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羌姆"面具是多彩多姿的藏族面具艺术中独具风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发展中形成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的风格和地域特色,成为藏族人民乃至世界上其他地区和民族称道的神奇绝妙的艺术奇葩.  相似文献   

2.
刘小艳 《云梦学刊》2013,(4):125-127
随着环境需要与自我需要的不同,西尔维亚.普拉斯不断地变换自己的人格面具:从幼年时期的"乖女儿"人格面具,到青年时期的"笑容可掬"人格面具,直到为人妻、为人母的"幸福主妇"和"贤妻良母"的人格面具。普拉斯每个时期的人格面具都与其真自我之间存在矛盾与冲突,致使普拉斯的一生陷入忧郁、痛苦、绝望之中,最后她撕下自己的人格面具,践行"死亡是一门艺术",灵魂终于获得了新生。  相似文献   

3.
永不摘下的假面 当每天绚丽耀眼的阳光冉冉升起,这个介于陆地和水面之间的熠熠闪耀的所在,便如海市蜃楼般从亚得里亚海北端的湖面上升起.在渡轮上,我为这座上帝创造的精致城市感到惊讶,她华丽的洛可可风情被潮水般涌入的游客所淹没,让你无法亲手触摸真实的容颜.正如假面代表了威尼斯一样.威尼斯本身就带着一个永不摘下的假面. 在威尼斯街头,除了数量众多的玻璃工艺品店以外,就数面具店最多了.在连接海和陆地的威尼斯码头上,就已经布满贩卖面具的小店,包括小小的临时摊档.码头上的面具摊档是最便宜的,一个面具一般只卖25欧左右.而小巷里的面具店,越小的反而越可能是藏龙卧虎之地.很多非常华丽的面具挂在橱窗里,旁边挂着"请勿拍照"的牌子.除了面具本身,装饰也是很大一部分,颜色极尽艳丽的羽毛、描绘繁复的花纹都是不可缺少的.手工面具不会低于100欧,更华贵的上万欧元也有.  相似文献   

4.
杨霓 《学术探索》2007,(3):127-130
王尔德提出,在文学创作中,要用"面具"将作者隐藏起来,揭示面具的真理。其《道连.葛雷的画像》深刻地揭示了道德败坏要遭惩罚的真理,无情地讽刺和揭露了道连等主人公戴着面具的罪恶,是一部极富道德教育作用的面具论小说。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江西省南丰县石邮村傩神"开山"的历史探源开始,对"开山"神作了新的解读,认为"开山"神在历史进程中积淀综合了许多神灵的特征,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因误解成型而成为今天的"开山"面貌;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傩神面具特征的分析和深层结构的探究,认为艺术的作用是"使人心有神","民神杂糅"的艺术性表现是为了突出神的存在.  相似文献   

6.
《江西社会科学》2015,(11):5-10
我很清楚面具是假的,但我仍然要戴着面具前行,而且总能找到戴着它的理由。对齐泽克来说,自为的意识形态就是不再以传统意识形态的作用方式来发挥作用的那种意识形态形式,它可以弥散在各种客观机制如经济机制和法律机制中来发挥作用。齐泽克的这种犬儒主义意识形态观的确突破了仅从"知"的层面来解读意识形态的思路,深入社会现实本身或者说人们的行为层面,挖掘意识形态的深层内涵。但其解读逻辑的最大问题是:用幻象的社会有效性取代了对它的历史过程性的研究,而恰恰就是在这种历史过程性中,幻象的社会有效性会不断地被解构和消解。  相似文献   

7.
作为学者,我见证了"学术史"从一个简单的"随想"走向拟想中的"学科"这一全过程.我说的"随想",是指我1991年6月写的那篇<学术史研究随想>,更指诸多友人发表在<学人>第一辑上的那组"学术史研究笔谈".从那以后,我和我的同仁一起,积极推动学术史的研究.当初的"随想",十五年后,竟然变成了声势浩大的"课题",甚至有了今天相当夸张的说法,叫"学科建设",这让我感慨良多.  相似文献   

8.
社会互动是由互动的双方各自以"我"为一方与对方的"我"进行的.由于"我"可看成是由"心我"和"口我"组成,为了探究到底是哪一个"我"在参与社会互动,首先需要对"我"进行研究,然后从理性和非理性的视角探讨"心我"和"口我"何以一致或不一致,进而研究个性、道德、文化以及法制等因素对"心我"和"口我"的影响,最后就互动中"口我"与"心我"一致或不一致的正负效应及其规范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电影《兰陵王》的舞蹈产生背景为论据,进而对《兰陵王入阵乐》的舞蹈进行溯源,借以论述《兰陵王入阵乐》所具有的与原始乐舞不可分割的集中特点。影片以"面具"为焦点将一个遥远的传说变化和发展。既迎合了现代人的电影审美情趣,又夸张地刻画了兰陵王传说的精髓"面具"。  相似文献   

10.
"第二类人"     
作为一名新员工,我的倔强和犀利在公司里是出了名的,奇怪的是老总从不责备我。有一次,我忍不住问他:"陈总,很多同事认为我态度强硬而不喜欢我,您却对我很谦让,为什么呢?" 陈总被我问笑了,他说:"因为你会成为第二类人。"  相似文献   

11.
刘小艳 《理论界》2013,(6):146-148
《钟形罩》中主人公埃斯特.格林伍德在爱情、婚姻家庭和事业方面分别戴上"贞洁女孩"、"贤妻良母"和"事业型成功女性"的人格面具。然而,在父权制社会中女性永远受到压制,处于被抑制生长、被扭曲的状态。社会环境需要与埃斯特自我需要发生激烈冲突,埃斯特出现人格分裂,她陷入忧郁、痛苦、绝望之中,最后她撕下爱情、婚姻家庭和事业的人格面具。埃斯特的人生悲剧在父权制社会中是不可避免的。  相似文献   

12.
苏宁 《天府新论》2005,(6):114-119,126
从发生学观点来看,三星堆近百件青铜面具表明一个神灵偶像阶段在古蜀的真实存在,面具与神话有着共同之起源。从时序上看,神话起源于活物论时期,面具起源于旧石器晚期;从构成模式看,二者都起源于仪式化的再生模式。三星堆青铜面具类型分为人面具与兽面具两大类。但其中重要信息都来源于以神为中心的神话。从与神话的关系来看,“神的再生”是三星堆面具的一个重要主题,“蜀人纵目”、“金面罩人面具”在图腾仪式中成为具有“再生”与“复苏”功能的神器;从面具雕刻形式的内在心理模式来看,面具是人类借助“镜像”所表达的自我在神灵面前的缺失与复位。面具的影像本质是结构化的存在。原型作为原始意象与神话的桥梁,其物化表现形态之一是象征性的面具。原型在面具中的宗教移位,使面具具有“再生结构”,成为人类打开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13.
在"第一哲学"意义上,莱维纳的"他者"具有极强的伦理所指;"存在"被分为"相同者"和"他者",这实为终极的结构;由于"我"向"他者"的延伸,"我"成为"我"所是的"自我",而"他人"的领会是与"他人"的祈祷分不开的.在"现象学"和"犹太教"方面,德里达对自己与莱维纳在哲学上的认同并非完全是本体论意义上的,恰恰是"第一哲学"瓦解了"本体论"和"逻各斯中心主义".  相似文献   

14.
一看到那些村干部、乡干部胡作非为,我心里就冒火,忍不住要写些<严管"村官">、<乡里的干部是关键>之类的文章"激浊扬清".这样的文章写多了,有人就嘀咕,说我只敢批评基层的那些毛毛官,专拣软柿子捏.我这人没啥大优点,就有一条:不怕别人嘀咕.你越嘀咕,我"走自己的路"的意志就越坚定.说我爱捏软柿子,还是真是让他们说着了,我就是喜欢照软柿子下手.顺便告诉大家,没人逼着我这样做,完全是出于我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15.
藏族寺院羌姆仪式与民间藏戏中都要使用到面具,本文在首次介绍四川大学博物馆收藏的几面藏族铜面具的基础上,简要勾勒了羌姆与藏戏中使用面具的历史,以及二者与面具的关系。总结了藏地面具中同时具有印度文化与汉文化的身影,从造型、材料、用途三方面将藏地面具进行分类。  相似文献   

16.
本文试论杜诗的"以我为诗",考察了"以我为诗"与杜诗的自传体风格的关系;并讨论"以我为诗"与杜甫的"推理之明,料事之确"(陈寅恪语)的内在联系;最后分析了杜诗从"以我为诗"何以能达到独特的"无我之境".  相似文献   

17.
古老的面具艺术形态在现代语境下正处于整体衰落的境地,许多地区悠久的面具表演传统都已经荡然无存。然而西藏面具的寺院和民间两大社会系统,至今依旧保留了活态的艺术造型与较完整的表演艺术。究其本质原因,主要有三方面,即:面具一直存活于一个长期处于相对封闭环境中的独立社会,面具艺术因西藏“神性社会”的宗教传统而得到繁荣,以及民间社会对面具表演形态与多元世俗功能的文化认同。  相似文献   

18.
去年是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也恰是我以务农10年的知青农民身份考入中国人民大学农经系开始"三农"理论学习与实践工作的30周年. 我是生在解放前、长在红旗下的一代人,经历了新中国60年风风雨雨.1966年高中毕业正赶上文革动乱年代.1968年作为知青在宁波农村插队务农10年,切身体味了"左"的思潮,计划经济体制、人民公社模式、城乡分割二元结构带给农民的痛苦与无奈,也让我对农民有了极其浓厚的感情,打上了深深的农民的烙印.作为旧体制中最受折磨的农民群众的一员,我自然成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的农村市场化改革的由衷拥护者和积极参与者.  相似文献   

19.
在认识论层面上的主体间认同和交往困难,是哲学中传统的错误主体观念所制造的一个虚假理论问题.对作为认识主体的自我意识所抱的实体性和体验性两个教条,造成在"我"与"他"之间的认识论的非对称性,并最终产生逻辑上的主体间性障碍.其实,自我意识并非直接给定而不可分析,相反,"我"这一概念同样是一个具体的意识,有其意识形成结构.从普遍意识存在形式出发的分析表明,"我"是经历与"他"一样的反思历程后而形成的纯粹概念,"我"与"他"具有认识论对称关系,由此,主体间性成为先验可能的,从而根本消除了主体间性困难.  相似文献   

20.
"瑶瑶,快点!快下来!"纪初夏那个大嗓门又在楼下叫了. "来了!"我飞奔下楼,嘴里还塞着一大口油条. 纪初夏接过我的书包,没好气地说:"你不要每天都赖床好不好?每次都要我叫十几遍才下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