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在《中国社会科学》1983年第5期发表了一篇《黄金并没有退出货币的历史舞台》的论文,就黄金与货币的关系问题,与李崇淮同志进行商榷.以后,李崇淮同志在《中国社会科学》1984年第4期又发表了《就当前货币形式答谭寿清同志》,同时在《江汉论坛》1984年第7期上,发表了《联系实际研究和运用马克思的货币理论》一文,提出了一些意见.其中,我认为需要进一步研究的主要问题有三个:1.纸币能否直接代表商品价值?2.马克思关于信用货币理论的内容是什么?信用货币能不能摆脱"货币由一种特殊商品来充当的形式"?  相似文献   

2.
包惠僧出席中共“一大”身份问题考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包惠僧出席中共“一大”的身份问题,目前还有不同看法。邵维正在《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日期和出席人数的考证》一文中(《中国社会科学》1980年第1期,以下简称“邵文”),认为“包惠僧是由陈独秀指派参加‘一大’的”“出席者”。刘培琼、吴恩壮写的《包惠僧不是中共“一大”广州代表》一文(《学术研究》1981年第4期,以下简称“刘吴文”),认为包惠僧“很有可能是陈独秀……指派他以党员个人身份参加‘一大’”。宫玉书的《关于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代表人数的探  相似文献   

3.
刘欣先生于2005年先后在《中国社会科学》和《社会学研究》上发表了《当前中国社会阶层分化的多元动力基础——一种权力衍生论的解释》(第4期,以下简称《基础》)和《当前中国社会阶层分化的制度基础》(第5期,以下简称《制度》)两篇论文,系统阐述了关于中国市场转型与社会分层的新颖而独到的解释——“权力衍生论”,并根据2003年取自武汉的抽样调查资料对理论进行了实证分析。笔者在细细品味两篇论文之后,认为“权力衍生论”的某些论证环节还存在着一些缺陷,在此希望就以下几个问题与刘先生商榷。1.寻租行为在社会分层机制中的作用:是“获利…  相似文献   

4.
<正> 读了《中国语文》1980年第2期程祥徽同志《青海口语语法散论》一文(以下简称《散论》)和《青海社会科学》1981年第1期张成材同志《西宁方言的语法特点》一文(以下简称《特点》),很受启发。我也愿参加这一探讨,谈谈自己的一点粗浅的看法,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敦煌变文校勘零札补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各地刊物上相继发表了一批补校《敦煌变文集》(以下简称《变文集》)的文稿,足见学术界对于此项工作的重视,也是对于修订重版《变文集》的呼吁的积极响应和有力支持。笔者在完成拙稿《“亡空便额”校释质疑》(发表于《中国语文通讯》1983年第5期)、《敦煌变文校勘零札》(《社会科学》1983年第6期,以下简称《零札》)和《敦煌变文校勘零拾》(《中国语文》1984年第1期,以下简称《零拾》)之后,又有机会重新研读《变文集》和诸家校订著作,复得有关校勘的笔记若干则,爰作《敦煌变文校勘零札补记》,以供《变文集》修订的参考,并继续向海内外专家们求教。  相似文献   

6.
讨论任何问题,首先要概念明确,并要全面地理解对方的观点。而曹仲彬同志在《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进性》(载《社会科学》81年第5期)一文中,对《试论中国无产阶级局限性》(载《社会科学》80年第5期)的质疑,则缺乏明确的概念,并曲解了对方的观点。 曹文说:“《论局限》作为一篇专门评沦中国工人阶级阶级性的文章,只字不提工人阶级的先进  相似文献   

7.
“实践的无目的性与目的性的辩证统一”,是我在《实践属性之再探索》(《云南社会科学》1983年第3期)等文章中提出供考虑的一个命题。该命题悖于我国目前的流行看法。陈广亮和高立胜两同志在《“实践的无目的性与目的性辩证统一”质疑》(《云南社会科学》1984年第4期)一文(以下简称陈文)中,对此提出了商榷。本文是我的简要答辩。  相似文献   

8.
武树臣《中国古代法律样式的理论诠释》一文(发表于《中国社会科学》1997年第1期,以下简称“武文”)认为,中国古代社会的法律样式走过了西周、春秋的判例法时代和战国、秦代的成文法阶段,自西汉至清末,形成了成文法与判例法相结合的混合法样式;也就是说,中国古代已跨越了西方世界的两大法系样式而走出将两者混合的第三种样式。并提出,“从一定意义上讲,中国法律样式所具有的特征实际上体现了人类法律实践活动的某种共同规律”。作者在《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以下简称“武书”)一书中,亦有相关阐述。中国古代法制的历程果真存在如此渐进的三段…  相似文献   

9.
刘大生同志在《试论“党主立宪制”——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合适政体之探讨》(刊上海《社会科学》1989年第7期。以下简称“刘文”)一文中,提出了“党主立宪制”的概念,并认为“党主立宪制”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合适政体”。作为一种理论探讨,这当然并无不可。但就其内容而言,笔者实在不敢苟同,故撰此拙文与之商榷。  相似文献   

10.
刘长林、胡焕芗同志《略谈黄帝内经的阴阳学说与对立统一规律》一文,揭载于《社会科学战线》一九七八年第三期(以下简称“刘文”),车离同志《黄帝内经和中医学中的阴阳学说与对立统一规律——与刘长林、胡焕芗同志商榷》一文见于《学习与探索》一九七九年第一期(以下简称“车文”)。这是哲学界继一九五六年任继愈先生专论《中国古代医学和哲学的关系——从黄帝内经来看中国古代医学的科学成就》①以后对中医理论的哲学基础又一次认真探索,对于继承和发扬祖国文化  相似文献   

11.
中国涉外仲裁监督机制申论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中国涉外仲裁监督机制申论拙作《中国涉外仲裁监督机制评析》一文(以下简称“拙作”)在《中国社会科学》1995年第4期发表后,赞同者固多,持异议者亦不罕见。据笔者所知,持异议者的批评意见大同小异,其中肖永平教授提出的四点商榷意见(以下简称“肖文”)具有一...  相似文献   

12.
《中国社会科学》1983年第5期发表了马凯同志的《计划价格形成因素分析》一文(以下简称《马文》)。该文摆脱了长期以来单一的工资利润率论和单一的资金利润率论的约束认为价格中实现的盈利分为以下四个部分或四种用途:  相似文献   

13.
意识反映物质又反作用于物质,这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已成定论。康才洪同志在《论人的意识反作用问题》(载《社会科学研究》1989年第5期,以下简称《问题》)一文中对此提出异议,认为意识反映和反作用的对象不是物质,而是具体事物,“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这个命题不能成立。《问题》的意见,不敢苟同。其症结所在,是偏离了唯物辩证法。  相似文献   

14.
近读裴传永《〈隆中对〉别论》一文(载《山东社会科学》1988年第5期,以下简称《别论》),觉文章观点和立论角度颇为新颖,但我认为文中也有值得商榷之处,因陈管见,与裴传永同志讨论。 一 《别论》认为,《隆中对》“既非刘备集团的行动纲领”,刘备集团也并未沿着《隆中对》的路  相似文献   

15.
石云涛教授的论文《域外动物的输入与中古社会》(载《社会科学战线》2020年第2期》,以下简称“石文”),从魏晋南北朝时期域外动物输入中国的角度考察这一时期中外交流的历史,立意新颖,材料充足,给人颇多知识和启发.但是文中对一处史料的处理似失之草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这篇文章的质量.  相似文献   

16.
宇宙的辩证发展决不会终结——与郝宁湘先生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宇宙的辩证发展决不会终结——与郝宁湘先生商榷《中国社会科学》1997年第2期读者评议栏发表的郝宁湘先生《“热寂说”真的终结了吗?》(以下简称郝文)对同刊1995年第5期发表的拙文《微弱的有序与强大的无序》(以下简称拙文)提出了若干问题,读后深有所感。...  相似文献   

17.
编辑同志: 贵刊一九七九年第三期(总第七期)发表的陈漱渝同志的文章《关于〈敬业学报〉第六期》,首先引用周恩来同志青年时代在津革命活动纪念馆撰写的《周恩来同志的中学时代》(以下简称《中学时代》)一文中如下一段话:“《敬业学报》是敬业乐群会的刊  相似文献   

18.
把马克思的历史尺度理论同他晚年关于俄国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设想联系起来考察,是一个艰深而有魅力的课题。张奎良同志的《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载《中国社会科学》1989年第2期)一文,对此作了探讨,认为马克思晚年除运用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尺度外,“又把人道主义视为历史发展的尺度和契机”,“社会主义不一定是资本主义高度发展的产物‘卡夫丁峡谷’确实是可以跳越的。”对此,储小平同志的《马克思的历史尺度与东方社会理论》(载《中国社会科学》1989年第6期,以下简称  相似文献   

19.
也谈区分两种历史观的标准──兼答王建民同志孟庆仁《山东社会科学》1994年第3期发表了王建民同志《论区分两种历史观的标准》一文(以下简称《王文》。文章谈的仍然是《毛泽东的历史观一议》一文中提出来的、孟德斯鸠“地理环境决定论”和艾奇逊用人口过剩解释近代...  相似文献   

20.
《社会科学》1983年第九期刊登的《法的共同性初探》(以下简称《初探》)一文认为法具有阶级性这一根本属性外,还有“共同性”,并用“双重质的结构和功能作用”来分析法的质。《初探》所说的“双重质”,一是社会质,即“同一社会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