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伊拉克和伊朗两国边界和领土争端问题长期悬而未决,而其中分歧最大的是两国关于阿拉伯河界的争端,并成为影响两国关系的重要因素之一.伊拉克对河界争端的政策又是不断调整的,国内对于调整的原因很少涉及.笔者试图对王国时期伊拉克司法解决河界争端的原因做一分析.  相似文献   

2.
1962年,国际法院把柏威夏寺判归柬埔寨,柬泰双方的领土争端暂时平息了下来。2008年,两国再一次爆发了领土争端,双方冲突不断升级,最终爆发了小规模的军事冲突。历史原因和两国国内政治是导致柬泰双方的领土争端和争端升级最主要的原因。柬泰双方由于领土争端造成的冲突对两国关系和争端地区人民的收入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作为东盟成员国,两国的行为对东盟的发展也造成了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3.
俄美关系是当今世界中极为重要的大国关系之一。本文认为正常而稳定发展俄美关系是伊拉克战争后两国的主要走势,其主要原因是俄美之间的摩擦和矛盾只是局部的,两国之间并没有根本性的利益冲突。俄美关系正常而稳定的发展对中国外交产生的影响也将主要是积极的。  相似文献   

4.
解析南中国海问题中的国家利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利益是南中国海问题争端产生的最重要原因。本文论述了从国家利益,尤其是经济利益的角度看东盟争议国对南中国海争端的考虑,并分析了经济利益在我国解决南中国海争端中的地位,对如何通过经济利益实现国家利益平衡来解决南中国海问题提出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5.
史斌 《兰州学刊》2010,(7):221-224
甲午战争对于东亚政局产生了重大影响,中日两国的战略格局和外交态势在战前战后发生了较大改变。作为两国争端与交涉的组成部分,中日电信之争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战争对于中日战略地位的影响,也见证了甲午前后中国对日态度由对抗转为妥协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6.
伊拉克问题引发了德美关系危机,双方矛盾集中在外交和国际战略领域。德美关系危机的根本原因是冷战后德美双方在外交利益和外交战略等方面的差异。当前德美两国正经历双边关系的一次实质性调整和定位过程,对欧盟建设和大国关系将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中国和越南山水相连,利益与共,同为社会主义国家。两国发展新型“好邻居、好朋友、好同志、好伙伴”关系,对于解决南海争端、消减反台独斗争的后顾之忧、淡化东盟国家的“中国威胁论”、打破美国对我遏制的战略图谋以及拓展社会主义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巩固我国良好的周边安全环境和维护有利的战略机遇期,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推进中越“四好”关系发展,必须淡化大国意识,确立平等理念;要以长远的战略眼光,从现实出发,和平化解南海争端;加强两国全面、多边的合作,特别是经济和军事领域的合作;密切两党之间高层交往,深化治党治国经验交流,共同构建睦邻友好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8.
目前,全党上下、全国各地学习邓小平理论蔚然成风,但邓小平解决国家间领土争端的若干著述和光辉实践却很少有人论及。在国际斗争日益复杂的形势下,研究邓小平解决领土争端的国际法思想已是相当迫切,并对我国的和平统一大业具有重要意义。一、国际范围内的领土争端二战结束以后50年来,领土争端已成为诱发战争的重要因素,据不完全统计,仅1945~1986年间就爆发了35起领土争端战争。从对众多领土争端来源的考查中我们看到,造成领土争端的原因虽是错综复杂的,但概括起来主要有两类:一是历史遗留型。由于一些地区的归属在历史上无明确记…  相似文献   

9.
海洋在国家政治博弈、经济发展和军事斗争中占据突出地位,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近年来南海问题呈现"六国七方"态势,日本企图利用介入南海争端拉拢东南亚国家,实现在东南亚地区的军事存在,扩大在该地区的影响力,遏制中国势力"南下",与中国争夺亚太地区的主导权。日本对南海争端的介入使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岛礁归属和海域划分问题演变成中日两国在南海地区的政治博弈。  相似文献   

10.
水资源在当前的国际政治格局中属于较为凸出的战略资源.伊犁河和额尔齐斯河是中哈之间的两大跨界河流,由于河流流经地区的地理因素、两国发展的各自需求以及西方大国的介入,中哈两国在水分配、水保护以及生态问题方面产生争端并引发水威胁一说.水资源的发展走向在两国间处于重要而敏感的位置.面对争端,中国应通过政府和社会的力量缓解,并严格遵守国际上的跨界河流规则.此外,中哈两国还应建立双方水合作机制以及发展模式,走水资源可持续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1.
我国双边投资保护协定(BIT)的争端解决条款一般有"缔约国之间争端解决条款"和"缔约国与投资者之间争端解决条款",这两类条款都规定了争端解决方式,主要包括协商、用尽当地救济及国际仲裁。我国早期签订的BIT与近年来签订或修订的BIT相比有所调整,分析其中用尽当地救济及国际仲裁的不同规定可以看出,我国对用尽当地救济规则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灵活务实的态度。  相似文献   

12.
日韩两国建交后,关注的焦点从"政治逻辑"转向"经济逻辑",并执意将历史问题与经济问题脱钩,努力发展和扩大政治经济关系和军事交流,以建立"新型伙伴关系".但是,历史问题和领土问题始终是横亘在日韩之间的最大障碍,两国在历史问题和领土问题上摩擦丛生、龃龉不断.每当两国出现历史纷争和领土争端,首当其冲的便是作为两国合作最为敏感的军事交流.  相似文献   

13.
美国与日本衰退产业调整援助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衰退产业的调整援助是西方发达国家产业政策的主要内容之一,然而在我国却很少受到关注。在产业政策方面,对美日两个国家的分析具有代表性。美国对衰退产业采取了以劳动调整援助为主的激进型战略如人力资源再开发、资助行业技术创新等,而日本则采用以资本调整援助为主的相对保守的战略如“收购报废”、资助企业设备更新等。由于美日两国衰退产业调整援助的策略不尽相同,因此,借鉴美日两国衰退产业调整援助的经验对我国衰退产业的调整是很有启发的。  相似文献   

14.
以伊拉克危机为契机,针对布什政府咄咄逼人的单边主义,法俄两国关系经过冷战后的一段低潮后迅速升温,两国“特殊伙伴关系”重新复归。通过对法俄两国关系的历史考察和现实分析,我们认为新时期的法俄伙伴关系将更多受制于转型期的国际格局,特别是欧洲战略格局变化的影响,其前景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5.
段学品 《理论界》2008,(8):105-109
德川幕府时代基本上可称为锁国时代,在此期间,幕府在处理对外关系方面,不时根据时势的变化做些调整。在锁国政策的长期演变过程中,由于特定的原因,荷兰和中国“有幸”成为日本面向西方和东方的两个“窗口”。两个“窗口”的存在对日本产生了积极影响,兰学作为有日本特色的启蒙运动在日本历史上的地位应该予以充分的肯定。“窗口”的作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锁国所造成的负面影响。中日两国锁国体制的不同是造成近代两国不同结局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从内部经济失衡和产业转移看中美贸易失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新世纪,中美两国的贸易失衡作为两国乃至世界的经贸焦点问题,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两国内部经济结构失衡是双方贸易失衡的内因,而外因则是由于全球化背景下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调整,使其他东亚国家和地区向中国转移一部分对美顺差成为可能。要缓解贸易失衡,就必须通过两国的协商与合作,优先解决各自内部经济失衡问题。  相似文献   

17.
张辉 《理论界》2014,(10):152-156
目前6国7方在南海形成激烈角逐局面;中国对南沙群岛拥有主权有充分的历史依据,其中南海九段线成为现代史上中国对南海拥有主权的标志性证据;"九段线"是岛屿归属线,还是南海疆域线,我国政府对此未作出明确界定,而是提出"历史性权利"应对;中国与东盟争端国就争端问题都提出了各自的主张;中国应从政治、外交、经济、法律、军事等方面采取综合性的策略来应对南海争端。  相似文献   

18.
2003年,美国在没有得到联合国授权的情况下,以伊拉克藏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及支持恐怖主义为借口,与英国、澳大利亚等国组建联合部队,对伊实施"斩首行动",发动了旷日持久的伊拉克战争。在这场战争前后,出于自身国家利益考虑,法国并没有像英国一样追随美国,而是在立场上与美国相左。在这场战争前后,法国外交政策大致经历了三次调整,每一次都体现出后冷战尤其希拉克总统时期法国外交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19.
中美贸易争端是迄今为止国际贸易领域规模最大的贸易争端,特朗普上任后,美国贸易保护倾向日益加重,贸易战对两国和世界经济发展都产生了严重负面影响,是经济全球化前进的严重阻碍。在当前变幻莫测的国际形势下美国发起贸易战,不单单是对贸易逆差提出不满,更在于打破全球价值链分工为特征的经济全球化体系,遏制中国复兴崛起。为此,我国应加快推动新一轮更高水平的开放,释放制度红利。  相似文献   

20.
2010年以来,南海主权争端持续发酵,中越两国在南沙与西沙群岛上的主权争端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西方有些学者认为在这期间,中国的南海政策趋于强势,越南官方甚至认为中国在这期间的政策损害了地区安全秩序。那么究竟该如何评价中国自2010年以来对越南在南海争端中的政策?本文结合近年已有的研究,提出以物质、制度与规范三个视角来审视中国的南海政策,以求以一种全面、客观的视角分析与评价中国对越南的南海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