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龙窖山曾是瑶族先民的居住地,本文通过瑶族史料、地方文献和考古资料予以论证.  相似文献   

2.
龙窖山位于湖北、湖南、江西三省交界之处,处洞庭湖、鄱阳湖与长江三水之间,经考证确认,此处与瑶族传说中的千家峒相印证,是瑶族历史上早期的千家峒。千家峒是瑶族同胞传说居住过的理想家园,瑶族同胞和瑶族研究者都矢志不渝地寻找千家峒的具体位置,由此形成了民族学上代表追求理想与信仰的千家峒运动。龙窖山瑶文化旅游开发属于千家峒运动的组成部分,因历史人文环境的变化缺乏瑶族人口的基础,但作为主题文化旅游开发具有足够的史实依据和权威的民族学支持。龙窖山是千家峒祖地,都庞岭是千家峒圣地,二者互不否定,未来有联手开发的前景。  相似文献   

3.
《民族论坛》2012,(10):67-67
近日,岳阳临湘市市长龚卫国组织市政府办、市民宗局、文广新局等部门,对羊楼司镇龙窖山瑶族遗址的保护和开发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龙窖山位于临湘市东南部的羊楼司镇,处于湘鄂两省交界处,最高峰海拔1261米。  相似文献   

4.
湘鄂交界的龙窖山瑶族古文化遗址众多,被广西瑶学会认定为是瑶族早期千家峒,瑶族作为一个民族共同体正是在以龙窖山为中心,洞庭湖到鄱阳湖流域一带形成的,湖南、湖北都是瑶族的发源地。早期千家峒事件、漂洋过海、盘王节的诞生都和龙窖山、洞庭湖有关系,探讨这些历史事件对瑶族的源流变迁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龙窑山曾是瑶族先民的居住地,本文通过瑶族史料、地方文献和考古资料予以论证。  相似文献   

6.
临湘龙窖山古遗址沉淀了丰富多彩的瑶族先民的石头文化。为了全面解读其文化的性质及其内涵,2003年6月,岳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龙窖山古遗址进行了考古调查、实测及试掘工作,发现了一批具有典型意义的瑶族原始宗教祭祀台、图腾柱、石神庙等文化遗存。囿于目前考古资料、文献记载的匮乏,其确切的用途和文化内涵有待研究考证。笔者不揣鄙陋,试先提出谬论,祈请专家学者斧正。  石堆积——“面东指北”的启迪    石堆积是龙窖山古遗址特有的文化现象。在龙窖山78平方公里(临湘市境内)古代文化遗存的分布范围内,随时可见人为的石头…  相似文献   

7.
威州镇有座古城遗址被称为姜维城,它是对羌人英雄姜维的纪念.作为诸葛亮的军事继承人,他继承并贯彻了诸葛亮的和夷政策.姜维虽然是有心兴汉,无力回天的一个悲剧人物,但因为他一生的所作所为,人们还是公认他是一个不可否认的时代英雄.  相似文献   

8.
李立 《民族论坛》2013,(1):18-20
正郭伟民,1964年11月出生,湖南汉寿人,1987年7月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毕业,获学士学位;1990年6月湘潭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毕业,获硕士学位;2008年7月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考古学及博物馆学专业毕业,获博士学位。现为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所长,中国考古学会理事,老司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规划组组长。一进到郭伟民的办公室,记者的脑海中马上联想到一个成语:汗牛充栋。因为,在这个不算宽敞的办公室里,两面墙都是书,从地上一直堆到天花板。谈起老司城的考古发掘,郭伟民滔滔不  相似文献   

9.
张斌 《民族论坛》2013,(3):56-56
正炎陵县原名酃县,境内有我们中华民族炎黄子孙始祖炎帝的陵寝——炎帝陵,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扶持县。炎陵县龙渣瑶族乡是长株潭地区唯一的少数民族乡,近年来,该乡下大力气挖掘整理五瑶(瑶拳、瑶膳、瑶舞、瑶居、瑶服)民族文化品牌,在民族文化保护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2009年,龙渣瑶族乡龙渣村获评湖南  相似文献   

10.
文章在界定中国北方黄土地区的地理范围之后,给出了其研究的国际意义,为此希望从“历史文化名村”到“大遗址”2个案例中实践文化遗产的景观复原:以爨底下村等8个村落探讨人类家园EROT环境解说传播模式;分析了汉长安城遗址本体与历史环境特点,抓住“大遗址内居民全部外迁是否符合其可持续发展”核心,寻求大遗址的PRED联动,并进行了重点保护区人口调控。最后讨论了景观复原研究的关键点,倡议从实践中应用、总结与修正相关遗产保护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