贝杜因以游牧为生;城居民则以经商为业,在这个部族的生活区域里,有几个集市,如欧卡兹、哈吉纳和祖勒马扎兹等。这些定期开放的集市,不仅是阿拉伯人交换商品的集散地,而且是文人墨客荟萃的场所,著名的阿拉伯七首悬诗,就是伊斯兰教前的诗人们评选出来的优秀诗篇。古来氏人去各地经商,同半岛上其他部落频繁交往,古来氏语言得以不断丰富,成了半岛的通用语。  相似文献   

18.
自公元622年以来,历代穆斯林学者秉承经训的创制(Al-’ijtihad)原则与精神,构建了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及其学术体系。《古兰经》注释学(‘ilmal-tafsir)则是该体系中仅次于圣训学而成的最早学科。《古兰经》涵盖的多学科性质,决定了注释学既是独立学科,也是交叉学科。注释学的立论、界定、要求、方法均为注释《古兰经》确立了明确的注释理论和严格的学术规范,使历代注释家据注释学原理解读了《古兰经》基本要义,并彰显其集教义与文化为一体的经典价值和社会作用,从而使亘古不变的《古兰经》始因注释的变化而使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生生不息,绵延不绝。  相似文献   

19.
“圣战”在伊斯兰教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伊斯兰教发展史上也具有很大的作用,直到今天,我们在报刊、广播、电视中还经常遇到“圣战”一词.然而,伊斯兰的圣战到底有哪些内容?本文想作一个简单的介绍. 圣战的思想来源于伊斯兰教的经典《古兰经》和《圣训》.“圣战”一词译自阿拉伯语“吉哈德”,原意是为了某种既定目标而尽  相似文献   

20.
自公元622年以来,历代穆斯林学者秉承经训的创制(Al-'ijtihad)原则与精神,构建了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及其学术体系.《古兰经》注释学('ilm al-tafsir)则是该体系中仅次于圣训学而成的最早学科.《古兰经》涵盖的多学科性质,决定了注释学既是独立学科,也是交叉学科.注释学的立论、界定、要求、方法均为注释《古兰经》确立了明确的注释理论和严格的学术规范,使历代注释家据注释学原理解读了《古兰经》基本要义,并彰显其集教义与文化为一体的经典价值和社会作用,从而使亘古不变的《古兰经》始因注释的变化而使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生生不息,绵延不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