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明末清初的王铎书法创新的制高点是其连绵草书的创立.王铎草书特别是他的连绵草书轴,既是王铎草书"托古改制"似的创新,又是站在巨人肩上的伟大超越.  相似文献   

2.
我爱好书法,尤喜草书。那连绵牵萦的线条,奔放贯通的笔势,让我难以释怀。草书最能抒发一个人的情怀,似大江奔流,一泻千里……回望学书历程,十年寒暑,寂寞而漫长。我起步较晚,且每天8小时是在从事自己的工作,唯恐做不好。因此,学书法只能是爱好而已。然而,冥冥之中,像有定数一样,人生的许多东西是无法选择的。我生时已晚,恨不能亲眼目睹前贤挥毫运笔的极致与豪放。他们的碑帖、手札,字字珠玑、篇篇生辉,给后学者领悟其骨力风神留下了弥足珍贵的财富,可谓源远流长,大河汤汤,恐怕是我穷其毕生精力也不能学完的。对王铎的行草,我情有独钟。那雄…  相似文献   

3.
王铎是明末清初的书法家,他的书法艺术中尤以行草最为世人所重,王铎的草书虽然是学自二王灵秀俊逸一路,其用笔却出自颜真卿、李邕的厚重浑朴,熔碑帖于一炉。涨墨在王铎书法上的应用更发挥到了极至。他的书法气度雄厚、笔性老辣、涨墨淋漓、章法宕逸,自成一家。  相似文献   

4.
论中国画的“点”孙韬成中国与西洋的绘画都讲点、线、面的关系,都以点、线、面的原理安排画面上的构成形式。然而中国画用线与西洋画线条是不一样的。中国画讲究骨法用笔,它的特点是以骨力的线条去概括物象的形神关系,不拘于外光的变化,重在形体本身的结构,着意研究...  相似文献   

5.
中国书法有篆隶楷行草诸体 ,而以草书为最艺术、最自由 ,也最为抒情。张旭是唐朝著名的狂草书家 ,他用激越奔腾的线条构筑了一件撼人心魄的不朽名作———《古诗四帖》。本文从章法、草法、用笔、布白、造型五个方面来鉴赏这件名作并分析此作品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王罡 《华人时刊》2012,(5):72-73
赏析提要:这幅草书是巅峰之作,品相十全,4次出版。用笔好,墨法妙,章法美,特别是线条,乃林散之"锥画沙"笔法之经典。中国著名书画鉴定家萧平等多位名家专家题跋评价,草书《李贺南园》是一幅不可多得的精品力作。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是一位伟大的历史人物,他居思想家、理论家、政治家、军事家一身,而且还是杰出的艺术家。他在最赋有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趣味的书法艺术王国里,建造了自己的丰碑,成为一位现代书家无法比肩的艺术大师。笔者高度评价毛泽东的书法艺术成就和在中国书坛的地位,并简要阐述草书发展史,重点试图从线条、线条组合、意境等几个方面赏析毛泽东的草书美。  相似文献   

8.
老吴 《老友》2014,(11):47-47
正草书是一种书写务求简捷明快、线条务求活泼多姿的艺术。虽称简捷,但书写的萦带、使转、移位、增减、变形等都有严谨的法度,必须"不失其字"。如果为求简捷,任意省减点画、自选偏旁,或以简体字代草法(有些简体字与草法相同,就是从草书中来),使其与原字的结体相去甚远,让人难以辨识,则脱离了草书的本旨。草书之名虽有潦草、草稿之意,其本意仍在"实用"二字。至于狂草书法的浪漫性和抽象性,成为纯艺术的书体,则是发展到后期的事。总之,作为书法艺术,草书  相似文献   

9.
太原市文化局副局长袁旭临(1937年生于河北省盐山县)同志,从小钟情于诗书画艺,从9岁起习书,50年临池不辍,集众家之长,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尤以楷书、行书更见功力。楷攻欧、颜、柳、赵,厚重朴实,骨力丰腴,行书则以二王为法,更兼赵孟頫、苏轼、米芾、文徵明、傅山之长,潇洒飘逸、风神俊雅。近年来,他又着意进军草书,使其草书有了大的飞跃,笔力雄健,气势逼人,或磅礴雄浑,或风骨秀润,被我省著名书法家徐文达赞为“山西书坛异军突出的书法家”。  相似文献   

10.
林散之先生是中国现代杰出的书画艺术家,素有诗、书、画“三绝”之称。本文仅就其书法的点画(线条)作一简要的赏析。 散之先生的书法在笔墨上开拓了传统书法的新格局。他的用笔既守法则又不拘陈规,以深厚的笔墨功夫丰富了书法点画的表现力。他认为书法用笔“宜留、宜圆、宜平、宜重、宜雅”,而“忌尖、忌滑、忌扁、忌轻、忌俗”。这曾是黄宾虹老人对绘画用笔的要求,而散之先生在书法实践中一直奉行并有所创新,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书法语言。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张旭草书"孤蓬自振、惊沙坐飞"做技法上的释读。通过梳理古代和近现代书家对这八个字的理解,又从笔墨纸张等工具方面进行了考察,得出"孤蓬自振"是回环往复的用笔之法,"惊沙坐飞"是沉稳而生动的墨色效果。  相似文献   

12.
东汉词赋家赵壹的《非草书》对草书的产生和发展作了一个较为系统的阐述,他在褒贬草书时的很多观点从客观上促进了草书的发展,体现了他的反叛精神。赵壹对草书进行否定的同时又在客观上促进草书的发展,他强调心、手在书法中的重要性,直击草书发展的实质。  相似文献   

13.
潘善助,华东政法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作品赏析潘善助先生的行草书,如行云流水,酣畅淋漓。笔法洒脱有秩,习古而不复古,用锋取势多变,精巧而不拘泥小节,轻重缓急皆成竹在胸:线条大方明快、张弛有度、  相似文献   

14.
汉字书法结字美的核心是线条布局的密度。能够对线条布局密度产生影响的既有结字的长度、宽度、角度、弧度、浓度、向度,又有用笔的速度、力度、幅度等,还有章法、情趣等因素。书法结字当以"密度"为核心,使得线条布局中的各种"度"能协调一致,并使情趣、韵味等能得到最为合理的展示,从而体现书法美。  相似文献   

15.
于右任不但是著名的爱国诗人,更是近代书坛最有传统功底及创新精神的书法革新大家。从1929年成立“草书社”起,于右任先生在应用文字与书法艺术的实践中身体力行,不断使用、推广、完善标准草书。以汉字草书规范化、实用化为目标的草书标准化大课题正是凭借右老神妙的书法艺术而受到海内外炎黄子孙的重视与青睐。对于《于右任书杜甫诗》可以从研究右老“试验之字”入手,学习右老对草书标准化的思考,研究右老“随便写字”中自然流露的对草书笔势、字势的审美意识。“草书标准化”的首要问题是“草书溯源”与“确立标准”,而对草书标准化的标准草书的研究正待深入。  相似文献   

16.
中国岩画的构图要素中线条最为普见。中国岩画线条的刻画技法可分为凿刻、磨刻、线刻与涂绘,分别交揉着浮雕与绘画两种刻画效果。线条形状有直线、曲线两大类,其中曲线的运用更是多姿多彩,包括圆形曲线、弧线、波纹线、蛇线等。线条的存在方式分为实线与虚线,虚线的使用更能激发审美想象力。中国岩画线条的分布具有对称、均衡、重复等规浴,表现了中国岩画自成一体的同一性。与国外岩画相比,中国岩画线条呈现出粗犷质朴、爽朗有序、矫健有力的艺术风格,显露出对规则与秩序的追求,表现出中国远古先民们率真、简约而又整齐划一的审美风尚。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70年代,伍启中先生以国画《心潮逐浪高》一举成名,由于他具有坚实的造型基础和对线造型的把握,以及他坚持从生活中寻找、挖掘“真善美”并将之作为创作素材,所描绘的人物具有鲜明的生活性和南国色彩,用笔道劲稳健,洗练精当。在其运用传统线条造型的同时,融合了西画的特长,丰富了中国画的表现力,为整体推进中国人物画创作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8.
简论王铎及其书法艺术孙小平王铎无论在政治上和书法艺术上,都是一位有争议的人物。惟其有争议,就更值得我们深入地去加以探讨研究。在安邦治国上,不少人认为他无所建树,“为翰林学士则有余,为宰相则不足”①。亦有人斥他香聩误国,“以翰墨有声,然略不知经济,既入...  相似文献   

19.
刘希夷历史地位重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盛唐之音骨力遒劲、兴象玲珑、神采飘逸、平易自然四项内涵,在初唐近百年诗歌发展历程中逐渐积累,众多诗人各有贡献,而刘希夷是唯一同时兼备这四种风格的诗人,这使他成为初唐诗发展的总结者。他以实际诗歌创作,预示着盛唐之音即将到来。  相似文献   

20.
中国书法从古文字发展到篆书、隶书、草书 ,再发展到楷书 ,虽“随体诘诎”的曲线趋于平直 ,但曲线之美的生命之形式与意蕴 ,却越来越深地沉淀于这契合宇宙自然之“道”的灵动圆活的曲线之中。中国书法艺术正是在这循环往复的曲线的流转运动中 ,生动地再现了客观事物及生命物体的形象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