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神歌是满族萨满文化研究的对象。新发现的吉林乌拉满洲舒舒瓜尔佳哈拉满文神歌《倭车库特勒京》将成为满族萨满文化研究的重要资料。解读其名称和抄写形成时间,分析其内容和资料价值,与现有神歌进行比较研究,对于促进萨满文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也有助于满族语言、历史、民俗等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2.
国有史,家有谱,家谱即是一个家族的历史。满族修谱之风极盛,超过汉族,后人续修家谱为满族的传统。现存的满族家谱已成为满族以至中华民族文化的宝贵遗产。瓜尔佳氏(即汉姓关)是满族中历史悠久、人口众多、地位重要的一个宗族。目前我们在辽宁搜集的四百余份满族家谱中,瓜尔佳氏就有三十部,数量最多。其中大部分具有学术价值。《凤城瓜尔佳氏宗谱》就是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部。它记载了凤城瓜尔佳氏的来源、迁徙、人口、阶级关系、风俗、语言等,详细程度为其它谱书所不及,提供了史书所不载的珍贵资料。  相似文献   

3.
满族乌鸦崇拜是一种民俗,由乌鸦民俗可以追溯到乌鸦传说,由乌鸦传说又可以追溯到乌鸦神话,由乌鸦神话又可以追溯到乌鸦仪式。由此可以说明,乌鸦民俗是满族乌鸦文化"大传统"的现代"遗留物",满族乌鸦民俗的文化之根是深深扎在满族远古仪式之中的。史前乌鸦文化"大传统"在满族神话、仪式和考古发现中有丰富的表现。满族乌鸦文化"大传统"来源于女性文化模式的作用,乌鸦是太阳女神的象征。汉族对乌鸦的厌恶是汉族男性文化模式对女性文化模式的中断。满族乌鸦仪式、神话、传说、故事和民俗的多种多样,表现了满族女性崇拜文化的源远流长与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4.
吉林省是满族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具有丰富的满族文化资源.随着民族文化产业的开发与旅游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对满族饮食文化的进一步研究,吉林省满族饮食文化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学界对满族饮食文化的研究已出现不少成果,但有关吉林省满族饮食文化的研究却明显不足.为此,在关注以往学界对满族饮食文化研究成果的同时,还需注重对吉林省满族饮食文化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解读满族服饰习俗的文化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满族服饰是满族文化的一种特殊载体,是满族在特定的地域环境和社会环境中,基于对自身生产、生活方式的理解与适应,以及在对精神世界的追求中形成的,具有浓郁的地域特征、独特的审美情趣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本文通过对满族服饰的进一步剖析,帮助人们真正了解满族传统服饰习俗,把握其世代传承发展的历史规律。  相似文献   

6.
满族民间信仰是满族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满族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对满族的心理素质和价值观、满族文化的演进走向以及满族的个性发展都曾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着重探索满族民居作为满族文化的符号,在塑造地域特征、文化内涵、空间构成等方面的优秀思想,挖掘其蕴含的乡村景观价值,从本质上继承和发扬传统满族民居文化的艺术精神;对传统满族民居文化进行研究,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现在和未来,为规划、设计具有满族地域文化特色的现代乡村景观提供借鉴和依据.  相似文献   

8.
仪礼功能是清代官服的主要功能。清代官服以儒学为灵魂,以满族服饰风格为形式,既蕴涵汉族传统文化,也继承满族游牧文化传统,体现儒、道、佛各家的思想,是民族融合与保留民族传统文化特色的典型代表。清代官服表明清朝统治者既不墨守成规、顽固守旧,也不对本民族文化完全否定,是满族对本民族文化尊重与自信的体现。  相似文献   

9.
黑龙江满族民歌中普遍存在着与"三"这个数字有关的现象,如三个乐节、三个乐句、三个乐段、大三度、小三度、三拍子歌腔以及歌词中经常出现的三个字、三句话等等.采用整体性的分析方法,追寻"三"这个数字同黑龙江满族整个历史、文化、风俗、神话、民族习惯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关系,对满族民俗文化进行整体考察,探寻满族生活中无所不在的理性精神"三"的文化意义之所在,可以说明满族这个民族"理所当然"的审美心理定势和满族独特的文化心理表现方式.  相似文献   

10.
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文学都有其生存的"土壤"和成长的基础,都由多种因素构成,作为满族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满族歌谣也是以此为根基。白山黑水独特的自然环境为满族歌谣提供了生成与发展的"河床",由此切入,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满族歌谣生成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一宫三陵"作为清皇室的皇宫和祖陵,在满族的历史和文化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它内涵丰富,外延广阔,符合中国祖先崇拜的传统,以之作为满族的文化符号和标志,将从三个方面对满族文化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提升满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提升满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整合满族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12.
满族服饰文化的变迁(上)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在收集大量历史文献和进行广泛田野调查的基础上,运用历史文献研究法、民族学实地调查法、多学科综合研究法,从满族先祖服饰到金女真服饰,从清代满族服饰至民国服饰以及近现代满族服饰的发展变迁做一历时性的梳理和文化变迁的研究;总结出满族服饰的发生、发展与流变是建立在"实用与审美的结合"符号象征的统一"多元一体与文化自觉"继承与发展、创新与融合"这四个具有规律性的理论平台之上的。  相似文献   

13.
满族服饰文化的变迁(中)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收集大量历史文献和进行广泛田野调查的基础上,运用历史文献研究法、民族学实地调查法、多学科综合研究法,从满族先祖服饰到金女真服饰,从清代满族服饰至民国服饰以及近现代满族服饰的发展变迁做一历时性的梳理和文化变迁的研究;总结出满族服饰的发生、发展与流变是建立在"实用与审美的结合"符号象征的统一"多元一体与文化自觉"继承与发展、创新与融合"这四个具有规律性的理论平台之上的。  相似文献   

14.
满族服饰文化的变迁(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收集大量历史文献和进行广泛田野调查的基础上,运用历史文献研究法、民族学实地调查法、多学科综合研究法,从满族先祖服饰到金女真服饰,从清代满族服饰至民国服饰以及近现代满族服饰的发展变迁做一历时性的梳理和文化变迁的研究;总结出满族服饰的发生、发展与流变是建立在"实用与审美的结合"符号象征的统一"多元一体与文化自觉"继承与发展、创新与融合"这四个具有规律性的理论平台之上的。  相似文献   

15.
寻找满族——思考“少数民族社会历史大调查”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7世纪中叶清军入关、定都北京之际,"满族"就已经成为一个"都市民族"。这种状况延续了三百年,至少到1949年前后,尽管历经沧桑,他们大多并没有回到农村。然而到了20世纪50年代进行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的时候,这个调查对象不是选在城市,反而是在农村,不是在北京,反而是在东北。而近年满族人口的迅增,则又从另一个角度促使人们认真思考当今满族共同体对传统的重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在太平天国与辛亥革命过程中,反满是永恒的主题.但反满的原因及对以后的影响各不 相同.通过分析其反满,揭示"满人"到"满族"概念的转变,从一个侧面解释随着西方民 族主义的传入,在中国传统文化观下的部族概念怎样演变为现今的所谓民族概念,以及这种转变对近现代中国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渔猎文化和农业文化有着不同的文化特质,在文化转型及其磨合中,满族的语言、心理、思维、风俗习惯等都发生了改变,满族文学创作也随之表现出了巨大的情感落差。文化转型中满族生活状貌的改变及情感变迁真实反映在满族文学作品中,造就了满族文学发展史上独特的景致。  相似文献   

18.
东北是满族的发源地,满族文化在东北文化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萨满教作为满族的传统信仰,既是满族文化的母源,也对东北文化的其他内容产生了一定影响。本文仅就满族萨满教对东北地区的汉军旗香和地仙信仰的影响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9.
清朝统治者较历朝历代的统治阶层更加关注满族的家庭教育.究其原因:统治阶层出于维护和加强满族统治的需要,保持满族民族特色及加强军事力量的需要,满族子弟出于个人从政入仕的需要.满族的家庭教育对提高满族的民族素质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20.
绥化市作为满族发祥地之一,聚居了大量的满族世居民,更保留了大量的满族传统文化。对绥化市满族发展的研究与文化研究,对发展绥化市少数民族文化、拉动文化经济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