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美清 《云梦学刊》2007,28(4):68-71
当前国有企业改革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是治理模式中漠视职工作为企业控制权主体角色。从企业的生产性和契约性、企业的资源构成、企业控制权的层次结构和国有企业职工的双重产权身份方面分析,我们认为国有企业职工不仅能够分享企业控制权,而且应该分享企业控制权。  相似文献   

2.
公司治理的法理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强调了公司法人治理的根本缘由是所有权和控制权的分离,而所有权和控制权的分离是股份公司的特点而非优点;公司法人治理仅是这一前提下的无奈选择。文章对公司法人治理的价值目标、内容和类型作了分析,进而分析了英美和日德两大治理模式的差异和形成原因,希冀寻求对我国公司法人治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中国经过了多年的高速增长后,未来经济社会的发展是否可持续,能否顺利地完成经济增速下台阶的过程、实现转型升级而跨越高收入之墙,是亟待进一步探索的重大问题。站在分工理论的视角,中国经济能否保持继续增长而迈入高收入社会,是一个分工水平能否持续深化的问题,而社会系统的"分化模式"并由此相伴的社会结构和治理模式对其社会"分工状态"有着重要影响。只有在功能分化式的现代社会,才能真正破除限制分工深化的樊篱,推动分工的无限深化,带来经济的持续增长。中国要成功迈入高收入国家,实现创新和转型升级,需要分工的继续深化和专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实现社会由层级式分化向功能式分化的转变,实现社会结构从金字塔型逐渐过渡到网络型、治理模式从功能泛化转向功能分化的现代化转型。所以打破官本位体制,推进政企分开、政事分开、政社分开和政资分开,将是国家治理现代化任务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4.
我国汽车产业升级的多重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西社会科学》2014,(5):53-58
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生产国和消费国,但我国汽车产业大而不强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改变,技术创新能力不强、管理水平不高和合作意识淡薄等问题突出。提升我国汽车产业竞争能力,需要加快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本文从技术创新、服务创新和区域协同创新三方面探讨了我国汽车产业升级的多重模式,提出了开放式技术创新、价值增值的服务创新和区域平台架构的管理创新的升级路径,并分析了三种模式和三条路径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经济进入增速换挡、结构升级和创新驱动的新常态下,实现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和深入发展的关键是提高汽车产业的技术水平和生产效率。本文总结了美国、德国、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汽车产业技术进步的先进经验和成功模式,为我国汽车产业的转型升级和深入发展提供国际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6.
全球价值链视角下的中国汽车产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经济全球化程度不断提高的条件下,产品的不同生产工序或价值链环节具有超越国家范围进行分布的倾向。探讨汽车产业价值链的治理模式,以及国际分工转换背景下的中国汽车产业的价值链重置,对我国汽车产业如何在竞争中求得发展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徐伟 《中州学刊》2005,(4):46-49
在集团公司内、外治理监督机制弱化的背景下,控制权与剩余索取权过度背离,将导致控股股东更偏好于获取控制权收益,从而产生公司治理风险.目前,我国集团母公司控制型治理模式,制约着我国集团公司的发展.应该通过完善和强化公司内外治理,形成均衡、协调的"利益平衡"治理机制,降低集团母公司与各控股子公司之间的代理成本和公司治理风险,提高我国集团公司的治理效率.  相似文献   

8.
中国农村社区治理模式处在探索和发展之中.在多元复合、利益碰撞的社会特型中,"人治"模式逐渐向"法治"模式过渡.借鉴传统中国民间社会治理的思想资源、制度资源并赋予当代农村发展的最新经验和理论成果,是建设既符合民主政治发展,又符合中国农村实际情况的农村社区治理模式的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9.
罗绍林 《天府新论》2005,(Z1):226-227
公司法人治理以公司法为根本大法,有英美模式、德国模式、法国模式和日本模式四种"政体"模式.我国公司治理兼采上述四种公司法人治理模式的优点,以<公司法>为根本,由股东大会行使决策权,由股东大会选举产生的董事组成董事会及其聘任的经理行使经营控制权,由股东、职工共同组成监事会共同行使对董事经理的监督权,三种权力相互制约与协调,构成我国特有的现代公司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创始股东失去公司控制权的事件频发,在资本市场迅速发展的背景下,2016年"宝万之争"引起了人们对公司治理中创始股东权益保护问题的思考。文章的创新之处是将研究样本分为成长组公司与初创组公司两大类进行分析,尝试提出了公司治理中创始股东权益保护的路径,即提高法律文化在公司治理中的地位;制定内涵丰富的公司章程;完善我国《公司法》的风险控制功能。  相似文献   

11.
控制权私利问题始终是公司治理研究的焦点,大股东为获取私利,把上市公司当成"取款机"和"摇钱树",侵占中小股东利益的行为已经成为当前国内外资本市场发展的突出问题。本研究从制度、行为和伦理决策视角对控制权私利研究演进脉络做了梳理与分析,提出涵盖"制度—行为—伦理决策"的整合性研究框架,并提出立足行为博弈的实验经济学是识别控制权私利行为的有效工具,将伦理因素涉入决策过程是打开大股东控制权私利行为"黑箱"的视角。本文指出了有效识别、解析与预测控制权私利行为的可行研究路径。  相似文献   

12.
对我国社会治理现代化进行资源消耗的投入、活动成果的产出、价值实现的"投入产出比"分析,对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投入分析表明,国家机关的社会治理资源投入存在规模过大和治理负荷过重的问题;企业组织的社会治理资源投入存在规模过小和治理负荷过轻的问题;社会组织的社会治理资源投入存在规模失范及其治理负荷失衡的问题。产出分析表明,社会治理资源的产出体制需要有重大的改进;社会治理资源的产出机制需要有重大的改进;社会治理资源的产出模式同样需要有重大的改进。"投入产出比"分析表明,社会治理效能分析需要进行合法性评估;社会治理效能分析需要进行合理性衡量;社会治理效能分析需要进行合适性判断。有关对社会治理效能(因变量)与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自变量)之间关系的理性思考,有助于揭示何种类型的社会治理投入模式和产出路径能够产生更好的社会治理效能。  相似文献   

13.
依托于专业市场形成的中小企业集群面临转型升级的现实课题.基于中小企业集群内单个企业转型升级面临资源约束、营销弱势等困难,本文分析了专业市场功能创新牵引中小企业集群转型升级的机理,提出了专业市场功能创新牵引中小企业集群转型升级的路径和模式,并根据这一模式对专业市场从商品销售展示平台转型为集群服务业集聚平台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论公司控制权的有效配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的股权分置改革和企业文化变迁中,中国企业的公司治理与理财将面临新的问题。特别是股权分置改革全面推开后,控制权市场将发生很大的变化。探索控制权的科学安排与有效配置,对于实现社会资源的配置优化并提升公司绩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40余年来,前20年县城在中国城镇化战略中的作用突出,但进入21世纪以后,城镇化进程中的特大城市偏好日益明显。随着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县城城镇化的再度强调,这种中国特色的城镇化模式引起各方的再度重视与审视。中国城镇化战略"从偏县城到偏城市再到突出县城"的演变过程,具有内在的演化逻辑与必然性。新时代中国的国际国内发展环境均已发生巨变,县城将成为中国城镇化发展模式转型升级的关键空间布局,县城城镇化模式至少需要包含功能协调、区划设置、交通网络、公共设施、权利保障和治理能力六大支柱。  相似文献   

16.
绿色金融作为支持绿色经济发展和经济绿色化转型的金融服务活动,对于产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在总结归纳绿色金融治理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创新性地提出绿色金融塔福域(TIF)治理模式。通过对目前中国绿色金融的发展困境进行描述和分析,总结出当前困境致因的五层逻辑关系,指出困境的本质致因在于缺乏有效的绿色企业利润加持机制以及信用资源创新机制。基于对绿色金融塔福域模式内涵的分析,进一步总结出域内绿色企业所享受的域福利分别为:基于信息技术的俱乐部福利、基于评价技术的声誉福利、基于"规范"经济的成本福利以及基于影子抵押技术的信用福利。最后分别对政府主体、开域主体和市场主体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7.
利益相关者拥有公司所有权、企业契约和公司治理等权利。公司控制权是利益相关者"状态依从"的控制权。公司控制权安排应以利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为目标。  相似文献   

18.
由"低碳"和"创意"引发的城市转型,是近十多年来对全球经济、社会和生活方式产生重大影响的两次革命."低碳"和"创意"在发展理念和核心要素上改变了传统经济的发展模式.创意城市与低碳城市在资源要素、驱动力、消费市场、产业功能等方面具有耦合、互动的关系,正确处理诸要素的互动关系,将是中国城市转型升级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9.
股东持股模式的不同造成公司股权结构的差异,其中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所有权与控制权的分离。利用2003-2010上市公司数据,本文从治理效率、市场价值和股利分配等角度对公司所有权和控制权的分离进行了系统考察。研究发现,当控股股东的所有权较低而控制权较高时,公司治理的效率下降,表现为公司业绩变差时不能及时更换不称职高管,并减弱了高管薪酬与公司业绩的敏感性。进一步的分析显示,由于与其他小股东的代理冲突严重,所有权与控制权相分离公司的市场价值较低。最后,鉴于控股股东在公司的剩余收益较小,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公司倾向于发放更少的股利。  相似文献   

20.
公司治理结构一直是企业经济学关心的核心问题。近来研究的重点已经转向企业控制权的配置与争夺。然而在实践中 ,控制权配置的标准并不是惟一的 ,有很多因素诸如技术、市场等都会影响控制权的配置。本文在分析企业本质、从剩余索取权到控制权的转变等问题的基础上 ,提出成员的相对重要性是理解企业治理结构中控制权配置的关键。而“相对重要性”又有不同的表现 ,从而增加了控制权配置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进一步地 ,本文还对“相对重要性”的决定因素作了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