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 ,李兴盛先生在知名学者谢国桢教授启迪、鼓励与支持下的流人 (流放者 )研究 ,在学术界独树一帜。为了创建流人史、流人文化 ,乃至流人学这一新体系、新学科、新流派 ,以开拓我国学术研究的新领域 ,并为了构筑这一体系与学科的框架 ,李先生近来又编纂了 5 0余万言的《中国流人史与流人文化论集》一书。此书是由上下两编与附录三部分组成的。上编为《中国流人史与流人文化概论》 ,阐述有关流人史、流人文化之理论问题。诸如流人的分类 ,流人史的分期 ,我国流刑的演变 ,流人文化的界定、实质、性质、特点 ,流人的历史作用与消极影响 ,以…  相似文献   

2.
流人,是中国历史上对流放者的称谓。翻开人类文明史,不难发现一个有趣的历史现象,即古今中外许多名人都曾是流放者队伍中的一员:拿破仑一世、列宁等;中国历史上的屈原、李白、柳宗元、苏轼、王守仁、林则徐等人都曾是“流人”。因此.对中国流人史的研究与探索无疑对中国历史研究的深入发展有着极为深刻的意义。遗憾的是,在史学高度发展的今天,各种门类、学科的通史可谓汗牛充栋,却无一部中国流人史,不能不说是史学界的缺陷.李兴盛先生所著《中国流人史》已由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从而使我们免去了一大缺憾,我们为这一补白性的…  相似文献   

3.
《黑龙江流寓文化与旅游文化丛书》2 3 0余万字 ,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与应用价值。主要体现在创新与开拓方面。首先 ,它为流人史、流人文化乃至流人学的创建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即它是构筑这种新体系、新学科框架的开创之作。迄今为止 ,流人史与流人文化方面的论著基本上都是“史”的阐述 ,至于一些理论问题 ,诸如什么是流人与流人史 ,流人之历史作用 ,流人之分期 ,流刑之演变 ,流人文化之界定、实质、性质、特点等 ,从无专书问津。丛书之《中国流人史与流人文化论集》的出版结束了这种局面。该书可称是第一部较全面、系统、深入地论述这…  相似文献   

4.
作者李兴盛,1937年11月生于哈尔滨市,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黑龙江省文史研究馆馆员。1991年被省委、省政府评为省级优秀专家、省劳动模范与研究员。1992年10月获国务院津贴,12月被国家人事部批准为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李兴盛同志出版专著与主编之书共计25部。专著《东北流入史》获中国图书奖二等奖、省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中国流人史》获省科研优秀成果一等奖与省优秀图书一等奖。另有《中国流人史与流人文化论集》、《诗人吴兆骞系列》,主编大型地方文献丛书《黑水丛书》第五至第十卷(每卷一二百万字不等)等。《黑龙江流寓文化与旅…  相似文献   

5.
1995年我国学术界出版了一部被海内外同仁誉为“超迈流俗,成一家言”、“不同凡响的史学力著”,这就是黑龙江省社科院李兴盛研究员110万字的巨著《中国流人史》。近年来李先生独辟蹊径、独树一帜的流人(流放者)研究,独步大荒,放眼全国,饮誉海内外。由于著述等身,业绩显著,影响甚大,历年所获得的荣誉也与日俱增。1991年被评为研究员,同年被评为省级优秀专家与省劳动模范。1992年10月获国务院特殊津贴,12月被国家人事部批准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1997年8月被评为省直机关科教兴国积极分子。英国剑桥国…  相似文献   

6.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李兴盛同志撰写的《东北流人史》一书,最近由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全书31万字,除作者《前言》外,共分3编。上编为《明代与明代之前的东北流人》,中编为《有清一代的东北流人》,下编为《东北流人的处境、抗争及历史作用》。书后并有《东北流人大事记》、《东北历代流人著述简表》及《主要引用书目》等6种附录。全书阐述了自西汉至清末二千余年间东北流人的概况与历史作用。这是我国第一部通史性质的流人史,是一部具有很高学术水准与浓郁地方特色的史学开拓之作。多年来,作者一直致力于东北古代史,尤其是东北流人与东北文献之研究,出版有《边塞诗人吴兆骞》、《清实录黑龙江史料摘抄》、《黑龙江历代诗词选》等许多著述。其中,《吴兆骞》一书,曾得到知名学者钱仲联与罗继祖教授的好评。对东北流人及其著述进行广泛而深入地研究,为撰写本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从这种意义来说,本书是作者多年来科研实践的总结。作为一部歼拓性的学术专著,本书具有如下特点。  相似文献   

7.
张兵 《社科纵横》2002,17(5):51-52
文章介绍了李兴盛先生对清初诗人吴兆骞及流人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从2005年开始,辽宁省新闻出版局、辽宁省期刊协会共同决定编撰一套“辽宁期刊史书系”,含括《辽宁老期刊图录》、《辽宁期刊史》、《辽宁当代刊社史选编》、《辽宁当代期刊人传略》等四部书。其中以《辽宁期刊史》为书系的主体和核心。辽宁的期刊编史工作从一开始就是在中国期刊协会指导下进行的。对于大纲的编制,书稿的审定,以及编写过程中有关难题的处理,中国期刊协会的现任会长石峰和前任会长张伯海,都给予了具体指导并提出了宝贵的意见。  相似文献   

9.
涂世明 《社会福利》2013,(11):42-42
社会救助保障机制不够完善。随着我国农村人口大量向城市转移流动,很大一部分流人城市的农民工或因缺乏劳动技能等原因而流人社会。这一部分人中,许多因一时找不到工作而又没有可投靠对象而流浪乞讨,有的甚至干出违法的事来。由于当地的劳动部门对这一部分人的情况掌握不够,信息不畅,  相似文献   

10.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始建于1959年,名黑龙江省历史研究所。1964年并入当年成立的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所为第三研究室。1979年随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成立而恢复建所,使用现名。历史研究所设有渤海史研究室(含唐以前黑龙江地方史的研究)、辽金史研究室(含元朝黑龙江地方史的研究)、地方史研究室(研究明清、近现代黑龙江地方历史)、中俄关系史研究室和资料室。全所共有26人,其中研究员1人、副研究员7人、助理研究员13人。 1973年以来共发表论文、译文250余篇,专著、译著20余部。主要专著有:《沙皇俄国是怎样侵略中国的》、《东北近百年史讲话》、《黑龙江沿革史讲稿》,《黑龙江近代历史大事记》、《渤海史稿》、《边塞诗人吴兆骞》、《东北国际约章汇释》等。译著有:《十七世纪俄中关系》、《哥萨克在黑龙江上》、《满洲人在东北》、《俄国海军军官在俄国远东的功勋》、《阿穆尔边区  相似文献   

11.
文章提出,王韬是近代中国研究法国史的先驱之一。在他众多的史著中,法国史研究成果占了相当的比例,其中尤以《法国志略》与《普法战纪》为代表作。这两部著作无论从体例、内容、评析来看,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成为近代中国人乃至日本人了解世界的窗口之一。王韬治法国史绝非单纯为学术目的,而是始终为他的“振兴中国”这一宏旨服务的,从其“变法自强”的改良主义思想的形成轨迹来看,他的法国史研究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郭继武 《社科纵横》2009,24(10):131-133
《逸经》是民国时期著名的掌故类杂志,属于纯粹的文艺与史学刊物,史学偏重于太平天国史和辛亥革命史的介绍。它对太平天国史研究的开拓和创始殊有贡献,主要表现在史料发掘、史事考订和杂记等方面。其中,简又文、谢兴尧、王重民、萧一山等人筚路蓝缕,是早期太史研究成就卓著的第一代学者。  相似文献   

13.
评何光岳的《炎黄源流史》江西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炎黄源流史》,是何光岳《中华民族源流史》系列丛书中的一部骨干分册,自出版以后,已在学术界引起较大反响,颇获好评。炎黄氏族,支系纷繁,史料庞杂。自古以来,学术界虽有人对其个别支系作过研究,但至今尚无系统、全...  相似文献   

14.
中国敦煌学研究的特点刘进宝,邢丽娟敦煌学研究经过八十多年的历程,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目前又进入了一个新旧交替的阶段,一方面,一些总结性的著作相继出版,如林家平等人的《中国敦煌学史》 ̄①、颜廷亮主编的《敦煌文学概论》 ̄②、白化文等的《敦煌学目录初探》 ̄...  相似文献   

15.
《左传》为古代史学树立的范例陈其泰通观先秦史学的发展,从《春秋》到《左传》,实是经历了由只具历史著作的雏形到出现内容丰富翔实的著作这样巨大的飞跃。《春秋》虽然开创了私人著史的传统,并第一次用"史义"来统帅"史事"、"史文",因而影响深远,但它记载极其...  相似文献   

16.
《北京通史》的编撰工作和思路曹子西(《北京通史》主编、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北京史研究会会长)一、编撰工作简况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组织编撰的10卷本《北京通史》,已经由中国书店出版社公开出版。分担各卷撰著的北京通史课题组成员共有14人,即:第1卷的曹子...  相似文献   

17.
方法科学见解精当──评《明清时期杭嘉湖市镇史研究》林木聿陈学文教授长期致力于明清经济史和区域经济史研究,前不久由群言出版社出版的《明清时期杭嘉湖市镇史研究》(1993年9月出版,以下简称《研究》),就是他多年潜心研究杭嘉湖地区市镇史的丰硕成果。美国莱...  相似文献   

18.
日本文学史研究的新视角──读叶渭渠新著《日本古代文学思潮史》洪蓝在日本,研究日本文学史的专著很多,研究日本文学思潮史的专著则屈指可数。在我国日本文学研究界,发表过日本文学史专著有若干部,但日本文学思潮史研究专著,惟叶著《日本古代文学思潮史》(中国社会...  相似文献   

19.
《南亚研究》2011,(4):161-F0003
一、中文 1.专著王宏纬:《尼泊尔——人民和文化》,北京,昆仑出版社,2007年版,第53页。 2.编著林承节编:《殖民主义史:南亚卷》,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2—15页。 3.译著[印]阿马蒂亚·森:《惯于争鸣的印度人》(刘建译),上海三联书店,2007年版,第150页。  相似文献   

20.
十多年前定宜庄曾发表过口述史著作《最后的记忆——十六位旗人妇女的口述历史》(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9),近来她又出版了《老北京人的口述历史》(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并合作主编了《口述史读本》(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在内地众多涉猎口述史的学人中显示出她特有的实践性.她治史不囿于案头,而多有田野与文献的互动,如她主笔的《辽东移民中的旗人社会——历史文献、人口统计与田野调查》(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4)即是一例.这里,我们尝试以《老北京人的口述历史》为主写些阅读后的感受,与同行切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