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的语文教育总是同语言学的发展紧密联系的。语文教育每向前一步都体现出语言学研究的新发现,从“通经致用”的教育到以“静态语法”为主要内容的语言教育再到“交际言语”的语文教育观,正显现出语言学由“笼统的动态研究到精密的静态分析再到清醒的动态研究”的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2.
动态词汇学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逐渐发展起来的语言学学科。文章重点介绍了葛本仪先生的动态词汇学理论,并分别从共时动态和历时动态两个角度,同时结合汉语词汇史的个案研究,从选题、框架设计、分析思路和方法等方面,阐述了这一理论对汉语词汇史研究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库恩的范式理论建立了科学发展的动态模式:前科学时期--常态科学时期--危机时期--革命时期--新的常态科学时期…….科学从一个范式转向另一个范式.变得更为复杂和专业化,科学进步了,但科学并不必然越来越接近真理.库恩科学发展的动态模式与现代语言学的变迁基本上是契合的,现代语言学的变迁线索,是从索绪尔的结构主义语言学到乔姆斯基转换生成语言学再到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现在语言学已进入后现代语言学时代,进入一个没有"常态"的"新时期",也就是说没有一个单一的语言学研究范式,语言学的研究范式已发生了转向,即从结构转向解构,从一元转向多元,从静态转向动态.  相似文献   

4.
翻译研究与语言学的发展关系非常密切,翻译理论研究从最初关注文本意义的翻译,到关注作者意图的传递,再到关注意义与意图产生与传递的过程,经历了语言学从符号学、交际学、认知语言学的发展历程.语言学的发展一直对翻译研究以启示,翻译理论研究各流派、各阶段之间的继承及相互之间的关系也非常复杂.翻译理论研究发展的规迹可以引导未来研究的方向,对现代翻译学科的建设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5.
翻译学研究逐步从注重翻译产品转向到关注翻译过程的实证研究.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发展,认知与翻译学的结合日趋明显.认知语言学,特别是概念整合理论为翻译过程研究提供了新理论框架,整合动态翻译观应运而生.译者翻译过程中的认知运作在整合动态翻译观的关照下体现出动态、整合、互动的特征,翻译活动涉及的繁杂认知心理过程在新的视角下得到全新阐释和全面描述.  相似文献   

6.
语言学研究的语境理论构建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语言学中的所有问题几乎都跟语境不无关系.然而,在语言学研究中,语境是一个理论构建,是语言学家从实际情景中抽象出来并确定为语境构成的因素.因此,如何进行语境的理论构建就成了一个比较关键的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研究的状况和可能取得何种成果.在过去百余年的语言学发展过程中,语境的理论构建从完全的"内向"到"内外结合",再到"以人为本",极大地拓展了语言学的研究空间,反映了语言学的重要发展趋势.语言学研究在新世纪要有突破性的进展,就必须坚定不移地从相对封闭的、静态的、分类学的、外在的、给定的、与语言相分离和对立的语境构建转向更加开放的、动态的、交互的、内化的、生成的、与语言互嵌的和交错的语境构建.  相似文献   

7.
以隐喻研究的历史发展为主线,以《哈姆雷特》这个巨大的隐喻宝库为语料,运用各个历史发展时期具有代表性的隐喻理论——从最早的传统修辞理论,到80年代引起隐喻史上巨大变革的认知理论——再到近年随着系统功能语言学而兴起的语法隐喻理论,从这三方面来探讨隐喻的不同作用。  相似文献   

8.
通过回顾母语迁移研究的发展历程,总结其在每个发展阶段的研究特征,可以发现在语言学研究中母语的角色经历了从被肯定到被否定再到重新被肯定的转变过程,而母语迁移是一个与人类认知、社会因子、环境因素等相互作用的较为复杂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中国现代、当代训诂学检论宋永培本世纪初,在以《马氏文通》问世为标志而产生中国现代语言学的同时,也诞生了与这种西化研究的中国现代语言学尖锐对立的中国现代训诂学.中国现代语言学与中国现代训估学,这是中国传统语言学发展到本世纪初需要实行重大变革的时期,在中...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初在哲学界引发的语言学转向以及相应的法学语言学转向将语言学理论及其研究方法置于关注的焦点,引发了科学研究的语言学思维。到了20世纪后半叶,语言哲学的发展又引发了哲学领域的语用学转向,逐渐形成了科学解释的语用思维。与哲学发展的趋势相一致,法律语言研究也有一个从语言的语义和句法为主的静态研究向语用为主的动态研究转化的过程。语用学方法是法律语言研究最适合的参照方法,语用视角的法律语言研究可从言语行为理论及会话合作原则、礼貌现象、语用预设、语用模糊及顺应论等层面展开。  相似文献   

11.
以1898年《马氏文通》的问世为标志,中国现代语言学自起步之日起,就与国外、尤其是西方的语言学保持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在经历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某种程度的中断和冷落之后,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以来,这种联系得到了恢复和加强,从而催化和促进了中国当代语言学从理论到方法的全面变革和发展;另一方面,中国当代语言学的进步,其成果也不断融入世界语言学发展的大潮,使当代语言学呈现出一派生机蓬勃的美好前景。上个世纪的最后20年,中国语言学与世界语言学的接轨,大致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80年代,以引进、介绍西方…  相似文献   

12.
自从De Saussure提出结构主义语言学理论以来,现代语言学经历了语言静态研究到动态研究的发展过程。本世纪初至七十年代末,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家、转换生成语法学家等,成功地进行了语言静态研究。八十年代以来,人们愈来愈不满足于语言表层结构的探讨,而向它的多方面进军,从社会、文化、心理等角度,去考察、审视语言在交际活动中的运动情况。这种动态研究,揭示了语言的各种姿态,也给人们提供了认识、把握语言的不同方位和视角。以“语用学”为主要特征的语言动态讨论,挣脱了  相似文献   

13.
外语磨蚀研究作为应用语言学研究领域的一个新方向,难免存在诸多问题需要解决.动态系统理论自引入到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就显示了蓬勃的发展生机,然而,国内外语磨蚀研究并未引入动态系统理论.基于动态系统理论的视角,可以发现外语磨蚀研究中许多新的问题,本文从外语磨蚀的影响因素、相关磨蚀假说及研究方法等方面对外语磨蚀研究中的新问题进行了探索性思考.  相似文献   

14.
论古汉语词汇学的学科地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对汉语学界至今仍然忽视甚至不承认古汉语词汇学的现象提出了质疑。首先从历史上初步分析了古汉语词汇研究一直没有取得独立地位的原因。然后介绍了近 2 0年来古汉语词汇研究的巨大进步 ,从对象的明确、目标的树立、方法的更新、理论的突破 4个方面指出古汉语词汇学已经在汉语言学中占有一席之地。最后对古汉语词汇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5.
语言是一种复杂动态系统。语言系统的复杂性体现在各类语言符号相互联系和演变的过程中。支持这一论断的可靠证据是语言以复杂的神经网络为生理基础,这一基础也为从网络结构角度认知语言复杂系统提供了现实依据。语言网络观具备从语言学内部到语言学外部多学科理论的支撑:语言学内部有较完整的以语言网络为基础的语言学理论——神经认知语言学与词语法;语言学外部有以认知科学为主导的神经、生理、心理学实验证据;复杂网络技术的发展革新了语料库语言学的分析方法,为建立语言的统计模型提供了新思路。现有语言网络研究成果证明了基于网络观的语言研究具备充分的有效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语境与话语分析的研究从传统单一的语境特征描述开始,经历了从一元到多元的发展过程,但都没有突破静态的研究,即只强调话语的情景场所,而忽视了话语参与者在每个话轮情景中的改变。Sperber和Wilson提出的关联理论从理据上阐明了动态语境研究的合理性,注重话语理解过程的语境变化。本文立足于认知语言学理论,通过研究动态的语境观察对话语选择的影响,从实践上证明话语的选择取决于不断变化着的语境,这也为话语人际意义的研究提供了更直接的分析途径。  相似文献   

17.
该文简要回顾了文学文体学的发展历程,归纳分析表明文学文体学虽然在研究模式上存在诸多差异,但总的来说可以划分为两个阵营:文本中心主义和语境中心主义。与当代语言学研究范式的发展变化相关,文学文体学也经历了一个从单一的框架模式到立体的多维模式的发展变化过程。笔者认为随着认知心理学、社会语言学等其他相关学科的发展,文学文体学必将呈现多学科交叉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过渡语是一种既不同于L1 ,也不同于L2 的语言体系。它的产生是语言学理论从行为主义语言学发展到认知语言学的产物。过渡语具有四个典型特征 ,即可渗透性 ,处于动态的发展过程之中 ,系统性和可变性。通过对过渡语典型特征的分析 ,可以使我们认识过渡语的本质 ,从而对英语教学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9.
论翻译单位的两个阶段——"句本位"和"篇本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翻译单位经历了词层、句层和语篇层三个阶段,此过程体现了翻译研究从静态到动态、从形式到功能的发展趋势.笔者从语言学角度探讨翻译单位"句本位"的局限性及"篇本位"的合理性,指出只有从语篇的层面研究翻译,才能全面、忠实地传递原文信息.  相似文献   

20.
认知语言学诞生于上个世纪70年代末,至80—90年代取得较大发展,其为语言研究提供的新范式打破了以乔姆斯基的形式语言学为主的语言研究范式,影响了一大批学者,在语言的各个层面均取得了惊人的成果。近年来,有些认知语言学家已经不再只满足于对语言本身的研究,而开始关注语言的社会性质,由此诞生了社会认知语言学。这种转变在认知语言学的研究领域必将再掀热潮,带动认知语言学的内部革命。本文在分析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基础之上,探讨社会认知语言学的发展动态及其对语言研究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