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9 毫秒
1.
最近看到一份材料反映,在云南彝族聚居区的一些县、社领导干部,还在以“四旧”、“伤风败俗”、“影响生产”等罪名,禁止彝族人民“跳歌”,甚至没收、砸毁跳歌用的三弦、笛子等乐器,引起彝族人民强烈不满。  相似文献   

2.
柯尔克孜族的乐器柯尔克孜族曾有过多种乐器,现多已失传。目前流传于民间的只有库姆孜、柯牙克、口琴、秋吾尔4种乐器。其中的库姆孜是柯尔克孜族人民最古老、最普遍使用的乐器。库姆孜也称亚柯其库姆孜(木琴),是一种全木质三弦弹拨乐器。千百年来,它不仅在柯尔克孜...  相似文献   

3.
陈楚 《中国民族博览》2022,(22):139-142
三弦,又称“弦子”,是我国传统弹拨乐器。三弦以其粗犷、豪放、善于模仿人声的特点,成为我国说唱音乐必不可少的伴奏乐器。我国的传统曲艺音乐在漫长的流传过程中,旋律唱腔具有相当的稳定性与灵活性,同时也保存着“唱奏合一”的音乐传统,演唱与伴奏密不可分。本文中笔者将结合自身的学习经历,以岔曲为例,分析曲艺三弦伴奏中的变与不变。  相似文献   

4.
斐特克呐琴     
斐特克呐琴,是由新疆察布查尔锡伯族自治县青年琴师彭德,在“冬布尔”基础上改革制造的。“冬布尔”是锡伯族特有的弹拨乐器。它的琴头和按指扳似三弦,共鸣又象冬布拉,用山羊肠作弦。这种乐器一般只用于舞蹈的伴奏,通常只能演奏十来支曲子。而斐特克呐琴音域宽,音量大,弹法灵活,其音色既有三弦、琵琶、热瓦甫的优点,又具有本身雄浑、激越的独特之处。斐特克呐琴的外型与装饰别具风味。琴的音孔和虚饰图案搭配在一起,构成一盆牡丹  相似文献   

5.
在乐器发展历史上,吹奏乐器是独具艺术魅力的器种。因其独特的发声机能,大多数的吹奏乐器都善于表达出演奏者细腻的情感与内心,故广泛流行于各地。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都拥有具备其民族特色的吹奏乐器。我国吹奏乐器历史悠久,成果丰硕。从现今少数民族吹奏乐器的发展状况来看,受到了乐器本身、社会需求、文化走向等客观因素影响。存在着较严重的传承危机。反观民族吹奏乐器诸如笛子、笙、唢呐等乐器发展态势,则较为可观。笔者试从两者演奏技术方面探究,如何提高少数民族吹奏乐器的演奏技能,以点促面改善少数民族吹奏乐器的发展现况。  相似文献   

6.
在乐器发展历史上,吹奏乐器是独具艺术魅力的器种.因其独特的发声机能,大多数的吹奏乐器都善于表达出演奏者细腻的情感与内心,故广泛流行于各地.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都拥有具备其民族特色的吹奏乐器.我国吹奏乐器历史悠久,成果丰硕.从现今少数民族吹奏乐器的发展状况来看,受到了乐器本身、社会需求、文化走向等客观因素影响.存在着较严重的传承危机.反观民族吹奏乐器诸如笛子、笙、唢呐等乐器发展态势,则较为可观.笔者试从两者演奏技术方面探究,如何提高少数民族吹奏乐器的演奏技能,以点促面改善少数民族吹奏乐器的发展现况.  相似文献   

7.
关于笛类乐器的起源,可考证的为中国贾湖骨笛和西方的德国西南边的Hohle Fels洞窟发现的骨质笛类乐器,其中是否有联系?笛类文化势必会和起源及文化融合影响当今笛子的发展?通过学习及研究,由此而引发对笛类乐器的起源进行思考。骨头可以长期留存,但竹子等木质结构很难保存,由骨头为材料转变为木竹等材料绝不是轻易变化来了,器物的作用发生变化的同时,为了应用更为贴切才会转换成其他材料,这一变化绝对是有目的性的,坚固变为便携,出声发展为动听,也是符合当时审美要求的。  相似文献   

8.
鼓是中国乃至世界各族人民一种重要的打击乐器。中国古代很早就有鼓的记载,在许多民族舞蹈中都可以看到鼓的身影。如朝鲜族的长鼓舞,彝族、布依族的铜鼓舞,佤族、苗族的木鼓舞、藏族的龙鼓舞等等。位于洮河领域的卓尼鼓舞文化中,比如巴郎鼓这种舞蹈道具就反映了该地区藏汉文化的交融,这种特殊性反映了民族文化的交流成果。  相似文献   

9.
我国佤族在解放前约有17万人,分布在云南省西南边疆的西盟、沧源、孟连、澜沧、耿马、双江和镇康等县。其中西盟县是佤族的主要聚居县之一,约有佤族4万人,占该县总人口的86%。佤族分布区,地处萨尔温江与澜沧江之间,怒山山脉南段展布地带,山岭重叠,平坝极少,故又称为阿佤山区。佤族是勤劳勇敢的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他们与我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了祖国,开发  相似文献   

10.
我们佤族分布在中国与邻邦缅甸交界线一带,是一个跨境的民族,境内共有人口35万多.主要分布在云南省的临沧地区、思茅地区,少量分布于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保山地区、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人们通常把佤族比较集中的西盟佤族自治县、沧源佤族自治县及邻近的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称为阿佤山.佤族人民在秦汉时期不是生活在这一带地区,而是生活在云南中部一带.被誉为云贵高原上的"明珠"的滇池曾是佤族最早活动的历史舞台之一.今天的阿佤山区是佤族人民经过  相似文献   

11.
过去,一提起佧佤族,总被认为是一个落后的民族。但在今年生产大跃进中,双江县勐峨乡的佧佤族青年破除了千年迷信,改变了过去的习惯,热火朝天地投入了大兴水利、开田和积肥运动。勐峨乡是一个佧佤族聚居乡,全乡有四百六十九户佧佤族和四十多户拉祜族。虽是山区,自然条件却很好,适宜种早谷、水稻、包谷、洋芋、豆类以及棉花、龙舌兰等经济作物。但多少年来,佧佤族人民的生活并没有得到提高,一直过着贫困的生活。这是因为佧佤族  相似文献   

12.
基于云南沧源独特的佤族文化资源,选取中国最后的原始部落——翁丁佤族村寨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翁丁佤族文化遗产原真性、完整性、可持续性及其价值解读与展示,遴选出可用于做旅游工艺品的系列茶具作为创新设计对象,重点围绕翁丁佤族的自然景观、民风民俗、杆栏式茅草屋建筑、佤族的牛头崇拜、沧源崖画及茶文化等民族文化资源,设计开发可用于旅游纪念、收藏和馈赠的两组翁丁佤族特色的茶具系列。  相似文献   

13.
基于云南沧源独特的佤族文化资源,选取中国最后的原始部落——翁丁佤族村寨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翁丁佤族文化遗产原真性、完整性、可持续性及其价值解读与展示,遴选出可用于做旅游工艺品的系列茶具作为创新设计对象,重点围绕翁丁佤族的自然景观、民风民俗、杆栏式茅草屋建筑、佤族的牛头崇拜、沧源崖画及茶文化等民族文化资源,设计开发可用于旅游纪念、收藏和馈赠的两组翁丁佤族特色的茶具系列.  相似文献   

14.
群言录     
值得称赞的行动据《云南日报》报道,沧源佤族自治县县长肖子富,在处理民族关系问题上,带头维护民族团结,受到了各族群众的称赞。沧源是一个以佤族为主包括傣、拉祜、彝等族的自治县。作为这个自治县的县长、佤族干部肖子富认为,自己虽然是佤族干部,但是各族人民选自己当县长,不是叫自己当哪个民族的县  相似文献   

15.
佤族文化与傣族文化之间产生互动和对话由来已久,并且在某些区域内广泛而深刻地互相渗透着,形成两种民族文化和谐共生的一种文化形态。云南省沧源佤族自治县西部地区的佤族文化就是这种和谐共生的典型,既是具有傣族文化特点的佤族文化,同时又是具有佤族传统文化特点的傣族文化。佤族寨桩就是这种辩证和谐文化形态的典型标志,其名称、内涵及功能都暗含了民族文化的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16.
我国佤族由于历史上的种种原因,解放前的社会形态是比较落后的,各地区发展水平也不一致。阿佤山中心地区的西盟佤族尚处在原始社会末期或从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过渡的时期。阿佤山边缘地区的沧源、耿马、孟连、双江、澜沧等县的佤族,因受傣族影响较深或某种程度地受傣族土司(领主)的统治,已初步形成了封建领主制。在更外一层的镇康、永德等地的佤族,由于长期与汉族杂居,已与汉族构成了社会整体,发展为封建地主经济了。佤  相似文献   

17.
知识荟萃     
“克洛克”,是佤族的木鼓.佤族木鼓在民族学文献中亦称“木槽鼓”.它是用一段树干挖空制成.佤族木鼓的形状和发音原理与非洲的木鼓很相近,它们在鼓身侧都开有一道长槽.制做时,沿木槽两端向下挖出鼓的腹腔,腹部要留有一似山脊状的“舌头”.由于左、右共鸣体的鼓腹壁厚薄有别,使得木鼓也能发出两种不同的音响. 演奏时,人们将大、小木鼓配对敲击,这样便可同时得到四种不同的音响.令人惊奇的是,佤族和非洲的大、小木鼓,都以  相似文献   

18.
到过阿佤山区的人都说:阿佤山变了。那么,它变得怎么样呢?我乘车一离开昆明,就恨不得一下子来到它的身边,来一个“百闻不如一见”。阿佤山在怒江、澜沧江两江夹持的怒山山脉南段,是我国佤族聚居区。解放前,它像居住在这里的苦难深重的佤族一样,是一个遍体鳞伤的地方。那时,一棵棵刀耕火种残留下的黑树桩伴着剽牛祭鬼的佤族在西风  相似文献   

19.
木鼓是佤族传统社会原始宗教中用于祭祀的一种神器,由于它的特殊作用,在佤族文化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并被赋予越来越多的民族文化内容和象征含义.一方面木鼓作为纯粹宗教作用的内容逐渐隐退,另一方面却作为民族文化象征符号的地位日益凸现,近年来成为研究佤族文化的一个重点和热点.本文综合有关佤族木鼓研究的学术论文和作品,将其主要研究成果进行综合性概述.  相似文献   

20.
不久前,中共中央军委发布命令,授予对越自卫还击、保卫边疆战斗中的一百四十三个英雄模范单位和个人以荣誉称号,其中授予佤族出身的云南边防部队某部九连副班长李光辉以战斗英雄称号。这对正在为四化而奋战的佤族人民是一个极大的鼓舞。他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